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敗將軍」夏侯惇,曹操的吉祥物!曾因迷路不小心打了勝仗

2021-01-07 熊貓補刀

以前看《三國演義》,覺得夏侯惇就是曹操的第一猛將,那獨眼將軍的形象,感覺又強又威風。後來讀了歷史才知道,惇哥居然常常打敗仗。

不過雖然他吞了不少敗仗,但從中尋找蛛絲馬跡,說不定還能看到他厲害的地方,今天就試試看看能不能幫惇哥洗白。

一、惇哥優缺點剖析

惇哥難得的優點

在曹操舉兵討伐董卓時,由於兵馬不足需要募兵。夏侯惇在揚州刺史、丹陽太守的協助下,募到4000人,可惜後來許多士卒叛變,募兵失敗。看看曹家的另一位親族兄弟——曹仁,當初帶著1000多位弟兄投效曹操。

反觀夏侯惇,在曹操最需要兵馬的時候,他無法給予支援,這點就有差別了。不過,曹操剛開始聲望不夠,經驗不足,他自己也壓不住叛逃的士兵,這不完全是夏侯惇的問題。

當張邈跟陳宮反叛,那時曹操正在攻打陶謙,荀彧和留守的士兵相當少,而且許多人響應叛亂,一個不小心可能就會失去整個兗州。

荀彧連忙叫夏侯惇趕來支援,夏侯惇衝到鄄城大本營,率領部隊手起刀落,當天夜裡殺了數十名反賊。看到了嗎?這就是惇哥的實力啊!

像這樣的叛軍,如果前面沒剎住車,那就一發不可收拾了。夏侯惇當機立斷,斬殺謀反的將領跟官員,這件事做的沒話說,我們也可以看到夏侯惇的優點,就是勇猛與決斷。

但反過來說,有時候衝的太猛,衝的太過頭,那就是缺點了。

惇哥的敗家歷史

張邈聯合呂布,繼續攻打曹操大本營,夏侯惇出面應戰,呂布1對1敗退。

這時候,呂布的部將假裝投降,夏侯敦相信了,於是敵軍內外夾持,擄走了夏侯惇。這個綁架事件非常有名,一支軍隊的主帥這麼容易被騙,還直接被敵軍抓走,我想全軍上下對於夏侯惇的信賴程度都會大大下降。

對方還揚言說,乖乖把物資財物交出來,不然就要撕票,這簡直是奇恥大辱。幸好,夏侯惇的部將韓浩,出面挽救了局勢。夏侯惇說道,「韓浩,「不必顧慮我的性命,真的不必」。

「將軍,你放心,我們不會顧慮的。大膽反賊,你們受死吧」。

呂布的部將大吃一驚,暗暗交換眼神,「哎,這個傢伙真的是主帥嗎?他的部屬完全不在乎他」。

「唉,糟糕,我就說你綁錯人了吧,主將怎麼可能這麼沒用」。

以上是想像畫面,但叛軍看到韓浩態度堅定,心想殺了夏侯惇也沒用,於是跪地求饒。不管他們是不是真的投降,韓浩可沒有再犯夏侯惇的錯誤,他迅速將反賊全部斬首,化解了這次危機。

後來,曹操聽聞這件事大大誇獎了韓浩,認為以後遇到主將被挾持的事,都應該按照這樣做法應對。至於夏侯惇在旁邊聽到,心中作何感想,那就不得而知了。

夏侯惇跟呂布還真是頗有淵源,前面說到曹操不在家時,夏侯惇挺身而出卻慘遭綁票。那後來曹操從徐州回來,他帶著夏侯惇再次挑戰呂布,可惜這一回還是以敗仗收場。

夏侯惇在混戰中被流箭射中左眼,從此瞎了一隻眼睛,而夏侯惇受到的傷害不止如此。由於曹操軍中有夏侯淵、夏侯敦兩位大將,叫起來都是夏侯將軍,很不方便。

而夏侯惇瞎了一隻眼,這個問題便解決了,士兵們悄悄在背後叫他盲夏侯,不過說這話時千萬小心,不能讓惇哥聽到。夏侯惇照鏡子時,看到失去左眼都會氣得摔鏡子,其實他心中非常在意啊。

夏侯惇下次出戰,對手仍然是呂布軍團,當時曹操跟劉備是友好關係,呂布派高順攻打劉備,曹操則派出惇哥救援劉備,兩人聯手抗敵還是吞了敗仗。

不過高盛的「陷陣營」號稱攻無不克,他率領的軍隊攻擊力非常強大,打輸了也沒什麼,而且劉備是有名的常敗將軍,也可能是劉備在扯後腿,別怪我們惇哥啊。

劉備與曹操撕破臉後,劉備駐軍新野,曹操又派出夏侯惇率領于禁跟李典迎戰。結果博望坡之戰,夏侯惇又吞下了慘敗。等一下,聽說劉備有諸葛亮幫忙,人家有臥龍哎,也可能是惇哥的隊友不夠強,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哈。

我發現繼續幫惇哥講話太難了。

歷史記載,那時候劉備還沒有得到諸葛亮。在博望坡,他是靠自己的力量打贏的。當時劉備跟夏侯惇對陣,突然有一天劉備退兵,夏侯敦下令追擊。李典說道,敵軍沒事退兵,很可能有埋伏,此處道路狹窄不可追擊啊。

夏侯惇說道,那你留下來留守吧,我現在就帶于禁出徵,兄弟們衝啊!於是,劉備用伏兵打破夏侯惇,還好後方的李典發兵,劉備看到了援軍選擇撤退。

這一戰,真的很難幫我的惇哥,打輸呂布或高順就算了,但劉備戰力有限,而且部屬勸他不要衝動,夏侯惇還是衝出去,真的讓人搖頭啊。

這一敗,好像也讓曹操感到絕望。原本曹操很常派夏侯惇出戰,在這之後,越來越少讓他上前線了。曹操可能心想,兄弟呀,我幫你升官,但你還是在我身邊陪我就好了。

二、惇哥的武力到底如何

回歸今天的主題,夏侯惇的武力到底強不強?他真的很弱嗎?

從上面這些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夏侯惇統領軍隊的能力不算出色,戰術智慧也不高,但是這並不能證明他的武力差。甚至可以反過來說,夏侯惇這樣一個衝動型的將領,常常孤軍深入,還能殺出一條血路保全性命回來,吃過這麼多敗仗,只陪上一隻眼睛!

這是不是表示,夏侯惇雖然不擅長用兵,但是近戰功夫了得呢?雖然這只是推論,但我相信《三國演義》可能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下,把夏侯敦惇描寫成了一個威風凜凜的戰將。

《三國演義》描寫夏侯惇迎戰高順,大戰四五十回合,高順敗下陣來,夏侯惇策馬追擊。但就在這個時候,曹性暗暗放了一隻冷箭,正中夏侯惇左眼。

夏侯惇拔出箭,連帶出眼睛,但他大吼一聲,這是父母給我的血肉不可拋棄呀!把眼珠塞進口中吃了,然後坐馬出擊,迎面一槍刺出,直接殺了曹性,所有人看到這一幕都驚呆了。

當然,以上只是小說情節並非事實,但是這非常生動的描寫出,夏侯惇的血性和強悍,這點是完全符合歷史的。

早在夏侯惇年輕時,也有相關的記載,少年夏侯惇以剛烈聞名。14歲那年,有人辱罵他的老師,夏侯惇二話不說,直接砍了那個人,從此以後再也沒人敢罵他的老師。

夏侯惇確實是尊師重道的人,他後來當上大將還是好學不倦。在軍旅之中,仍親自聘請老師授業,既然夏侯惇不擅長軍事戰略,說不定讀書跟政治才是惇哥的強項。

對照記載來看,《三國志》確實有寫到「內政屯田」的部分。夏侯惇修水利,帶領將士種田,甚至願意親自搬運土石,對百姓有功。

但如果這樣就算是懂內政,那未免把荀彧、陳群他們的工作看得太簡單了。事實上,夏侯惇親自去搞這些工程作業,好像只能誇他很親民,願意與部下同甘共苦。

但是做上司的,去做這些事,真的是好的將官嗎?只怕未必。我認同夏侯惇能坐鎮後方,協助治理地方。綜合評價夏侯惇的各項能力,都有一定水準,但假如說政治、後勤能力滿分,這就太過頭了。

三、熊貓君有話說

回顧前面所說的事件,我想夏侯惇最大的優點,還是在於英勇善戰不怕死。他兩次迎戰呂布,一次迎戰高順,一次跟劉備交戰,都是曹操在前方忙碌時後方突然失火,可見夏侯惇扮演的就是救火隊的角色。

這種緊急任務,本來就不好處理,而且夏侯惇支援荀彧時,迅速鎮壓叛亂,至少表示惇哥的武力不差。我想可能會有真正的惇哥粉絲,忍不住想說,殺了幾個反賊算什麼,應該還有其他豐功偉業吧?惇哥難道沒有打過其他勝仗嗎?

我找了很久終於找到了,當曹操攻打張魯時,《三國志》簡略寫過,張魯兵敗投降。不過,在裴松之的註解中,補充了一段有趣的故事。曹操攻漢中,在山路交戰不力,想要退兵。

他派夏侯惇跟許褚上山,叫回前線部隊。但夏侯惇竟然在山上迷路,誤入賊營,敵軍看到夏侯敦,以為遭到突擊,四散而逃,於是惇哥算是獲得了勝利。

不過這個勝仗,好像也沒有增添惇哥的威風,反而讓惇哥變得更像吉祥物,迷路也能打勝仗?未免太可愛了吧。

在三國遊戲跟戲劇中,曹操與夏侯惇總是出雙入對,感情非常好,這倒不是虛構的歷史記載。曹操爭漢中失利後,曾與夏侯惇駐軍在許都。

當時兩人都已年過60了,曹操常常跟夏侯惇一起坐車外出,夏侯惇甚至可以自由進出曹操的臥房,這種待遇都是別人所沒有的。說起來究竟為什麼曹操這麼愛夏侯惇?簡單說,就是兩個原因。

第一,曹家跟夏侯家一直有著姻親關係。雖然他們不是親兄弟,但夏侯惇10年來陪曹操打天下,那和兄弟也沒什麼兩樣,他的忠誠是最讓曹操放心的。

第二,如前面所說,我想夏侯惇還是有相當的武藝。其他各能力,比如智力、統帥、政治、魅力,雖然不算頂尖,但他敢拼敢衝,什麼苦差事都願意做,在創業初期非常好用。

當曹操跟荀彧遇上緊急任務時,都會第一個想到惇哥,也說明了他的價值。那後期曹操有了那麼多人才,當然就比較不需要用到他。曹操有冷靜理性的一面,但也有非常重感情的一面。

惇哥這樣的好兄弟,兩人這一路共患難,曹操難道還會忘了他?肯定不會的。當曹操病逝後不到三個月,夏侯惇也跟著過世,仿佛就像追著曹操而去,這就是夏侯惇的忠義吧。

我忍不住想像,現在常常說他是常敗將軍,那以前難道不會有人在背後笑話他嗎?以夏侯惇的火爆脾氣,如果叫他盲夏侯、常敗大將軍、被綁架的肉票大將軍,那聽起來不知道有多刺耳!

但為了曹操,夏侯惇還是願意吞下去,即使受了許多傷,他還是心甘情願將他的一生奉獻給曹操,這就是兄弟之間的真愛呀。

相關焦點

  • 夏侯惇一生常敗,曹操為何給予他極高地位?是單純因為姓夏侯嗎?
    當然了,這件事情說起來,我們可以認為是夏侯惇他的治軍非常的嚴謹,因此才能夠有向韓浩這樣優秀的部下。不過,一個主將被人家綁架,實在不算是太光彩的故事。如果你心目中那個驍勇善戰的夏侯惇,形象就此破滅,那麼我勸你最好不要再看下去了,因為歷史上,夏侯惇他確實出過不少重要的軍事任務,但是這些任務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 一個常敗將軍,一輩子只打了一場勝仗,卻扭轉了中國2000年歷史
    這場勝仗就是「王官之戰」。在這場戰鬥中,秦國領軍將領是典型的「常敗將軍」百裡視,自從百裡視領軍以來,秦國就屢戰屢敗,讓秦人都快對他喪失信心了。這場戰鬥,他怎麼取勝的呢? 春秋時期有「五霸」,晉文公重耳算一個。晉文公娶了秦穆公的女兒,結成「秦晉之好」,生下的晉襄公成了晉國下一任君主。
  • 《三國志》中的夏侯惇:肉票將軍、種田將軍,但他的地位很高
    就像劉備的徐州得而復失一樣,曹操在創業初期也有一個巨大的挫折,幾乎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那就是"兗州之變"。曹操對名士啊、世家啊並不感冒。不過曹操能成為兗州牧也是被兗州的名士、大吏給迎了進來。基礎不紮實。有一方讓名士,對曹操頗有微詞。曹操邊放邊殺。所謂兔死狐悲,物傷其類。曹操殺人的舉動也讓兗州其他士大夫感到恐懼和不滿。
  • 夏侯惇分明不善戰,而且屢戰屢敗,為什麼還曹操還一直重用他?
    夏侯惇不善戰,並不代表著不能戰。而且,夏侯惇的個人魅力很強,而且又有著全局觀,所以他所率領的士卒執行力很強,曹魏眾將也能夠和他和睦相處,不像魏延和楊儀那般關係僵硬。譬如,在夏侯惇援救鄄城一事上,夏侯惇的全局觀意識就很不錯。
  • 夏侯惇當人質犯下死罪,曹操不殺反而給他升官,55年後發現真高明
    可是張邈勾結呂布反叛,駐守濮陽的夏侯惇,不堅守城郭,卻選擇保鄄城的曹家老小。結果半路,遇到呂布大軍。一番交戰,呂布偷了防備空虛的濮陽城,還得了大批糧草輜重。鄄城是保住了,可整個兗州,丟的只剩下了三個縣。徐州前線的曹操,沒了後勤補給,初期被呂布壓著打。
  • 曹操的手下名將,夏侯惇和曹仁究竟誰更厲害?
    曹操手下人才濟濟,說到家鄉名將,自然是夏侯惇和夏侯淵,還有曹仁曹洪。按理說曹操姓曹,曹仁的地位應該最高,但並不是這樣,在曹操隊伍裡,夏侯惇的地位最高,夏侯惇死後,才拜曹仁為大將軍的。
  • 同樣是曹操兄弟,夏侯惇和夏侯淵為什麼受到的待遇差別這麼大
    184年,在跟隨曹操討伐黃巾之時只擔任裨將,等到194年,夏侯惇眼睛被射傷,暫時不參與戰事,次年就被曹操任命為陳留、濟陰兩郡太守,號建武將軍,高安鄉侯。夏侯惇沾著曹操的紅利,只用十年時間從一個小將做到了侯位,可見曹操對其之重視。而此時,夏侯惇族弟夏侯淵官職還是別部司馬,曹洪和曹仁都還是校尉,三人只有軍事頭銜,沒有實際政治官職。
  • 定軍山夏侯淵戰死,曹操卻為何說他是「白地將軍」?
    一、 初出茅廬相比其兄夏侯惇,夏侯淵的家庭無論是財富還是權勢上都明顯不及。夏侯惇可以一怒之下殺死侮辱自己老師的人而不受法令的制裁,但夏侯淵在家鄉遭遇饑荒時卻只能萬般無奈的拋棄自己的幼子,來撫養已故弟弟的女兒。
  • 孫堅戰敗潘鳳戰死,關羽溫酒斬華雄,曹操為何不讓夏侯惇典韋許褚出戰?
    :單挑剛剛開始,飛將軍李廣的後代、董卓的虎賁中郎將李肅就拿著一丈五尺的長槍殺過來在孫堅身後放火,孫堅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只好逃跑。 放下《三國志》中的孫堅和《三國志平話》中的李肅不提,咱們還是來看看《三國演義》中的曹營諸將。 在曹操陣營內,最喜歡跟關羽找茬的,就是後來成為獨目將軍的夏侯惇。這位曹魏首任大將軍一直不太把關羽放在眼裡,關羽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只有夏侯惇毫不畏懼,一定要跟關羽見個高低,還命令手下兵將把關羽圍了起來,一定要打個你死我活。
  • 同樣是曹操兄弟,歷史上夏侯淵真的要比夏侯惇混得差嗎?
    歷史上曹操對於夏侯淵和夏侯惇都十分的重用。雖然夏侯淵和夏侯惇,一個被稱為「白地將軍」,一個被稱為「肉票將軍」。但以他們本身和曹操的親厚程度,以及對曹操的忠心程度,就足夠讓曹操重用他們了。由此可見,曹操對夏侯淵是重用的。但夏侯淵確實不是統帥的料,自己坑死了自己。夏侯惇肉票將軍的稱呼又是怎麼來的呢?《諸夏侯曹傳》記載,曹操東徵陶謙,夏侯惇獨自留守大本營,呂布趁虛而入,「遣將偽降,共執持惇,責以寶貨,惇軍中震恐」。呂布派人詐降,夏侯惇因疏於防備而被綁架。
  • 三國志曹操傳,詳細分析夏侯惇和張遼,誰才是真正的我方騎兵一哥
    當年的三國志曹操傳憑藉出色的劇情和遊戲性能,被無數玩家奉為神作,直到20多年後的今天,曹操傳依然是不少玩家心心念念的遊戲,許多懷舊的老玩家有事沒事都會重溫一下曹操傳,再次體驗一下當初的那份感動而曹操傳中的人物培養是最受玩家們喜愛的,每個玩家心中都有自己的最強陣容,而所有人物培養也被研究得相當透徹,其中關於夏侯惇和張遼這兩位我方的騎兵部隊到底誰強誰弱是有一定爭論的
  • 都知道三國常勝將軍是趙雲,可是你知道三國「常敗將軍」是誰嗎?
    其中,排第二的趙雲又被稱為三國時期的常勝將軍,他戎馬一生未嘗一敗,長坂坡七進七出無人能擋,可是大家知道三國的第一常敗將軍是誰嗎?原來他就是曹操的兄弟——曹仁。在三國時期,戰場上最講究的會進攻的將領,能夠將對方陣型瞬間大亂、萬夫莫敵的猛將,而對於防守型將領的評價往往很低,但是曹操卻有些不同,他格外青睞曹仁,儘管從戰績上來看曹仁並沒有十分出彩的地方,在三國演義之中甚至還是屢戰屢敗,可是曹操卻格外器重他,曹仁還莫名其妙獲得了「世間福將」的讚譽,那麼,曹操為什麼會對一個「常敗將軍」格外賞識呢?
  • 打仗很少贏過,升官幾乎沒停過,夏侯惇在曹魏到底多吃香
    夏侯惇請命前去抵擋,曹操猶豫,夏侯惇力爭機會才得以出徵。然駐軍於博望的劉備火燒自營退卻,夏侯惇不聽副將李典所勸,與于禁追擊劉備,留李典守後。最後,夏侯惇被劉備伏兵所敗,幸而李典來救,劉備才撤退。建安十一年,衛固於河東反叛,與張晟、張琰及高幹等合兵一處,曹操派夏侯惇前去徵剿,大獲全勝。建安二十年,夏侯惇參加了討伐漢中張魯的戰事。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徵討孫權。
  • 對於常勝將軍人們了解眾多,但是,這些常敗將軍你又知道幾個?
    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中,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將領,諸如春秋戰國時期的孫武、白起、王翦,還有漢朝開國功臣韓信,以及為大漢抵禦匈奴的霍去病等,提起他們,往往有一個共同特性,那就是常打勝仗,所以他們也被冠以「常勝將軍」的名號。歷史上的常勝將軍很多,相信大家在各朝各代總能找出那麼幾個,但是,與常勝將軍相對應的——常敗將軍,大家又知道哪些呢?
  • 呂布後來打不過張飛也打不贏夏侯惇,其中的主要原因,呂布不好意思...
    呂布戰鬥力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銳減,不但打不過張飛,甚至連夏侯惇也打不贏了。 張飛越戰越勇呂布越戰越慫是有原因的,其中原因至少有三個,最後一個呂布打死都不會承認——太搞笑、太丟人了。雖然心裡一萬個不願意承認,但是呂布只是在一次醉酒之後說的一句話,卻道出了他後來打不過張飛也打不贏夏侯惇的主要原因。
  • 三國演義中:曹操麾下10大猛將排名,夏侯淵第僅排9,夏侯惇第4
    最佳戰績應該是與黃忠的第一次單挑,打了20合不分勝負。 ,雖然敗得非常徹底,但足以顯示張郃的戰場經驗豐富。 第一次遇見呂布,夏侯惇初出茅廬,數合之間便被擊退了。但是,雖然那一次敗了,夏侯惇卻毫不畏懼,徐州之戰期間,當他再次遭遇呂布的時候,竟然獨自擋住呂布,殺到「黃昏大雨如注」,二人方才罷休。
  • 一圖讀懂曹操的「獨眼大將」夏侯惇家族,他兒子夏侯楙真無能嗎?
    先上一張簡單的夏侯惇家族圖,再依次和大夥聊聊夏侯惇、夏侯楙、清河公主、夏侯充等等。歷史上的夏侯惇是三國曹魏的名將,十四歲時,有人侮辱了他的老師,夏侯惇直接將那個人殺死,在當地以剛烈勇猛著稱。後來和族兄弟夏侯淵等人一起跟隨曹操,受曹操重用。曹操多次出徵,都會留夏侯惇守住「老巢」,一次曹操去打徐州,夏侯惇和荀彧等人力保曹操的後方。後來跟隨曹操反攻呂布,被箭射傷了左眼,變成了「獨眼龍」。
  • 將軍打了勝仗,皇帝卻賞賜一杯毒酒,誰知將軍高興極了,一飲而盡
    眾所周知,打了勝仗肯定會得到皇帝的賞賜,但歷史上有的事情卻偏偏很反常,此人打了勝仗,不僅沒得到皇帝的嘉獎,反而被賞賜了一杯毒酒,更離奇的是,將軍二話沒說,還哈哈大笑,一口乾了。這個將軍就是乾隆時期著名將軍阿桂。 乾隆時期,有兩大寵臣,一個是大貪官和珅,還有一個就是阿桂將軍。
  • 【王者榮耀人物誌】獨眼戰神夏侯惇?
    《三國演義》中還有一段,其實也側面寫了夏侯惇的厲害。那是在第二十七回,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何等神勇,面對敵將攔截,就說什麼「吾不受丞相節制,要甚公文」,但當他面對夏侯惇的阻擋,卻說「汝來趕我,有失丞相大度」。這就是說你「年輕人,不講武德」、「耗子尾汁(好自為之)」。曹操前後派出三位使者傳令放行,又派出張遼來傳令放人。這是真的放關羽走,畢竟強扭的瓜不甜。
  • 孫權有大將軍諸葛瑾,曹丕有大將軍夏侯惇,劉備為何不設大將軍?
    220年曹丕建立魏國拜夏侯惇為曹魏第一任大將軍,公元222年孫權先稱吳王后於229年正式稱帝,拜諸葛瑾為吳國第一任大將軍,可是奇怪的是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延續漢祚,拜馬超為驃騎將軍,拜張飛為車騎將軍,唯獨沒有大將軍一職。既然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都有了,劉備為何卻偏偏沒有設立大將軍一職,其實這是有原因的,主要有三點,其中有一點和關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