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記者從陝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獲悉,近年來,陝西省持續推進環境汙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高質量發展,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2015年以來,全省共處罰環境違法企業1.9萬家,處罰金額10.6億元。2019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6.1%;優良天數較2015年增加11.6天。全省50個國考斷面全面消除劣V類水質。
10月下旬至11月初,陝西省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依法推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實施情況的專題調研。3個調研組赴西安、寶雞、渭南、漢中、安康、商洛6市,深入汙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飲用水水源地和部分廠礦企業,採取實地查看和明察暗訪等方式開展調研。聽取了市人大和政府工作情況匯報,並與30餘位人大代表、一線執法人員、環保專家、企業代表等交流座談,聽取意見和建議。
我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竇翊明 攝)
調研報告顯示,在全省的不懈努力下,我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大氣汙染治理方面,2019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46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6.1% ;優良天數265.3天,較2015年增加11.6天。水汙染治理方面,2019年,全省50個國考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為78%,無劣V類水質。與考核基準年2016年相比,Ⅰ-Ⅲ類水質比例提高14個百分點,劣V類水質下降2個百分點。汙染減排方面,截至今年8月,我省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降低率分別較2015年下降9.9%、10.6%、19.5%、14.7%,提前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三五」目標任務。
據悉,近年來,我省聚焦重點任務,全方位推進藍天、碧水、淨土、青山四大保衛戰。「十三五」以來,全省累計拆改燃煤鍋爐2.2萬臺3.1萬蒸噸,關中地區完成清潔能源替代270萬戶;整治「散亂汙」企業2.7萬戶;淘汰黃標車、高排放車和老舊車約31萬輛。劃定176個縣級以上水源保護區,完成22個市級水源地和77個縣級水源地問題排查整治,清理整頓653個建成區排汙口,整治26個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在13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集中縣(區)域實行重點重金屬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標準。將510家企業納入土壤汙染重點企業監管範圍,對涉鎘的38家重點汙染源企業開展整治。聚焦秦嶺「五亂」突出問題,整治亂搭亂建問題1407個、亂砍亂伐案件850起,亂採亂挖問題582個,亂排亂放問題144個。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雪妮)
【來源:城報News】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