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更藍水更清 全省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21.8%

2020-12-22 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

空氣品質更好了,身邊的小河變清了,這是近年來許多江蘇人可知可感的變化。

數字也驗證著這份感受——2019年,全省PM2.5年均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實況),比2015年下降21.8%,全省酸雨平均發生率為15.7%,降低至上世紀80年代水平;104個國考斷面優Ⅲ類斷面比例達到78.8%,較「十二五」末高17.3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斷面,劣Ⅴ比例較「十二五」末降低3.8個百分點。

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處負責人介紹,為了讓天更藍,「十三五」以來我省著力優化四個結構:一是完成產業結構調整任務。嚴控「兩高」行業產能,大力壓減水泥、平板玻璃產能,化解粗鋼產能,退出低端低效產能項目。二是推進能源結構優化目標。大力推動重點行業減煤,擴大超低排放改造範圍到所有燃煤機組,基本完成燃煤鍋爐淘汰整治;積極發展新能源,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生物質發電全國領先。三是穩步調整運輸結構。積極引導公路運輸「公轉鐵、公轉水」;持續實施柴油貨車和船舶、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車船燃油整治,出臺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方案,提前實施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全面推行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並軌」。四是進一步改善用地結構。建立省生態環境廳和省住建廳輪值會商制度;出臺《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完成「三線一單」編制工作,制定《長江經濟帶負面發展清單實施細則》。

江蘇是全國水網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因此,我省水汙染防治任務十分艱巨。可喜的是,「十三五」以來,我省國考斷面水質呈現明顯好轉趨勢,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逐年顯著增加,劣Ⅴ類水質斷面全面消除,斷面主要汙染指標濃度全面下降。

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負責人表示,在水質改善方面,我省一方面加強飲用水安全保障,一方面加強重要水體保護。長江幹流江蘇段10個斷面均為Ⅱ類,41條主要入江支流的45個斷面優Ⅲ比例91.1%;強化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太湖湖體水質從2007年的Ⅴ類改善為Ⅳ類,湖泊營養狀態從2007年的中度富營養化變為輕度富營養化,連續12年實現「兩個確保」目標;加大洪澤湖保護力度,每年安排生態補償資金3.1億元,著力強化「清水北送」保障,認真落實南水北調東線治汙工程規劃,加強大運河沿線環境保護、生態修復和水汙染防治,累計完成供水40多億立方米,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標準。

我省還強化重點領域水汙染防治,加強工業水汙染防治,累計關停低端落後和高汙染化工企業2822家,依法取締「散亂汙」企業近5300家。出臺《城鎮汙水處理「十三五」規劃》,累計建成城鎮汙水處理廠800餘座,汙水主幹管網約5.5萬公裡,城鎮汙水處理能力近1800萬立方米/日。與2008年相比,全省建成投運的城鎮生活汙水處理廠數量增加2.7倍,汙水處理能力增加近1倍。目前全省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97%,縣城汙水處理率接近92%。出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大力推進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我省13個設區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計413條,長度約910公裡,已全部完成整治,累計完成投資約90億元。

為加大農業農村水汙染防治,我省啟動農田輪作休耕、有機肥替代化肥和農藥零增長行動、畜禽汙染和水產養殖汙染專項治理;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深入推進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廁所改造等重點工作,目前全省1.2萬個村建有生活汙水處理設施。 本報記者 吳 瓊

相關焦點

  • 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9.9%全年重汙染日39天
    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攝中新社北京1月3日電 (記者尹力)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但仍超國家標準1.09倍;全年重汙染日39天,較2015年減少7天。這是記者3日從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的。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介紹,2016年北京空氣品質達標天數為198天,佔全年天數的54%,較2015年增加12天。
  • 2019年PM2.5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32.2%,空氣品質達6年來最好...
    據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何立濤介紹,2019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50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32.2%;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26天,佔全年62%,空氣品質為6年來最好。全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後10名城市中,河北省的城市由「十三五」初期的7個,減少到目前的4個。
  • 去年陝西PM2.5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6.1%
    11月24日,記者從陝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獲悉,近年來,陝西省持續推進環境汙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高質量發展,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2015年以來,全省共處罰環境違法企業1.9萬家,處罰金額10.6億元。
  • 三明:閩江上遊天更藍水更清
    近日,記者走進三明,發現閩江上遊的天變得更藍,水也變得更清。根據環境空氣品質自動監測數據統計,今年1至9月,三明市區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2.77,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例為100%,達標率全省第一。10個縣(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例均為100%,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範圍為1.65~2.49,將樂、泰寧、明溪等8個縣進入全省58個縣級城市空氣品質綜合前十,全省第一。
  • 廣州2019年PM2.5濃度為中國9個中心城市中最優
    來源:經濟日報廣州市生態環境局8日公布2019年廣州市空氣環境質量的「成績單」,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0微克每立方米,連續三年穩定達到中國國家標準,是該市自2013年中國正式對PM2.5進行考核以來的最好水平,也是目前中國9個中心城市中的最優
  • 石臺縣第三季度降塵量排名位居全省第一,1-10月PM2.5濃度排名...
    根據安徽省生態環境廳不久前公布的全省降塵量、PM2.5等空氣品質狀況數據,第三季度,石臺縣降塵量為1.3噸/平方千米·月,在全省59個縣(市)排名第一;1-10月PM2.5濃度為22微克/立方米,較2019年同期下降26.7%,與祁門縣、桐城市、嶽西縣、霍邱縣並列排名全省第五。
  • PM . 平均濃度絕對值全省第一!改善幅度全省第一!
    賀信 南京市委、市政府: 2020年,南京市PM2.5平均濃度31微克/立方米,空氣優良天數比率83.1%,PM2.5平均濃度全省最低且改善幅度最大,成為我省PM2.5平均濃度率先達到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的城市之一;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保持100%,入江支流水質全部實現
  • 前兩個月,浙江省11個設區城市空氣品質改善,PM2.5濃度同比下降28.1%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燕 通訊員 邵甜10月底,生態環境部等10部委和長三角三省一市政府印發了《長三角地區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吹響了第3輪秋冬季攻堅衝鋒號 。今天(12月8日),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處長王雷介紹了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目前情況。2020年1-11月,設區城市PM2.5平均濃度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3.3%,優良天數比率93.6%,同比上升5.4個百分點,穩居全國重點地區第一,預計全年將歷史性實現縣級以上城市PM2.5全部達標。
  • 農村導致了我國的pm2.5汙染?——假
    但是木材、煤炭和農作物秸稈這種燃燒可不一樣,他們不僅會產生二氧化碳,更重要的是由於材料本身以及不充分燃燒,會產生大量的固體廢物,也就是大家看到的煙。下表是煤炭直接燃燒時候產生的汙染情況:事實上,以液化石油氣為燃料的住戶在做飯時刻時室內PM2.5 濃度為 71μg/m3 ,以木材為燃料的室內濃度高達212 μg/m3。
  • 「十三年」成績單|2020年聊城的優良天數比2015年增加了72天
    截至2020年底,全市三年汙染防治攻堅戰圓滿收官,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2020年的優良天數比2015年增加了72天。在大氣方面,2020年,全市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PM2.5、PM10、SO2、NO2、CO、O3分別為5.36、53微克/立方米、94微克/立方米、12微克/立方米、33微克/立方米、1.6毫克/立方米、174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改善12.6%、8.6%、15.3%、14.3%、13.2%、5.9%、14.7%,其中,臭氧平均濃度同比改善幅度列全省第1位。
  • 張家口市、承德市2019年空氣優良天數均達308天
    長城新媒體記者 張藝萌 攝長城網訊(記者 張藝萌)1月20日,記者從河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持續推進空氣品質改善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9年度,在全省11個設區市中,空氣品質綜合指數改善率最高的是保定市(6.17)同比下降6.8%,PM2.5年均濃度改善率最高的是滄州市(49.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8%。
  • 津城市民「藍天幸福感」不斷攀升 全市PM2.5年均濃度下降到48微克/...
    PM2.5作為標誌性汙染物,年均濃度從2015年的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48微克/立方米,下降了31%;截至12月1日,重汙染天氣也就是霧霾天數,從2015年的26天減少到今年的11天。今年是汙染防治攻堅戰收官之年,為此,全市突出秋冬季重要節點,深化調整產業、布局、能源、交通運輸「四大結構」,堅持推進燃煤、工業、機動車、揚塵、新建項目「五控」治理。
  • 鄱陽湖水質下降趨勢得到遏制 去年總磷濃度為0.069mg/L
    鄱陽湖水質下降趨勢得到遏制 去年總磷濃度為0.069mg/L 2020-06-05 16:49:05,2019年全湖總磷濃度為0.069mg/L,同比下降15.9%。
  • 6年來最多!鄭州今年優良天數已達205天
    逆溫等不利氣象條件疊加,導致鄭州近期空氣汙染河南商報記者時碩/攝製圖/郭晗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孫科  截至今年11月15日,鄭州市優良天數同比增加54天。  截至今年11月15日,鄭州市優良天數為205天  2016年,我省打響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這些年,鄭州空氣品質改善明顯嗎?數據會說話。11月17日,鄭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工作人員向河南商報記者提供了一份近6年的鄭州市空氣品質數據。
  • PM2.5濃度下降19.6%,醫療廢棄物處置有保障,多部門回應疫情期間...
    生態環境部:PM2.5濃度下降19.6%、水質改善疫情以來很多城市進行大規模消殺,醫院醫療廢水排放量也加大,生態環境部前一段做了環境應急監測,主要監測指標是什麼?監測結果如何?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3月11日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應急辦主任趙群英介紹,將飲用水水源地環境質量作為重點來進行監控。在原來常規監測指標的基礎上,增加餘氯和生物毒性等疫情特徵指標。
  • 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更和諧——鹹寧「十三五」汙染防治攻堅戰...
    截至十月底,鹹寧城區空氣品質有效監測天數302天,空氣品質優良率為95.1%,全省排名第四。同時,崇陽縣加強水資源節約和保護,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縣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123.27立方米/萬元,較2015年相比下降66%,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70立方米/萬元,較2015年下降33%,在全市考核中被評為優秀。
  • 這一年,天更藍了、水更綠了……網友:過得更舒坦了!
    這一年,天更藍了、水更綠了……網友:過得更舒坦了!原標題:大美高密——生態環境更優美?美麗鳳城我的家,年年都有新變化!2020年,乘風破浪的高密取得了哪些成績?鳳城人民,一起來看吧!融智商務綜合體一角這一年,天更藍了高密市成立了五個工作專班,牽頭抓好工業廢氣、燃煤、機動車、揚塵、煙塵等重點領域整治,突出橡膠輪胎、鑄造、安防三個重點行業整治,協同推進大氣汙染綜合防控。
  • PM2.5同比降28.1% 浙江各地空氣品質大幅改善
    記者12月8日從浙江省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新聞通氣會上獲悉,10月至11月,全省11個設區城市PM2.5濃度範圍為13至31微克/立方米,均小於國家二級標準35微克/立方米,平均為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1%,各設區城市空氣品質大幅改善。
  • 持續推進生態西安建設 讓市民生活更美好
    我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市委十三屆十二次全會提出,我市將持續推進生態西安建設,增加優良天數打造全運藍,加大修復堅決遏制破壞秦嶺的行為,打造水系治理新格局,讓西安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人民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