《臥虎藏龍》讓李安的事業走上了一新的高峰,不僅個人成為第一位站的奧斯卡獎的華人導演,也讓華語電影在國際視野中大放異彩。但李安在《十年一覺電影夢》中直言,《臥虎藏龍》是他拍的最艱辛的戲,不僅運氣很背,每一個收穫都是非常辛苦賺來的,當時真的以為挺不過去了。
無人投資
有人覺得《臥虎藏龍》是好萊塢投資的,其實完全不是。
《臥》一開始籌集資金時,非常艱辛。李安在美國先詢問有條件的華人,但華語片市場冷淡,沒有人,也沒有集團願意花那麼多錢拍武俠片。
後來一位臺灣的老闆打算投資,影片即將開機,臺灣老闆又因為股票賠了錢,臨時撤資。李安不得已,再次四處籌錢,但處處碰壁,只好回到向銀行貸款這唯一的辦法上。
李安與老搭檔徐立功、香港安樂公司的老闆江志強三個人,先向索尼、華納、哥倫比亞預售放映版權,但預售對方不給現金,只是先籤合同。三人再拿著合同向銀行貸款,風險由三人個人承擔。
在《臥虎藏龍》之前,華語片向銀行貸款只有《荊軻刺秦王》做過,但因為市場不好,所以李安拿華語武俠片的合同貸款時,銀行也不太看好,整個過程費盡周折。
貸款下來,資金有限,拍攝時卻偏偏運氣很背,花了很多錢將大隊機器,人馬運到新疆外景地,卻遇上連續7天大雨,劇組什麼都做不了,雨停了,又遇到沙漠風暴,和洪水……楊紫瓊剛拍攝2周,就摔斷了左腿兩條韌帶,竹林打鬥天天吊鋼絲,一個鏡頭準備一上午,一天只能拍三個小時……
由於經費太少,劇組還拖欠了不少人員薪酬,直到影片成片交付之後,有了進帳,才付清全部工資。
李安拍攝《臥虎藏龍》時,已經斬獲過金熊獎、金馬獎,早已是一位國際知名,並被好萊塢認可的導演,但在拍片時,依然會面臨投資危機。
國內很多有志導演,起步的時候非常困難,往往都想著自己有一些成就之後,投資的壓力就會減輕很多,但其實,導演這個行業,可能總是要與投資危機相伴,電影是夢幻的,資金是沉重的。
或許光怪陸離的電影世界,與其他行業創業的一樣,理想與壓力同時並存,為理想總要付出持續的努力,沒有一勞永逸的好事……
在事業中持續的付出,奮鬥,從來也不僅僅是功成名就這樣簡單啊……
演員不會說臺詞
《臥虎藏龍》放棄英文對白,啟用全普通話同期錄音,是李安的華語片情懷。
楊紫瓊和周潤發練了5個月,睡覺都夢見說臺詞,後期又配音3遍,還達不到標準,李安說,曾心生念頭,想先sha了演員,再yao舌自盡。
周潤發、楊紫瓊都不會說普通話。語言老師講了一萬遍,他們還是分不清一聲和四聲的差別,咬字發音也改不過來,「江湖」總是念成「襁糊」。
拍攝的時候現場同期收音,李安看著演員們NG很多次,都改不過來,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對白的問題留到了後期,周潤發和楊紫瓊又從頭到尾配音,配了3遍。每句話,每個字,每次都配上幾十遍。幾乎每一句都要糾正口音,加上執導情緒。還要注意音量。
演員一遍又一遍,一個字一個字的演,李安再親自從聲帶上,不厭其煩地挑選,哪個詞不合適,就挑選其它說得好的,讓配音師替換進去,有的一個字還分了三個音節組合在一起。
混在一起後,每個字的音量還要跟其他的平衡,有的背景聲不一樣,再進行單獨處理,幾乎是逐字逐句地修改。
李安在後期配音的時候,大病一場,坐都坐不下,躺著做,堅持做,才做到成片裡的這個程度。當時曾經心生念頭,想先sha了演員,再yao舌自盡。
但觀眾對這個廣東味十足的普通話依然不買帳,影片在臺灣試映時,對臺詞的批評很多,甚至說,導演是想拍給西方看的,所以不在乎口音問題。
李安聽了很難過,他在《十年一覺電影夢》中回應,我要是只為了給西方看,就用英文對白了,何必逼著老廣講普通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我這是為誰辛苦為誰忙呢?
《臥虎藏龍》我首先希望的是中國人能普遍的接受。
雖然試映的時候,大家對臺詞反應不好。但李安說,憑良心講,周潤發在片中的普通話,百分之九十是沒什麼問題的。
楊紫瓊說臺詞雖然腔調,口音不標準,但情感真摯,如果換上別人的配音,雖然標準,卻失去了原先的情緒,連北京配音的老師傅都說,拜託你不要換,聽楊紫瓊本人說的臺詞,真的比較感動。
李安始終割捨不下,於是全片保留原音,並未啟用配音演員另配對白。
其實,很多譯製片經過普通話配音後,聲音效果和情緒都會變化,畢竟語言是演員表現感情很重要的一部分,原聲電影的音效確實要比配音讓人身臨其境,動人心魄。
有人說《臥虎藏龍》的普通話對白太蹩腳,太出戲,讓人看不下去。有人覺得《臥虎藏龍》的普通話,並沒有影響欣賞電影,情緒真摯更重要。
你覺得《臥虎藏龍》的故事,受到臺詞的影響了嗎?李安堅持情感動人比較重要,所以保留了原音,這點你是否認同呢?臺詞一定要非常標準麼?你怎麼看?
呼吸暫停
李安拍《臥虎藏龍》8個月沒休息,後期呼吸困難,陷入休克。因為不能停機休整,李安臉發黑,高血壓,心悸,呼吸暫停一起爆發,整夜無法入睡,眼淚止不住流,李安常常覺得,真的熬不過去了。
李安在《十年一覺電影夢》中回憶,臥虎藏龍是他拍的最辛苦的一部戲,每一步都不順利。
拍第一個外景,到新疆戈壁沙漠,就遇上連續7天大雨,當地本來就極少下雨,正在8月更是旱季,應該是大晴天,結果劇組一到,就連下了一周暴雨,當地老百姓歡天喜地,說劇組把一整年的雨都帶來了。
可劇組用火車、卡車把大隊人馬、器材千裡迢迢從北京運到新疆,卻什麼也拍不到,原來看好的景地「五彩城」在陽光下才有五彩,李安覺得運氣有點背。但實際上,運氣比想像的還差。
剛開機7天,劇組就有一隊人馬在沙漠迷了路,收工沒回來,工作人員半夜開車四處去尋找,帶回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7點多。
除了迷路,還遇見風暴,有一天,剛拍完第2個鏡頭,沙漠就颳起風暴,一刮2個小時,颳了好幾次,等到天黑,只好無功而返。
這個颳風暴的沙漠外景地,還是爛泥路,劇組第一次進來,車還被陷住出不來。
拍攝幾天,除了爛泥路,沙漠風暴,劇組還碰過洪水,橋被衝斷,司機只好繞道。新疆大部分的地方只有一條路,也沒有路標,小路被斷整個車隊被堵在路上,前進不了也後退不得。
當地的司機帶著找路,一開竟然十幾個小時,司機累的兩眼猩紅,不停的剎車、拐彎或者砰地一聲車跳起來。
在半夜的沙漠,下著暴雨,又打雷又閃電,整個劇組,有大人有孩子,非常無助。
終於回了北京,分成了日、夜兩組,但李安兩組都要看,畫面的亮度,有微小的不同,李安也不能忍受。
攝影組常常因為幾十年老手都分辨不出來的光差,調來調去。大家都被磨的受不了,連李安自己都覺得心神無法控制,很難受。
終於身體開始罷工,有天凌晨入睡時李安呼吸困難,就像要休克,趕緊去醫院,情況才緩解下來。
但劇組每天都在高速運轉,不可能停機休息,李安心老是揪著,臉發黑,高血壓,心悸,牙痛,內分泌紊亂,呼吸暫停一起爆發,有時整夜無法入睡,坐在窗前看著日出,眼淚就止不住流,情緒無法控制的沮喪,李安常常覺得,真的熬不過去了。
劇組殺青,後期製作時,李安連坐都坐不住,是躺著做的。加上衝印,宣傳期都不順利,李安說:「到奧斯卡的時候真的受不了了」,他不想再拍電影了,想就此收手。
結語:
李安沒想到《臥虎藏龍》會有如此迴響,這是他拍的最沮喪,最困難的電影。每一步都不順利。
劇組在新疆遇見罕見的連下7天雨,化妝師說:「港片都說遇雨會大賣!」
雖然這是一種安慰,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在做事情的時候有好運氣,卜卦的時候抽上上籤,大吉大利,自己是命運的錦鯉什麼的。
如果照這樣的標準《臥虎藏龍》算不上有過什麼吉兆。
不僅籌備時無人投資,開機前被撤資,演員的臺詞需要一個字一個字的教,而且新疆外景地三天兩頭出問題,李安的身體告急就更不用說了,給他上了人生最恐懼的一課……
但《臥虎藏龍》最終摘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原創音樂。4項獲獎,10項提名……
正在經歷的困難,也許會結出意想不到的果實吧,就算堅持不下去了,也不代表沒有光明的未來。
也許,在一條坎坷的路上,不必期望,甚至不必眺望結果,只要不灰心,咬牙堅持住,也許就是最好的對待。
《臥虎藏龍》無人投資,演員不會說普通話臺詞,拍攝遇見大雨,風暴,洪水,每一步都不順利,導演更是在拍攝時呼吸困難,陷入休克,高血壓,心悸,內分泌紊亂,呼吸暫停一起爆發,整夜無法入睡,覺得真的熬不過去了,而《臥虎藏龍》卻摘得奧斯卡獎。
如此沮喪的經歷,卻最終收穫成功,錦鯉與風雨,哪一種更靠近勝利呢?你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