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因體育:關注後疫情時期的兒童心理發展,讓孩子因運動而強大

2020-12-25 和訊

動因體育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為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服務,希望通過體育教育的方式打造全方位健康成長的「動能少年」。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孩子不能開展戶外活動、增加體育鍛鍊,長期居家的環境,讓孩子的心理發展也出現了問題。

疫情之下,青少年心理危機事件出現加重趨勢

6月19日,長沙一中學16歲男生因被老師質疑考試作弊,從5樓縱身跳下;5月13日,山東臨沂一初中生考試時玩遊戲被沒收手機,回家後跳樓身亡;5月12日,廣西南寧12歲男孩被父親責備沉迷手機,次日從32層跳樓身亡;5月6日,西安9歲女孩上網課無法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從15樓跳下……

層出不窮的新聞事件在令人震驚之餘,也引發公眾對於青少年群體心理健康的擔憂。

「疫情就像一個放大器,把過去隱形存在的一些原本就有的孩子自身的問題、家庭的衝突、師生間的矛盾,通過這次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顯現了出來。」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青少年心理門診主任駱宏接受採訪時說。

浙江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辦公室主任龐紅衛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復學之後,情緒障礙和情緒問題的大概佔34.24%,厭學佔25.86%,居家期間和父母的衝突佔17.24%,這幾個問題是比較突出的。」

當下青少年日益嚴重的心理問題是很多社會問題的疊加導致的惡性後果,不是「一加一」的效應,而是成倍數的放大。

心理學教授趙國秋分析,首先是對新冠病毒的恐慌,這種恐慌情緒會傳遞給青少年,帶給他們一種不安全感;第二是長期居家和父母的關係愈發緊張;第三是生活節奏的失序和混亂;第四是網絡線上教學帶來的網癮風險和健康問題;最後是網絡授課模式給學生帶來的不確定性,學生的適應需要時間和方法,這個過程會給他們帶來很多負面情緒。

後疫情時期,孩子身心發展都亟待提高

物質文明和經濟發展在帶給當代青少年更好物質生活的同時,也讓他們更加脆弱,孩子在成長中,身體和心理都需要平衡生長。後疫情時期,更是需要額外關注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戰役新常態下的青少年體育與健康」活動中曾表示:「要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儘快恢復青少年的戶外體育運動,要在常態性的疫情中關注心智和體魄的鍛鍊,沒必要把孩子悶在家裡。」

運動對孩子的心理塑造是全方位的,要讓孩子從身體到心靈得到全面的健康成長,必然要讓孩子走出家門進行體育運動。動因體育呼籲家長,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除了進行正常的知識攝取以外,更要增加運動時間,以此減少疫情帶來的心理影響。

動因體育通過9年的教學沉澱發現,運動鍛鍊,可以養成獨立思維意識,可以促進學習任務的完成;通過在運動習慣的養成和運動目標達成過程,更可以幫助孩子增強意志力和客服困難的信心;在運動的對抗當中,通過團隊協作和比賽壓力,促進孩子心理抗壓性增強和增加心理穩定性;運動後結果的達成和運動前後對比表現可以看出,孩子在運動的過程中逐步建立建強了自信心,更懂得如何欣賞美和創造美。

可見,長期參與體育活動,不僅能強身健體,還可以磨練意志品質,培養與他人團結與交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並將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

動因體育認為,對青少年心理問題的關注埠要前移,不能等到要去心理門診。增強體育鍛鍊就是一個為孩子和家長解決心理問題的辦法之一,既可以有一個緩解壓力的方式同時還可以在親子運動中增加親子關係親密度,調和矛盾。

高考或許將釋放一批學子的備考壓力,但影響青少年心理狀態的整體環境和疫情威力仍然存在,未成年人的保護越來越需要從「心」做起。從現在開始,讓孩子保持運動習慣,增強體育鍛鍊,幫助孩子從心理到身體都因運動而強大。

(責任編輯:李顯傑 )

相關焦點

  • 動因體育推出體測主題課,構建完整教學閉環,讓孩子因運動而強大
    為應對疫情對青少兒身心健康的影響,增強孩子們的身體素質,彌補孩子們的運動缺陷,動因體育在此前推出"動因少兒運動季"活動,受到家長及孩子們的一致好評。如今,"動因少兒奧運季"活動雖已結束,但"培養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和健康的體魄"的理念仍在延續。
  • 動因體育小籃球課上線,助力籃球少年實現「小籃球 大夢想」
    根據中國小籃球聯賽總裁判長、小籃球課題組宋佔軍的介紹:小籃球不同於以往的體育選材理念,並非以培養精英運動員為唯一目標,更多的目的是"以小籃球育人",通過小籃球運動讓更多的孩子享受籃球運動的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這與動因體育培養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和健康的體魄,助力孩子"因運動而強大"的想法不謀而合。
  • 動因體育:完善體育教育產業鏈,為什麼成為2020年的焦點?
    當前,關乎未來國家人才素質的體育教育再次引起眾多代表的高度關注,我國青少兒體育教育改革勢在必行。,體育教育,不管是在任何時代,都不會脫離「增強體質、適應自然環境、鍛鍊心肺功能、意志力,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本質。
  • 「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獲官方認可,動因體育OMO交出滿意答卷
    「OMO」的概念是2017年由李開復率先提出,因疫情而逐漸成為教育行業的熱點共識。其中,動因體育作為體育教育行業領跑品牌,一直努力在體育教育信息化、教學模式創新上重點摸索與探路。線上+線下的融合教育方式,是動因體育早在2017年開始,就進行探索和研發,2019年正式上線的教學方式。
  • 疫情期間上線運動到家,賓果體育要做運動教育的盒馬鮮生
    具體SKU包括6個品類:趣味體能,增高體能,籃球體能,跳繩體能,感統體能,體育達標。班型包括一對一和6-8人小班。 運動入園「Bingo入園」方面,「賓果體育」目前服務杭城近20所幼兒園,針對3-6歲年齡段提供兒童體適能課程,解決幼兒園專業體育課程缺失和教練缺失的問題。針對3-6歲年齡端兒童進行國民體質測試,為幼兒園提供專業和針對性更強的數據,建立兒童健康成長檔案。
  • 後疫情時期的體育課 杭州學生摘下口罩 課程內容調整
    每日商報訊 近日,傳出兩則中學生在體育課上因戴著口罩跑步而猝死的消息:4月24日,河南鄲城縣一名15歲學生在體育課上猝死。據華商報4月30日報導,學生家長查看監控稱 ,自己孩子事發時戴著口罩跑步,懷疑這就是死因。4月30日,長沙市一名14歲初三學生同樣在上體育課時猝死。
  • 傑姆隊長創始人 | 金成浩:未來很多事,都將發生在兒童體育教育
    如何提高坪效也是運動機構一直待解決的問題,看到這家體育館,我發現了新的發展方向。」發現新機遇,金成浩馬上著手調研。對於大多數孩子而言,兒童時期的體育鍛鍊都處於一個初級到中級的階段,對大場地的需求並不大,家長也都能接受孩子在小場地運動,因為大多數家長並不想把孩子都培養成專業的運動員,更多的是希望在早期能接觸到某項運動,並建立對這項運動的認知和興趣,同時培養孩子熱愛運動的性格。
  • 「後疫情」階段如何進行調適?心理專家給出建議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人人都在承受一場嚴峻的生理和心理考驗。現在進入了「後疫情」階段,心理的考驗會顯得相對更加突出。在現階段和此後的一段時間裡,怎樣進行心理調適,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崔永華給出了3點建議。
  • 城市的未來|疫情對流動兒童的心理影響有多大?
    陸建非在調研中了解到,大部分的學生表示,家裡沒有無線網絡,只能用手機上網,以所調研的杭州餘杭區蒲公英學校為例,學校共有2663名學生,其中15%學生無法上網課,而在疫情期間,因過度使用數碼產品,學生的近視率大幅上升。陳媛媛團隊研究也發現有32%的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在網課期間視力下降了。某小學校長在交流中提到,去年學校學生的視力不良檢出率是17%,今年是40%。
  • 面對疫情,孩子出現死亡恐懼丨專家:家長不可不知的兒童心理失常信號
    華聲在線2月14日訊(大眾衛生報·華聲在線記者 王璐 通訊員 劉健美)「閉關宅在家,身邊一直充斥著電視、網絡、廣播鋪天蓋地的新冠疫情報導,這會讓孩子不斷感受真實的恐懼,害怕死亡,甚至出現兒童心理失常。」
  • 聯合國發布多語言兒童圖畫書,關注疫情之下兒童心理健康
    但是伴隨生理疾病而來的心理傷害卻需要更長時間的恢復。為此,聯合國出臺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和精神衛生政策簡報,呼籲人們關注精神健康。為了幫助兒童理解和應對新冠疫情,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紅十字會等50多個世界人道組織還合作出版了一本故事書。
  • 恆天財富呼籲關注兒童心理健康
    疫情防線前我們守望相助,脫貧戰場上我們攻堅克難,復工復業中我們乘風破浪……這些激動人心的場面,伴隨著志願者、社工、捐贈人、公益機構乃至整個公益行業全情投入的身影。公益事業在2020年,成為凝聚社會、提振人心不可替代的力量。作為財富管理行業引領者,恆天財富持續關注公益事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用專業、誠信和關愛回報社會。
  • 兒童運動教育未來在何方?
    作為兒童運動教育領域的開拓者,兔+熊從誕生開始,就猶如一匹黑馬,引領中國兒童體能培訓行業迅速發展。它的教育理念、發展模式成了整個行業的風向標,越來越多的體能機構跟隨兔+熊的理念及定位,逐漸將定位從體育培訓轉向為體育教育培訓,越來越多的品牌紛紛開放加盟、發力佔有市場。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12月,兔+熊兒童運動教育品牌3周歲了。
  • 2020「悟空體育」杯浙中兒童平衡車大賽圓滿舉辦
    12月13日,由金華市體育局主辦,金華市全民健身中心(金華市體育競賽中心)、金華市浙中體育發展有限公司、金華市悟空體育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悟空體育」杯浙中兒童平衡車大賽在金華市體育中心舉辦。
  • 動因體育BIG4少兒籃球聯賽城市挑戰賽即將開始
    18座城市、38天、20000+名小學員參賽、1500+場比賽,動因BIG4少兒籃球聯賽——學區海選賽,圓滿落幕!接下來,將有近20000名學員奔赴動因BIG4少兒籃球聯賽——城市挑戰賽的徵程。青春逐夢正當時,少年「籃」途無限好!
  • 兔+熊兒童運動館獲體銀「2019最佳兒童體育培訓機構」獎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日益深入民心,體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關注,兒童、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近兩年也呈現出爆發狀態。但其實兒童體適能早在10年前就已開始興起,但市場教育不足,一直未形成規模。2017年,兒童運動教育品牌「兔+熊」的誕生,和它取得的快速發展,讓兒童體適能行業也逐漸獲得大眾的認識,但此時家長的需求並不僅僅是孩子的健康。
  • 《小巨人運動會》讓兒童體育走入大眾視野
    在《小巨人運動會》亮相之前,沒有人能夠設想出來把一群孩子放在體育賽場上究竟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可能是無休止的混亂和爭吵,也可能是不服從管教的偏執與失控……節目正式播出後所呈現的答案卻和很多人想像的並不一樣。
  • 疫情讓人們愛上運動,關注這兩隻股
    說到疫情催發的運動板塊相關的個股,你首先會想到哪一隻?Peloton?你可能沒有想到,除了疫情期間大火的「宅家」運動股Peloton (NASDAQ:PTON)年初至今累計飆升136%以外,一些傳統的運動用品零售商近期也引起了關注。疫情期間,很多健身房都關門了,但是人們對於健康的渴求卻前所未有的強烈。越來越多人參與鍛鍊。
  • 收之桑榆:疫情下陝西戶外運動服務產業
    本報記者 田涯攝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體育產業的復工復產正有序推進。近日,記者在我省特色商業街區之一——陝西體育場運動商城走訪時發現,戶外運動服務業在疫情期間逆勢前行,無論是零售總額還是線下活動規模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度增長。疫情「狂風」肆虐過後,戶外運動服務業正展現出強大活力。
  • 專家訪談: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心理問題(學生篇)
    同樣,幼時接受到的負面情緒影響如果不能在當時緩解的話,也可能壓抑在潛意識裡,或形成負性思維,也可以說,如一些兒童或較小的學生甚至一些膽怯性格的學生,小時候受到驚嚇,長大後遇到挫折會潛移默化地驚慌、不知所措,形成神經質的個性。導致遇事不果斷,甚至強迫現象等。所以,同樣需要重視他們的心理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