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孔子此言,到底是不是貶低女性?誰在說謊?

2020-12-07 騰訊網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近代以來,很多人批評孔子歧視女性,論據就是他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誠然,這句話出自《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確實是孔子說的,完整表述為:「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孔子像)

後人對這句話的通常理解是,孔子把「女子」與「小人」相提並論,稱其為最難對付的人,說你若是靠近她,她就會對你不尊重,你若是遠離她呢,她又會埋怨你。後人因此詬病孔子搞性別歧視,不尊重女性。

那麼,真相真的如此嗎?其實對於這個問題,至今仍有爭議,不同解讀,結論不同。

官方給出的解釋是,孔子說這句話的對象是人主,包括君主和家主,而句子中的「女子」和「小人」呢,都不是我們如今理解的那個意思。其中,「女子」並非泛指女性,而是特指人主身邊的寵妾,引申為人主寵幸的人。「小人」也並非泛指人格卑劣的人,而是特指與君子之道相悖的人。

(孔子劇照)

除了「女子」和「小人」,這句話中還有三個關鍵字,分別是「養」、「遜」、「怨」。其中的「養」即修身養性,在儒家通常指修養浩然正氣。「遜」是謙遜有規矩,「不遜」就是無禮、沒規矩。「怨」的含義與如今相同,即怨恨。至於開頭那個「唯」字,只是語氣助詞,並無實意。

所以「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恃寵者與小人,他們很難培養自己的浩然正氣,所以與之相處要保持適當距離,太近了他們就會對你無禮,以致壞了規矩,太遠了他們又會對你心生怨恨,以致招惹是非。」

孔子此言真正想表達的是:人主要管理好國、家,務必注意防範和駕馭身邊的恃寵者與小人。完全絕沒有貶低女性的意思。

(美人南子刁難孔子)當然,以上只是主流解讀方式,主流並不代表正確,持反對意見的也大有人在。

比如,有觀點認為,「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中的「女子」通「汝子」,也就是說,孔子說這句話,是在教育自己的學生,大意就是說:「你們這幫小兔崽子,和小人一樣難教養。」孔子確實曾罵過學生,比如那句著名「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就是他罵宰予的話。但筆者仍然認為,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的對象並非是自己學生。

(孔子與學生)

當然,還有一種不容忽視的聲音,那就是堅持認為「女子」就是泛指女人,「小人」就是泛指人格卑劣的人,「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就是說女人和小人一樣難搞、一樣令人厭惡。也就是說,孔子歧視女性,實錘。所謂的主流觀點,只不過是有人在替孔子辯白罷了。

這種觀點看似武斷,但也絕非空穴來風。

首先,儒家思想本身就是男尊女卑的,人家從來就沒標榜過什麼男女平等。與此同時,孔子本人也確實受過女人的傷害,他是有可能對女人有一定的偏見的。而這一切,都源於他的不幸婚姻。

(孔子與妻子)

《禮記》記載,孔子經歷過「出妻」之痛,也就是說孔子離過婚,這在古代並不多見。根據史料記載可知,孔子的妻子姓亓官,二人婚後育有一子一女,但二人感情非常不好,以至於讓孔子做出了「出妻」的決定,而且從此以後孔子終身沒有再娶,可見確實是受夠了女人的苦,說出「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樣的話,倒也不無可能。

那麼,各位讀者又更偏向於哪種解讀呢?

(本文完~)

相關焦點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什麼意思?孔子為何把女人當成小人
    現實中常有這樣一幕:男生和女生吵架,然後男孩子往往比較吃虧,吵不過女生,那這個時候,男孩子就會無奈地說一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把女人和小人劃上等號,女生聽了,當然更加生氣,因為不管哪個女孩子聽了這句話,都會很生氣。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對女性的歧視嗎?看看易中天如何解釋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是記載在《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的一句話。似乎在千百年時間演繹之中,這句話是對女人的歧視,早已成為了一個定論,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觀念裡那個近乎完美的大聖人——孔子。真的會有歧視女子的思想嗎?
  • 孔子的「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到底是何意思?於丹就曾栽在這話上
    孔子是至聖先師,萬世師表,而《論語》更是富含哲理,因此被後人奉為國學經典之首。但是,裡面有一句話,卻讓今天的女性同胞深惡痛絕,這一句話就是——「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有聖人的支持者,為此事站出來替孔子作答說:這裡的「女子與小人」,並不是指女人和小人,而是指君王身邊的「臣妾」。
  • 孔子真的歧視女性嗎?他到底在表達什麼意思?
    幾千年來,孔子的那一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成了很多攻擊孔子的證據,尤其是在封建社會,女性的地位得不到保障,很多人就都覺得,是孔子的思想導致女性在古代沒有地位,把女子與小人放在一起,那麼,孔子的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 孔子的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突然發覺這句話非常正確。它沒有半點對女子的討厭,孔子在說真話。這句話出自《論語.陽貨》,孔子說一句很經典的話。我們簡單去理解會曲解孔子的真正意義。這點不發表意見,因為沒有深入研究,是孔子過後,他的學生記錄下。時代久遠,取證困難。先解釋整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整句話的意思是說情操和修養的問題。
  • 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豫薦你|文【全文1918字,圖片9張】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想必很多人聽過這樣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有些人經常拿這句話出來,把小人和女子並列在一起,用以詆毀女人,歧視女性,說女人就和小人差不多,很難伺候。事實上,那些詆毀女人的人,不過是斷章取義罷了,這句話根本不是這麼理解的,很多人都錯了。
  • 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孔子歧視女性?網友:誤會了夫子千年
    除了遍地生根的培訓機構外,電視欄目裡也逐漸出現了一些與國學相關的節目,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當年的百家講壇,筆者印象最深的就是易中天老師的品三國,他能把一部經典像說書一樣的講出來,這樣有趣的國學內容誰不喜歡聽呢?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發現有時候說書它就是說書,你要真的去把它當作真理去看就大錯特錯了。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到底何意?當年於丹就曾栽在這句話上
    同樣的,陸遊《釵頭鳳》「紅酥手,黃藤酒」中的「紅酥手」到底指的是手還是江南的一種手型點心,也一直有爭論。其實古文中的這些不同理解,只要能解釋得過去,放在文章中沒有硬傷,都是可以接受的。畢竟當年王勃到底看到了什麼,陸遊到底是怎麼想的,我們根本就不知道。理解了這些,我們再來看一個《論語》中的名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到底何意?
  •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句話應該怎樣理解?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句話,是孔子說的,出自《論語.陽貨第十七》。提到這句話,很多人可能會急,認為孔子對女人不太尊重。但是末學今天並沒有和大家爭論的意思,只想客觀地去看待這個問題,探討這個問題。這句話究竟有什麼含義?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小人指的是與君子行為思想完全相反的一類人,即奸詐,無事生非或者唯恐天下不亂,而女子應該是介於君子和小人之間的一類人。顯而易見,孔子是不會貶低任何人的,即便加上我們的個人情感來看這句話,認為女人和小人分明是貶義,但這是長期以來的言傳身教所薰習的思想觀念而已,這兩個詞不過是代表不同的人群罷了,對應的是他們的言談行為和思想活動,並無高下長短之分,如果有則是自己的思想妄念作祟。
  • 孔子自己活了73歲,為何還會惡罵他人「老而不死是為賊」?
    孔子活了73歲,為何還會罵:「老而不死是為賊」?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講求仁者愛人的孔子,為何如此歧視女性? 但是,由於語境的關係,孔子也留下了一些令後人曲解的「名言」,比如「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就被人當成孔歧視女性的鐵證。
  • 糟粕還是精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則不遜,遠則怨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說是封建糟粕,要摒棄。其實他們往往只引用前半句,忽略後面半句。而我認為後半句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表達。文學作品和電影電視劇中我們看到。幸福美滿的生活是夫妻相濡以沫。你儂我儂的。沒有生活瑣事的羈絆。也沒有婆媳關係的針鋒相對、水火不容。要麼男人銳意進取,女人溫柔嫻淑。夫妻孝順,偶爾有點小摩擦,也是美麗的誤會。家庭生活幸福美滿。
  • 美人拒絕與孔子共乘一車,孔子說了句名言,誰知讓她被罵了兩千年
    窈窕淑女,又或者是美女,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當下,都會受到不一樣的對待,很現實的一個問題就是,美女在很多方面比起相貌平平的女子都更加有優勢,然而美女雖然很搶手,但是古代的美女常常還有禍國殃民的形象,孔子就曾看到君王與美女同在一輛馬車上,美女卻拒絕和孔子同坐一輛馬車,孔子說出了一句名言,結果這個女子被罵了兩千年。
  • 「匹諾曹」養多肉:養肉人說謊的N種姿勢,你躺中哪一槍?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哦哦哦,天冷晾根的時間長啊,難怪要等這麼久哈啊。「什麼是晾根」?媳婦好奇地問,冬哥立馬進行科普。解釋完晾根,沒露出任何破綻,媳婦對他自導自演的戲碼再次堅信不疑。為了今後的「點讚送」不露餡,冬哥提前做了不少功課。各商家總是等到最近的節日後發貨,快遞小哥總是選擇下午送貨(趁媳婦去隔壁跳舞),他將備好的花盆裝上配好的土藏在紙箱裡,只等多肉一到就拆開上盆,然後迅速轉移進家。
  • 河南女子掉四萬元錢,撿錢者聲稱只撿到一萬?到底是誰在說謊?
    但是,近日網上一則「女子丟失4萬元撿錢者卻只撿到一萬元」一事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三萬元到哪裡去了呢,究竟是誰在說謊引發熱議。近日,河南的張女士從銀行取了4萬元後將錢用紅色袋子裝起來,騎上三輪車往回走,張女士中途下車買東西,錢不小心掉到車旁邊的地上了。此時,騎電動車路過的人看到錢袋子便順手拿走了,張女士買完東西出來後發現錢丟了。
  • 易經極簡史:《十翼》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孔子?
    《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孔子晚而喜《易》。」 孔子晚年特別喜歡《周易》,「韋編三絕」的典故也正處於此,說孔子因為翻閱《周易》次數太多,連穿竹簡的牛皮繩都斷了好幾次。 子貢都不理解老師為何天天要讀周易,他問孔子,老師你不說那些沒有智謀的人才去佔卜算卦,怎麼你現在也看算卦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