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憑什麼讓樸樹演唱時3次哽咽,又在《城南舊事》出現5次

2020-12-12 若水的涓涓細流

文 |若水

前幾天搜小視頻,無意間看到歌手樸樹在2017年的一段視頻,44歲的他唱了一首「送別」。在唱到歌曲的某些詞時,他忍不住情緒失控,3度哽咽,掩面轉身而泣,這個反應讓喜歡他的粉絲很心疼,而讓他開始哽咽的是「情千縷,酒一杯,聲聲離笛催」這句。

樸樹說,他愛極了這首歌。還說,如果自己能寫出這樣的歌,死而無憾。

這首歌豐富的情緒感染力和極強的情境代入感,讓樸樹忘情投入到情不自禁。

臺灣作家林海音(小名英子)有一部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文字充滿淡淡的相思,沉沉的哀愁。

在書中,「送別」這首歌是英子學校畢業典禮上必唱的驪歌。1983年,當這本書被拍成同名電影,導演將「送別」作為影片的插曲,並讓它反覆在片中出現5次。因為該音樂與故事情節,作品情緒融合得天衣無縫,讓這部影片獲獎不斷,其中就有最佳音樂獎。

《城南舊事》劇照

「送別」的歌詞長這樣: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創作這首充滿離愁別緒的歌曲作者,名叫李叔同。

李叔同出家後,被稱為「弘一法師」

林語堂說:"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裡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

李叔同開創了中國無數個第一,他從事的每一個領域都做到了極致。

文學上,他以一曲《送別》成為享譽國際的詞作者;音樂上,他被譽為中國近現代音樂啟蒙者,第一個用五線譜作曲的中國人;繪畫上,他堪稱中國現代美術之先驅,是中國油畫之鼻祖;戲劇上,他是中國話劇藝術的奠基人;書法上,他是近代著名書法家;篆刻上,他是西泠印社的早期成員,領風氣之先;教育上,他桃李滿天下,培養出豐子愷、潘天壽、劉質平等大批著名藝術家;佛學上,他被尊為律宗第十一代祖師。

繪畫《揚帆》

這個天才創作了無數的歌曲,這首「送別」歷經百年,傳唱不衰。詞曲中彌散的淡淡哀愁和綿綿思念,使它成為家喻戶曉的音樂經典,幾乎成了李叔同的代名詞。今天我們一起探求歌曲背後的故事,以及這首歌曲的魅力所在。

1、《送別》彰顯了他對摯友的依依不捨,對聚散無常的感慨

李叔同,1880年10月生於天津官宦富商之家。戊戌變法後,受到牽連的李叔同帶著日本妻子葉子從天津來上海。在這個國際化大都市,他結交了不少上海名人,其中就有新學界的領袖人物——許幻園

在這裡,年少才盛的李叔同,加入了以切磋詩詞文章為宗旨的文藝社團「城南文社」。社團設在許幻園的「城南草堂」宅院裡,慷慨的許幻園經常舉辦有獎徵文。才氣出眾的李叔同不愧是學術界公認的通才奇才,每次文章必定是「二十文章驚海內」。

影視劇《弘一法師》,濮存昕飾演李叔同

愛才的許幻園很是欣賞李叔同,李叔同同樣敬佩許幻園的為人,兩人彼此相惜,成為摯友知己。

1899年,許幻園邀李叔同搬來同住,兩人友情更深一步。在這裡,他們切磋詩詞,快意人生。這段時間給李叔同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城南草堂的景色也被李叔同稱為人生最美的景觀。

也是在這裡,李叔同與許幻園,江灣蔡小香、江陰張小樓、寶山袁希濂,五人義結金蘭, 組成文壇赫赫有名的「天涯五友」。他們一起舉杯邀月、品茗論藝。李叔同極為留戀這段時光,他曾說「我自20歲到26歲之間的五六年,是平生最幸福的時候。此後就是不斷的悲哀與憂愁,直到出家。」

轉眼間,你已經走出我的視線;抬望眼,我已經離你太遠;再回首,你我都已遠走。

1914年,隨著社會動蕩,許幻園家道中落,百萬資財家業蕩然無存。許幻園準備遠赴北京,當他攜夫人來李叔同教書的杭州的浙江兩級師範學校道別時,許幻園沒有進門,只在門外說:叔同,我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

看著好友越走越遠,在雪地佇立很久的李叔同,想到天涯五友各自飄零,不禁百感交集。他讓妻子葉子彈琴伴奏,情緒翻江倒海寫下了這首盪氣迴腸的《送別》。

2 、刪繁就簡進行二次創作,「送別」的靈感來自一首美國鄉愁歌曲

一首歌曲的創作分為詞與曲。「送別」這首歌由李叔同填詞,但曲方面並非他的原創。這首歌的曲,靈感來自19世紀美國歌壇著名的詞曲作家約翰·奧德威所作的「DreamingofHomeandMother」,譯名「夢見家和母親」。

「夢見家和母親」,是奧德威在1851年創作的一首歌,這首充滿思鄉情調的歌很快成為南北戰爭及戰後的流行歌,並傳入日本。新澙縣女子學校的音樂教師犬童球溪,將這首歌的旋律配上日文歌詞,取名《旅愁》,從此又在日本傳唱不衰,並在2007年入選《日本歌曲百首》。

在李叔同留學日本的1905年至1911年,這首充滿鄉愁的歌同樣讓這個異國人感同身受,他深深喜歡上這首曲子。

李叔同演出話劇《茶花女》時,男扮女裝

回國後的李叔同,在浙一師擔音樂教席時,對奧德威的原曲去繁就簡,配上自己創作的具有濃濃中國風的歌詞,便誕生了這首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經典之作《送別》,並唱響祖國大地

3、被傳唱百年的《送別》,被譽為「20世紀最優美的歌詞」。

「送別」這首歌是文學與音樂結合的完美典範,因為情感真摯,語言精煉,意蘊悠長,李叔同的這首歌曲,成為百年來送別歌中的不二經典。

① 豐富的情感表達有很強的代入感

樸樹在唱這首歌前,曾說「有時候覺得生活就像煉獄,特別難熬。在音樂裡面的時候,即使唱最悲傷的音樂也是一種享受。」

人的情緒需要通過一定的途徑抒發出來,就像熱愛文字的人,利用抒寫來疏通情緒,而歌手,需要通過合適的音樂來傳遞情緒。樸樹經歷的種種坎坷,聚散離合,種種人生感觸藉由李叔同的這首《送別》被點燃。

音樂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情緒感染力,尤其那些傾注作者經歷情感的歌,所以《送別》在不同的場景被不同經歷的人唱起,有人看到了友情,有人看到了親情,有人看到了生死。每個人的心境,經歷,年齡不同,聽這首歌時感受反應都不相同。

② 不著一字,盡得離愁別緒

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可見,意境對詩詞來說的重要性。

在中國詩詞中,送別詩歷來受到青睞。無論是記敘友誼,還是感嘆離別,常藉助豐富的意象來傳遞。

《送別》在填詞雖受到日本歌詞的影響,但歌詞中卻有著濃鬱的中國風。在這首詩詞中,長亭飲酒、古道送別、楊柳相贈、夕陽西下、笛聲傳情、芳草萋萋,都是常用的離別意象。「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離愁,優美的歌詞寫出了別緒,讓人聽來百感交集。

如同影片《城南舊事》,導演通過一個10歲~13歲孩子的眼睛,來看大人世界的離愁別緒和坎坷命運。影片雖沒有一個「愁」字,卻藉助歸巢的烏鴉,駱駝頸上的鈴鐺,古老的城牆,淡灰的胡同,藍天紅葉等意象的結合,不僅構建出二三十年代老北京風貌,還給觀眾留下了淡淡相思,沉沉哀愁。

《城南舊事》劇照
《城南舊事》劇照

同樣,在《送別》裡,李叔同用高超的馭字能力,沒寫一個「愁」字,卻讓聽者仿佛經歷了摯友離別,感悟到人生如日落般的短暫,充滿著徹骨的離愁別緒。這種情緒很容易讓人產生共振,再加上優美長情的曲調,歷久不衰再正常不過。

③ 歌詞裡的詩詞之美

這首歌曲節奏舒緩韻律質樸,飽含恬淡優雅之靜美。與歌詞契合得恰到好處,又隱隱自成一家,始終傳達著淡遠悠長的悲悽之感。詞已盡,曲無窮,送別之意潺潺流入心間,達到琴瑟共鳴的絕佳效果。

我們來看這首三部曲式結構的歌曲:

詞曲的上闕與下闕的前部分詞曲相同,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晚風、笛聲等晚景,襯託出清冷落寞的氣氛。

上闕與下闕的後部分則與前部分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成激動,似為深沉的感嘆,恰當地表現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

熱愛詩詞的朋友知道,詩詞忌重複,但在這首詞中,李叔同卻運用了大量的重複,然而這些並未給人繁瑣絮叨的感覺,反而加強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統一性,並賦予這首詞曲特別的美感。

李叔同的詩詞,大多簡潔自然,空靈輕盈,蘊藏著禪意,在這首清詞麗句中充溢著不朽的真情,感動著自己,也感動著我們。他的歌詞猶如一杯清茶,清淡純淨,淡中知真味。

《一輪明月》中濮存昕飾演李叔同

後記:

李叔同的「送別」講的是人間的離別之情,述的是人間美好之緣,構築的卻是人生的天問風景。

他的詞和曲完美融合,使其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和符號,至今唱響不衰,不僅成為許多人心中離別詩的經典,不論歌曲、電影還是現代詩歌,《送別》都被重新演繹不斷翻唱。這些改編從某種角度也是反映它的不可替代,但它卻是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文|若水生活就是照妖鏡,在情感故事中領悟成長。涓涓意念,終匯成河

相關焦點

  • 豆瓣8.9《城南舊事》:成長就是一次次的告別
    《城南舊事》被認為中國電影史上最能體現中國傳統美學神韻的作品。清新雋永的風格,以「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打動著無數人。改編自作家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短篇小說集《城南舊事》,抒寫了她對中國北方,老北京的濃濃鄉愁,對居住了二十二年的老北京城刻骨的思念。
  • 「來時莫徘徊」 樸樹為何唱弘一大師的《送別》時泣不成聲
    有一個畫面在我記憶裡定格了多年,錄製現象一貫沉默寡言的樸樹唱,一開始他還笑問大家:「《送別》會唱嗎」?所有人都笑了。隨後樸樹像自言自語般感嘆了一句:有時覺得生活就像是煉獄一般。現場安靜下來,人們似乎都被這句話給戳了一下,接下來樸樹開口起了那首送別。
  • 《城南舊事》:用音樂道出的哀愁和真情
    任何一部成功的影片都離不開音樂的應用,《城南舊事》與其音樂的運用可以稱之為經典。這部影片敘述了主人公林英子成長過程中的幾次離別,整個片子都籠罩著淡淡的憂愁、沉沉的相思。那種單純卻又複雜的相思之情,對親人對故鄉的思念,對童年的感懷與《送別》的風格契合。《送別》這首歌也寫的是對親人的回憶,對故鄉的思念,情感真摯,曲調清新,完全符合這部電影的主題和風格。《送別》在影片中反覆響起,每一次出現都有不一樣的作用。
  • 大家熟知的樸樹,當年到底有多火
    ,請他和其他幾位年輕歌手聯唱表演本想拒絕的他,卻遭到了經紀人的呵斥說,如果你不去,全公司的人都會因為你而受到傷害,日後公司所有的業務都會被堵死為了顧全大局,樸樹他還是去了,那晚他哭的像個孩子,春晚舞臺上的樸樹盡顯落寞和無奈2003年11月,歷經四年打磨的一部專輯《生如夏花》一經發布就驚豔了整個華語圈
  • 還記得《城南舊事》小童星沈潔嗎?近照曝光,48歲的她如今在哪裡
    No.15月20日,有知名博主曬出了曾飾演《城南舊事》中小女孩英子的沈潔的一組九宮格照片,其中除沈潔的「英子」劇照外,還配發了她本人的近照和一張她與女兒的照片,感覺幾十年過去了,沈潔雖有變化但風採依舊,更感覺女兒與她小的時候「一模一樣」。
  • 還記得樸樹嗎?正值巔峰突然銷聲匿跡!究竟發什麼什麼?
    也許你不知道樸樹這個人,但是你絕對聽過樸樹唱的歌!大家好,我是小亮,每天帶你了解不一樣的趣聞趣事,今天來聊一下曾經紅遍大江南北,大紅大紫的卻又突然銷聲匿跡的歌手樸樹。樸樹當年有多火,你絕對不知道。2003年樸樹演唱的《Colorful Days 》在中國歌曲排行榜上榜9周即拿了六連冠,創造了該項國內流行音樂風向標史上最high的記錄。那首穿透心靈,充滿生命張揚力的《生如夏花》讓當時不少大牌明星偷偷買票看他的演唱會。人氣的暴漲罪之而來的是繁忙的商演活動,他經常需要輾轉全國各地,面對浩瀚的人群,頂著炙熱的打光燈唱歌,在思想抗爭和身體疲憊的外患下,他倒在了舞臺上。
  • 樸樹當年到底有多火?(下)
    十年前他在當紅時從大眾面前消失,十年之後他帶著新作華麗回歸,以一首《平凡之路》入圍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十年間他曾因找不到生命的意義而抑鬱過,因感覺自己寫不出新歌而惶恐過,也因柴米油鹽而奮鬥過。
  • 回憶屬於我們的「城南舊事」,童年的一去不返教會了我們什麼?
    讀《城南舊事》時,便不由自主地想起蕭紅的《呼蘭河傳》,想必童年在每個作家,每個人心目中都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原也是因為童年的影響是幽遠深長的。林海音寫作的初衷:「我是多麼懷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讓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 《城南舊事》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初版1960年。全書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可視作她的代表作。
  • 推薦一本書,林海音的《城南舊事》
    她寫了很多長篇小說和短片小說集,其中最為著名就是這本《城南舊事》。這本書主要是借童年英子純淨而質感的目光,以北平生活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個哀婉動人的城南故事,展開了一幅幅北平的風物畫,同時也完成了她對美好童年的眷念與回味。
  • 《呼蘭河傳》與《城南舊事》:為什麼說「人窮則反本」?
    林海音《城南舊事》作為臺灣「鄉愁文學」的經典代表。借小英子稚嫩的雙眸,回顧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北平城南的風物人情、兒童的悲歡離別,為讀者展現了一幅京味十足的北京風俗畫。林海音曾說:「可是,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 還記得樸樹?當山峰突然消失!到底是什麼?
    當時,中繼器還在使用時,這張專輯賣出了30萬盒,創造是當時驚人的銷售記錄。世紀末的角落裡到處都在唱著白樺林悲傷。同年《北京晚報》,他和王菲、金庸等入選十大文化人物。在春節聯歡晚會上,中央電視臺導演組找到了樸樹和其他幾個年輕的歌手演員一起演唱。他想拒絕,卻被經紀人罵了一頓,說如果如果你不去,整個公司都會因為你沒有受傷而受到傷害!今後,公司的所有業務都將受阻。
  • 樸樹經典的5首歌曲,除了《平凡之路》,你還聽過哪些?
    說起樸樹這個歌手,很多人可能都對他的記憶不是特別深刻,很多人對他的評價也不一而足,有些人說樸樹其實就是一個平凡的歌手,但是他與別人不一樣的一點是,他的歌曲每一首都很有深意,今天就讓我們來淺談一下,樸樹經典歌曲中的其中五首。
  • 不思量自難忘,兒時的《城南舊事》很美,奈何時光荏苒
    說起《城南舊事》大家一定不會陌生,這是由女作家林海英寫的一部小說,整體給人一種舒緩的感覺,初讀之時,像是在聽作者娓娓道來自己童年的往事。但是這裡邊包含了太多的情感,有幸福,有喜悅,有謹慎,更有悲傷和不舍,所謂五味雜陳,細細品味,這可能就是真的成長。
  • 《城南舊事》︱林海音溫暖筆觸下,女性意識的覺醒、掙扎和救贖
    小說:城南舊事。《城南舊事》是林海音的代表作,她以串珠式結構將幾個獨立的故事融合在上世紀2、3十年代北京老城南的街巷院落中,反映了那個特殊年代的人文和情懷。林海音,1918年出生於日本大阪,6歲時跟隨父母遷居到北京,隨後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北京文化溶在了她的血液裡,所以她的作品有很濃的京味兒。
  • 樸樹四川仁壽獻唱:我的話少一點,給你們鞠一個躬吧!
    9月5日晚,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在縣體育場舉行「融公園城市創大美仁壽」城市音樂盛典。歌手樸樹登臺獻唱途中,不好意思地說:「這次話少一點,我給你們鞠一個躬吧!」演唱會開始後,曾獲得《中國紅歌會》全國總冠軍的梅林組合獻唱了三首紅歌。除了紅歌演唱,還有說唱結合川劇變臉、合唱等。
  • 送別歌曲哪個最經典,非李叔同送別歌曲莫屬!
    送別歌曲有很多,要說哪個比較陳舊和經典,非送別歌曲莫屬!《送別歌》,是一首由藝術家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是城南舊事的主題曲。送別歌已是學聲樂必唱的一首歌,特別是初學者,朗朗上口,容易入門。
  • 一千零一夜樸樹合作7歲南京女孩周昭妍 楊冪、沈騰「高手過招」
    樸樹:是被狗狗弄的。Miumiu:那你的圍巾也是被狗咬的嗎?樸樹:……區別於其它晚會純粹的明星流水席,10月30日晚20:00江蘇衛視快手「一千零一夜」更喜歡「破壁式」混搭碰撞。今日,江蘇衛視正式官宣樸樹&周昭妍(Miumiu)、楊冪&沈騰的混搭組合。
  • 今天燈下也讀一會書,這也是《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以自己7歲到13歲的生活為背景,為了躲避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從臺灣遷居北京,其因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時的那些景色和人物,「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決定把它們寫下來,「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於是,一個生活在北京城南的叫英子的就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