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軍山之戰夏侯淵救火並非愚蠢,其13歲兒子戰死可能沒那麼英勇

2020-12-16 歷史塵封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漢中之戰時期,曹操集團的主將之一夏侯淵被殺,一度使得局勢動蕩,如果不是曹操及時從關中發兵進入漢中,那麼劉備可能就趁勢拿下漢中,曹操也就沒有時間遷走漢中大部分百姓,劉備也就得到了一個可以作為前進基地的漢中。

夏侯淵戰死於前線,而隨同其戰死的還有他的一個兒子,夏侯榮,歷史記載他戰死時才十三歲,在看到父親戰死後,不顧左右親兵反對,衝入了劉備的大軍,戰死於陣容,可以說不虧為夏侯淵的兒子。

我們不妨重新回顧這段歷史,去探討一下夏侯榮之死的謎團,他可能就像歷史記載那樣,因為父親戰死不願離開戰場,也可能是親兵並未保護好夏侯榮所導致的結果。

首先說一下,導致夏侯榮戰死的原因,也就是夏侯淵戰死的過程,可以說夏侯淵的戰場指揮並未有太大的問題,但值得商榷的就是,身為主帥,自己身臨險境,被劉備抓住了機會這件事了。

在劉備發動漢中之戰的初期,夏侯淵堅守陽平關,劉備久攻不下,所以說劉備並行險招,不在圍攻陽平關,而是直接突進,南渡沔水,於定軍山紮營,擺出進一步攻取漢中腹地的態勢。

夏侯淵是不敢怠慢的,因為劉備此法的確是有些激進,但是同樣也是有高回報的,一旦劉備進入漢中腹地,漢中留守兵力不足,那麼劉備就可以奪得整個漢中,那樣的話,困守陽平關對於整個戰局就沒有什麼意義。

所以說夏侯淵選擇不再堅守,主動出擊去圍攻劉備的打法並非錯誤,當時夏侯淵和張郃聯合,在東南兩個方向設下營寨,遏制劉備繼續向漢中腹地的進攻。

在定軍山之戰中,我們後世熟知的是,夏侯淵分兵馳援張郃,導致自己被劉備大軍突襲,戰死於陣中,凡事背後都有其道理,夏侯淵分兵是有道理的。

《三國志.張郃傳》其後備於走馬谷燒都圍,淵救火,從他道與備相遇,交戰,短兵接刃。淵遂沒,郃還陽平。

《三國志.夏侯淵傳》備挑郃戰,郃軍不利。淵分所將兵半助郃,為備所襲,淵遂戰死。

也就是說張郃是在難以獨自抵擋劉備大軍的進攻後,夏侯淵下選擇分兵救援張郃的,這也是必須的,因為張郃與夏侯淵聯合設立營寨,為的就是遏制劉備繼續東進,如果張郃的營寨被攻破,那麼防線就被撕裂了,導致的結果就不是夏侯淵所部被張郃潰敗影響一起潰敗的問題了,而是劉備無論是繼續追擊曹軍,還是直接進去漢中,都佔據主動權的問題了。

但問題是夏侯淵在自己兵力不足的時候,為何親自去救火?當時的情況是,劉備在成功令夏侯淵分兵後,焚燒了南圍的鹿角,也就是大營前面的拒馬,當時用以堵門,阻止行人通過,後來用於戰鬥,以阻止和遲滯敵人軍馬的行動,並可殺傷敵人。

《三國志.郭淮傳》太祖還,留徵西將軍夏侯淵拒劉備,以淮為淵司馬。淵與備戰,淮時有疾不出。

當時郭淮是夏侯淵的司馬,司馬位次將軍,掌本府軍事,但是恰巧因為他生病了,沒有隨夏侯淵出徵定軍山,結果就是夏侯淵親自去大營前線救火。

可以說在戰前規劃的時候,劉備有想過誅殺夏侯淵嗎?我可以很確定,根本沒有,夏侯淵是曹操集團在漢中兵團的最高統帥,劉備聽從法正的計策,只是引誘夏侯淵分兵,之後集中兵力擊潰夏侯淵鎮守的南圍,以此打開局勢。

在混亂的戰場上,如果夏侯淵沒有親臨前線救火的話,即便劉備集中兵力擊潰了夏侯淵所部,但是也不會傷及夏侯淵性命,是夏侯淵自己非要去救火,導致了被劉備一波突襲所殺。

可見對於當時夏侯淵來說,他堅持親自帶兵去救火,目的應該只有一個,那就是穩住軍心,從劉備對張郃大營的猛攻可以看出來,為了爭奪漢中,劉備是下血本的,甚至是不考慮傷亡的。

劉備所部如此洶湧的攻勢,夏侯淵在兵力不足之時,如何抗住劉備的進攻,那就是出現在一線部隊的將士面前,打仗嘛,打的就是氣勢,也就是靠著將士們的一股莽的勁頭,什麼戰術戰略,都離不開一件事,那就是部隊敢於打,脫離了敢打,再好的戰術戰略都是扯淡。

個人認為當時夏侯淵可能是看到了前線將士出現了軍心動搖的跡象,所以他率部親自去救火,結果給劉備送去了一份大禮,畢竟劉備一開始可是沒想著能夠誅殺夏侯淵的,在夏侯淵救火的時候,身邊護衛不足,被劉備集中優勢兵力,一波帶走了。

而在此戰中,夏侯淵年僅13歲的兒子夏侯榮也死在了陣中。

《三國志.夏侯淵傳》漢中之敗,榮年十三,左右提之走,不肯,曰:'君親在難,焉所逃死!'乃奮劍而戰,遂沒陳。」

這裡就提一下曹操集團的一個傳統了,那就是多有子侄親戚隨軍出徵的情況發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曹操迎接天子後,徵討張繡的戰爭中,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於張繡反叛時戰死的事情。

《三國志.武帝紀》公與戰,軍敗,為流矢所中,長子昂、弟子安民遇害。

可見這個傳統延續到了漢中之戰時,此時曹操集團依然是最強大的實力了,不過最大的問題是,夏侯榮衝入劉備軍陣的時候,為何沒人阻攔?

按道理說,歷史記載的源頭都是參與歷史事件的人口頭敘述或者文獻紀錄,那麼誰知道夏侯榮在生命最後時刻說過的話。

當時夏侯榮的親兵都勸說夏侯榮趕緊走,因為夏侯淵已經戰死,曹軍群龍無首,必然混亂一團,此時除了逃命外,大部分將士是沒有其他選擇的,但是夏侯榮不肯,拔劍衝入了劉備大軍的軍陣,並戰死於陣中。

那麼把這段歷史流傳下來的就應該是當時夏侯榮身邊的親兵了,但問題是,一大幫精壯的親兵,為何沒有把夏侯榮攬下來,他僅僅是一個13歲的孩子,歷史記載中,他也不是什麼身形巨大,勇武過人的將領,身邊眾多親兵會眼睜睜目送著夏侯榮去送死?

按照當時的軍法,夏侯榮戰死,他身邊的親兵應該沒有什麼好果子吃吧,也就是說能夠讓夏侯榮活著對他們是有利的,又怎麼會有夏侯榮殺入敵軍軍陣戰死的事情呢?

我個人認為有兩種情況,一種就是夏侯榮的親兵被其忠孝之心打動,跟隨夏侯榮殺入了劉備大軍,之後有僥倖存活的人,把這段事情流傳了下來,還有一種就是比較陰暗的了,那就是夏侯榮的親兵根本沒有保護好夏侯榮,夏侯榮也不是自己自願衝入敵陣的,他的戰死沒有歷史記載中那麼英勇。

按照當時的情況,夏侯榮很有可能在夏侯淵戰死後,曹軍大亂之際,因為各種原因死於亂軍之中,他的親兵為了減輕自己罪責,編出了一個夏侯榮是自己衝入敵陣的理由,這樣雖然不可以完全免除自己的罪責,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自己的罪責。不然的話,夏侯榮的親兵有一百種辦法可以把夏侯榮拉回去的吧。

參考資料《三國志.夏侯淵傳》《三國志.張郃傳》《三國志.武文世王公傳》《三國志.武帝紀》《三國志.郭淮傳》

相關焦點

  • 定軍山夏侯淵戰死,曹操卻為何說他是「白地將軍」?
    值得注意的是夏侯淵跟夏侯惇最早都是作為文官的太守之位開始走上獨立領軍的舞臺,可能也正是在這個時間段內,曹操敏銳的發現了夏侯淵相比夏侯惇更具有軍事才能,尤其是會指揮軍隊上展示出了過人之處。因此從官渡之戰開始,曹操開始讓夏侯淵擔任偏師的督軍主帥,夏侯淵在這個崗位上幹得很不錯,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曹操的後勤不受影響,一路堅持到烏巢焚糧。因此在官渡之戰後,夏侯淵開始真正成為曹操的主力培養對象。
  • 定軍山一戰,夏侯淵被黃忠活劈,為何是張飛厚葬了夏侯淵?
    三國時,曹軍和蜀軍在定軍山對峙,曹軍的元帥是夏侯淵,他是曹操的八虎騎之一:虎步關右將軍。夏侯淵擅長奔襲作戰,是曹操的心腹戰將,屢立戰功,最後封博昌亭侯。不過夏侯淵有勇無謀,在定軍山之戰時,作為主帥的他不是坐鎮大營指揮,竟然帶著400騎兵去修補被蜀軍燒毀的路障(鹿角)。說實話,這些小事情派士兵去就行了,這就好比一個廠長不好好經營廠子,而是每天起來掃大院一樣的弱智。
  • 夏侯淵在定軍山戰死,給曹操帶來了什麼影響,怎樣改變了三國走向
    二十四年一月,曹軍的漢中主將夏侯淵在定軍山戰死,此事對曹操的打擊十分巨大。從親情關係上來說,夏侯淵和曹操是一個宗族的兄弟,自小感情深厚,在曹操起兵後,夏侯淵就是曹操最初的班底,為曹操屢建戰功。從曹操軍事陣營地位來說,夏侯淵是曹操手下有數的大將,能夠獨當一面。曹操讓夏侯淵負責關中、漢中方面的軍事行動,對他倚重很深。
  • 《三國演義》中劉備進攻定軍山是否真實?夏侯淵又誰所斬殺的?
    如:本是劉備佔據定軍山,夏侯淵來進攻,卻說是夏侯淵佔據定軍山,劉備來進攻,改變了主客場的形勢:又如:此次劉備徵漢中,法正隨軍作謀士,諸葛亮留守成都,並沒有到前方去,卻說他從徵漢中,而且還出現了「智激黃忠」的戲劇性情節。此外訛誤尚多,因篇幅關係,不宜展開深辨。
  • 定軍山一役夏侯淵死在漢中,為何墓地卻在許昌?
    以張遼為例,儘管戰績卓著,曹操令其鎮守合肥時,僅僅給了七千人馬,還讓與張遼關係不睦的李典、樂進等人進行牽制。如果不是李典在關鍵時刻力挺張遼,合肥之戰的結果則難以預料。與張遼、徐晃這些非宗室將領相比,宗室將領的命運則截然不同。著名的常敗將軍夏侯惇儘管屢戰屢敗,但曹操卻始終信任有加,還讓其統率二十六軍,用兵十餘萬眾,成為曹操時期統率軍隊人數最多的一位將領。
  • 重返三國現場:定軍山,一戰成名
    黃忠在劉備平定荊南四郡時才歸附,後隨劉備入蜀作戰,雖然作戰英勇,但沒有特別出眾的戰績。如此出身平平,且年事已高的武將,卻一躍而上與關羽、張飛、馬超共同躋身為「四方將軍」,關羽自然心裡不平衡。遠在荊州的關羽對剛結束的漢中之戰顯然缺乏了解,更沒有領會到劉備的良苦用心。如果他親歷了黃忠刀劈夏侯淵的現場,懂得這一戰對於漢中戰事全局的意義,他便不會說出這樣傲慢無禮的話。
  • 定軍山之戰,黃忠斬了夏侯淵,劉備為何一臉的不高興?原因很簡單
    建安二十四年,於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遷徵西將軍。在漢中之戰中,劉備大勝,也把川蜀之地保住了,尤其是黃忠還殺了夏侯淵,但為什麼劉備卻沒有想像中的高興呢?根據記載我們可以得知這樣一段話,那就是劉備說: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後人翻譯說,要砍就砍個最厲害的角色,殺他有什麼用處呢。我相信很多不明所以的人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劉備會這樣?下面我們就漢中之戰的一些事情,做一下分析,也許這樣的話,可以找到背後的原因!
  • 夏侯淵被黃忠陣斬於定軍山後,為何會是蜀漢的張飛隆重收葬了他?
    此役,劉備親自掛帥,平西將軍馬超、徵虜將軍張飛、翊軍將軍趙雲、討虜將軍黃忠、牙門將軍魏延等全部隨戰,可是,饒是在廣石、陽平關、馬鳴閣一帶受到夏侯淵、張郃、徐晃的層層阻擊!所以,為了打破僵局,正月,劉備突然率軍來到陽平關東南部的定軍山安營紮寨,其目的就是利用這裡的地理優勢居高臨下,但是,更深層次的考量是吸引陽平關的夏侯淵所部前來爭奪交戰!
  • 漢中之戰夏侯淵戰死,劉備損失了多少武將?專家:太丟人!
    漢中之戰,是劉備在奪取益州之後主動發起的一場戰爭。漢中是益州的門戶,對於益州來說相當重要,漢中在曹操手中,就像插進劉備心臟的一顆釘子,必須儘快地拔掉。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備發動了漢中之戰,精兵強將盡出,最終黃忠在定軍山斬殺對方主將夏侯淵,劉備取得了漢中之戰的勝利。
  • 劉備真的「憚郃而易淵」,怕張郃超過了夏侯淵嗎,答案是否定的
    在《魏略》中曾經記載雖然夏侯淵是都督,職務高於張郃,劉備卻輕視夏侯淵,反而對張郃非常忌憚。當定軍山之戰黃忠殺死夏侯淵以後,劉備說「要殺就殺張郃,殺夏侯淵有什麼用」。淵雖為都督,劉備憚郃而易淵。及殺淵,備曰:『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而在《御覽》三百三十七中也提到曹操曾經說夏侯淵不擅長用兵,軍中稱為「白地將軍」,似乎一定程度上驗證了這個說法。
  • 讓這位快70歲的老將軍去打定軍山
    《三國演義》的作者告訴我們他在小說中首次出場——從韓玄那裡歸順到劉備帳下時,已「年近六旬」而到定軍山戰鬥時他已鬚髮皆白,「年近七十」,將入「古稀」之年了。在蜀漢五虎將中,黃忠,是年事最高的一位將領。可是,諸葛亮卻偏偏委派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去指揮定軍山戰鬥!莫非是這場戰鬥本來就無足輕重?或者是當時諸葛亮身邊實在無其它將領可派?定軍山重要不重要?諸葛亮身邊有沒有將領?
  • 黃忠VS夏侯淵 : 誰的戰功更大?
    一提到黃忠和夏侯淵,我們想到的是演義中的定軍山黃忠斬夏侯。歷史上的夏侯淵也確實是被黃忠說殺。然而這就可以斷定黃忠比夏侯淵厲害嗎?可以以一次的成敗論戰功嗎?話說劉備奪取漢中之戰,在與夏侯淵對峙一年多後,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正月向曹操的夏侯淵軍發起進攻,劉備派黃忠攻打夏侯淵。
  • 《霍比特人:五軍之戰》:五軍之戰索林戰死後,矮人境況如何
    脈。     矮人一般都非常長壽,比如索林橡木盾就活了一百多歲,戴因也不例外在五軍之戰後也活了很久。但是為何在魔戒系列和五軍之戰中,矮人為何人口逐漸凋零呢?  五軍之戰中,都林王族索林和他的兩個侄子奇力和菲力戰死。
  • 三國逸事:張飛搶了夏侯淵侄女,夏侯氏兩個女兒皆為劉禪皇后
    而且,他搶的是夏侯淵的侄女,那年夏侯蘿莉才十三四歲,三十多歲的莽夫張飛豔福不淺。從此,張飛和夏侯淵成為親戚,甚至得認夏侯淵為老丈人。夏侯淵呵護的侄女丟了史料記載,夏侯氏是夏侯淵已故弟弟的孤女,由夏侯淵撫養長大。早年鬧饑荒,夏侯淵拋棄了自己的幼子,讓侄女活了下來。
  • 淺析:三國一代名將夏侯淵為何會命隕定軍山?
    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在北京豐泰照相館誕生。提起京劇《定軍山》,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老先生所演唱的經典片段:「這一封書信來得巧, 助我黃忠成功勞。定軍山京劇那麼夏侯淵真的這麼弱嗎?真的就這麼輕輕鬆鬆被殺死了嗎?當然不是!
  • 地緣詳解定軍山之戰,曹操為何撤出漢中
    中央之國的形成<三國歷史篇> [第69回]作者:溫駿軒長篇連載,每周更新第69回 漢中之戰(下)夏侯淵戰死,坐鎮長安的曹操決定親徵漢中。為了補給前線大軍,曹操的後勤部隊通過褒斜道運送了大量軍糧,屯積於北山之麓。黃忠認為可以去劫曹操的糧道,於是就和趙雲一起引兵前往。基於這個目的,可行的方案是先沿定軍山北麓東行,然後在遠離曹操連營處渡過漢水。趙雲和黃忠在哪裡渡過漢水是個值得討論的話題,這點史書並沒有記載。
  • 「白地將軍」釋義淺談:論夏侯淵之死
    夏侯淵身為一軍之主,本應居中持重,統率調度,卻親赴險地、幹一些無足輕重的小活兒,以致身死軍破。可謂大腦空空如也,徒有一身蠻力。③ 夏侯淵之死定軍山之戰,清楚證明夏侯淵確實有勇無謀,無怪乎被稱作「白地」。
  • 夏侯淵地位不比于禁低,為何斬夏侯淵的黃忠卻沒有「威震華夏」
    關羽北伐襄樊前,黃忠在定軍山之戰斬殺了曹操手下的大將夏侯淵。不過和關羽北伐襄樊,威震華夏相比,黃忠斬殺夏侯淵之事卻沒有那麼轟動的效果。黃忠沒能威震華夏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是因為定軍山之戰曹軍總體損失不大,其次則是漢中距離曹魏的統治核心地區太遠,政治上沒那麼轟動。首先從損失角度來看,定軍山之戰黃忠雖然成功殺死了夏侯淵,但是曹軍在張郃的帶領下退守陽平關,堅持到了曹操援軍的到來。
  • 他被曹操稱為韓信,定軍山一役,劉備大吼:「為什麼沒殺了他?」
    潼關之戰,與馬超交手,20回合敗下陣去;汝南之戰,與趙雲交手,30回合敗退;巴西之戰,與張飛在夜裡過招,能堅持30~50回合左右;木門之戰,與魏延交手,魏延處於下風。巴西之戰劉備意識到,一日不將曹魏趕出漢中,益州將危機四伏。於是,籌措數年後,他終於發動了漢中之戰,並攻取漢中。
  • 張飛搶13歲小蘿莉做媳婦,是夏侯淵的侄女,為何曹魏政權沒報復?
    當時,劉備和張飛駐守小沛,關羽駐守下邳,大概就是在這個時間段內,張飛搶了夏侯淵的侄女夏侯氏。根據《魏略》記載,當時夏侯氏居住在譙縣一帶,那天出城去砍柴,正好被張飛遇上,於是就搶了回去。張飛的原配早死,他看夏侯氏長得漂亮,又是良家女子,於是將其娶為妻子,當時夏侯氏才十三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