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生於世,必當有所作為,不枉過此一生。而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無所事事,一無是處。儘管老子一生倡導「無為」,而他的「無為」並非無所作為,反而也是教唆世人應該認認真真的對待生活,對待人生。在生活中,很多人被生活瑣事困擾,整日裡鬱鬱寡歡,老子在《道德經》中講到他有三寶,可以說是人生教條,能做到這三點,或許能少了許多煩惱,走向成功的墊腳石。
《道德經》:「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釋義:我有三件寶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愛,第二件叫節儉,第三件叫不敢處在眾人之先。
一,慈愛所以能勇武
人與人相處時有些東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愛和互助。有句古話說得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無論是對人,還是對待事物,都應該有一顆慈愛之心,善待世間萬物,方能夠維護眾生,產生與外界交流的勇氣,提高自己在眾人心目中的威信。
二,節儉所以能寬廣
人生活在這個社會,想要把日子過得幸福美滿,就應該具備勤儉節約的品格。鋪張浪費,是將一個人走向糜爛墮落的開始。從古到今,有多少帝王將相皆因奢侈浪費最終走向了滅亡,又有多少庶人應勤勞勇敢、勤儉持家人生平步青雲、步步高升。因此,只有做到勤儉持家,珍惜所擁有的一切,且能夠蓄精積德,生活才會幸福安逸。
三,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是在警示人們,一個人應當胸懷天下,利字當前,應該先天下之人而後已,不敢處在眾人之前頭。是為人處世不可鋒芒畢露、狂妄自大,應保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心態。為人處世時無私的泰獻,創造了成就卻從不與人爭名奪利,而且在為人處世時應平易近人,切忌以自我為中心,需懂得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只有做到這一點才會受到別人的愛戴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