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條人的歌詞為什麼好?

2020-12-22 娛樂新星君

藝術家、作家陳侗曾放言說「五條人將於2024年獲得魯迅文學獎」,因為杜拉斯說,2024年是文學滅亡的一年。

當然了,陳侗只是開玩笑的戲言,但隨著我對五條人歌詞的深入了解,如果有一天五條人果真獲得文學獎,我是一點也不會感覺到驚訝。

比如根據新聞事件改編的歌曲《初戀》,裡面有一句詞:「他闖南走北了很多年,終於掙到了錢」。

用詞非常簡潔幹煉,質樸平實,一不過度描繪熱烈的大喜,二不刻意美化渲染悲傷,而是用第三視角,客觀直白地陳述出來。

對比作為一個文案工作者,我們有時生怕別人無法get到我們想表達的情緒濃烈,會加上許多副詞、形容詞等贅詞,比如這麼寫,「他闖南走北了很多年,受盡了白眼,吃了無數的閉門羹,非常不容易才終於掙到了錢」

有時候,細節描寫並不一定見得好,這意味著打動讀者的點也變得具體了,如果你也曾「受盡了白眼」,那麼你可能會感同身受,如若沒有,則很難被打動,甚至還認為作者過於矯情。

《初戀》的歌詞,直接簡單地說「走南闖北了很多年」就恰到好處,留下一個發散的結點,每個曾經為生活奔波的人,都可以聯繫自身的經歷,自己被自己經歷感動,產生情感共鳴,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共情」。

另外,五條人的歌詞也充滿了對底層人物的人文關懷,比如對性工作者,他們會這麼寫「親愛的春天姑娘,這兒永遠愛你」。

五條人出身市井,所以他們理解每個人都生活不易,沒有非議譴責,更多的是理解和安慰,弱者關心弱者,弱者照亮弱者。

綜合來說,我們看五條人寫的詞,多是底層人物的不堪與無奈,但難的在於,歌曲並不憂傷壓抑,相反傳遞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給人鼓舞。

生活嘛,過了今天就是明天,永遠不喪失熱情與希望,我們聽五條人的歌,總能被感動和治癒。

相關焦點

  • 五條人的海報和歌詞「土到掉渣」,但我真的好喜歡
    五條人 被網友們「撈」回來了!首期穿著拖鞋出場的五條人第六期,還是那熟悉的紅拖鞋,且帶著酸味兒哈哈舞臺上的五條人,真實隨性又帶點痞氣,舞臺下的他們也是把這種土而不俗的真實感貫穿方方面面。比如那些藏在他們海報和歌詞裡的生活,在此,精選了一些五條人的巡演海報和歌詞,大家一起來感受一下。
  • 為什麼我們討厭五條人的歌曲
    還拉人辦起了「海豐首屆原創音樂會」。在這個音樂會上,阿茂第一次見到仁科。阿茂原本有一個自己的樂隊,樂隊成員有四個人,為了參加海豐首屆原創音樂會演出得取個名字,所以叫「四條人」。仁科加入了「四條人」,自然就變成了「五條人」。
  • 五條人的這些海報和歌詞真是「土到掉渣」,但我喜歡!
    五條人被網友們「撈」回來了!前有「寧願土到掉渣,也不俗不可耐」,後有即興創作「酸」拖鞋,終於又能繼續看五條人在臺上散發他們獨特的「土味」了!舞臺上的五條人,真實隨性又帶點痞氣,舞臺下的他們也是把這種土而不俗的真實感貫穿方方面面。比如那些藏在他們海報和歌詞裡的生活,在此,精選了一些五條人的巡演海報和歌詞,大家一起來感受一下。
  • 為什麼總有人在彈幕裡撈「五條人」?
    名為「五條人」,實際上,他們的核心成員只有仁科和阿茂,共計兩條。樂隊成立至今,幾乎所有人都會問他們這樣一個問題,「五條人為什麼只有兩個人?」後來五條人又加入了兩個新成員,這個問題變成了,為什麼只有四個人?
  • 五條人7年前的這個採訪,看完你就知道五條人為什麼這麼牛逼
    我像愚蠢的白雪公主一樣吃完喝完然後去床上打盹兒,一會兒天就黑了下來,國新的幾個朋友們帶著小孩從汕頭和潮州過來,大家坐在桌前吃飯喝酒帶小孩,七點半收拾打扮,這些本土資深文藝青年們就帶著老婆小孩和點心橘子去往五條人的演出現場。大年初三辦「回到海豐」音樂會,五條人樂隊已經這樣幹了七年,一開始只是機緣巧合,慢慢就成了一種習慣和當地青年們的過節風俗。
  • 五條人樂隊為什麼那麼火?為什麼叫五條人?個人資料介紹
    五條人樂隊因參加《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受到更多關注,其中很多網友關注五條人樂隊是哪裡人以及樂隊名字的來源,現在就一起來看吧。說實在的,「五條人」這個名字的確是透露著古怪,就是不用想都覺得有故事的那種,為什麼叫五條人?其中來歷是怎樣的?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直接說是「五條人」復活傳奇好了!
    茂濤因為歌詞是以潮汕話為主,所以現場提詞器和燈光都沒有配合好,也導致了他們遭到淘汰的下場。但在最後的復活pk賽時,命運之神妥妥的降臨到了五條人的身上,他們只用了一分鐘的時間就完成了復活歌曲的準備,成就了五條人在樂夏的第一次復活。
  • 像五條人一樣的快樂可以嗎
    農村拓哉,郭富縣城,話不多人狠,晚上打電話給我....一個個梗拋出來的時候。全場都炸了。可以說這個只有4個成員的五條人樂隊承包了《樂隊的夏天2》第一期大部分的笑點。相對於重塑雕像的權利所帶來的專業震撼來說,五條人樂隊所帶來的巨大反差,中二萌,隨性和市井更能引起共鳴。
  • 五條人復活賽第一為什麼會上熱搜?大家如何評論的?
    #五條人復活賽第一# 剛剛登上熱搜榜啦,排名第43。#五條人復活賽第一# 今晚是#樂隊的夏天復活賽# 八進二復活賽,這次五條人終於沒有被淘汰了,並且獲得了全場最高分243票,領先最後一名樂隊82票,恭喜五條人成功復活,讓我們期待他們下周的舞臺!
  • 五條人為什麼火?
    五條人是誰?一個成立於08年,來自廣東海豐的民謠樂隊,因為參加樂夏第二季,破圈,火了。今年的樂夏跟第一季比,樂隊參差不齊,很多時候我都是跳著看的,但今年最不一樣的,是有一個叫五條人的樂隊。不誇張的說,很多人對五條人的熱衷度已經超過了樂夏本身。
  • 《樂隊的夏天2》:五條人的火爆出圈,我總結出了五點
    他們一次次的被淘汰,一次次的又被復活之後,許多人都說《樂夏2》在過度消費五條人,好好的一個樂隊音樂節目也跟著變味了。於是就有一些不喜歡五條人的觀眾開始挑毛病了,他們的歌曲和唱功其實也就那樣,不然為什麼每次得票那麼低,都會被淘汰呢?「在這冷漠的夜裡,等你等到我心碎。」
  • 市井卻迷人:為什麼五條人能在網絡突然走紅?
    圖源:微博@五條人樂隊WUTIAOREN二、歌詞文本與聲音特質:五條人的呈現與表達離開單一的對網際網路所建構擬態環境的探討現代音樂曲量多樣繁雜,作為相關延伸職業的樂評人則牢牢把握著評價音樂人的話語權。以往音樂人對於五條人音樂的評價往往集中在五條人歌詞的文本層面,人們認為來自底層的五條人有自我書寫、自我歌唱的能力與勇氣,稱讚他們是來自城鄉結合部的知識分子,他們甚至比那些藏於書閣進行寫作的知識分子具有更廣闊的書寫對象與更鮮活的表達方式。
  • 被「打撈」的五條人
    兩人因為喜歡音樂玩在一起,2008年組成了五條人樂隊。那之後,五條人發表過5張錄音室專輯,獲得過幾項大獎,有過1000多場演出,卻只有零星的聽眾和甚至稱不上小範圍的粉絲。直到12年後的今天,在《樂夏2》的舞臺上,五條人才真的家喻戶曉。滿是「塑料味」的五條人與整個節目環境格格不入,土味的歌詞和形象與耀眼的鎂光燈形成落差。
  • 五條人:從城中村走出來的樂隊 五條人樂隊有多火他們有什麼經歷
    在《夢想化工廠》中,「五條人」的人文主義關懷發揮到極致。他們為被老闆獨自留下看門的老伯打抱不平,又在歌詞中設計了觀看梁文道《開卷八分鐘》的橋段,最後落款:「夢想化工廠」是一家蚊香廠的廠名,位於海豐縣聯安鎮。這是出道初期一個音樂人對身份的反覆確認,代表著強烈的自信和自尊。仁科16歲,在工藝美術班裡學畫畫,老師告訴他,拿畢業證要交五十塊錢。他說:「還要五十塊?
  • 笑死網友的「五條人」,究竟是什麼路子?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五條人到底是什麼路子。先來說說樂隊的名字——五條人。他們自2008年樂隊正式成軍開始,被記者問到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五條人為什麼只有兩個人?2011年樂隊加入了一個新成員之後,記者的問題又變成:五條人為什麼只有三個人?仁科曾經很正式地回答過這個問題:「五條人就是我們樂隊的名字,它的英文名就是WuTiaoRen,不是Five people,所以它跟五月天、跟F4是有區別的。五月天肯定要有五個人,F4要有四個,那五條人就未必。」《一席》仁科和茂濤都是80後,廣東海豐人。
  • 超級影迷五條人
    儘管熱度不及去年,但《樂夏2》還是捧紅了兩支樂隊:一支是「重塑雕像的權利」,一支是「五條人」。 不過,這兩支樂隊所呈現出的風格卻是迥然不同的——前者嚴謹理性,後者隨性灑脫。 有留學背景的重塑和從海豐縣城出來的五條人,二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有很多人,甚至將他們放在對立面來看待他們。
  • 五條人:沒問題的
    沒有想到,《樂隊的夏天》第一期就出了個寶藏樂隊——五條人。不知道有多少人聽過他們的歌?反正我是第一次聽。還真別說,那首《道山靚仔》很不賴。有人喜歡聽音樂,有人是喜歡人然後才去聽音樂。我很少聽歌,像搖滾樂聽得就更少了,本來我是絕對不可能知道五條人的,沒想到他們因為不按套路出牌出了圈。我在網上看了幾個片段cut,立馬就被圈粉,於是找來節目看了五條人的完整cut。
  • 別撈了,我們替你撈到五條人了
    從粵東縣城走出來的這支青年樂隊五條人擊中了很多人的內心9月17日,「向後看,向前走」五條人音樂會在網上開唱。生於廣東市井、向來接地氣的五條人樂隊,這次將音樂會的舉辦地點選在廣州紫泥堂的一處廢棄廠房。南方+記者在現場,第一時間直擊五條人樂隊演出的臺前幕後。
  • 為什麼大家喜歡五條人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第一期節目一經播出五條人就以其在復活賽之前大家都呼籲投五條人,想看更多的他們的表演,那麼究竟是什麼奇特的魅力使得大家這麼喜歡五條人呢?1.接地氣的音樂風格以和市井人設完全吻合,性格和音樂如出一轍。五條人樂隊成立於2008年,雖然名為「五條人」但是實際上常駐的只有兩個人:仁科和阿茂。在做音樂之前,他們賣過打口CD,盜版書,當過小攤小販。
  • 奇怪,怎麼都沒人認真誇誇五條人的音樂本身?我先來
    馬東在《樂隊我做東》當面對著仁科說,你知道《南方周末》給你的那個獎,是因為你的歌詞嗎?馬賽克的主唱夏穎在觀看五條人表演後表現出了對他們高人氣的羨慕:「他們的群眾基礎太好了。」很少有人表達對五條人音樂的正面肯定,甚至談到他們音樂的都很少,仿佛五條人是靠歌詞、人格魅力,和因為搞笑出圈後獲得的人氣,才獲得了第二名。 還有人 覺得喜歡五條人的都很膚淺,喜歡他們純粹是因為搞笑,和音樂沒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