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真的歧視女性嗎?他到底在表達什麼意思?

2020-12-05 藏史屋

幾千年來,孔子的那一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成了很多攻擊孔子的證據,尤其是在封建社會,女性的地位得不到保障,很多人就都覺得,是孔子的思想導致女性在古代沒有地位,把女子與小人放在一起,那麼,孔子的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首先我們得先解釋一下孔子眼中的小人到底是什麼「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句話就是說君子做事都是坦坦蕩蕩,而小人卻喜歡斤斤計較,就說小人都比較小心眼或者用孔子的話說就是沒有肚量,那麼,回過頭來,我們再看一下孔子所說的女子與小人的關係。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如果我們單從字面意義上去理解這句話,就說是小人和女子一樣都難以相處,親近了非常無禮,疏遠了又非常有怨氣,那麼,這句話的表達是歧視女性嗎?

我個人感覺,並不是在歧視女性,孔子的思想裡面,雖說有非常嚴明的禮教制度,等級區分非常嚴明,但是把女性與男性徹底分開對待,我個人感覺,這並不是屬於孔子的思想範疇,我個人感覺,在古代社會,尤其是先秦時期,女性的知識面以及文化程度的確受限制,這讓孔子難以交流是合情合理的,但是要是說孔子把女性徹底貶低,是不對的。

孔子的思想,在他的學生曾參看來就是「忠恕」兩個字,對待任何人,不能一桿子否定,哪怕是對待難以交流的人,也會有一顆包容的心,所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孔子,不會發布貶低女星的思想,他想表達的僅僅是難以交流,當然,也有人對這個小人有不同的解釋,很多人都說這個小人與孔子平時所說的小人不是一個概念,認為這個小人可能是未出嫁或者說是未成年的小孩子,因為我們都知道,「童言無忌」,孔子的意思是女性和很多小孩子一樣,非常難哄,孔子不是在貶低女性,或許只是一時的氣話等等,所以很多夫妻吵架了都會使用這一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甚至有人認為,孔子有可能是與誰誰誰吵架了等等,當然這僅僅是一種猜測,不足為證,但是就我個人而言,孔子並不是在貶低女性的社會地位。

對於這句話,你是怎麼理解的呢?

相關焦點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孔子此言,到底是不是貶低女性?誰在說謊?
    近代以來,很多人批評孔子歧視女性,論據就是他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誠然,這句話出自《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確實是孔子說的,完整表述為:「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對女性的歧視嗎?看看易中天如何解釋
    似乎在千百年時間演繹之中,這句話是對女人的歧視,早已成為了一個定論,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觀念裡那個近乎完美的大聖人——孔子。真的會有歧視女子的思想嗎?易中天在這個問題上的發言又激起了人們對於這一問題的思考。易中天解說《論語》,是新觀念還是舊定論?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什麼意思?孔子為何把女人當成小人
    因為一旦說出這句話,那就已經不是在吵架了,而是在侮辱、是在歧視對方的性別了,女生當然會很生氣。而男生往往會理直氣壯地說:」這可不是我說的,這可是孔老夫子說的!」孔子這句孔子的名言,在如今有一個普及甚廣的含義,用來貶低女子的形象,將女子與小人類別,說她們都是「難養」的人。那麼,作為一個萬人敬仰的聖人,孔老夫子真的有這樣說過嗎?
  • 孔子到底是個啥樣的人?外表一本正經的他,內心卻十分幽默風趣!
    或許是受他教育家身份的影響,很多人在提到孔子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他是那種古板,整天只會教你道德禮儀知識的人。然而仔細研究就會發現,真實的孔子不僅是萬世師表,更是一位靈活且懂得變通的有趣的人。某日,孔子在讀《詩經》的時候發現了這樣一首詩:「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什麼意思?
  • 求助,我快要崩潰了,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被卡在這個地方,怎麼都不能理解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希望各路大神能幫我解讀一番。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譯文】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也就不過如此而已。」
  • 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孔子歧視女性?網友:誤會了夫子千年
    除了遍地生根的培訓機構外,電視欄目裡也逐漸出現了一些與國學相關的節目,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當年的百家講壇,筆者印象最深的就是易中天老師的品三國,他能把一部經典像說書一樣的講出來,這樣有趣的國學內容誰不喜歡聽呢?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發現有時候說書它就是說書,你要真的去把它當作真理去看就大錯特錯了。
  • 孔子誕辰 | 2000多年了,你真的讀懂孔子了嗎?
    《詩經》而他自己寫的詩,你讀過嗎?我常年行走四方,目睹隆冬嚴寒中,薺麥卻開始茂盛地生長,既然薺麥能無畏寒冬,那麼不利的環境對我又有什麼影響呢君子是能處於不利的環境而保持他的志向和德行操守的啊。曾說到孔子是如何教育他讀詩的:
  • 妹子笑的這麼燦爛,她們在表達的什麼意思啊?
    1.妹子笑的這麼燦爛,她們在表達的什麼意思啊?妹子笑的這麼燦爛,她們在表達的什麼意2.說實話,我真的一點都不痛3.這個整人惡搞能把人嚇瘋4.惡人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5.這是真的嗎?感覺跟畫裡一樣6.這是什麼原理?7.攝影師的出場似乎有些略顯尷尬了,人家結婚,你激動個啥8.主人,開飯了嗎?怎麼不是狗糧?
  • 孔子的「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到底是何意思?於丹就曾栽在這話上
    孔子是至聖先師,萬世師表,而《論語》更是富含哲理,因此被後人奉為國學經典之首。但是,裡面有一句話,卻讓今天的女性同胞深惡痛絕,這一句話就是——「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有聖人的支持者,為此事站出來替孔子作答說:這裡的「女子與小人」,並不是指女人和小人,而是指君王身邊的「臣妾」。
  • 學富五車的孔子,年輕的時候做了什麼,對長大後的他影響大嗎
    現在無論是從小說裡還是從電影中可以看到,孔子老先生,是長得非常帥氣的,可以說是一個「高富帥」式的人物了。可是,真實的孔老先生,是一個什麼樣子呢?實際孔子呢,高一米九,腦門凹進去一塊兒,長相極其粗糙,脖子是綠色的,髒髒的。並沒有忤逆孔子的意思。他的真實相貌就是這樣。
  • 「克己復禮」,到底是什麼意思?孔子為什麼必須這樣做
    大概,掃了一眼其他回答,幾乎全是胡說八道,打趣的,言語不遜的,都有,囉裡囉唆說一大堆,都不明白孔子說這話是在什麼語境下,什麼環境下說的。要想理解,孔子的思想必須要對照當時春秋時期的現狀才能更全面地去了解,當時為什麼這麼說,而不是戲說,胡說。
  • 孔子過時了嗎?鮑鵬山新書《孔子原來》用「戰鬥性」更強的文體辯論
    鮑鵬山新書《孔子原來——被誤解的孔子》,帶有強烈的問題意識。 孔子提倡「三綱五常」嗎? 孔子提倡愚民嗎? 孔子維護等級社會嗎? 孔子是權勢者捧起來的嗎?23個問題,其實都是在回答一個問題,即開篇的第一個問題:孔子過時了嗎?為什麼在兩千年後的今天,我們還要讀孔子?我理解,您重點說了以下幾層意思:其一,直到今天,最能代表中國文化,代表中華民族氣質,體現中華民族形象而獲得世界認可的,仍然是孔子。其二,這不僅是對孔子一個人的評價,而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整體價值的評估。
  • 孔子自己活了73歲,為何還會惡罵他人「老而不死是為賊」?
    孔子活了73歲,為何還會罵:「老而不死是為賊」?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講求仁者愛人的孔子,為何如此歧視女性? 但是,由於語境的關係,孔子也留下了一些令後人曲解的「名言」,比如「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就被人當成孔歧視女性的鐵證。
  • 聖經說:「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什麼意思?
    聖經說:「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這是什麼意思?作為一個現代人,乍一聽到這句話,一定會本能地覺得反感,這話是想表達什麼?男尊女卑嗎?歧視女性嗎?還是想宣揚某種已經過時百年以上的觀念?都不是。沒錯,直到現在,在社交場合,介紹時都是習慣把男性放在第一順位,女性放在第二順位,但這絕不能算作是歧視,這句話的意思也並不是要搞性別歧視,它的核心含義還是在講「順服」二字。我在前幾篇文章中已經不止一次地提到過這個詞。
  • 孔子的仁義禮智信是什麼意思
    如何理解孔子的仁義禮智信仁義禮智信就是其本來的意思,仁為愛,仁者愛人,義為正義,在西方國家就是什麼平等什麼的,當然這只是義的一個方面。禮就是禮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等等,智為智慧,也是正信正智,信為誠信。當然,這是基本字義。
  • 「名正言順」到底要正什麼名,順什麼言,看孔子
    在《論語`子路》中,孔子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沒有正兒八經的根據便去做事,那就會後患無窮。一個人做事要有個正兒八經的根據或者名目,這就是孔子所說的「正名」。其實,要給一件事情找到個根據很簡單,只要做事情的人認為他的理由是有根據的就行了。因此,我們的身邊就經常會見到這樣的現象:歹徒正在行兇,路人只知看熱鬧卻無一人見義勇為。
  • 孔子講的「大同」與「小康」到底指的是什麼?
    我們來看看最早的「小康」和「大同」是什麼意思,它們最早出自孔子之口,《禮運》記載了那次對話。《禮記·禮運》有:昔者仲尼與於蠟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是孔子的學生,字子遊,「蠟」通「臘」,指的是蜡祭,年末的時候人們會圍捕獵物以祭祀祖先,前面講的是孔子參加了一次年終的臘祭,活動結束後孔子發出了一聲嘆息,當時子遊恰好在孔子身旁,他就覺得很奇怪,於是就向他的老師詢問:「您為什麼要嘆息呢?」接下來就是孔子的回答,而且這段內容所表達的思想非常孔子。
  • 「老而不死是為賊」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誤解了
    「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真的是孔子說的嗎?答:的確是孔子他老人家所說,但這句話被世人所誤解,斷章取義了。這句話是有具體語境的,並非是孔夫子在「口吐芬芳"。話說,孔子有個老相識,名叫原壤。有一天, 原壤的母親死了,孔子聽說了,就帶著弟子前去探望。孔子去時,原壤幹坐在家裡等孔子,以「葛優癱」的姿勢躺在家裡,一動不動。孔子見狀,心裡有些疑惑,問道:你母親的棺槨呢?
  • 屏幕刷新率到底是什麼意思?真的越高越好嗎?現在終於清楚了!
    屏幕刷新率到底是什麼意思?真的越高越好嗎?現在終於清楚了!那麼,屏幕刷新率到底是什麼意思?60Hz和90Hz到底有什麼區別?高刷新率手機會成為趨勢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漲姿勢~什麼是屏幕刷新率?刷新率是指屏幕上的圖像從上到下重複掃描的次數,所展現的幀數和畫面信息就會越多,畫面也就更流暢。
  • 「朝聞道,夕死可矣」,到底是什麼意思?
    「朝聞道,夕死可矣」,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句話,出自《論語·裡仁》,這也是孔子思想的又一次升華。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早上知道了這件事情的真相,晚上就可以死去。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這樣,而且現在很多人也會在明白一個道理,或者真相時,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的領悟。當然對於古人的話,今天的人不懂得其內涵,也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很多意思,在經過歲月流逝之後,都變得和從前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