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川流不息—行走長江黃河四川段採訪活動記者團到我市...

2020-12-14 瀟湘晨報

11月17日,由新華社、光明日報、四川日報等中省主流媒體記者組成的「點讚『全面建立河長制三周年』集中宣傳暨點讚『十三五』·川流不息——行走長江黃河四川段採訪活動」記者團抵達我市,開展採訪活動。

記者們首先到達的是瀘州港多功能碼頭。通過參觀,與港區幹部群眾交流互動,實地了解瀘州港落實河長制水汙染防治情況。瀘州港通過建設完善的汙水處理系統,對碼頭前沿船舶含油廢水、生活汙水等進行收集處理,努力做到「不讓一滴油汙流入長江」,成為全國內河港口水汙染防治標杆。

隨後,記者們來到龍馬潭區羅漢街道老鷹坵生態溼地公園。這裡過去臭氣燻天,汙水直排,是髒亂差的典型代表,曾受到媒體曝光。2018年,龍馬潭區以環保督察為契機,大力推進整治改造,使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水清岸美的生態溼地公園,現在到這裡休閒娛樂的市民絡繹不絕,給記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據悉,本次採訪活動由四川省河長制辦公室統一發起,記者們將對全省7個市州進行採訪,我市是採訪活動的第三站。(河道科 李翔宇)

【來源:河道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九月九日,沿黃九省區記者齊聚山東向九曲黃河出發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流經9個省區,全長5464公裡,是我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大河。黃河流域省份2018年底總人口4.2億,佔全國30.3%;地區生產總值23.9萬億元,佔全國26.5%。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
  •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建設採訪團走進湖州
    12月19日,由新華社、中新社、浙江日報、浙江衛視、FM93交通之聲等國家級、省級媒體記者組成的採訪團來到湖州,開展浙江省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集中採訪報導。 當天,採訪團一行先後來到我市德清縣和南潯區,實地走訪和參觀了江南刺繡館、蠶文化館、覺海域民宿、五龍文化園、善璉湖筆廠、南潯古鎮等地。採訪中,湖州歷史悠久的水鄉古鎮、精美的刺繡藏品、精湛的湖筆製作技藝、秀麗的運河風光、獨特的蠶桑文化……都給採訪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中央媒體記者團聚焦我市郵政快遞業發展成效
    中央媒體記者團採訪了解跨境電商貨物和國際郵件通關流程。中央媒體記者團參觀了解跨境電商物流等情況。12月9日、10日,由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等16家中央媒體組成的記者團到我市,就郵政快遞業加快推進「兩進一出」工程、助力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等情況進行採訪報導。
  • 第四屆「讓世界傾聽陝西聲音」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我市啟動
    12月7日,由省委網信辦、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主辦,銅川市委網信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共同承辦的「凝心聚力轉型發展」——第四屆「讓世界傾聽陝西聲音」(銅川段)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新區創業大街舉行。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吳延旗授旗並宣布活動啟動。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總監楊志春、總編楊曄等參加。
  • 【中國夢·黃河情】沿河行走見巨變—顏值變產值 看母親河如何潤澤...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0月13日訊(記者郭文培)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發源於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九省區,哺育著一代代沿河兒女。金秋九月,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召開一周年之際。
  • 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聯合考察採訪|江蘇:從「靠江吃江」到「靠江護...
    交匯點訊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指示和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11月22日-24日,新華日報與長江經濟帶11省(市)省級黨報及黃河流域部分省級黨報代表一道,聯合啟動「大江奔流攜手共進主戰場主動脈主力軍——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活動。
  • 長江經濟帶十一省市省級黨報聯合考察採訪見證大江巨變 ——揚子江...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指示和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11月22日-24日,新華日報與長江經濟帶11省(市)省級黨報及黃河流域部分省級黨報代表一道,聯合啟動「大江奔流攜手共進 主戰場 主動脈 主力軍——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活動。
  • 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聯合考察採訪 | 破解「化工圍江」,探索綠色...
    常州,長江江蘇段擁有江岸線最短的城市;沿江化工企業密集最典型的區域之一;不斷探索自己的綠色轉型路徑。它的濱江地區正迎來脫胎換骨的變化。  11月24日,由長江經濟帶11省(市)省級黨報及特邀的黃河流域三省省級黨報共同攜手啟動的「大江奔流攜手共進主戰場主動脈主力軍——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活動走進常州。
  • 洛陽棋手蘇廣悅首捧黃河杯 成為我市目前唯一業餘7段
    蘇廣悅 (受訪者供圖)  第31屆黃河杯全國業餘圍棋公開賽6月1日在江蘇蘇州落幕,洛陽棋手蘇廣悅以10勝1負的優異成績,首次奪得個人冠軍,並榮升業餘7段。蘇廣悅也成為我市目前唯一的業餘7段。  7段是國內業餘圍棋的最高段位,只有晚報杯、黃河杯等少數幾個全國大賽冠軍才有資格被授予7段。
  • 【「十三五」回眸】「十三五」時期,我市重點項目招引、重大項目...
    「十三五」期間,我市實施省市重點項目793個,總投資7440.2億元,截至2020年9月累計完成投資1953.7億元。以項目為支撐,有效投入持續增加,發展後勁不斷增強。我市2016—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分別為7.9%、8.1%、8.0%、7.5%。項目聚勢,挺起廣安高質量發展脊梁!
  • 【新聞發布】聊城市「十三五」時期水利改革發展成效
    >12月1日,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三場,邀請聊城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二級巡視員任永勝同志介紹聊城市「十三五」時期水利工程建設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面對近年來幾次嚴重旱情,以及「摩羯」「溫比亞」「利奇馬」強颱風強降雨造成的水旱災害,科學調配各類水利工程設施,優化配置長江水、黃河水、當地水等各類水資源,為全市糧食連年豐產和度汛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實施徒駭河、馬頰河防洪治理。徒駭河、馬頰河是橫貫我市全境的骨幹行洪排澇河道,由於長期未進行系統性治理,存在淤積嚴重、建築物老化失修等歷史欠帳問題。
  • 【中國夢·黃河情】邂逅若爾蓋 觀黃河生態發展之變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一行來到四川阿壩州若爾蓋縣,直擊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腳踩黃土,切身感知黃河兒女在黃河生態發展之路上的所思、所感、所為。
  • 「山海同行·決勝今朝」主題採訪團走進我市 感受東西部產業協作成果
    「山海同行·決勝今朝」東西部扶貧協作遼寧採訪團走進六盤水,圍繞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突出典型、經驗做法等進行實地採訪,共同感受東西部產業協作成果。廠房內,全自動鋸衝一體、機器人自動焊接生產等自動化生產線,引得採訪團記者紛紛拍照。 遼寧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記者 陳林
  • 四川將打造長江支流的水上「高德地圖」
    四川在線記者 王眉靈四川境內的長江支流也要打造水上「高德地圖」了!11月20日,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省交通運輸廳、瀘州市、宜賓市召開合力共建長江四川段黃金水道「2+2」座談會,現場籤署了《推進長江電子航道圖幹支聯動服務航運發展合作共建協議書》正式籤署。記者從省交通運輸廳獲悉,「十四五」期間,我省重點通航河段電子航道圖覆蓋率要達到80%。
  • 黃河可能發生區域性較大洪水!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已形成
    黃河進入「七下八上」關鍵期 可能發生區域性較大洪水7月16日,黃河正式迎來「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據有關方面消息,當前我國長江和太湖流域防汛形勢依然嚴峻,預計後期雨帶將會北抬,黃河中遊、淮河等北方河流可能發生區域性較大洪水,北方河流防汛將成為下一階段重點。
  • 千名記者一線行大型主題採訪活動今日正式啟動
    為講好基層故事,生動描繪全區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偉大實踐,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開展「決戰決勝走基層、總攻之勢大採訪」千名記者一線行採訪活動。她說「十三五」以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關於脫貧攻堅的重大決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帶領下,全市幹群集中精銳力量,下足「繡花」功夫,合力攻堅克難,目前來賓市已有28.3萬貧困人口脫貧、254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底的12.1%降至0.46%。
  • 央媒看四川|川流不息釋放新動能
    「川流不息」復活了「一池春水」。前三季度,四川省外貿進出口總額5916.7億元,同比增長22.7%,增速位列全國第一;進入二季度,四川經濟增速由負轉正,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全國排名第六,達到34905.0億元,同比增長2.4%。行走成都、綿陽、德陽、宜賓、達州、眉山等川內各地,記者發現,地處內陸腹地,四川是近年來GDP排名位居全國前六的唯一一個西部省份。
  • 著名作家看「黃河」,他們是一番怎樣的視角?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11月28日,由河南省文聯、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中共鄭州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講好黃河故事——著名作家看河南」黃河文化專題採訪創作活動在鄭州開啟。當天,採訪團先後來到鄭州中央文化區(CCD)、黃河文化公園、鄭州黃河灘地公園等地採訪。採訪團成員均為目前活躍在文壇的一線作家,是國內文學界的中堅力量,創作出的文學作品享譽全國、膾炙人口,他們中既有筆力雄健的中年作家,又有新銳先鋒的青年作家,其中多位曾獲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全國性文學獎項,他們將以精彩的筆墨書寫我省黃河文化的歷史成就和時代新貌。
  • 為何黃河叫河,長江卻叫江?江與河有啥不同?作為炎黃子孫要明白
    這四條河也就是「江、河、淮、濟」四條河流,也就是現在的長江,黃河,淮河還有濟水。古時候不僅長江黃河入海,淮河與濟水也入海。只是黃河一次改道,將淮河的下遊堵塞導致其水後來注入了長江。而濟水也是在黃河另一次改道之後河道被霸道的黃河奪掉,現在的黃河下遊區域,實際上就是曾經的濟水河道。
  • 長江南京段水環境質量近年來最佳
    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健 攝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蒯旭光說,南京因江而生、因江而興、因江而盛,長江南京段全長97 公裡,擁有幹流岸線約 190 公裡,佔江蘇全省近 1/4。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李文青說,我市堅持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擺在壓倒性位置,將長江大保護融入城市發展戰略,長江岸線的生態功能更加顯著,長江幹流及入江支流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達到歷年最好水平。據介紹,今年以來,長江南京段幹流水質持續穩定在Ⅱ類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