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在家中停,ETC扣款天上來」,近期,粵通寶遭到了不少車主的吐槽和投訴。
官網資料顯示,廣東粵通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粵通寶」)以第三方支付牌照為核心,發行和運營「粵通寶」預付卡,可綁定銀行卡帳戶,用於全國高速公路通行繳費與特約商戶支付消費。
2月15日,交通運輸部在官網發布公告宣布,自2020年2月17日零時起到疫情防控工作結束(時間另行通知),包括貨車、大客車、七座以下乘用車在內的所有車輛,可免費通行全國高速公路。
疫情特殊時期的免費政策本來可以為廣大車主減輕負擔,但之後頻繁收到的粵通寶ETC扣費簡訊卻導致事與願違。記者了解到,過去這一個月以來,不少車主在各大投訴平臺對粵通寶發起投訴。3月12日,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粵通寶的投訴已經達到532條。
其中,署名為「吳峰」的車主投訴稱,「我都三個月沒上高速還收到了扣費信息。」從提供的截圖來看,他於3月4日被扣費163.24元,「現在高速本來就不收費,之前還有兩次沒上高速收到扣費信息,不清不楚扣費。」這位車主表示。
對於粵通寶在投訴中所涉及到的亂扣費(多扣費、重複扣費、扣費詳情信息過少)問題,該公司市場總監甘炳強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新舊系統切換,前期收費流水質量不高,通訊傳輸不及時等原因,可能導致單次通行流水被分批結算,並且結算時間會延後,讓車主造成被『多扣費』的誤解。」
ETC加速普及 亂扣費質疑由來已久
去年5月,交通運輸部印發關於推動ETC應用發展的通知,明確提出在2019年年底前完成80%的汽車ETC安裝率的目標要求。
政策的力推之下,記者注意到,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各大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齊上陣,全國各地掀起了一陣推廣ETC應用的浪潮。
眾做周知,疫情防控期間高速公路通行免費,而不少車主足不出戶卻頻頻收到ETC扣費簡訊,目前,在各大投訴平臺上,粵通寶也面臨著大量有關亂扣費的集中投訴。
對此,甘炳強解釋稱:「2020年1月1日,高速ETC收費由按通行路徑在出口收費改為按途經門架分段收費。按照『通行優先』原則,ETC車輛『先通行、後扣費』,因系統切換磨合期,路段系統不穩定,存在通行流水質量不高,通行流水上傳不及等問題。」
「技術部門正協調路段開發單位完善路段系統、加快數據治理,完善用戶端系統功能。」甘炳強進一步透露,預計系統改造工作會在4-5月能夠完成。
按照系統切換的時間節點來看,粵通寶ETC近期所產生的扣費是否均為今年1月份的待扣費用?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上述粵通寶負責人並未直接回應。
扣款金額無法與1月份的帳單進行對帳,這也導致不少車主在投訴中產生類似的質疑。例如,車主袁先生投訴稱,「我在2月28日收到ETC扣費簡訊被扣除143.21元,打電話到客服說可能是1月份的扣費,然而我查詢1月份的帳單顯示為124.76元,2月份我總共被扣除155.29元,我不知道和1月份的帳單如何聯繫起來。」
車主在聚投訴平臺上發起投訴
是否存在「多扣費」問題?多扣除的費用會如何解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上述粵通寶負責人強調:「『多扣費』為車主誤解。」不過,他也指出,車主若存在多扣費的問題可以通過粵通卡公眾號或粵通卡ETC小程序點擊在線客服填單提交。
實際上,記者在調查中也發現,從去年9月份開始,便有車主對粵通寶所存在的亂扣費問題提出質疑。「辦ETC想著方便一點,但被亂扣費幾千塊錢,銀行和粵通寶兩邊跑,推卸責任說系統出問題,讓我等。」車主鄧先生表示。
申請容易註銷難 公眾號人工客服大排長龍
除了涉嫌亂扣費的問題之外,粵通寶ETC同時也因「強制辦理」、「註銷困難」遭到不少車主的投訴。
記者了解到,車主辦理粵通寶ETC除了可以去營業廳、合作銀行網點等線下門店外,還可以通過粵通寶公眾號及微信小程序在線申請,3分鐘內完成在線註冊申請,3天左右快遞到家,車主自行安裝激活即可正常使用。
同時,在上述服務的基礎上,粵通寶去年又推出了線下「立等可取」發行方式:車主在線下代理渠道只需用手機掃碼註冊、提交基本資料後即可拿走ETC套裝,全過程2-3分鐘即可完成。
相比較而言,用戶註銷粵通寶則顯得繁瑣了許多,記者在粵通寶官網看到,車主辦理註銷限制在購卡三個月之後,並且需要本人親自到粵通卡客服中心營業部營業廳進行辦理。
粵通寶官網卡片註銷規定
在回應上述問題時,粵通寶負責人指出:「自去年6月起,我們與銀行進行了大面積的 ETC 發行推廣,銀行為客戶贈送了ETC設備,沒有收取客戶的任何辦卡費用,且在整個辦卡過程都需要客戶的身份信息驗證,所以客觀上不會存在強迫客戶辦理的現象。」
不過,記者還是注意到,目前對粵通寶表達不滿的車主不在少數,在諮詢投訴大幅增長的情況下,粵通寶官方客服也顯現出應接不暇的狀況。
例如,車主曾先生於2月28日在聚投訴平臺上投訴稱:「因ETC扣費不明,撥打客服電話等待了23分鐘才接上線,客服態度傲慢,只是詢問了一下讓我去銀行打帳單之類的就直接掛斷電話。」
記者也看到,在其它車主的投訴中,「客服電話無人接聽,線上客服排隊上千人,沒人搭理」類似的投訴屢見不鮮。
3月11日上午10點,本報記者嘗試撥打粵通寶官方客服電話,在反覆撥打多次無人接聽的情況下,按照電話語音指引,記者關注粵通寶微信公眾號試圖聯繫人工客服,最終到的界面提示是:排隊人數793,您在第793位。
粵通寶公號人工客服大排長龍
由此看來,車主普遍反映的粵通寶客服長時間聯繫不上的情況並非是極端個例。對此,粵通寶公司負責人在採訪中也坦承:「公司在去年下半年的發行量和客戶量增長迅猛,對應的人工客服諮詢投訴也隨著大幅增長。」
但是,粵通寶方面同時也向本報記者強調,公司為提升接通率,呼叫中心增加了5倍人手,並開發了智能客服機器人,目前接通率保持在全國同行前列。
月底迎來支付牌照續展考驗
天眼查信息顯示,粵通寶為廣東聯合電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聯合信科控股大股東為廣東聯合電子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而廣東省交通集團旗下持有後者51%的股份。
粵通寶股權結構圖
除了廣東省交通集團之外,參投廣東聯合電子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還有其他多家交通企業,包括廣州交通、深圳高速、東莞交通、羊城通、佛山交通等。
另據央行官網顯示,粵通寶所持有的支付牌照於2015年3月獲批,業務類型局限於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展業範圍為廣東省。
有支付業界人士認為,粵通寶控股方由多家交通企業參股,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業務併購、貨幣匯兌的難題。而在此前媒體的公開報導中,粵通寶也似乎表現得「志向不凡」,有意將廣州的羊城通、深圳的深圳通、香港的八達通等交通卡整合為一體,打造成「粵港澳一卡通」,成為兩岸三地通行的便捷支付卡。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支付牌照五年一審的規律,粵通寶將於本月底迎來第一次牌照續展審核。
粵通寶所持有的《支付業務許可證》
一般情況下,此前是否出現違規行為是影響牌照續展能否順利通過的關鍵因素。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5月,粵通寶因「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規定」被央行廣州分行罰款3萬元。
之前遭受處罰的經歷以及近期出現的大量投訴是否會影響到即將到來的牌照續展?對此,粵通寶回應《華夏時報》稱:「由於去年ETC的爆發式增長,平臺產生了大量的客戶投訴和輿情事件,粵通寶對此做相應的應對工作,輿論壓力已經有所緩解,不會影響粵通寶的牌照續展,目前續展計劃正如期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