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2020-12-18 張靜日記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初版1960年。全書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可視作她的代表作。

導演吳貽弓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也獲得了巨大成功,還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等多項大獎,感動了一代人。本文將要介紹的就是吳貽弓導演的,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城南舊事》 。

本片於1983年1月1日上映。小女孩林英子(沈潔 飾)住在五十年前的北京南城。

在她們家院子附近胡同裡住著一個瘋女人秀珍(張閩 飾),秀珍的丈夫因參與學生運動被殺,孩子也不知所蹤,因此落下了「瘋病」,時常把英子看作自己的孩子「小桂子」來看待,英子也喜歡秀珍,答應幫她找回小桂子。英子有個苦命的小夥伴妞兒,學戲時常遭乾爹的打罵,英子偶然發現妞兒有小桂子的胎記,於是幫助她們母女相認。

英子上小學後,一家人搬到了廠甸。在家門口荒廢的院落裡,英子發現了一個小偷(張豐毅 飾)藏贓在草堆裡,小偷為了供弟弟讀書只得幹不光彩的勾當,英子卻並不把他看作是壞人。

不久,女傭蘇媽返鄉,父親去世,英子的童年,仿佛一下子結束了……

插曲音樂《送別》是有穿透力的,它把「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點染開去。「淡」是整部電影的主色調——僻巷的駝鈴、沿街的賣唱,井臺的打水,小學生放學的場景,環環相扣,使人陷入無以言說的哀傷。

整部影片以舒緩的節奏,象徵、含蓄、對比、重複等藝術手法創作出一種近乎水墨畫般的寧靜、淡泊、簡約的意境,勾畫出淡淡的卻並不面目猙獰的一場悲劇。黑沉沉、霧蒙蒙的城門樓下,緩緩前行的駱駝隊,幽靜但產生如雨的小巷,整部電影在悲劇氛圍中彌散著纖美的憂傷與詩意。

一個小女孩用她清澈的眼眸看世界,不得不讓心沉浸在自己心靈的童年裡,喚醒了那五光十色、朦朧又耀眼的斑斕。

一件件成長的故事,不驚天動地卻足以刻骨銘心。其實作者並非要去表達什麼事情,只是想傳達一種情緒。作者一個人像是在自言自語一般。那些童年的人和事,漸漸淡出,卻又歷歷在目。一切的一切,現在都變成了一種情緒,每當想起,久久揮之不去。

而最後的最後,英子爸爸的離世,給英子的童年畫上了句號,從此之後的生活,少了熟悉的人,也少了純真快樂,英子終將唱著「長亭外,古道邊」走進那個灰色的世界。

和電影,時光一樣,什麼都會漸漸變老,不必挽留,更不要愚蠢的認為分毫不差的記錄就是恆久,不要企圖用過分的表達來顯現。沒有刻在心上的,就讓它流失掉吧,而我們前進的速度,只能增加他們的流失,唯一有資格重提舊事的人,是那些忘掉時光的人。所以當朝花夕拾,他們竟仍在那事中,好像從未離開。

這是一部80年代的片子,人物臺詞都透著一股年代的氣息,處處都是生活。電影採取串珠的方式將英子與秀珍,英子與小偷,英子與宋媽三段並無因果關係的故事串聯起來,從不同的角度映照出當時社會的具體歷史風貌,形成了以人物心理情緒為影片內容主體,以視聽造型為表現形式的散文體影片。

成長,帶走的不止是時光,還帶走了當初那些不害怕失去的勇氣。人總要長大,總要離開

人世間總是有痛苦,總是有辛酸;我們能做的就是永遠保持著最初的善良,永葆初心現在是一個挺俗的詞,但能夠做到的人,卻少之又少。

相關焦點

  •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送別》的曲調亦清新流暢,哀婉動人,但卻並非李叔同原創。它的原曲源自19世紀美國作曲家奧德威創作的歌曲《夢見家和母親》。當《夢見家和母親》的曲調傳到日本,日本作曲家犬童球溪被它深深打動,他為之填詞,名為《旅愁》。
  • 「送別」憑什麼讓樸樹演唱時3次哽咽,又在《城南舊事》出現5次
    臺灣作家林海音(小名英子)有一部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文字充滿淡淡的相思,沉沉的哀愁。在書中,「送別」這首歌是英子學校畢業典禮上必唱的驪歌。1983年,當這本書被拍成同名電影,導演將「送別」作為影片的插曲,並讓它反覆在片中出現5次。
  • 《城南舊事》:老北京皇城根下的懷舊揭示了世俗所籠罩的人性之光
    那就是孩子們純潔純真的眼睛,通過兒童純潔善良的視角去體驗人性在客觀世界中的凸顯,如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寫的短篇小說《城南舊事》。導演吳貽弓說:「我特別欣賞孩子的眼睛,他們有和大人截然不同的探詢世界的方式」。的確,多年來,這樣一雙眼睛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裡。《城南舊事》是一個自傳體短篇小說,小英子的原型是林海音本身。
  • 推薦一本書,林海音的《城南舊事》
    她寫了很多長篇小說和短片小說集,其中最為著名就是這本《城南舊事》。這本書主要是借童年英子純淨而質感的目光,以北平生活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個哀婉動人的城南故事,展開了一幅幅北平的風物畫,同時也完成了她對美好童年的眷念與回味。
  • 豆瓣8.9《城南舊事》:成長就是一次次的告別
    《城南舊事》被認為中國電影史上最能體現中國傳統美學神韻的作品。清新雋永的風格,以「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打動著無數人。改編自作家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短篇小說集《城南舊事》,抒寫了她對中國北方,老北京的濃濃鄉愁,對居住了二十二年的老北京城刻骨的思念。
  • 《呼蘭河傳》與《城南舊事》:為什麼說「人窮則反本」?
    林海音《城南舊事》作為臺灣「鄉愁文學」的經典代表。借小英子稚嫩的雙眸,回顧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北平城南的風物人情、兒童的悲歡離別,為讀者展現了一幅京味十足的北京風俗畫。林海音曾說:「可是,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 《城南舊事》:用音樂道出的哀愁和真情
    任何一部成功的影片都離不開音樂的應用,《城南舊事》與其音樂的運用可以稱之為經典。這部影片敘述了主人公林英子成長過程中的幾次離別,整個片子都籠罩著淡淡的憂愁、沉沉的相思。《城南舊事》一、影片開頭的背景音樂:奠定基調影片開頭是一段獨白,緩慢的語氣,充滿了感慨和懷念,一小段獨白之後,《送別》響起,接著是片名以及演員表。
  • 回憶屬於我們的「城南舊事」,童年的一去不返教會了我們什麼?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莫不說恍恍惚惚的人生如白駒過隙,童年更是如此,可貴的是林海音為留存這段記憶選擇用文字記錄了下來。讀《城南舊事》時,便不由自主地想起蕭紅的《呼蘭河傳》,想必童年在每個作家,每個人心目中都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原也是因為童年的影響是幽遠深長的。
  • 今天燈下也讀一會書,這也是《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以自己7歲到13歲的生活為背景,為了躲避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從臺灣遷居北京,其因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時的那些景色和人物,「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決定把它們寫下來,「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於是,一個生活在北京城南的叫英子的就誕生了。
  • 電影《城南舊事》:那稚嫩的笑臉、無邪的聲音,講述人間酸楚故事
    1983年,中國導演吳貽弓上映了一部叫做《城南舊事》的電影,這部電影在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斬獲諸多獎項,是當質量極高的電影。時間已然過去37年,再次回首這部電影,我們很輕易就能發現,電影滿滿的話劇表演風格,無疑是一個很大的瑕疵。但不得不說,這部電影卻稱得上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瑰寶。
  • 還記得《城南舊事》小童星沈潔嗎?近照曝光,48歲的她如今在哪裡
    No.15月20日,有知名博主曬出了曾飾演《城南舊事》中小女孩英子的沈潔的一組九宮格照片,其中除沈潔的「英子」劇照外,還配發了她本人的近照和一張她與女兒的照片,感覺幾十年過去了,沈潔雖有變化但風採依舊,更感覺女兒與她小的時候「一模一樣」。
  • 不思量自難忘,兒時的《城南舊事》很美,奈何時光荏苒
    說起《城南舊事》大家一定不會陌生,這是由女作家林海英寫的一部小說,整體給人一種舒緩的感覺,初讀之時,像是在聽作者娓娓道來自己童年的往事。但是這裡邊包含了太多的情感,有幸福,有喜悅,有謹慎,更有悲傷和不舍,所謂五味雜陳,細細品味,這可能就是真的成長。
  • 這套高顏值漫畫堪稱法國版《城南舊事》,感人又治癒
    這種閱讀體驗很奇妙,就像第一次讀《城南舊事》的時候,一邊驚嘆於英子的聰慧、細膩,為她的故事揪心,另一邊又覺得我的童年也有好多好故事,可就是沒法寫得這麼動人、這麼精彩。看了《櫻桃日記》這套漫畫,一下子又把我拉回當年初讀《城南舊事》的情境。被精彩的情節牽動思緒,也被小主人公細膩的情緒深深感染。
  • 導演吳貽弓逝世享年80歲 曾拍攝《城南舊事》《巴山夜雨》
    1983年,憑藉劇情電影《城南舊事》獲得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1985年,執導劇情電影《流亡大學》。1990年,執導劇情電影《月隨人歸》。1993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闕裡人家》上映,他憑藉該片獲得廣電部優秀影片獎最佳導演獎;1995年,擔任製作人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上映;1999年,擔任神話動畫電影《寶蓮燈》藝術指導。
  • 《城南舊事》︱林海音溫暖筆觸下,女性意識的覺醒、掙扎和救贖
    小說:城南舊事。《城南舊事》是林海音的代表作,她以串珠式結構將幾個獨立的故事融合在上世紀2、3十年代北京老城南的街巷院落中,反映了那個特殊年代的人文和情懷。林海音,1918年出生於日本大阪,6歲時跟隨父母遷居到北京,隨後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北京文化溶在了她的血液裡,所以她的作品有很濃的京味兒。
  • 我的《城南舊事》二
    對於我來說,城南那些回憶,似乎腦海裡很難找到痕跡了,但細細想來,卻是那麼清晰明了。城南小學裡是沒有廁所的,學生們想上廁所得去大門口,類似於一個公廁,有一回做夢想上廁所,在夢裡我找到了學校的廁所,結果醒來發現自己尿床了,這個夢至今記得特別清楚。
  • 《城南舊事》電影被刪去的「蘭姨娘」,小英子為什麼對她又愛又恨
    #城南舊事#《城南舊事》原著中有一章節寫了蘭姨娘,也是書中唯一讓離別有了喜悅的味道,電影中的每一場離別都充滿了傷感與濃濃的哀愁,但這一段,讓人看到了年僅8歲的小英子在大人中穿梭的智慧,她愛蘭姨娘是真,恨蘭姨娘也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