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歌曲哪個最經典,非李叔同送別歌曲莫屬!

2020-12-24 雲談天下事

送別歌曲有很多,要說哪個比較陳舊和經典,非送別歌曲莫屬!

《送別歌》,是一首由藝術家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是城南舊事的主題曲。送別歌已是學聲樂必唱的一首歌,特別是初學者,朗朗上口,容易入門。其他是他的歌詞,歌詞類似於中國詩詞一樣,是長短句,有古典詩詞的文雅,也有白話文,簡單易懂!整個中文歌詞與曲調相輔相成,幾乎不能發現是譜曲後重填詞的歌曲。有論者認為李叔同的作詞是濃縮了古典小說《西廂記》中第四本第三折《長亭送別》的意境。

送別

下面分享下送別經典歌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情千縷,酒一杯,聲聲離笛催。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草碧色,水綠波,南浦傷如何?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情千縷,酒一杯,聲聲離笛催。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相關焦點

  • 李叔同的《送別》原來是一首日文歌曲
    《送別》的旋律,原本為一首美國歌曲,由奧德韋(John PondOrdway,1824-1880)所創作,原題為Dreaming ofHome and Mother。李叔同先生於1905至1911年留學日本期間,接觸到了「旅愁」。後回國任教,於1915年使用該旋律填寫了中文歌詞《送別》: 送別作曲: <美>J.P.奧德韋  填詞: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畢業季歌曲那麼多,李叔同的《送別》傳唱百年依然深深打動我們
    這首廣為傳唱的《送別》是近代李叔同的代表作,被譽為20世紀最優美的歌詞。歌詞用白描手法,以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蘊悠長。蘊含著悲喜聚散的人生哲理,充滿了對生命的思索,有古典詩詞的文雅,搭配上綿延優美的韻律,緩緩流入人心,使之成為了一首永恆的送別旋律。
  • 「送別」憑什麼讓樸樹演唱時3次哽咽,又在《城南舊事》出現5次
    李叔同出家後,被稱為「弘一法師」林語堂說:"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裡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繪畫《揚帆》這個天才創作了無數的歌曲,這首「送別」歷經百年,傳唱不衰。詞曲中彌散的淡淡哀愁和綿綿思念,使它成為家喻戶曉的音樂經典,幾乎成了李叔同的代名詞。
  •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依依送別情,不舍在心中
    古有「祖餞」送別,故有「勸酒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古有「折柳」送別,故有「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古亦有「攀花」送別,故亦有「深山古路無楊柳,折取桐花寄遠人」;李叔同的一首《送別》曾讓無數人引用,而後樸樹的一首《送別》亦讓無數人悄然落淚。送別近代 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 關於經典名曲《送別》-父女對談錄之0003
    你想通過多練習,唱的更好一些,這種追求完美的精神爸爸要提出表揚,我認為你已經唱的很不錯了,就如同考試前,我們不能把自己搞得太緊張,在上學路上我建議你放鬆一下,我們聊一聊你演唱的送別這首曲子的情況,好不好?」女:「好呀,音樂老師在教我們唱這首歌時,也介紹了這首歌的一些情況。」父:「好,那我問問你,這首歌的詞作者是誰?」
  • 「來時莫徘徊」 樸樹為何唱弘一大師的《送別》時泣不成聲
    有一個畫面在我記憶裡定格了多年,錄製現象一貫沉默寡言的樸樹唱,一開始他還笑問大家:「《送別》會唱嗎」?所有人都笑了。隨後樸樹像自言自語般感嘆了一句:有時覺得生活就像是煉獄一般。現場安靜下來,人們似乎都被這句話給戳了一下,接下來樸樹開口起了那首送別。
  • 李叔同:身影已隨菩提逝,人間尤唱「送別」詞
    今天給大家說一位傳奇人物,就是寫下那首傳唱度經久不衰的《送別》的作者,他就是弘一法師:李叔同。熟稔的讀者大概都聽過李叔同的故事,而不了解的讀者也不要著急,且看筆者細細道來,一起走進李叔同的傳奇一生。李叔同出生在一個豪富之家,他的父親李筱樓曾考中進士,因仕途不順,後棄官從商。又因做鹽業風生水起,漸漸成為天津有名的富商。
  • 有一首歌曲,經常出現在眾多影視劇中,每次出現觀眾「必然」動容
    圖片源於網絡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就算這些影視作品和音樂再好,幾乎是沒有在其他的影視作品中運用過。但是,有一首我們很多人從小就會的歌曲,卻經常出現在各種影視作品中,每一次出現必然會引得觀眾落淚或者動容。這首歌就是著名的《送別》,是不是很熟悉啊?02《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吉他彈奏的小秘密,六線譜《送別》彈奏心得 吉他初學者必學之二...
    《送別》是我以前上學時聽同學唱的一首歌,聽後特別的傷感,於是一直不能忘記,如今撿起來重彈,感慨萬千。這首歌是李叔同(一燈大師)從美國的一首曲子改編過來的,當時風靡整個國內,幾乎人人都會唱。我最喜歡就是它優美的旋律。這首歌的彈唱很簡單,只要把握住和弦的節奏,按行板來唱,就可以。
  • 三疊陽關唱 千古送別曲
    盛唐大詩人王維的著名的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也就是風靡唐代、傳唱千古的《陽關曲》,又名《渭城曲》或《陽關三疊》。唐代很多詩人的不少詩篇都提到過這首詩,白居易的《晚春欲攜酒尋沈四著作先以六韻寄之》裡有這樣兩句:「最憶陽關唱,真珠一串歌。」
  • 送別布仁巴雅爾,歌聲飄蕩在天邊……
    送別布仁巴雅爾,歌聲飄蕩在天邊…… 2018-09-22 2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一定聽過是的十首經典粵語歌曲
    4.譚詠麟《說不出再見》香港有個類比於奧斯卡獎的最高音樂獎項,至今為止共有15為得主,譚詠麟就是其中之一,在他之前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鄧麗君,林子祥,在往前就是徐小鳳,黃沾,張國榮,梅豔芳都是在他之後,譚詠麟有個稱呼叫譚校長,這個又來是因為當時喜歡他的大多是青年學子,所以譚詠麟的演唱會大多都是在寒假或者是暑假,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校長,譚校長的經典歌曲太多太多,其中傳唱度最高的就是這首
  • 送別詩數以萬計,陸龜蒙這首最為爽利,才是男兒該有的送別
    在古人看來,人生最悲傷的事,除了死亡,莫過於離別。古時不同於今日,那時交通不便,通信也不便,親友一旦分別,就將經歷漫長的歲月,消息不通,歸期難卜。送別時,難免傷心斷腸,常以詩文相贈,訴說離悲,給予祝福,表達深厚的情誼。男女情人之間送別,纏綿悱惻、分外難以割捨,也就罷了,男兒之間也常常少不得流連和眼淚。長亭短亭,送罷一程又一程,直至十八相送。
  • 近代最有才氣的高僧,為何被罵「渣男」?留下一首歌紅了104年
    ……這首《送別》,是民國時期李叔同所作,堪稱中國第一首傳唱至今的流行歌,發表於1915年,至今已紅了104年,仍是家喻戶曉的一曲旋律,它也被譽為最長壽的一首歌。《送別》之所以經久不衰,不僅是因它旋律,歌詞更是充滿古韻之風,朗朗上口。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那些古代送別的詩詞
    千古送別詩詞李叔同這詞真是很琅琅上口。古風味十足。普及點知識:秦漢時期在鄉村大約每十裡設一亭,亭有亭長。如《史記》漢高祖本紀記載:(劉邦)及壯,試為吏, 為泗水亭長。特別是經過文人的詩詞吟詠,十裡長亭逐漸演變成為送別地的代名詞。十裡長亭一詞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傳續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裡一長亭,五裡一短亭。為了詩詞長短及韻律的需要,又往往簡稱長亭。
  • 夜空中最亮的星 廈門六中學生現場合唱送別高老師
    「每當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每當我迷失在黑夜裡,夜空中最亮的星,請照亮我前行。」21日下午,動聽的歌聲在廈門福澤園安親堂響起,從四面八方趕來的人們手持鮮花,滿眼淚水,送英年早逝的廈門六中音樂教師高至凡最後一程。7月21日,在廈門六中音樂老師高至凡的追思會現場,合唱團學生悼念自己的老師。
  • 李叔同: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叔同兄我家破產了 1914年的冬天,外面下著大雪極其寒冷,許幻園站在雪地裡喊「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深深鞠了一躬,揮淚而別,連家門都沒有進,李叔同出來後許幻園以走,看著好友遠去的背影,李叔同萬分感慨站在雪地裡許久不動,葉子小姐喚他進屋也沒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