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說說新海誠最新出的動畫電影《天氣之子》。
先直接說說感想,本片整體感覺,作品架構與《你的名字》非常相似。
同樣是少年少女意外邂逅,同樣是平凡生活中偶發的不平凡奇幻事件。
某方面而言,《天氣之子》就是《你的名字》這一商業架構的延續。考慮到大家對於新海誠導演的期待以及作品展現的效果,本片也確實有為求商業價值最大化而模板化的嫌疑。
我們說回評分問題。
作為國內知名習慣於跪舔外國片的豆瓣,其對於新海誠這位知名導演作品,竟然第一天只給出了7.1分,這顯然不符合新海誠的名聲。
評論大多傾向於對於劇情發展感覺捉急,對於人物塑造感覺太狗血,或者最後的結局無法認同之類的問題等等。
以我個人的認知進行判斷,這些問題自然是缺陷,但不至於給出「差評」這一級別。
對於以上述原因進行評論的,並打出差評的觀眾,其十之八九屬於只看過《你的名字》的類型,對於新海誠作品其浪漫主義色彩的理解比較淡。
說一個《你的名字》未放映時的段子,新海誠作品在《你的名字》之前的作品,國內有一些部分人還戲稱其為「日本動畫界的郭敬明」。當然,這索索的是放屁,是一種當年二次元愛好者常出現的現象,凸顯自己優越感的「鄙視鏈」。
但我想說明一點,那就是早期新海誠作品,其作品核心一人物、情緒以及畫面為主,敘事為輔的作品,也就是說給人感覺「矯情」。
相比起之前的作品,《天氣之子》其實已經有很多克制了,包括相對圓滿的結局,大眾更喜歡的奇幻元素等等。
其硬指標過硬,內容符合觀眾期待,並且還有一些小驚喜,因此豆瓣的7.1分顯然太低,IMDB的7.9分更符合我內心的評價。
我們說回這部片子,談談它的優點。
整部電影說到底有很明顯《你的名字》的既視感,其導致對於作品的「新鮮感」會有所降低。
但如果是為新海誠名聲去看的話,至少不會有太大失望。
本片擁有著明快青春的故事節奏、頗有奇幻色彩與日本民俗文化的故事設定、美到每一幀都能當壁紙的畫面、悅耳動聽、烘託氣氛的音樂、以及驚世駭俗的愛情故事。
除此之外本次電影還有《你的名字》的彩蛋,三葉與瀧均有出場。
雖說宮水三葉變宮本茂的翻譯錯誤令人感覺很出戲,兩位沒有直接互動也感覺稍顯遺憾,但看到老人物出場確實有了情懷因素的點綴。
我個人認為整個作品其最大的敗筆還是故事的人物塑造。
估計是為了說明結局的正當合理性,作品把男女主角的身世背景描寫的過於悲慘,兩位都不算底層,而是社會的邊緣人群。
男主角初入東京流浪街頭、女主角父母雙亡,早早輟學。這個設定真的是太過悽慘而又真實的令人感覺無奈。
我不知道編劇為何要這麼去塑造角色,強調他們的陰暗面。但從我的角度來看,過於強調男女主角悲慘的人物背景,難免會讓人感覺排斥。
然後就是警察的行為捉雞,整個作品凡是有警察出現的部分,我就很反感。
這不是因為電影把警察塑造成壞人,而是電影把警察塑造成了現實社會陰暗面的存在。
換而言之,男女主角過於悲慘且行為中二、反派警察的行為令人過於反感。
反倒是作品裡的極為配角,女主弟弟、男主上司、以及事務所裡的大姐頭,其塑造反而令人更舒暢。
說難聽一點,本片對於現實部分的描寫過於陰暗,本作主旋律又是一部輕快賞心悅目的愛情戲,這兩者的融合非常的糟糕。
劇情邏輯上又比較詭異,難免就會給人感覺反感出戲。
而這電影的結局我認為別出心裁,有點意思。在這也不多劇透了,但以本片的基調而言,這樣的結局也沒啥不好,反而會帶來一些驚喜。
最後總結一下,說實話本次《天氣之子》的劇情,比起《我的名字》顯然有些薄弱。
人物有很多智商窒息的操作,如果說男女主角那裡因為他們還未成年情有可原,警察那裡就顯得太過降智了。
而對於現實社會因素的描寫又太過直白以至於令人心痛,畢竟不是揭示現實生活的紀錄片,這些部分我都不太滿意。
不過說到底,這是一部人物為主劇情為輔的作品。只要邏輯上不要太尷尬,劇情弱一些整體問題也不大。
作品依舊保持著新海誠作品一如既往的絢麗風景秀、細膩而又青春的男女主角、美麗動聽的音樂,只要是不太糾結劇情的觀眾,都可以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