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軍山夏侯淵戰死,曹操卻為何說他是「白地將軍」?

2020-12-16 王偉PPR

在曹操的整個事業發展生涯中,一直秉承了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諸曹夏侯掌軍,潁川士族修政」。這似乎跟很多人想像中的曹操「唯才是舉」的政治原則相違背,但實際上即使是有著跨時代思想的曹操實際上也不可以避免這種時代帶來的限制。困於出身他也無法做到完完全全的真正重用和信任那些出身平民的人才,這點實際上也沒有什麼應當質疑的,宗族勢力本來就是曹操真正的底盤所在。而且諸曹和夏侯宗族也為曹操輸送了幾個保質保量的真正人才,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夏侯淵,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唯一比較尷尬的是,夏侯淵並沒有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最後還被曹操在其死後給了一個頗為尷尬的評價,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一、 初出茅廬

相比其兄夏侯惇,夏侯淵的家庭無論是財富還是權勢上都明顯不及。夏侯惇可以一怒之下殺死侮辱自己老師的人而不受法令的制裁,但夏侯淵在家鄉遭遇饑荒時卻只能萬般無奈的拋棄自己的幼子,來撫養已故弟弟的女兒。也許正因如此,與兄長相比夏侯淵身上多了幾分市井的粗豪之氣,而早年曾經為曹操頂罪入獄的經歷也加深了曹操與他之間親密的關係,再加上曹操正妻丁夫人的妹妹剛好也是夏侯淵的妻子,兄弟加連襟,這兩層關係從一開始就決定了夏侯兄弟在曹營中的地位。

公元189年,曹操在陳留舉兵反抗董卓之時,夏侯淵和夏侯惇幾乎在同一時間投奔到了曹操麾下,這個時間段內的夏侯淵其實主要在曹操集團中擔任一些中下級的軍事職務。當然曹操此時的威望和兵力實際上也給不了夏侯淵什麼比較上檔次的軍事安排,最多只能讓他負責運輸糧草和打打土匪。值得注意的是夏侯淵跟夏侯惇最早都是作為文官的太守之位開始走上獨立領軍的舞臺,可能也正是在這個時間段內,曹操敏銳的發現了夏侯淵相比夏侯惇更具有軍事才能,尤其是會指揮軍隊上展示出了過人之處。因此從官渡之戰開始,曹操開始讓夏侯淵擔任偏師的督軍主帥,夏侯淵在這個崗位上幹得很不錯,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曹操的後勤不受影響,一路堅持到烏巢焚糧。因此在官渡之戰後,夏侯淵開始真正成為曹操的主力培養對象。

二、 虎步關右

如果我們深入了解曹操的整個軍事生涯,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那就是至少是在赤壁之戰前,幾乎所有的勝仗都是曹操本人打的。而這段時間剛好是曹操事業的大成期,直到赤壁之戰後曹操陷入了擴張停頓,才開始著重培養一批精良的軍事將領。這個問題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曹操的事業發展,在一定層面來說也是曹操無法統一中國的關鍵因素之一。但究其根本實際上曹操本身也有苦衷,大部分人所熟知的「五子良將」對曹操來說都是不可盡信的外姓將領,而本家出身的將帥之才數得出的只有夏侯淵和曹仁。曹仁是防禦性將領,守有餘而攻不足,這樣能夠幫助自己擴張勢力,又可以充分委任大軍而不擔心忠誠的人選,就只有夏侯淵了。

夏侯淵的表現似乎也沒有讓曹操失望,在官渡之戰後,曹操開始剿殺袁紹的參與力量之時,中原腹地的獨立軍閥們開始頻繁作亂,對抗曹操的徵討。此時主要穩定局勢的將領便是夏侯淵,可能是青少年時代混跡於江湖的性格給夏侯淵的軍事頭腦帶來的直接影響,他的作戰風格概括來說就是「迅疾」,極其擅長用機動力強的騎兵部隊對敵人進行出其不意的進攻。曹操軍中評價夏侯淵有一句話叫「三日五百,六日一千」,指的就是夏侯淵在用兵作戰時追求的高機動性。利用這點夏侯淵在鎮壓那些行動遲緩,或是主張保守城池的方面之敵是展示出了強大的戰果,五次平定北方的叛亂。尤其是在面對馬超和韓遂的進攻時,夏侯淵抓住時機一鼓作氣的奇襲,趁其立足為穩全面進攻,為曹操平定西北之亂立下了汗馬功勞,而曹操對於自己的這個兄弟也毫不吝惜褒獎和信任,更稱其為「虎步關右」,意為在關右地區橫行無忌且無人能敵的豪傑。

三、「白地將軍」?

然而就是這樣一員驍將卻在面對劉備的進攻時栽了跟頭,公元219年,劉備為了爭奪漢中而發動的漢中之戰進行到了第二年,曹劉兩方都受制於漢中的環境而無法再進一步。然而此時出現了黑天鵝事件,為了修補在定軍山地區的防禦工事,夏侯淵親自率領400人前往,被劉備手下的大將黃忠抓住機會突襲。此時恰逢夏侯淵副將張郃被包圍無法援救,夏侯淵就這樣戰死在了定軍山,這個事件直接導致了曹操此前在漢中建立的軍事體系全線崩盤,漢中無法再防禦下去,劉備拿到了漢中,實現了三足鼎立的基本形態。

此後曹操評價夏侯淵為「白地將軍」,意思是沒啥本事的將軍,本來就不會打仗,後人用這句話來諷刺曹操天性涼薄,沒有人情味,那麼真的是這樣嗎?夏侯淵為何會被這麼評價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曹操早在此前就提醒過夏侯淵,作為將領不能只知道衝鋒陷陣展示自己的匹夫之勇,而應該在很多時候多思考,謹慎行事。但是夏侯淵此前的作戰風格頻繁獲勝,讓他本人也忽略了曹操的提醒,最終果然栽了跟頭丟了性命,曹操評價夏侯淵「白地將軍」,也未必真的就是黑他,或許更大程度是想表達一種惋惜和埋怨。自己的兄弟吐個槽,該怎麼賞還是怎麼賞,但是該批評的也讓後來的人知道,僅此而已,畢竟夏侯淵是跟隨自己的元老,關係密切程度也不是別人能置喙的吧。

相關焦點

  • 夏侯淵真的是「笨蛋將軍」嗎?曹操為何說他是「白起將軍」呢?
    夏侯淵真的冤。本來曹操說他「白地將軍」只是宣洩情緒,世人卻傷口撒鹽,認為是「笨蛋將軍」,還有提問的字打錯了。「白地將軍」出處白地什麼意思?空白的地面,上面什麼都有,白地將軍就是指腦子空空、毫無謀略。曹操在世時寫了一篇《軍策令》,《太平御覽》收錄了《魏武軍策令》一段內容關於器具鹿角的,而這段鹿角的文字內容恰巧跟夏侯淵的死有關,與《三國志》互為補充。當時,劉備發動漢中之戰,在駐紮定軍山時,夏侯淵派兵來攻,他在山下安下的兵營周圍布置了鹿角,鹿角距離大本營有十五裡遠。劉備帶兵夜襲大營,夏侯淵派張郃依仗鹿角守備大營東邊,自己守備南邊。
  • 「白地將軍」釋義淺談:論夏侯淵之死
    實際將吳蜀兩國與「鮮卑烏丸」相比對,將「白地」解釋為「沙漠」。白地,謂大幕(大漠)不生草木,多白沙也。小虜,謂烏桓、鮮卑也。聚邑之寇,謂盜賊竊發屯據鄉邑聚落也。--胡三省此說雖無不可,卻有失偏頗。尤其在「白地將軍」與「白地小虜」的相似結構類比下,「沙漠說」無法解釋夏侯淵「白地將軍」的含義。
  • 定軍山一戰,夏侯淵被黃忠活劈,為何是張飛厚葬了夏侯淵?
    三國時,曹軍和蜀軍在定軍山對峙,曹軍的元帥是夏侯淵,他是曹操的八虎騎之一:虎步關右將軍。夏侯淵擅長奔襲作戰,是曹操的心腹戰將,屢立戰功,最後封博昌亭侯。不過夏侯淵有勇無謀,在定軍山之戰時,作為主帥的他不是坐鎮大營指揮,竟然帶著400騎兵去修補被蜀軍燒毀的路障(鹿角)。說實話,這些小事情派士兵去就行了,這就好比一個廠長不好好經營廠子,而是每天起來掃大院一樣的弱智。
  • 《三國演義》中劉備進攻定軍山是否真實?夏侯淵又誰所斬殺的?
    《三國演義》第七十至七十一回敘述了這個戰役和黃忠斬夏侯淵的經過,大的框架距史實不遠,具體情節卻多有訛誤。如:本是劉備佔據定軍山,夏侯淵來進攻,卻說是夏侯淵佔據定軍山,劉備來進攻,改變了主客場的形勢:又如:此次劉備徵漢中,法正隨軍作謀士,諸葛亮留守成都,並沒有到前方去,卻說他從徵漢中,而且還出現了「智激黃忠」的戲劇性情節。
  • 夏侯淵在定軍山戰死,給曹操帶來了什麼影響,怎樣改變了三國走向
    二十四年一月,曹軍的漢中主將夏侯淵在定軍山戰死,此事對曹操的打擊十分巨大。從親情關係上來說,夏侯淵和曹操是一個宗族的兄弟,自小感情深厚,在曹操起兵後,夏侯淵就是曹操最初的班底,為曹操屢建戰功。從曹操軍事陣營地位來說,夏侯淵是曹操手下有數的大將,能夠獨當一面。曹操讓夏侯淵負責關中、漢中方面的軍事行動,對他倚重很深。
  • 定軍山之戰夏侯淵救火並非愚蠢,其13歲兒子戰死可能沒那麼英勇
    夏侯淵戰死於前線,而隨同其戰死的還有他的一個兒子,夏侯榮,歷史記載他戰死時才十三歲,在看到父親戰死後,不顧左右親兵反對,衝入了劉備的大軍,戰死於陣容,可以說不虧為夏侯淵的兒子。我們不妨重新回顧這段歷史,去探討一下夏侯榮之死的謎團,他可能就像歷史記載那樣,因為父親戰死不願離開戰場,也可能是親兵並未保護好夏侯榮所導致的結果。首先說一下,導致夏侯榮戰死的原因,也就是夏侯淵戰死的過程,可以說夏侯淵的戰場指揮並未有太大的問題,但值得商榷的就是,身為主帥,自己身臨險境,被劉備抓住了機會這件事了。
  • 劉備真的「憚郃而易淵」,怕張郃超過了夏侯淵嗎,答案是否定的
    在《魏略》中曾經記載雖然夏侯淵是都督,職務高於張郃,劉備卻輕視夏侯淵,反而對張郃非常忌憚。當定軍山之戰黃忠殺死夏侯淵以後,劉備說「要殺就殺張郃,殺夏侯淵有什麼用」。淵雖為都督,劉備憚郃而易淵。及殺淵,備曰:『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而在《御覽》三百三十七中也提到曹操曾經說夏侯淵不擅長用兵,軍中稱為「白地將軍」,似乎一定程度上驗證了這個說法。
  • 定軍山一役夏侯淵死在漢中,為何墓地卻在許昌?
    以張遼為例,儘管戰績卓著,曹操令其鎮守合肥時,僅僅給了七千人馬,還讓與張遼關係不睦的李典、樂進等人進行牽制。如果不是李典在關鍵時刻力挺張遼,合肥之戰的結果則難以預料。與張遼、徐晃這些非宗室將領相比,宗室將領的命運則截然不同。著名的常敗將軍夏侯惇儘管屢戰屢敗,但曹操卻始終信任有加,還讓其統率二十六軍,用兵十餘萬眾,成為曹操時期統率軍隊人數最多的一位將領。
  • 重返三國現場:定軍山,一戰成名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即位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右將軍,加上此前封賜的翊軍將軍趙雲,陳壽著《三國志》時將五人合為一傳,從而有後來演義所說的「五虎上將」。但封賜命令送到荊州,關羽卻對這樣的安排很不服氣。他當著使者費詩的面憤怒地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命。
  • 淺析:三國一代名將夏侯淵為何會命隕定軍山?
    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在北京豐泰照相館誕生。提起京劇《定軍山》,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老先生所演唱的經典片段:「這一封書信來得巧, 助我黃忠成功勞。夏侯淵短短一個多月就把作亂涼州三十餘年的宋建給連根拔起,讓曹操給了夏侯淵非常高的評價,稱讚夏侯淵虎步關右,自己都不如他。(《三國志》:太祖下令曰:「宋建造為亂逆三十餘年,淵一舉滅之,虎步關右,所向無前。仲尼有言:「吾於爾不如也。」
  • 定軍山之戰,黃忠斬了夏侯淵,劉備為何一臉的不高興?原因很簡單
    建安二十四年,於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遷徵西將軍。但他卻到死都沒有稱帝,他自己的內心應該也是渴望做皇帝的,記載上面標示,曹操想要推翻大漢,自己建立皇朝,但又不想背負篡漢的罵名。但是劉備的目的卻恰恰跟他相反,一心想匡扶漢室。所以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這兩人都是死敵了。在漢中之戰中,劉備大勝,也把川蜀之地保住了,尤其是黃忠還殺了夏侯淵,但為什麼劉備卻沒有想像中的高興呢?
  • 夏侯淵被黃忠陣斬於定軍山後,為何會是蜀漢的張飛隆重收葬了他?
    (一)定軍大戰 夏侯戰歿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漢中陽平關——漢水一線,此時,由劉備發動的漢中爭奪戰從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十月開始到現在,已經整整持續了十四個月整!此役,劉備親自掛帥,平西將軍馬超、徵虜將軍張飛、翊軍將軍趙雲、討虜將軍黃忠、牙門將軍魏延等全部隨戰,可是,饒是在廣石、陽平關、馬鳴閣一帶受到夏侯淵、張郃、徐晃的層層阻擊!所以,為了打破僵局,正月,劉備突然率軍來到陽平關東南部的定軍山安營紮寨,其目的就是利用這裡的地理優勢居高臨下,但是,更深層次的考量是吸引陽平關的夏侯淵所部前來爭奪交戰!
  • 張郃被張飛打得全軍覆沒,為何劉備諸葛亮不怕夏侯淵,唯獨忌憚他
    張郃參與了官渡之戰後曹操平定北方的所有戰役,還率軍討伐公孫度的東萊郡,以及陳蘭、梅成的叛亂,參與了平定馬超、韓遂的渭南之戰,之後成為徵西將軍夏侯淵的副手,隨夏侯淵一起鎮守關中及漢中等地。曹操徵漢中張魯時,作為先鋒率軍五千在前面開道,張魯投降後,曹操平定漢中,讓夏侯淵、張郃、徐晃等人鎮守漢中,同時派出張率軍南下侵襲劉備的巴東和巴西二郡,張郃成功地把當地人口遷走,但也遇到了萬人敵之一的張飛,雙方爆發了戰爭。
  • 「夏侯淵雖是主將,安及張郃」劉備和諸葛亮為何說斬張郃勝於夏侯淵
    張郃與夏侯淵同屬曹魏陣營的名將,孰強孰弱其實早有定論。夏侯淵是曹操宗親兄弟,是深受曹操信任和重用的,而且夏侯淵擅長千裡奔襲作戰,用兵以出其不意,出奇制勝。漢中之戰,老黃忠陣前刀戰曹魏西線主帥夏侯淵的時候,劉備和諸葛亮都說,夏侯淵雖是主將,卻不及張郃?若斬了張郃,勝斬夏侯淵十倍。劉備和諸葛亮為何怎麼說呢?
  • 地緣詳解定軍山之戰,曹操為何撤出漢中
    曹操選擇的是由北面的斜谷和南面的箕谷所組成的「褒斜道」,這樣他一出箕谷口,只要再西行三十公裡就可以進抵陽平關前線。劉備一是擔心強渡漢水會被對張郃半渡而擊;二是知道曹操的援軍將至,遂索性不再北攻,退回定軍山一線,把注意力放在加固防禦工事上。曹操是劉備在戰場上的剋星,可以說除了曹操本人,劉備並不懼怕任何對手。
  • 夏侯淵二十回合戰平黃忠,為何卻被黃忠斬殺,夏侯淵武力很弱?
    了解三國的朋友們都知道,在曹操的手下有許多優秀的將領。比較厲害的幾位當屬典韋、許褚幾人都是得力上將,還有一位比較魯莽的將軍夏侯惇。英勇善戰敢正面與關羽相抗衡,不僅如此,還有張遼,張郃,徐晃等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閃光點。
  • 黃忠斬夏侯淵到底有多震撼?他的死直接影響了三國44年的歷史走向
    黃忠陣斬夏侯淵,可謂是三國中的經典戰役,甚至出現了戲劇作品《定軍山》。此戰是決定漢中歸屬之戰,也是決定劉備能否稱霸之戰,可謂驚心動魄,震撼魏蜀兩方,影響深遠,直接影響了三國44年的歷史走向。 公元219年,劉備平定益州後,在謀士法正建議下,率領大軍徵討漢中。
  • 夏侯淵的徵西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劉備自陽平渡過沔水,駐於定軍山,夏侯淵率軍相爭。在定軍山之戰中,夏侯淵戰死沙場。由此,對於夏侯淵來說,生前最高的官職,就是曹操冊封的徵西將軍。在漢末三國時期,徵西將軍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官職,比如魏延、張郃、郭淮、鄧艾等名將就曾擔任這一官職。那麼,問題來了,夏侯淵的徵西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 他被曹操稱為韓信,定軍山一役,劉備大吼:「為什麼沒殺了他?」
    自從曹操發動西徵後,他便一直鎮守在關中這片土地上。雖然,他殞命於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但是他的威名卻一直讓蜀漢頭痛不已。那張郃到底有多厲害呢?有哪些蜀將可以打敗他呢?單挑:張郃不敵五虎將如果說單挑,那是演義裡的事情,專營西線的張郃與蜀將不乏交戰記錄,我們來看看他的戰績。
  • 黃忠斬夏侯淵造成了多大震撼?
    建安24年(219年)春天,劉備率大軍從陽平關以南泅渡沔水,開至定軍山下,並依山勢安營紮寨。曹軍主將夏侯淵唯恐漢中西面的屏障定軍山有失,親自統兵來爭。《三國志》記載:夏侯淵字妙才,(夏侯)惇族弟也。夏侯淵是東漢末曹魏名將,極擅長途奔襲作戰,常常出其不意,屢建奇功,官封徵西將軍,賜爵博昌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