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歲獨居老婦醫院大哭,被判重度抑鬱,只因兒女常說這3句話

2020-12-15 騰訊網

文|木棉

「為人子女,你可能不知道,你掛在嘴邊的幾句話,可能成為壓垮你父母的最後一根稻草。」

是我一個在醫院心理精神病科工作的同學發的朋友圈。

這條朋友圈的配圖是一個老人在大哭,三個子女,兒子在抽菸,一個女兒在哭泣,一個女兒通過窗口望向遠方。

據醫生介紹,這位獨居的 69歲的老婦人崔阿姨,剛剛被診斷為重度抑鬱,她本人表示無法接受,子女表示無可奈何,不知如何是好。

而通過交談,醫生得出的結論是:三個兒女常說的3句話,是崔阿姨重度抑鬱的最大誘因。

01、 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

凌晨2:00,崔阿姨一手捂著胸口,一手按響了鄰居的門鈴。

當鄰居打開門,崔阿姨滿臉是汗,疼痛難忍,四肢無力,早已癱坐在地上,不能言語。

鄰居趕緊撥打了120,將崔阿姨送到了醫院。

經過一番搶救,崔阿姨總算是有驚無險。

就在所有人都等待崔阿姨醒來聯繫子女時,崔阿姨睜眼的第一句話卻是:「錢我自己出,我有醫保,可以報銷,生病住院搶救這件事兒,千萬別讓我的三個兒女知道。」

崔阿姨說完,拒不提供自己兒女的聯繫方式。

好心的鄰居走時介紹道,自從三個兒女成家後,崔阿姨一人獨居,有老伴兒,但老伴兒常年不在家。有時會聽到老人和子女、老伴兒的爭吵,寂靜的夜裡,也會偶爾聽到崔阿姨的哭泣聲,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醫生無奈,只好繼續和崔阿姨聊病情,得知崔阿姨現年69歲,有高血壓、心臟病病史,常年服藥,但由於健忘和排斥用藥,偶爾會相信江湖郎中、中藥神藥、泡腳理療、喝茶治病等鼓吹迷惑,自己停藥、換藥。

最近一個月,她都是上午去喝茶,下午去泡腳,常用藥已經停了一個多月了。剛開始感覺很好,最近幾天,覺得頭暈胸悶,也沒有當一回事。她本來以為,這樣堅持下來,可以除病根兒,再也不用吃藥花錢了,誰知夜裡突然犯病,險些要了命。

「那你為什麼不通知孩子呢?」醫生問。

「怕!」崔阿姨一邊說一邊低頭抹淚。

「怕什麼?怕孩子們傷心嗎?」醫生又問。

崔阿姨聽完,哭的更厲害了:「怕他們忙,怕他們訓我,怕給他們添麻煩。」

通過醫生的開導及介紹事件的嚴重性,崔阿姨終於在早上6:00,說出了兒女的聯繫方式,嘴裡小聲喃喃道:「你們現在聯繫他們吧,這個點兒,上班的、上學的,都該醒了。」

不一會兒,崔阿姨的大女兒就趕到了,得知母親此次發病的原因後,大女兒氣不打一處來:

「媽,跟你說了多少遍了,按時吃藥、按時吃藥,你怎麼就記不住呢?如果泡腳喝茶能治病,滿大街開足療館、茶館就行了,還要醫院幹嘛?你看,我6:15鬧鈴剛響就接到醫院的電話,打仗一樣收拾自己,叫醒兩個孩子,投胎速度一般,送了兩個孩子上學,就來看你,今天,我要麼遲到,要麼請假,為啥?只因為你泡了一個月的腳、喝了一個月的茶,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這也做不到嗎?」

崔阿姨一邊聽著女兒的數落,一邊低頭落淚,嘴裡說著:「是我不好,我沒事,你上班去吧。」

正說話間,崔阿姨的小女兒也趕到了,得知原因,也是無奈加怨氣:

「媽,你現在才69歲,還沒有老到眼花、耳聾、頭腦不清楚的地步,你一天天什麼事都不用做,就吃三頓藥而已,難嗎?我婆婆都72歲了,帶大了兩個孫子、一個外孫,身體槓槓的,連個頭疼腦熱都沒有鬧過。」

聽完這話,崔阿姨更無地自容了,小聲說:「我也想幫你們帶帶孩子,你們都嫌棄我,不是嗎?」

「別說了,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小女兒沒好氣地說。

過了一會兒,在外地工作的兒子打電話回來,崔阿姨一邊問候兒媳的身體是否安好,一邊詢問房子裝修的進度,兒子工作是否勞累,可兒子卻難掩怒火:

「你不用管別人,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

02、 我的事,不要你管。

接下來的幾天康復期裡,崔阿姨的兒女開始輪流照顧她,可崔阿姨幾乎天天以淚洗面。

崔阿姨的大女兒,生性倔強,刀子嘴豆腐心,婆媳矛盾尖銳,被婆婆趕出家門,夫妻二人租房居住,都有工作,還要照顧兩個孩子,一個7歲,一個4歲,夫妻關係也甚是緊張。

「婆婆也是老人,你服個軟,讓老人幫幫你,夫妻關係也好相處,你自己也輕鬆一點,或者讓我幫你帶一個孩子,我也願意。」崔阿姨勸道。

「我的事,不要你管。」大女兒一臉不耐煩。

崔阿姨的小女兒,憑藉年輕貌美,嫁了一個家境較好的人家,接連生了兩個孩子,做起了家庭主婦,夫妻關係卻一落千丈,女婿在外花心,小女兒也是咬牙忍著而已。

「把孩子讓你婆婆帶,趁年輕,自己趕快找份工作,好有保障,千萬別做一輩子家庭主婦,像我一樣,萬事求人,只能憋屈。」崔阿姨心疼地說道。

「我的事,不要你管。」小女兒將臉轉向一邊。

崔阿姨的兒子,現年36歲了,結婚十年了,還沒有孩子,一直是崔阿姨的心病。

「你老姨的兒媳,在一個老中醫那裡拿的藥,三個月就有了,現在孩子都能下地跑了,你們也試試去吧,沒什麼不好意思的,實在沒有孩子,你姨家的兒子,又超生了一個女兒,你們願意抱養嗎?沒孩子怎麼行,年輕時不覺得,老了就知道孩子的重要性了。」崔阿姨小心翼翼地說,越說聲音越小。

「我的事,不要你管。」兒子說完,出門抽菸去了。

03、 你們的事,我們不管。

在崔阿姨準備出院之時,主治醫生發現,比崔阿姨的高血壓、心臟病更嚴重的是崔阿姨的精神狀態和心理問題。

於是醫生詢問:「最近家裡是否有什麼事,讓你有心結打不開?」

兒子搶先答話:「沒有。」

誰說沒有?你們的爸爸,一輩子都在外面找女人,現在都快70了,還和別的女人在外同居,這不是事兒?」崔阿姨說完,放聲大哭。

兒女都覺得無奈又丟人。

「你就當他死了還不行嗎?你現在老了,兒女都成家了,不缺吃、不愁穿、有自己的房子,總想著他幹嘛?你自己想不開,我們怎麼管?」大女兒恨鐵不成鋼。

「你為什麼不離婚?我們小時候,你們就天天打、日日吵,那時候還可以說為了我們不離婚,又將對對方的怒氣發到我們身上,現在呢,不用為了我們了,你為什麼還不離?你不離婚,還天天哭,我們怎麼管?」小女兒更是氣憤。

「你是媽,他是爸,我們兒女夾在中間,怎麼辦?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聽你們誰的?歸根到底,是你們自己的事,我們不管。」兒子無奈地說。

聽完兒女的話,崔阿姨也無法辯駁。

最後,醫生建議兄妹三人帶母親去心理科就診,以免拖延病情,留下遺憾。

心理科的診斷是:重度抑鬱。

老人在接受心理詢問時,坦承自己每每聽到:

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

我的事,不要你管。

你們的事,我們不管。

以上3句話,都會感到深深的絕望感、無力感,覺得自己無用,活著沒意思,只給兒女添累贅、自己被拋棄、被嫌棄……

得知診斷結果,也就有了文章開頭的場景。

04、 寫在最後。

我想,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崔阿姨的病症絕非個例。

有很多女性,在長期的婚姻生活中被忽視、壓制、遭遇背叛……夫妻情感名存實亡,導致其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可兒女一旦成家,老人就會變成表面婚姻完整、母慈子孝,實則孤身一人,獨自委屈,久而久之,心理問題會超越身體疾病成為老年人老年生活的沉重負擔。

老年抑鬱症病例和治療,需要交給專業醫生。

可為人子女,我們誰又是無辜的?這三句話,誰又不曾說過?誰又天天掛在嘴邊?

所以,關心老人,先從嘴上開始吧。

願以上文字,與我的讀者共勉。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留言、點讚、關注、轉發。

今日討論話題:

您聽過兒女跟您說過類似的話嗎?您對自己的父母說過類似的話嗎?歡迎分享。

相關焦點

  • 重度抑鬱症,常說3句「口頭禪」,若你沒有說過,性格健康
    但真正的抑鬱症會出現超過20天的情緒低落,而且採取任何方式都無法走出泥潭(比如去酒吧蹦迪、旅遊等等) 如果你出現類似情況,千萬別覺得自己只是不開心,這很有可能就是抑鬱前兆,你需要諮詢相關醫師。
  • 丈夫常在外喝酒不回家 90後媽媽產後抑鬱掐死1歲兒子被判無期
    ■悲劇發生: 丈夫常在外喝酒不回家 夫妻多次爭吵,她親手掐死1歲兒子 吉某某,1998年出生,四川省西昌市人,她與丈夫俄某於2017年5月結婚,兒子於當年10月出生。
  • 《老婦人》:69歲老婦被28歲年輕人侵犯,難道老年人活該被遺忘嗎
    該片講述現年69歲的孝貞在醫院被29歲的男護士性侵,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她把這件事告訴了和她住在一起的東根,然後在她的陪同和鼓勵下一起報了警。故事的開頭,69歲的孝貞去警局報警,稱她被28歲的年輕男護工李忠浩侵犯,然而眾多警察聽完後,一臉不置可否,什麼,28歲的年輕男性侵犯你這個69歲的老婦人?大部分人都覺得孝貞有臆想症,但實際上,這就是真實發生的事。01.
  • 成都專治抑鬱症醫院醫生講解患有輕度、中度和重度抑鬱的不同症狀...
    那麼,輕度、中度和重度抑鬱的症狀是什麼?   成都專治抑鬱症醫院醫生講解患有輕度、中度和重度抑鬱的不同症狀表現是什麼?  1.輕度抑鬱  輕度抑鬱症患者通常對日常生活沒什麼興趣,覺得生活毫無意義,經常因不愉快的事情,身體呆滯和疲倦,智力低下,反應遲鈍以及缺乏自信而掙扎。
  • 69歲女兒對母親哭著說:「媽啊,你再不死,我就快堅持不住了」
    69歲的孟女士抱住她的母親哭著說:「媽啊,你再不死,我就快堅持不住了。」孟女士母親94歲,因為年輕時勞累太多,老了天天吃藥,去一次醫院花費就要上千元,而孟女士每月退休工資只有5000元,大部分都花在母親身上。
  • 女裝大佬艾比患重度抑鬱,曬出診斷書,曾說自己很難做回男生!
    女裝大佬艾比患重度抑鬱,曬出診斷書,曾說自己很難做回男生! 現在很多人沒事閒在家裡都喜歡看一些直播,直播行業也是越來越發達,各種各樣類型的都有,有人是因為顏值高,有人是因為唱歌好聽或者跳舞很好,就連男生扮作女裝大佬直播的也不少,就比如說軒墨寶寶和艾比等人就是人氣數一數二的女裝大佬。
  • 中國網球雙料冠軍,經歷多次打擊患重度抑鬱,淪落為街頭乞丐
    當時10歲的他就有驚人的天賦,在當地就已經獲得了不少獎項,這也使得他在12歲那年被職業網球俱樂部選中,他出色的表現在俱樂部和父親眼裡顯得格外耀眼,父親和俱樂部也決定全力培養他成為職業網球選手,雖然那時他還很小,但憑藉他過人的天賦加上自身的努力,基本每年都會參加很多職業賽事。
  • 60歲獨居大爺,工地看門長期失眠,醫生怒斥其子女,就因為吃了它
    睡眠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並且在每天我們都會做這件事,但是每天花在睡眠上的心思卻是非常少的。像是平時生活中的睡衣,臥室中家具的擺放以及房子的裝飾對於睡眠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對於睡眠的藥物來說生活中就有好幾十種,可想而知睡眠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 白巖松:孩子的情商,比智商重要,家長要常對孩子說這4句話
    一個誤以為自己會輸的孩子當場失控大哭,當看到比賽的最終獲勝方式自己的時候,有突然轉悲為喜,開心的笑了。另一個孩子沒有因為輸掉比賽而流淚,反而是看到對手痛苦的時候,他也默默流淚,為他原因,他回答說:「我很擔心他。」看到這裡,我們不僅會想,這場比真正的贏家是誰呢?
  • 14歲女生被性侵引產後自殺 母親:他認為這很正常,不判死刑還會有...
    (原標題:14歲女生被性侵引產後自殺 母親:他認為這很正常,不判死刑還會有受害者)
  • 想要提高娃的高情商,媽媽可以常對孩子說這5句話,值得父母收藏
    家長常把這5句話「掛嘴邊」,孩子情商高,在外很「吃香」1、用哭「威脅」父母在商場看到想要的玩具,大多數的家長都會拒絕孩子的要求。於是,大哭、撒潑打滾時常發生。有的媽媽怕丟人,就對孩子說:「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 患有抑鬱症的人,經常會說這3句話,如果你沒有很幸運
    文/老K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披露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人罹患抑鬱症,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18%。根據估算,目前為止中國泛抑鬱人數逾9500萬。中國成年人抑鬱症的調查研究數據顯示:除內蒙、新疆等地無數據外,陝西、甘肅、福建等地區的重度抑鬱患者佔比最高,江蘇、上海等地重度抑鬱患者佔比相對較少。此外,該研究數據還顯示,四川地區患有抑鬱症的人群佔比較高,而山東、江蘇和黑龍江等地患有抑鬱症狀的人群佔比相對較低。
  • 輕度抑鬱者,7句話也許常「掛嘴邊」,希望你沒說過
    如果長時間生活在強大的壓力狀態下而沒有得到緩解的話,往往就會影響到人的情緒,讓人經常出現消極情緒和抑鬱情緒,久而久之增加患上輕度抑鬱症的風險,其實對於這類人來說,平時有可能經常將以下這幾句話掛在嘴邊,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但願你沒有說過。
  • 醫院診斷產後抑鬱
    2020年10月某一天的下午,濟南神康醫院的門診來了個名叫楊彤(化名)的患者,近一年來,32歲的楊女士總是睡不好,原本開朗自信的性格,變得越來越沉默、敏感、憂鬱,就像定時炸彈,一觸即炸,還曾有過自殺念頭。
  • 律師稱當事女生重度抑鬱
    南都記者從介入該案的律師楊青處獲悉,當事女生是到田蕤家中討論劇本時遭猥褻,目前該女生被確診出現重度抑鬱症狀。
  • 趙本山女兒自曝重度抑鬱加躁狂,曾認為自己是超人:跳樓會飛起來
    網上關於她的爭議一直沒有斷過,球球本人也表現得非常灑脫,幾乎沒有正面回應過網友們的批評,且大有越批評越叛逆的跡象,而如今,23歲的球球卻罕見地自曝了一些心路歷程……2月9日,球球在某短視頻平臺曬出了自己的第二段採訪內容,繼續談到了此前說過的「換上重度抑鬱加狂躁症」,如果說她第一段採訪還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那麼接連兩次嚴肅認真的訪談
  • 一個重度抑鬱症康復者日記:在精神病醫院治療,醫生給出治療方案
    最後家人和朋友感覺不對勁,把我送進了精神病醫院,檢查結果是重度抑鬱症。來到醫院,我和妹妹選了一個房間住下,因為我很嚴重,醫生給出的方案是幾個方面同時進行:第一:電休克療法:患有嚴重抑鬱,有強烈自傷、自殺行為者及明顯自責、自罪的患者尤為合適,也提示我們比較嚴重的抑鬱症患者,首先要全身麻醉,醫生說有一定風險,但也不用太擔心。需要籤字,這個時候,也別無選擇,籤了字。
  • 面試當場判0分,只因說了這句話
    面試現場,有考生因「自報家門」而被考官當場判為面試零分。(也就是說,在進入考場,向考官自我介紹時,決不能透露任何個人信息。比如,你可以說:各位考官好,我是01號考生。)所以關於面試的所有細節,還有如何回答優質內容,你需要經過系統的培訓。
  • 讀書治癒我的重度抑鬱,讓我涅槃重生!
    01開朗樂觀的我居然抑鬱了!2019年末,消沉、頹喪、鬱鬱寡歡、精神恍惚佔據了我的全部生活。我,抑鬱了!且是重度抑鬱症。02逃離抑鬱選擇聽書、讀書!消沉一個多月後,本身自帶的那種積極因子開始顯現,我開始尋求脫離這種渾噩消沉生活的方法。
  • 這3句話,沒水平的領導常說,遇到這種領導請不要追隨
    這3句話,沒水平的領導常說,遇到這種領導請不要追隨領導是最喜歡發言,發表自己看法的。因為他們是管理者,對我們進行管理,那麼就需要語言來管理。因此我們也可以從領導平時的語言中,看出領導的水平。要知道,說話是一種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