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胄(1925.3.31-1997,423),河北省蠡縣人,原名梁凎堂,字映齋。是我國當代傑出的中國畫家。生前曾任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炎黃藝術館館長。黃胄是一位在幾位恩師指導、關懷下,主要通過刻苦自學取得很高成就的著名畫家。
黃胄的彩墨人物畫,走的是中西融合的道路,有著從學院、從畫室走向自然、走向生活的典型特色,是其時「新融合型」繪畫語言中最重要的一種語言樣式。其最主要的成就是突破了為主題而主題、為典型而典型的繪畫語言的限制,以表現一種新鮮的、活潑的生活或發現:而在畫法上,他又突破「徐蔣體系」的嚴謹,創造一種激情奔湧、無拘無束的藝術語言。黃胄的水墨人物畫作品,可以概括以下兩點:
一、題材新,主題新。黃胄把少數民族地區作為自己創作的生活基地,作品多取材於新社會中新的民族風情、民族團結、軍民魚水情等內容。
豐富的生活情景和生動的各種動物形象和諧地統一在畫面上,表現了健康、歡樂、向上的情調,線條鏗鏘有力,色彩繽紛,從整體上顯示出一種豪邁的大氣勢,給人以濃烈的情緒感染,而不著力於人物的心理刻畫和對深刻思想的探求。這有利於畫家揚長避短,但從另一方面說,新的創作要求也促使畫家在繪畫語言上博取眾家之長,不斷進行艱苦的探索。
其二、表現形式新。速寫入畫,運用複線追求動勢,是黃胄最為明顯的他速寫極富個性,以潑辣而富有鮮明個性特點的線來表現少數民族生活,以速寫式的筆法傳達生動的形象,在寫實的造型中寓含了熱情揮灑的現代審美趣味。
,黃胄是中國人物畫史上裡程碑式的畫家,是二十世紀中後期影響最大的畫家之一。他在繼承中國人物畫優秀傳統的同時,也在水墨人物畫實踐中走出了一條運用獨特藝術語彙、張揚自身個性的道路,研究他的藝術成就和價值意義對當代中國水墨人物畫的理論與創作,無疑具有莫大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