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的《送別》原來是一首日文歌曲

2021-01-17 金中詩詞

旅愁

作曲: <美>J.P.奧德韋  填詞:犬童球渓

譯配:金中

 

秋夜漸深秋夜正長  路漫漫在他鄉

滿懷寂寞滿懷憂傷  一個人空斷腸

想念你呀我的故鄉  思念我那白髮高堂

多少次又夢中尋訪  夢見在歸途上

秋夜漸深秋夜正長  路漫漫在他鄉

滿懷寂寞滿懷憂傷  一個人空斷腸

 

冷風撲面冷雨敲窗  驚破我睡夢香

遙望長空天那一方  讓我心又迷茫

想念你呀我的故鄉  思念我那白髮高堂

心頭縈繞時時浮想  家園已樹成行

冷風撲面冷雨敲窗  驚破我睡夢香

遙望長空天那一方  讓我心又迷茫


 

旅愁

作曲:オードウェイ  作詞:犬童球渓 

 

更ふけ行く秋の夜 旅の空の

わびしき思いに ひとりなやむ

戀しやふるさと なつかし父母ちちはは

夢路にたどるは 故郷さとの家路

更け行く秋の夜 旅の空の

わびしき思いに ひとりなやむ

 

窓うつ嵐に 夢もやぶれ

遙はるけきかなたに 心まよう

戀しやふるさと なつかし父母

思いに浮かぶは 杜もりの木ずえ

窓うつ嵐に 夢もやぶれ

遙けきかなたに 心まよう

 

本作即為著名的李叔同《送別》的旋律,原本為一首美國歌曲,由奧德韋(John PondOrdway,1824-1880)所創作,原題為Dreaming ofHome and Mother。

這首歌曲後來在美國已基本被遺忘,但於明治時期傳入日本。1905年,詞作家犬童球溪在新潟縣立高等女學校任教,按其旋律填寫了日文歌詞「旅愁」。李叔同先生於1905至1911年留學日本期間,接觸到了「旅愁」。後回國任教,於1915年使用該旋律填寫了中文歌詞《送別》:

 

送別

作曲: <美>J.P.奧德韋  填詞: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送別》是家喻戶曉的名曲,可以說中國近代以來至今的所有傳統詩詞和自由詩都少有如此影響力之大的作品能與其歌詞媲美。《送別》的歌詞和音樂旋律的結合非常和諧自然,雖屬於「先曲後詞」的填詞創作,卻容易使人產生是「先詞後曲」的錯覺,可謂達到了填詞中的「化境」。同日文歌詞相比字音減少,歌唱的行進相應拖長,很好地表現了婉轉的離愁別緒。

近代以來,很多歐美文化經由日本的中轉而傳入中國。歌曲《送別》可以說是這方面的典型例子。美國歌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表達對童年故鄉的眷戀,催生了表現羈旅思鄉之情的日本歌曲「旅愁」,又由之觸發了中國歌曲《送別》。「旅愁」為《送別》提供了情感基調和音數框架。《送別》的成功之處,在於與原曲感情基調的吻合。沒有日本的「旅愁」,就沒有中國的《送別》,「旅愁」提供了重要的過渡作用。

 

演唱者簡介:

幽燕(潘幽燕You Yan)出生於重慶。先後畢業於中國西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日本宇都宮大學教育學部音樂科、東京藝術大學音樂研究科碩士課程,主攻美聲唱法。多次獲得各類聲樂比賽大獎。2003年步入日本專業歌手樂壇,2005年出演NHK電視臺「BS日本的歌」,在日本唯一穿上鄧麗君本人的服裝演唱,被譽為「小鄧麗君」。2007年被任命為「日中親善和平大使」。先後發行歌曲專輯CD《ふるさとはどこですか》《With Others》《LAND OF WIND》《ByeBye橫濱》《折鶴》《歌在我心中》《歌在我心中II》《生命ひとつだけ》等,是活躍在日本流行歌壇極少數來自中國大陸的歌手之一。現任教於上海師範大學。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送別歌曲哪個最經典,非李叔同送別歌曲莫屬!
    送別歌曲有很多,要說哪個比較陳舊和經典,非送別歌曲莫屬!《送別歌》,是一首由藝術家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是城南舊事的主題曲。送別歌已是學聲樂必唱的一首歌,特別是初學者,朗朗上口,容易入門。
  • 畢業季歌曲那麼多,李叔同的《送別》傳唱百年依然深深打動我們
    每每「長亭外,古道邊……」的旋律響起,總會讓人想起還能再見或者再也不見的朋友,一首《送別》道盡人生如夢、離合悲歡,傳唱百年,經久不衰。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廣為傳唱的《送別》是近代李叔同的代表作,被譽為20世紀最優美的歌詞。歌詞用白描手法,以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蘊悠長。蘊含著悲喜聚散的人生哲理,充滿了對生命的思索,有古典詩詞的文雅,搭配上綿延優美的韻律,緩緩流入人心,使之成為了一首永恆的送別旋律。
  • 「送別」憑什麼讓樸樹演唱時3次哽咽,又在《城南舊事》出現5次
    文 |若水前幾天搜小視頻,無意間看到歌手樸樹在2017年的一段視頻,44歲的他唱了一首「送別」。在唱到歌曲的某些詞時,他忍不住情緒失控,3度哽咽,掩面轉身而泣,這個反應讓喜歡他的粉絲很心疼,而讓他開始哽咽的是「情千縷,酒一杯,聲聲離笛催」這句。
  • 有一首歌曲,經常出現在眾多影視劇中,每次出現觀眾「必然」動容
    基本上很多的電視劇和電影,都會穿插一些歌曲。不少的歌曲,都是為電視劇或者電影專門製作的,但是在我國的影視界中,有一首歌的使用率真的很高,經常在能夠看到出現在影視作品中,可以說出鏡率和傳唱度真的很高!但是,有一首我們很多人從小就會的歌曲,卻經常出現在各種影視作品中,每一次出現必然會引得觀眾落淚或者動容。這首歌就是著名的《送別》,是不是很熟悉啊?02《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依依送別情,不舍在心中
    古有「祖餞」送別,故有「勸酒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古有「折柳」送別,故有「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古亦有「攀花」送別,故亦有「深山古路無楊柳,折取桐花寄遠人」;李叔同的一首《送別》曾讓無數人引用,而後樸樹的一首《送別》亦讓無數人悄然落淚。送別近代 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 李叔同:身影已隨菩提逝,人間尤唱「送別」詞
    今天給大家說一位傳奇人物,就是寫下那首傳唱度經久不衰的《送別》的作者,他就是弘一法師:李叔同。熟稔的讀者大概都聽過李叔同的故事,而不了解的讀者也不要著急,且看筆者細細道來,一起走進李叔同的傳奇一生。李叔同出生在一個豪富之家,他的父親李筱樓曾考中進士,因仕途不順,後棄官從商。又因做鹽業風生水起,漸漸成為天津有名的富商。
  • 關於經典名曲《送別》-父女對談錄之0003
    你想通過多練習,唱的更好一些,這種追求完美的精神爸爸要提出表揚,我認為你已經唱的很不錯了,就如同考試前,我們不能把自己搞得太緊張,在上學路上我建議你放鬆一下,我們聊一聊你演唱的送別這首曲子的情況,好不好?」女:「好呀,音樂老師在教我們唱這首歌時,也介紹了這首歌的一些情況。」父:「好,那我問問你,這首歌的詞作者是誰?」
  • 「弘一法師」李叔同:念佛不忘救國,遺世而獨立
    李叔同自幼聰慧過人,讀書過目不忘,七歲就能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八歲已經可以寫詩作賦。在啟蒙老師趙幼梅(天津名士)的教導下,李叔同進步神速。可是,令人沒想到的是,李叔同從日本留學歸國七年後,在1918年7月13日,三十九歲的他正式在虎跑寺剃度出家,從此遁入佛門。
  • 「來時莫徘徊」 樸樹為何唱弘一大師的《送別》時泣不成聲
    有一個畫面在我記憶裡定格了多年,錄製現象一貫沉默寡言的樸樹唱,一開始他還笑問大家:「《送別》會唱嗎」?所有人都笑了。隨後樸樹像自言自語般感嘆了一句:有時覺得生活就像是煉獄一般。現場安靜下來,人們似乎都被這句話給戳了一下,接下來樸樹開口起了那首送別。
  • 留下一首歌紅了104年
    ……這首《送別》,是民國時期李叔同所作,堪稱中國第一首傳唱至今的流行歌,發表於1915年,至今已紅了104年,仍是家喻戶曉的一曲旋律,它也被譽為最長壽的一首歌。《送別》之所以經久不衰,不僅是因它旋律,歌詞更是充滿古韻之風,朗朗上口。
  • 李叔同:從風流才子到渣男,再到佛門高僧,四字遺書道盡一生悲歡
    談起李叔同,很多人腦海裡會響起那首叫做《送別》的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但對於李叔同,他波瀾起伏的人生,一首《送別》遠遠不能概括,從名滿天下的風流才子,到娶了兩個妻子的「渣男」,再到最後參透紅塵的佛門高僧弘一法師。他這一生的路,比別人要更加精彩和漫長,而他臨死前留下的四字遺書,更是道盡一生悲歡。
  • 李叔同: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叔同兄我家破產了 1914年的冬天,外面下著大雪極其寒冷,許幻園站在雪地裡喊「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深深鞠了一躬,揮淚而別,連家門都沒有進,李叔同出來後許幻園以走,看著好友遠去的背影,李叔同萬分感慨站在雪地裡許久不動,葉子小姐喚他進屋也沒聽見
  • 弘一大師圓寂紀念日丨紅塵之外的李叔同,唯一不變是慈悲
    「他」,指李叔同,即後來的弘一法師。紅塵之中,他是翩翩貴公子、藝術之天才,是思想家、教育家;紅塵之外,他是弘一法師,是律宗第十一代祖師。民國七年農曆七月十三,大勢至菩薩聖誕之日,39歲的李叔同在虎跑寺剃度出家,法名演音,號弘一。世間再無李叔同,多了一位弘一法師。
  • 從浮華絢爛回歸平淡超然——評話劇《李叔同·最後的情書》
    2020年底一個寒風凜冽的冬夜,筆者坐在浙話藝術劇院裡,觀看由著名劇作家龔應恬編劇、著名導演李伯男執導,浙江演藝集團浙江話劇團出品、創排的話劇《李叔同·最後的情書》,感受一代宗師的傳奇人生。該劇聚焦李叔同出家前後的心路歷程,織連各組人物關係網,將觸角延伸至角色的內心深處,通過舞臺演繹,讓觀眾對李叔同產生新的認知。
  • 李莉娟:我眼中的祖父李叔同——弘一大師
    童年李叔同,清光緒六年九月二十日(1880年10月23日)出生於天津三岔河口東糧店后街地藏庵附近陸家豎胡同的一座三合院內。李叔同舊居弘祖曾在歌曲《憶兒時》中寫道:春去秋來,歲月如流,遊子傷漂泊。回憶兒時,家居嬉戲,光景宛如昨。
  • 那些被誤會的日文歌曲,「郎朗晴天」被強加因果,新寶島被濫用
    宗介與波妞的友誼被解讀成為愛情,再配上一曲流行日文歌曲《郎朗晴天》,再抖音上瘋狂傳播!原本兩個不相交的事物放在一起起到了絕佳的效果。但是他們絕對想不到《郎朗晴天》這首歌曲跟波妞宗介沒有一點關係!其次就是BGM的故事,《ハレハレヤ》(譯名:《朗朗晴天》)是由日本知名p主羽生迷子作曲,VOCALOID虛擬歌手v_flower歌唱,初音未來進行和聲的一首歌曲,被收錄在羽生迷子於2018年10月3日發行的錄音室專輯《浮世巡り》,為專輯中的第八首歌曲。
  • 想不到星爺還翻唱火了首日文歌,聊一聊當年那些有故事的翻唱歌曲
    最近被一首網絡歌曲刷屏,歌叫《起風了》,旋律優美,歌詞很美好。這幾天一直循環播放中!正驚嘆中國民間不乏音樂高人,被朋友點醒,原來是翻唱日本歌手高橋優的《ヤキモチ》(吃醋),心裡有一點小小的失落。很喜歡「買辣椒也用券」唱的這首歌,至少《起風了》歌詞比日文原版要高一個檔次,大家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