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PM2.5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32.2%,空氣品質達6年來最好...

2020-12-24 中國青年網

核心閱讀

打開河北省《空氣品質日曆》,上面標記著河北各地2015—2019年每天的空氣品質指數。汙染程度越重,數字顏色越深。隨著書頁翻飛,眼前顏色漸漸轉淡。

空氣品質事關民生福祉。近年來,河北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攻堅克難,壯士斷腕,久久為功,一步一個腳印,奮力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近幾年,空氣越來越好,藍天越來越多。」石家莊市民焦浩良感慨,「前些年,幾乎整個冬天都是霧霾籠罩,開車走在環城路上經常下錯出口。」

近年來,河北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據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何立濤介紹,2019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50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32.2%;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26天,佔全年62%,空氣品質為6年來最好。全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後10名城市中,河北省的城市由「十三五」初期的7個,減少到目前的4個。

今年1—11月,河北全省PM2.5平均濃度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2%;平均優良天數比率69.8%,優於「十三五」規劃目標和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目標1.7個百分點。

鐵腕治汙——

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產業結構發生歷史性轉變

產業結構偏重是河北大氣汙染嚴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針對鋼鐵、煤炭、水泥、玻璃等高耗能、高汙染重點行業,河北咬緊牙關去產能,狠抓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打好「六大攻堅戰」:去產能和重汙染企業退城搬遷、散煤整治和清潔替代、機動車汙染防治、揚塵面源汙染綜合治理、工業汙染深度治理、重汙染天氣應對。

今年9月底,大唐國際唐山陡河發電廠3號機組停產關閉並進行拆除。3號機組已投產40多年,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保障方面功不可沒。「但隨著時代的變遷,3號機組的煤耗等指標已經不符合國家火電最新標準,按照唐山市政府淘汰落後產能的要求,今年必須關停。」廠長吳春民說。機組關停後,每年減少煤炭消耗63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80噸、煙塵排放18噸。

「十三五」以來,河北累計壓減退出煉鋼產能8212萬噸、煤炭5571萬噸、水泥1194.9萬噸、平板玻璃4999萬重量箱、焦炭3144.4萬噸、火電234萬千瓦,全部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

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2018年,河北省產業結構發生歷史性轉變,三次產業結構佔比首次實現由「二三一」轉為「三二一」。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5%,高於全國0.8個百分點。

河北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建立量化考核問責工作體系,把大氣汙染防治作為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採取預警提示、通報批評、公開約談、經濟獎罰、專項督察、區域限批、追責問責等多種方式,構建起明晰的責任追究體系。

2019年3月,涿州因未完成上一年度空氣品質改善目標、PM2.5年均濃度不降反升,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被省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開約談。

痛定思痛,涿州市委、市政府深入查找散煤復燃、揚塵汙染管控不到位等問題,針對汙染物減排、散煤汙染防治、加強秸稈禁燒管控和「散亂汙」企業治理,開展環境綜合整治。2019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34%,超額完成省、市確定的空氣品質改善目標任務。

2018年以來,河北先後對工作推進不力的8個設區市政府和98個縣(市、區)黨委或政府負責人公開約談,對邯鄲市和25個縣(市、區)實施區域限批。以嚴格的考核問責機制激發內生動力,確保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精準治汙——

科學預警,分類施策,制定正面清單,實施差異化管控

走進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執法指揮調度平臺,佔據一整面牆的大屏幕上,在線監控著6100餘家重點排汙企業、道路黑煙車抓拍、施工工地揚塵、露天焚燒、清潔取暖,各項實時數據,一目了然。

「我們突出工業汙染源達標排放整治,利用信息化手段,研發了汙染源超標報警系統,自動監控數據,及時報告、每日移交、定期通報,及時查處,推動監管執法由『被動』向『主動』轉變。」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錢鵬說。

不久前,平臺實時監控發現,張家口市宣化區某鋼鐵公司1號燒結機備用脫硫塔出口,煙塵數據異常。系統報警後,企業並無反饋,平臺系統默認屬實,要求現場核實。宣化區生態環境執法大隊立即趕赴現場,發現這家企業超低排放改造未完成,汙染物超標排放。執法人員對企業罰款26萬元並責令限期整改。

這是河北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精準治汙的一個案例。

河北還建立了大氣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接入空氣品質監測站點2598個,實現省、市、縣、鄉、園區五級空氣品質監測全覆蓋。「每個站點24小時監測PM2.5、二氧化硫等6項空氣品質指標。」河北省生態環境應急與重汙染天氣預警中心主任王曉利說,「平臺還能實現對未來3天空氣品質精準預報,對未來7天趨勢進行預測。通過對外發布空氣品質預報信息,指導企業合理調整生產計劃,及時應對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

河北堅持分類施策,不搞「一刀切」,制定實施差異化管控措施,科學制定應急減排措施,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河北將全省6.05萬家涉氣工業企業全部納入應急減排清單,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績效評級,按照「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原則,分A、B、C、D四個等級,並根據評級結果實行差異化管控。目前,118家A級企業、319家引領性企業,自主採取應急減排措施;1325家B級企業,採取限產的應急減排措施。評級越低,應急減排措施愈加嚴格。

從事彩印複合包裝材料生產的河北永新包裝有限公司,引進先進技術,廢氣處理效率達到95%以上,排放數據遠遠低於標準要求,環保績效評級為A級企業。

「政府通過績效評級、分級管控的科學治汙措施,精準施策,改變了前幾年秋冬季及預警期間 『一律關停』『先停再說』『頻繁督查』等粗放管理方式,對我們這些環保投資大、治理效果好的企業給予了力度很大的政策支持。」公司副總經理付彥如深有感觸,「今年在重汙染天氣預警期間,按政策要求,公司實行自主減排,保證了生產的連續性。今年以來,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市場波動雙重壓力下,實現了逆勢增長,產值、利稅指標均較去年提高10%以上。」

今年以來,圍繞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河北將疫情防控重點企業項目、重點工程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重點出口型企業等6類企業項目,納入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在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落實差異化管控措施,不停產、不限產、少檢查、少打擾。對汙染物排放少的涉氣小微企業,涉及民生、城市運轉的保障類企業及生活服務類企業,最大程度保障其正常運作,確保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目前,全省共有4000餘家項目(企業)納入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

依法治汙——

開展專項立法,加強環境執法、聯動監督,將生態環境治理納入法治軌道

河北以法治力量保護環境,用法律武器治理汙染,通過有力的立法執法監督,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護航。

針對重點難點,開展專項立法。近年來,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先後制定修訂地方性法規16部,批准設區市人大常委會相關立法28部,批准自治縣單行條例2部,佔同期全部立法項目的40%。先後出臺河北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關於加強揚塵汙染防治的決定、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河湖保護和治理條例等地方法規,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構建立法聯席會議機制,推進京津冀協同立法。今年1月,京津冀三地人民代表大會相繼表決通過《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汙染防治條例》,成為京津冀生態環保協同立法的重大成果,為促進京津冀大氣汙染聯防聯治提供了法治保障。

圍繞典型案件開展聯動監督。劣質燃油因燃燒不充分,排放有毒有害氣體,會加重空氣汙染。2019年,省人大代表薛儒在參加省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執法檢查時發現,一些加油站銷售劣質油問題比較突出。

「針對加油站油品質量問題,市場管理部門將採取哪些措施加強質量監管?如何打擊生產銷售不合格油品行為?」在省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專題詢問中,薛儒向市場監管部門發出詢問。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當場回應,明確表態將堅決整改。

在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和專題詢問的推動下,省政府有關部門立即行動,加強油品質量和油氣排放監管。商務、公安、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9部門聯合開展了拉網式排查,對無證照經營、非法儲存銷售成品油、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油品等違法違規行為開展專項整治,共查處「黑加油站點」3377座、「山寨加油站」45座、非法流動售油車594輛,收繳油品409噸、加油機553臺。全省公安系統偵辦非法生產銷售不達標劣質燃油案、非法經營黑加油站案9起,有力震懾了違法行為。

直面突出問題,開展環保督察。河北在全國率先開展省級環保督察,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裡」。2016年以來,河北完成了兩輪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覆蓋,針對大氣環境質量惡化、反彈和問題突出的地區,同步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專項督察,推動地方黨委、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統籌三級執法力量,開展專項執法。省、市、縣採取混合編組、異地執法、交叉執法、巡迴執法等形式,嚴厲查處汙染環境違法行為。今年年初,邯鄲市生態環境局涉縣分局在對涉縣廣興公司檢查時發現,隧道窯煙氣排放達不到現行《磚瓦工業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督促企業提標改造。隨後,該企業投資800萬元,引進先進除塵、脫硫技術,改進工藝,最終實現了排放達標。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去年陝西PM2.5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6.1%
    11月24日,記者從陝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獲悉,近年來,陝西省持續推進環境汙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高質量發展,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2015年以來,全省共處罰環境違法企業1.9萬家,處罰金額10.6億元。
  • 天更藍水更清 全省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21.8%
    空氣品質更好了,身邊的小河變清了,這是近年來許多江蘇人可知可感的變化。數字也驗證著這份感受——2019年,全省PM2.5年均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實況),比2015年下降21.8%,全省酸雨平均發生率為15.7%,降低至上世紀80年代水平;104個國考斷面優Ⅲ類斷面比例達到78.8%,較「十二五」末高17.3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斷面,劣Ⅴ比例較「十二五」末降低3.8個百分點。
  • 前兩個月,浙江省11個設區城市空氣品質改善,PM2.5濃度同比下降28.1%
    2020年1-11月,設區城市PM2.5平均濃度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3.3%,優良天數比率93.6%,同比上升5.4個百分點,穩居全國重點地區第一,預計全年將歷史性實現縣級以上城市PM2.5全部達標。
  • 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9.9%全年重汙染日39天
    資料圖:1月2日,北京霧霾持續。據悉,預計1月4日夜間前後空氣品質將逐步好轉。 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攝中新社北京1月3日電 (記者尹力)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但仍超國家標準1.09倍;全年重汙染日39天,較2015年減少7天。
  • 廣州2019年PM2.5濃度為中國9個中心城市中最優
    來源:經濟日報廣州市生態環境局8日公布2019年廣州市空氣環境質量的「成績單」,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0微克每立方米,連續三年穩定達到中國國家標準,是該市自2013年中國正式對PM2.5進行考核以來的最好水平,也是目前中國9個中心城市中的最優
  • 6年來最多!鄭州今年優良天數已達205天
    11月17日,鄭州市生態環境局召開鄭州市生態環境專題新聞發布會,除了曬空氣品質「成績單」,發布會上,相關工作人員還介紹了近期出現重汙染天氣的原因,並表示,未來一周,鄭州市空氣品質將逐步轉至良好水平。  截至今年11月15日,鄭州市優良天數為205天  2016年,我省打響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這些年,鄭州空氣品質改善明顯嗎?數據會說話。
  • PM2.5同比降28.1% 浙江各地空氣品質大幅改善
    記者12月8日從浙江省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新聞通氣會上獲悉,10月至11月,全省11個設區城市PM2.5濃度範圍為13至31微克/立方米,均小於國家二級標準35微克/立方米,平均為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1%,各設區城市空氣品質大幅改善。
  • 深晚報導|快來看看你家附近的空氣品質怎麼樣?6月深圳PM2.5濃度...
    記者 7 月 8 日從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 6 月,全市 74 個街道(辦事處)PM2.5 濃度在 5.0 微克 / 立方米至 10.2 微克 / 立方米之間,均值為 7.0 微克 / 立方米。其中,福保街道 PM2.5 濃度最低。
  • 2015年河南18個省轄市空氣優、良天數平均183天
    近日省會鄭州的天氣晴好  核心提示丨去年全省18個省轄市城市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例為50.2%(平均183天),與2014年持平。昨天,省環境保護廳發布2015年全省環境質量狀況,公布這一消息。  細數河南省去年「藍天工程」開展情況,不少網友注意到,河南確實幹了不少活兒。為啥空氣品質沒好轉?請看記者的一番調查。
  • 「十三年」成績單|2020年聊城的優良天數比2015年增加了72天
    截至2020年底,全市三年汙染防治攻堅戰圓滿收官,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2020年的優良天數比2015年增加了72天。在大氣方面,2020年,全市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PM2.5、PM10、SO2、NO2、CO、O3分別為5.36、53微克/立方米、94微克/立方米、12微克/立方米、33微克/立方米、1.6毫克/立方米、174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改善12.6%、8.6%、15.3%、14.3%、13.2%、5.9%、14.7%,其中,臭氧平均濃度同比改善幅度列全省第1位。
  • 2019全國空氣品質排名公布!
    環境空氣品質相對較差的20個城市(從第168名到第149名)依次是安陽、邢臺、石家莊、邯鄲、臨汾、唐山、太原、淄博、焦作、晉城、保定、濟南、聊城、新鄉、鶴壁、臨沂、洛陽、棗莊、鹹陽和鄭州。2019年,全國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果進一步鞏固。
  • 張家口市、承德市2019年空氣優良天數均達308天
    1月2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持續推進空氣品質改善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新聞發布會。長城新媒體記者 張藝萌 攝長城網訊(記者 張藝萌)1月20日,記者從河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持續推進空氣品質改善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9年度,在全省11個設區市中,空氣品質綜合指數改善率最高的是保定市(6.17)同比下降6.8%,PM2.5年均濃度改善率最高的是滄州市(49.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8%。
  • 北京圓滿完成藍天保衛戰2020年行動計劃 藍天「含金量」持續提升
    2020年北京空氣品質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昨天,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0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PM2.5濃度首次實現「30+」,與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 陝西1至11月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269.3天 同比增22.5天
    近日,陝西省生態環境廳發布11月及1~11月全省空氣品質,2020年11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8%;平均優良天數21.8天,同比減少0.2天。2020年1~11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平均優良天數269.3天,同比增加22.5天。
  • 3月中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公布 淄博最差
    2020年04月14日 16:52: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生態環境部14日公布今年3月中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顯示,淄博、棗莊、石家莊位列全國空氣品質最差城市前3位。
  • 2019年大氣環境氣象公報發布
    中國氣象報記者何孟潔報導 4月29日,中國氣象局發布《大氣環境氣象公報(2019年)》(以下簡稱《公報》)。《公報》指出,自2000年以來,我國大氣環境整體呈現前期轉差後期向好趨勢。
  • PM . 平均濃度絕對值全省第一!改善幅度全省第一!
    賀信 南京市委、市政府: 2020年,南京市PM2.5平均濃度31微克/立方米,空氣優良天數比率83.1%,PM2.5平均濃度全省最低且改善幅度最大,成為我省PM2.5平均濃度率先達到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的城市之一;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保持100%,入江支流水質全部實現
  • 青島「十三五」環保成績單發布:2020年空氣品質達8年以來最優水平
    據青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楊釗賢透露,2020年,青島市大氣主要汙染物濃度預計比2015年分別改善38.0%、32.6%,空氣品質優良率預計比2015年提高8.2個百分點,環境空氣品質在完成國家、省目標的基礎上,歷史性地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為2012年國家實施新標準以來最優水平。
  • 農村導致了我國的pm2.5汙染?——假
    一個院士怎麼會出現這種反智的行為,於是我就認真讀了一下這篇文獻,結果發現,果然被一群標題黨給騙了,又是一種故意製造情緒編故事來騙網民的自媒體文章,大家可要長長心了。簡單的說:文章的結論:農村的做飯和取暖方式會導致室內的空氣汙染尤其是pm2.5很高,所以影響健康——正確。
  • 2019年上海GDP達38155.32億元 比上年增長6.0%
    新民晚報訊 (記者 魯哲)2019年,上海全年實現上海市生產總值(GDP)38155.32億元,比上年增長6.0%。3月9日,上海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發布《2019年上海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