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認識新海誠是從君名開始的,後來有去了解他的其他作品。果然人都是在進步的,從最初片段性的故事到《你的名字 》神迴轉,新海誠讓我對動畫的印象有了新的認知,而他的新作《天氣之子》又會給我們帶來哪些新的看點。
該片講述的是在氣候調節失控的時代,被命運捉弄的少年和少女選擇各自的生活方式的故事。既然是叫《天氣之子》那麼故事也會圍繞「天氣」這個話題進行展開。
高一的帆高離開家鄉,獨自一人來到東京闖蕩,拮据的生活讓他不得不找一份工作來養活自己,在被拒多次後終於找到一間專門出版奇怪自然刊物的出版社擔任寫手,雖然進度很慢但文筆卻得到了老闆的賞識。不久後,京東開始下雨(還是不停的那種),仿佛暗示著帆高不順遂的未來,後來邂逅了與弟弟相依為命的「晴女少女」陽菜,就這樣兩個人的羈絆由此展開。
從設定上來講又會是一個「異能少女」的故事,或許新海誠已經發現這種類型的動畫非常適合自己,有很多人都說《天氣之子》的身上有君名的影子,其實他們兩個之間有很多的小聯動。的確在這兩部作品之中可以看到彼此的影子,雖然《天氣之子》沒有君名那種神轉折的劇情,但這精美的畫質,細膩的表現手法還是會讓你覺得「戀愛真的是太好了」。
《天氣之子》的結尾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兩個人的再次見面真的可以長相廝守嗎,作為可以控制天氣的「晴女」原本就是一個獻祭的存在又怎麼能回到地球上,又或者說是不是兩個人之間進行了什麼約定或者交易,結局還是需要大家去想像,但是故事內容足以讓你感受到新海誠對「愛情」撰寫的細膩手法。
對於《天氣之子》值得擔憂的是,這部動畫電影有著日本時節作品的特質,也就是說相對封閉的時間觀下,讓男女主角直面世界的危機,並且讓他們相仿設法解決危機。日本的觀眾是比較吃這一套的,就是不知道國內的觀眾會不會也非常願意接受這種世界系作品。如果我們仍然停留在「世界系」的「科普」層面,恐怕就無法把握《天氣之子》真正值得玩味之處。也就是說在日本的票房可以大賣,在中國不知道會不會也有很好的效果。
溫暖預測,在國內會有一些刪減,而且很多人都會覺得他不如《你的名字》,希望大家可以細細的品味這部作品,讓我們一起期待11月1日,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