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有多少原子?這個數字是如何算出來的?

2021-01-10 李論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地球上的生命、物質存在著豐富的多樣性,每個人之間都有許多的不同,包括不同的階級、信仰、國家、職業甚至品味,但我們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們的微觀藍圖是一樣的!我們都是由原子構成的。這不僅是人類的共同特徵,它適用於宇宙中所有存在的物質,包括但不限於細菌、昆蟲到獅子、地球甚至是巨大的恆星。

一切有質量的東西都是原子的有序排列,因為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單元。在可觀測宇宙中原子的數目是有限的,因此原子不斷地改變它們的排列以形成新的事物。如果可觀測宇宙是有限的,那麼我們就可以計算出宇宙中原子的總數,或者至少會得到一個大致的數字。要算出宇宙的原子數,我們就需要了解物質和宇宙本身的起源。

宇宙大爆炸

宇宙極其廣闊,但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是從一個無限小的點開始膨脹起來的。這一結論是由廣義相對論對宇宙隨時間的可觀測膨脹後推得出的。這種外推法會導致一個無窮小的點,那裡有無窮大的密度和溫度,那裡不可能存在任何形式的物質,這就是大爆炸的起點。

宇宙大爆炸可以追溯到一個有限的時間,也就是138億年前,我們目前已知的宇宙年齡。宇宙第一批形成的原子是氫和氦,它們在大爆炸後約38萬年開始形成的。

宇宙存在的一些物理障礙限制了我們對宇宙的看法。也就是說,我們只能從有點的時間中,到達我們地球的電磁輻射中觀察宇宙的可見部分。因此,我們在可觀測宇宙的視界之外看不到任何事物,所以當我們計算原子的數量時,我們的假設是基於可觀測的宇宙,而不是整個宇宙。

宇宙學原理

另一件要考慮的事情是,宇宙中的物質密度和分布情況。根據宇宙學原理,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均勻和各向同性的。這意味著物理定律作為一個整體在宇宙中起著統一的作用,在大尺度結構中不應該有任何可觀察到的不規則現象。這同樣適用於均勻分布於整個宇宙中的物質。這一點有助於我們平均估計宇宙中星系和恆星的數量。宇宙學原理還指出,較重的元素並不是在大爆炸產生的,而是在後來的恆星中形成的。

簡單地說,對於任何地方的觀察者來說,宇宙看起來都是一樣的;物質密度在大尺度上是相同的。

可見宇宙中的原子數

為了便於計算,我們假設宇宙是由氫原子組成的。下面我們將從計算太陽中的氫原子數量開始。太陽的質量是2.011×10^33g。氫原子的平均原子質量是1.008amu。為了得到太陽中原子的數量,我們需要用太陽的質量除以氫原子的摩爾質量再乘以阿伏伽德羅常數。阿伏伽德羅常數是基本粒子的數量,如分子、原子、化合物等每摩爾物質的數量;這就是太陽中氫原子的數目。

假設宇宙僅由氫原子組成,簡化了計算,因此每個原子只有一個質子。太陽中的原子數為1.201×10^57。我們知道銀河系大約有10^11顆恆星。因此,當恆星的數量乘以太陽的原子數時,我們銀河系中的原子數量為1.201×10^68。

對於可觀測的宇宙,我們知道大約有10^11個星系。我們將用星系中原子的數量乘以宇宙中星系的數量來得到宇宙中原子的數量。宇宙中原子的總數將達到10^78個!

另一種計算方法是計算宇宙的質量。我們知道,在可觀測的宇宙中,平均大約有4000億個星系,大約有1.2 x 10^23顆恆星。平均而言,一顆恆星的重量約為10^35克,這意味著宇宙的總質量為10^58或1.2 x 10^52噸。每克物質含有大約10^24個質子,如果我們假設所有的原子都是氫原子,這是一樣的,因為氫原子只含有一個質子。氫原子的總數將達到10^86。

這些粗略的計算範圍從10^78到10^86。如果將這個數字寫出來看起來就像1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個原子……確實有許多零!

雖然原子的數目看起來很多,但物質只佔可觀測宇宙的4.9%。剩下的部分由68.3%的暗能量和26.8%的暗物質組成。暗能量和暗物質也被認為均勻地分布在整個宇宙中,就像普通物質一樣,遍及整個宇宙。它們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但人們一致認為它們有助於宇宙的膨脹和大尺度結構的形成。

宇宙中的原子數是基於許多假設的粗略估計。但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將設計出更好的方法來做出更準確的估計,即通過計算機模擬整個宇宙。

相關焦點

  • 宇宙中存在多少原子?
    眾所周知,宇宙浩瀚無垠。據估計,我們可觀測到的範圍(又名「已知宇宙」)跨越約930億光年的距離。這可真是一個令人欽佩的數字,特別是當你考慮到,這僅僅是我們至今觀測到的範圍的時候。考慮到這個空間的絕對體積,人們會認為其中包含的物質數量也會同樣令人印象深刻。但有趣的是,在你以最小的尺度觀察這些物質時,這些數字將會變得巨大到令人難以置信。
  • 可觀測宇宙內一共有多少原子?如果把原子核聚集到一起能有多大?
    按照這種假設,如果我們能夠把宇宙中的所有物質中的原子都提取出來,並且將它們之間的空間全部壓縮,一點空隙都不留,呈現出來的物體到底有多大呢?當然,我們窮盡所有能力也不可能做出這樣的實驗,宇宙中也不可能給我們創造這樣的條件去實現這樣的結果。
  • 需要將原子放大多少倍,才可以看到隱藏在原子裡面的微觀宇宙?
    很顯然,假如將原子放大足夠的倍數,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會是一個微觀的宇宙。我們常常聽到類似「將原子放大1億倍,就可以看到一個宇宙」這樣的說法,那麼將原子放大1億倍,真的就可以看到一個微觀宇宙嗎?我們先來看看在放大1億倍之後,原子的尺寸到底是多少。資料顯示,一個典型原子的尺寸是 10^-10 米的數量級,也就是說,將一個原子放大1億倍後,這個原子的尺寸只有1釐米左右。
  • 宇宙難道真是一顆巨大的原子?若將普通原子放大一億倍又會如何?
    拋卻理論的推測,原子可以說是世間萬事萬物的基本組成微粒,換言之,任何物體都是由原子組合排列而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宇宙是宏觀世界的最大臨界值,而原子是微觀世界的最小臨界值,如果突破了這兩個臨界值,會如何呢?
  • 原子放大1億倍會怎樣,其結構如何,是宇宙的縮影嗎?
    有人說,一個原子放大1億倍就是一個宇宙,現在我們就生活在這樣的原子裡。這種說法沒有任何根據,但代表了不少人的想法,有必要正本清源地說一說。這個問題已經不是科學問題,而是心靈雞湯的延伸。許多人崇信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佛學境界。
  • BBC:銀河系可能有36個外星文明?這個數怎麼算出來的?
    中新網6月21日電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發表文章稱,英國天體物理學家近期發表研究論文稱,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可能至少有36個與地球相似的、活躍的、科技發達的智慧文明。「銀河系可能有36個外星文明」這個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外星人到底有沒有?地球真的是孤獨星球嗎?
  • 我們的地球有多少歲了?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歡迎大家收看鵬揚科普,今天我們來聊聊我們的地球有多少歲了?如何計算地球的年齡這就要從地球誕生的那一刻開始說起,我們的星球在最初的幾百萬年裡是太陽系當中的一片混沌,小到如同顆粒般大小,這些塵土顆粒滾雪球般的逐漸變大,當我們的星球質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就開始有了引力,這些小星球開始相互吸引相互碰撞,這就是我們世界最初的模樣。
  • 多體物理學:從微觀的單個原子到多少原子體現宏觀行為?
    一般而言,多體理論處理的效應僅在包含大量成分的系統中表現出來。 多體理論在凝聚態物理中起著核心作用。在單個原子開始體現宏觀的共同行為之前,需要多少個粒子?根據新的研究,這個數字非常低。在正確的條件下,只需要有六個原子將開始轉變為宏觀系統。
  • 宇宙跟它比起來,也許比原子還要小
    大家有沒有想過?宇宙在人類的未知世界裡面,它扮演的是什麼樣的角色?雖然它對我們來說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但是可能還有一個更大的世界,宇宙可能比那個世界還要小的很多,就像小到一個原子一樣那麼小。人們一直在尋找宇宙的最終的結論,為了追蹤它的起源,人們一直在嘗試著揭開一些長期存在的一些謎題。
  • 把原子放大無數倍就會發現另外一個宇宙嗎?
    把原子放大到無數倍會不會發現另一個宇宙?現在網絡上充斥著這種問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本來是佛教中蘊含的一種哲學觀點,裡面有辯證法的成分,就是說再小的事物,也有世界的縮影在裡面,可以幫助人們在認識世界的時候,不要忽略小的地方,全滿思考問題。
  • 人類是由多少個原子組成?
    幾乎每個人體中的每個原子都是數十億年前由一顆恆星製造的。當恆星燃燒、爆炸並最終死亡時,它們創造了這些基本元素。從石頭、建築物到人類的一切事物中都會出現這些元素。
  • 科學家將原子放大,發現和宇宙極其相似,宇宙也許只是更大的原子?
    關於宇宙的起源,我們的科學界一直都有很多說法,科學家們各持己見,誰也不肯讓步。雖然說宇宙大爆炸理論已經被大部分科學家認可,但是這也僅僅只是一種比較合理的猜想,沒有實際的證據,說實話我們也不可能有證據證明宇宙大爆炸真的存在,除非有人穿越到宇宙最起點的地方,把整個過程錄下來。
  • 宇宙誕生的奇點比原子還小,物質多到化作萬億星系,奧秘在哪裡
    宇宙大爆炸學說認為我們如今的宇宙起源於極小的一個點,這個點甚至比原子還小,它於近138億年前發生了爆炸,體積開始迅速膨脹,如今它的可觀測體積已經達到了直徑930億光年的規模。可是我們想一想,一滴水中就有10億億個水分子,比宇宙中的星係數量還多,而水分子是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組成的,那麼一滴水中就有30億億個原子世界,想一想海洋中得有多少滴水?
  • 怎麼算出來的?光能飛出宇宙嗎?
    怎麼算出來的?光能飛出宇宙嗎?在高中的時候我們都上過政治課,哲學家告訴我們,我們的世界是物質的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在描述物質世界的時候,不管是它的高度還是質量,都是沒有限制。而在描述速度的時候卻有限制,比如光速。光的速度是每秒30萬公裡,這個數字如此之大,科學家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呢?
  • 宇宙中最神奇的4組數字,第四組數字可能隱藏著宇宙終極奧秘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能夠來到這個世界都是一個奇蹟,因為來到這個世界後,存在很多有意義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不過令人感到惋惜的是,人類的壽命非常短暫,只有不到100年左右的時間,在這麼短暫的人生中我們還需要付出一半以上的時間睡覺、吃飯和休閒,真正讓我們去做有意義的事情的時間很短,儘管如此我們的人生依然是豐富多彩的
  • 原子就是一個宇宙,微觀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
    人們常常認為,量子力學的不斷進步,為人類認識宇宙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如果將一個原子不斷放大,我們就能夠從另一個層面看到與宇宙十分相似的場面。甚至有觀點認為,每一個原子中都是一個宇宙。科學家們並不認可相關說法,宏觀與微觀無法混為一談,原子仍然屬於物質,即便放大無數倍,其中仍然能夠擁有很多結構,只要人類的科技不停進步,就能夠將其不斷細分。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人們在面對宇宙與原子時的比較,原子中的無數結構就好比宇宙中的浩瀚星辰,但是二者只有相似之處,其中仍然受到不同作用力的影響。
  • 原子放大會成為一個宇宙嗎,為什麼?
    有人問:原子放大之後很像宇宙,我們的宇宙會不會就是其他宇宙的一個原子?你怎麼看?我不怎麼看,因為原子根本不像宇宙,說原子像宇宙的人根本不知道宇宙為何物,也不知道原子為何物,只憑著一些直觀的原子示意圖就胡思亂想。
  • 比原子還小的奇點,為什麼能炸出整個宇宙?這是真的麼?
    以前的人們每天所想的應該都是圍繞著如何才能填飽肚子,如何才能有衣服穿暖,而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所期待的事情就不單單只是溫飽問題了。如今人們的視野就遠大於以前的人,已經是拓展到了宇宙環境中。
  • 宇宙元素有多少種?研究員給出答案
    宇宙之大,無所不有,因此宇宙中有著許多人類沒有見過的物質或事件。雖說宇宙中的物質極其多,但追究其本源也是元素組合。人類自從有了不同於普通動物的思維後,就開始在思考這世間的組成到底是什麼。直到今天,人類已經在地球上發現了118種元素。
  • 宇宙中的元素,從何而來,將有何變化?
    沒有元素、沒有原子、沒有原子核,這個初生的宇宙溫度太高了以致於這些都無法出現。只有後來這個宇宙發生了擴展和冷卻,才能夠形成穩定的物質。隨著時間流逝,第一個原子核熔凝在一起沒有馬上炸開,產生了氫及其同位素、氦及其同位素,還有極少量的鋰和鈹,而後者會放射性衰變成鋰。這個宇宙開始時,按原子核數量來算,有92%的氫,8%的氦以及大概0.00000001%的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