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二戰,很多軍迷更傾向於關注武器裝備,或者帥氣的軍裝。但是,比起軍餐,這些只是小巫見大巫。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對於從事艱苦工作的一線戰士來說,吃好是最重要的,遠比一把好槍重要。
在過去的一些歷史記錄中,午餐肉罐頭是二戰食品中最常被提及的。這種由美軍帶來的快餐,經常成為有關二戰電影的常客。與冷麵包相比,確實有肉吃生活要好得多。但事實遠不止如此。二戰期間,美軍不只是吃罐頭,而其他國家根本不吃罐頭,那他們吃什麼呢?
先看美軍。二戰期間,除了午餐肉罐頭,還有蔬菜豌豆等幾十種罐頭。這些罐頭基本上都是「開罐食用」。有的甚至完全不用加熱就能吃。當然味道也不咋地。用美國士兵的話說,它嘗起來像汽油。但是在戰場上,能吃到這麼多東西並不容易了。
到1945年,美軍在西歐站穩了腳跟,美軍士兵的日子好了很多。巧克力、可口可樂、箭牌口香糖等物資由貨船運往法國。因為物資太多,很多美國後勤官的腰包都鼓了起來,高價賣給法國的食品商。電影《甲方乙方》生動地詮釋了當時的情況。
不像美軍有可樂和罐頭,蘇聯紅軍條件就差了許多。當然這和蘇聯是戰場有直接關係。據史料記載,二戰初期,由於德軍佔領了蘇聯西部的幾個產糧區,蘇聯士兵經常要吃黑麵包。幸運的士兵可以吃到甜湯,但是這點食物不足以支撐蘇聯紅軍贏得戰爭。直到二戰後期美國開始對蘇聯進行軍事援助,這種情況才得到改善。當然離戰爭結束只有一年了。
縱觀所有參加二戰的國家,義大利肯定是軍糧最好的國家。義大利軍隊雖然不會打仗,但是很注重吃。二戰期間,義大利士兵可以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主食是義大利麵條。趕上物資充裕期,義大利兵還有雞腿吃!連美軍都吃不到雞腿,可見飯菜對義大利軍隊有多好。
也是因為食物這麼好,北非戰爭期間,被俘的英國士兵在義大利戰俘營裡吃的白白胖胖的。反而回了自己的國家又給餓瘦了,這也成了當時非常奇葩的事情。但是戰鬥力和美食從來不等同,至少我們在義大利士兵身上看不到這一點。二戰時戰鬥力差的是義大利軍隊,這個奇妙的盟友也讓德國很頭疼。甚至很多軍事專家都認為,德國輸掉二戰是因為它尋求義大利作為盟友。從以上分析來看,似乎是合理的。
除了義大利、美國、蘇聯,你還知道哪些關於二戰時期食物的趣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讓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