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即將在今年年底畫上句號,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提上日程。近日,記者從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悉,「十三五」期間,北京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逐年保持8%以上的高增速,從「十二五」末期地區生產總值首破千億,到2019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932.8億元,實現翻倍增長。
在製造一部2-1課偌大的車間裡,各種信號燈不停閃爍,工人們散布其間,有的監視設備運行情況,有的在測試產品是否符合要求。在檢驗合格後,這個車間生產的氣缸產品將供應給全球數百家企業。
12月6日,SMC(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清海透露,「預計公司全年將實現15%的增長」。
與此同時在北京奔馳生產線上,又一輛國產新一代梅賽德斯-奔馳長軸距E級車駛下總裝生產線。9月中旬,北京奔馳就已經邁入「300萬輛時代」,與北京奔馳用六年時間下線第一個百萬輛汽車和用兩年時間下線第二個百萬輛汽車相比,完成第三個百萬輛汽車僅用了不到22個月,展示了北京經開區引聚企業構建產業生態帶來的「亦莊速度」。
一家家高科技企業展現出的活力顯示出北京經開區經濟發展的韌勁,同樣也支撐了經開區完成「十三五」期間經濟發展主要目標之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的目標。
經濟結構優化展示高質量發展內核。過去的四年,北京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每年增長均在8%以上,其中2017年增長達到了12.2%。增速排名連年保持在全市各區首位並高於全市,成為全市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在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的同時,北京經開區經濟的質量也持續提升,以製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進一步提升,從2015年的63.9%提升到2019年的65.1%,以科技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比重持續保持在34%以上。在重點行業中,工業增加值連年增長,企業利潤也呈現「節節高」的態勢。規上工業總產值佔全市的比重較2015年提升5.4個百分點達20%(2019年數),躍居全市第一,經濟總量站上新臺階。
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北京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的翻番增長,是全區綜合實力持續增長的體現。其中,工業是經開區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十三五」規劃實施以來的幾年中,北京奔馳前驅車智造工廠落成,邁入「300萬輛時代」;北汽新能源落戶,建設12萬輛年產能的高端智能生態工廠;泰德二期工廠建成,提升固體試劑片產能……每年一批重大產業項目落地,擴充產能補充了產業鏈,經開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連年保持在8%以上的高增速,超額完成了「十三五」期間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年均增長7%的目標,到2019年,全區規模以上總產值已完成4183億元,突破了4000億元。
作為北京市實體經濟主陣地,「十三五」期間經開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高速增長,也為全市工業發展貢獻越來越大的力量。2017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3328億元之時,區域單位土地投資、產出強度和科技、創新、生態環保等主要經濟指標穩居全國開發區前列,用北京市0.35%的土地支撐了全市18.3%的工業總產值。2018年經開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3841.2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0%,比2017年提高了兩個百分點,總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一,對全市工業總產值增長貢獻率達50.8%。截至目前,經開區一直保持著對全市工業總產值增長較高貢獻率。
作為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主平臺「三城一區」中的「一區」、實體經濟主陣地,經開區匯聚了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多家企業,其中包括90多個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130餘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汽車和新能源智能汽車、生物技術和大健康、機器人和裝備製造等四大主導產業引領創新前沿。
經濟結構優化帶來的「紅利」也體現在應對危機時的泰然自若。疫情「大考」下,北京經開區經濟運行有序恢復,穩住了經濟發展的基本盤。從6月份轉正後,0.7%、1.9%、4.2%分別是7月、8月、9月北京經開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增速,畫出上揚曲線的同時,顯示出經濟的強大韌性和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