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國畫探尋,我們將通過專訪的形式,讓更多的讀者朋友了解到林德坤老師。或許,喜愛書畫的河南讀者,早已耳聞林德坤老師,但放眼全國的書畫界,我們有必要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這位國家一級美術師的繪畫之路,看林德坤老師是如何來理解山水國畫,如何勉勵後人勇於探尋摸索繪畫創作。
記者:您在數十年的繪畫生涯中,哪段經歷是讓您覺得彌足珍的呢?
林德坤:我是1969年出生於河南鄭州市,在繪畫的生涯中我經歷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橫衝直撞,又經歷了三思而後行的慎獨慎微,很難尋求到中間的平衡點。這種平衡點是什麼呢?我個人理解為是傳統和新式碰撞時,所需要找到的中間點。既有傳統的技法神形,又要接受新式的創新,這一段時間,自己時常處於苦惱之中,這種苦惱是對自身作品的不滿意,看似布局合理、筆墨色彩運用得當,卻難以呈現出高遠意境和氣韻神形。
後來,我選擇以走出去的方式來尋求解決之法,首選地定在北京,因為這裡的文化藝術氛圍更為濃鬱,當代的多數國畫大師都久居於此。在這裡,幾經周轉拜師於中國國家畫院阮榮春教授門下,阮榮春是我繪畫生涯的導師,正是他孜孜不倦的教導,終解我內心疑惑,在中式傳統和西式創新中新舊並濟,從而有了後期獨特的自我特色。這一段求學經歷,是我人生中最為珍貴的一段記憶。
林德坤《峰高泉聲遠》 138*68cm
記者:我知道您的《古意山水》在拍賣會上以9.08萬元的價格成交,多數的作品被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的收藏家收藏,獲此殊榮的時候,您的心態有什麼變化嗎?
林德坤:坦然講,內心的高興是有的,但不會因此而迷失於榮譽和金錢之中。從事藝術創作的人,不可缺乏哲學修養,不可以藝術的名義來牟利,這樣的思維會逐漸讓作品與藝術的「航道」背向而馳。藝術,不是追求表面的名譽榮譽,不是投機取巧賺取財富,藝術是一種清苦孤寂,但卻自樂其中的職業。所以,前一刻是一種內心欣慰的高興,後一刻又是投身於藝術創作中的本態。
林德坤仿古山水四條屏《高巖石瀨》 140*30cm*4
記者:有人評價您的作品觀如美玉,畫中物形神兼備,您對此怎麼看?
林德坤:誠摯的感謝大家對作品的讚美,觀如美玉這種褒獎受之有愧,我更多的是在創作中力求以「六法」來把握作品的「形神」。唯有物體有形韻、神韻,方能讓每一位觀賞者從中感悟出更多的內在東西,思緒的浮想波動,內心情緒的變化,這都是畫作中的意境神韻所挑動的觀者內心情境變化。
林德坤《雲開飛來峰》 122*234cm
記者:最後,如果您自己用一句話來概括自己的作品,您會怎麼評定?
林德坤:洗淨浮華習氣,留下自然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