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句話應該怎樣理解?

2020-12-12 國學雜談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句話,是孔子說的,出自《論語.陽貨第十七》。提到這句話,很多人可能會急,認為孔子對女人不太尊重。但是末學今天並沒有和大家爭論的意思,只想客觀地去看待這個問題,探討這個問題。

這句話究竟有什麼含義?或許只有孔子本人知道,其他人頂多只能算是猜測而已。

我們中國的文字和語言,博大精深,奧妙無窮,任何一句話,都沒有絕對的意思,都是相對而言的,怎麼理解都可以,怎麼解釋都說得通,這叫妙。所以語文考試如果也用標準答案,就顯得很不科學。

同樣一句話,用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表情、不同的標點符號,或者不同的人際關係、不同的語言環境之中,表達出來的意思,就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比如說「你真是個傻瓜」這句話,對陌生人很嚴肅地說,對方肯定會急;對情人含情脈脈地說,對方還會覺得很親切;對朋友笑嘻嘻地說,就會當作玩笑而已。同樣一句話,你笑著給人說是一種感覺;你沉著臉跟人說,又是一種感覺;哭著跟人說,就更是一種感覺了。

所以說,孔子說這句話的含義,我們也要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才能作出較為客觀的判斷和分析。

很多學者都認為,孔子說這句話,應該是在衛國。孔子希望幫助衛國恢復禮樂之政,但衛靈公最後並沒有任用他。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衛靈公寵愛南子,南子是他的夫人,沒有德行,處處幹預政事,衛靈公一切都聽她的。當時衛國朝中還有一個小人,名字叫彌子瑕,深得衛靈公和南子恩寵,對孔子很不恭敬。孔子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最後迫於無奈,只好離開衛國,大概是在這種情況下說了這句話:「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所以孔子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應該是帶點情緒的。孔子雖然是聖人,但也是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有什麼說什麼,心裡怎麼想,嘴裡就怎麼說,不拐彎抹角,不藏著掖著,不跟人玩心機、玩城府,這在《論語》上,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這也正是孔子的可愛之處。

孔子說這句話,是看不起婦女嗎?不是呀,應該是實話實說。大家都不喜歡小人,所以把女子和小人並列在一起,大家就很難接受,但事實是,女子和小人之間,確實也有共性的東西。就是這兩種人都容易感情用事,重感情,不重理智,所以做事往往不合乎禮儀,不合規矩。

道、德、仁、義、禮,這五樣是由上往下排,道是最高的,依道而行的是聖人;失去了道,就要修德,依德而修的是賢人;德也保不住了,就要修仁,以仁為己任的人是君子;仁也保不住了,那就只好行義,義就是講道理、講道義,合情、合理、合法,這也是君子;義都沒人講了,至少要講禮,就是講禮儀、規矩,起碼還說得過去,算是正常人;如果禮都不講了,那就開始胡作非為了。

所以孔子這句話,並不是指所有的女子和小人,而是指那些沒有學習過道德仁義禮的人,這些人喜歡感情用事,疏於禮儀,所以難養,很難讓她們高興。這就好比我們經常說「西方人怎樣怎麼樣」,難道所有的西方人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嗎?肯定是有區別的呀,其實說的只是某部分西方人。

這句話還有下一句:「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就是對待她們過於親近了,他們就會對你失去恭敬心,變得傲慢無禮;如果對他們稍微疏遠一點,她們又覺得不被關懷,怨氣又生起來了。

孔子這樣說有錯嗎?確實沒錯呀,這是大實話嗎,現實本來就是這樣。上面也解釋了,這裡的「女子」,並不是指所有的女子,而是指那些沒有學過道德仁義禮的人,只是一部分。但越是這種人,就越聽不進話去,你一說他就跟你急,各種大高帽子,鋪天蓋地地給你扣過來。為什麼呀?他重感情不重理智,不跟你講道理,反正看著不開心就跟你鬧,有啥辦法?

所以說如果放在平日裡,估計孔子也不會說這句話,何必得罪人、自找麻煩呢?也正是因為在衛國受了挫折,才有感而發,說了這麼一句千百年來被人爭議不休的名言。

當然,以上觀點,也屬於猜測,至於是不是這麼回事,也只有孔子本人知道,大家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相關焦點

  • 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豫薦你|文【全文1918字,圖片9張】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想必很多人聽過這樣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有些人經常拿這句話出來,把小人和女子並列在一起,用以詆毀女人,歧視女性,說女人就和小人差不多,很難伺候。事實上,那些詆毀女人的人,不過是斷章取義罷了,這句話根本不是這麼理解的,很多人都錯了。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孔子此言,到底是不是貶低女性?誰在說謊?
    近代以來,很多人批評孔子歧視女性,論據就是他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誠然,這句話出自《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確實是孔子說的,完整表述為:「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什麼意思?孔子為何把女人當成小人
    現實中常有這樣一幕:男生和女生吵架,然後男孩子往往比較吃虧,吵不過女生,那這個時候,男孩子就會無奈地說一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把女人和小人劃上等號,女生聽了,當然更加生氣,因為不管哪個女孩子聽了這句話,都會很生氣。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到底何意?當年於丹就曾栽在這句話上
    其實古文中的這些不同理解,只要能解釋得過去,放在文章中沒有硬傷,都是可以接受的。畢竟當年王勃到底看到了什麼,陸遊到底是怎麼想的,我們根本就不知道。理解了這些,我們再來看一個《論語》中的名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到底何意?當年於丹在講解《論語》時,就曾栽在這句話上,因為講解這句話她曾被群嘲過。
  • 孔子的「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到底是何意思?於丹就曾栽在這話上
    但是,裡面有一句話,卻讓今天的女性同胞深惡痛絕,這一句話就是——「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有聖人的支持者,為此事站出來替孔子作答說:這裡的「女子與小人」,並不是指女人和小人,而是指君王身邊的「臣妾」。但是,於丹在CCTV節目中解讀《論語》時,仍然把這句話解釋成「女人跟小人」,進而遭到了不少的指責,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栽在了這句話上!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對女性的歧視嗎?看看易中天如何解釋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是記載在《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的一句話。似乎在千百年時間演繹之中,這句話是對女人的歧視,早已成為了一個定論,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觀念裡那個近乎完美的大聖人——孔子。真的會有歧視女子的思想嗎?
  • 孔子的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突然發覺這句話非常正確。它沒有半點對女子的討厭,孔子在說真話。這句話出自《論語.陽貨》,孔子說一句很經典的話。我們簡單去理解會曲解孔子的真正意義。先解釋整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整句話的意思是說情操和修養的問題。大體意思是接近不會好好對你,遠離又很多怨言,這很明顯的情操和修養問題。
  • 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孔子歧視女性?網友:誤會了夫子千年
    於丹如於丹老師講《論語—陽貨篇》中的一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於丹的解釋是,很多女人在一些事情上像小孩子一樣,經常會糾纏不清,跟她講道理也行不通,讓很多男人覺得束手無策,所以是唯女子和小人難養!直到今天,有些朋友抱怨自己的女朋友或者老婆時,還會偷偷地說出這句話。這樣的解釋會讓人感覺像是在歧視女性,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只要有點古文功底的同學都知道,於丹老師的解釋是錯誤的!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紅塵煉xin這是很出名的一句話,但我覺得應該以當時的歷史條件來看待,不可斷章取義,並且大多數人只留意了前半句,後半句很少有人關注。按照我的理解,《論語》提倡的最高人格是君子,和其他各家的聖人,賢人,佛類似。小人指的是與君子行為思想完全相反的一類人,即奸詐,無事生非或者唯恐天下不亂,而女子應該是介於君子和小人之間的一類人。
  • 《論語》被誤解最多的8句話,99%的人不知道!
    1言必信,行必果 誤解:這句話出自《論語·子路》。多數人將這句話作為君子之道,常被後人當作誠信的美德來讚揚,但其實這句話還有下半句:「硜硜然小人哉」。 真相:子貢問孔子,「什麼樣的人才算是一流人才」。
  • 糟粕還是精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則不遜,遠則怨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說是封建糟粕,要摒棄。其實他們往往只引用前半句,忽略後面半句。而我認為後半句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表達。文學作品和電影電視劇中我們看到。幸福美滿的生活是夫妻相濡以沫。你儂我儂的。沒有生活瑣事的羈絆。也沒有婆媳關係的針鋒相對、水火不容。要麼男人銳意進取,女人溫柔嫻淑。夫妻孝順,偶爾有點小摩擦,也是美麗的誤會。家庭生活幸福美滿。
  • 家庭教育缺失的普遍性源自對「窮養兒富養女」這句話的錯誤理解
    「窮養兒富養女」這句古老的話至今一直流傳。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似乎都似有意無意的延續,但是很可惜,經過我的調查了解發現,多數家長實際上並不懂這句話的意義,而僅僅是從字面去理解,最終的教育成果發生了嚴重的偏差。
  • 讀懂這4句話,能知曉人心,快速升職加薪
    讀懂這4句話,能知曉人心,快速升職加薪很多時候,我們在讀歷史史書的時候,就會發現,有些歷史人物非常善於駕馭別人,精通權勢謀略。這樣的人往往身居高位,或者雖然有些身份低微,但是短時間內就能憑藉著謀略就能很快的升職。
  • 職場生活中,小人都有哪些特徵表現,應該怎樣對付小人
    其實無論是生活中還是職場中,小人都是無處不在的,只是有些隱藏的比較深,不容易被發現,如果我們不想被小人傷害,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如何發現小人。如果仔細觀察,小人的特徵還是比較明顯的,下面我們就先來談談小人的幾個特徵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