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被認為中國電影史上最能體現中國傳統美學神韻的作品。清新雋永的風格,以「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打動著無數人。
改編自作家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短篇小說集《城南舊事》,抒寫了她對中國北方,老北京的濃濃鄉愁,對居住了二十二年的老北京城刻骨的思念。1983年,內地導演吳貽弓改編拍攝了同名電影。
濃的化不開的鄉愁正是故事的底蘊。
1
林海音,祖籍臺灣,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
和影片中的小英子同名。
林海音生於1918年,出生地在日本大阪
1921年3歲隨父母返回臺灣
1923年隨父母定居北京南城
一直到1949年才與母親和家人離開北京
她的童年,青春,最美好的時光都留在了北京。
她在這裡上學,在這裡生兒育女,她在這裡生活了20多年,北京就是她的家鄉,所以她一生都說這一口純正的北京話,城南舊事,其實說的就是她自己的事,
導演說,沉沉的鄉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動了他。
故鄉的事很多,二三十年代的北京也是多事之秋,電影是按照小說的寫法,採取了英子,一個20世紀年代末,生活在北京城南胡同的五六歲的小姑娘的視點,她天真,對外部世界的懵懵懂懂,以一雙純真的眼睛來看北京和身邊發生的事,以及各色各樣的人,很多事情小英子很不能理解,但恰恰就是這童真的沒有任何偏見的眼睛裡,我們看到了一個曾經的北京,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北京。
影片並沒有一個完整和延續的故事線索,而是以英子的成長串連起來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英子與「瘋」女人秀貞
第二件事:英子與小偷朋友
第三件事:宋媽
父親生病去世
三個並不關聯的故事組成的,但全篇並沒有割裂反而有著迴腸盪氣,氣韻貫通的藝術效果,三個故事的情緒基調的一致的,這些與英子密切關聯的人都紛紛的離去,一種化不開的離愁別緒,一種無法抑制的離散和喪失感,還有因此而產生的深深緬懷,暗合鄉愁文學的核心主題,一種溫馨與哀愁交織的思念,這部影片的開始,就借用了敘事者的第一人稱來敘述和說明,而這部影片的源頭英子成年之後,割不斷理還亂的鄉愁所引發的。
2
《送別》
作詞者:李叔同
作曲:美國音樂家奧德威
全片包括片頭,片尾有八段音樂,只有一段是不同的,其餘全部都是「送別」的旋律,或是不同樂器的演奏或是不同的變奏。這樣的處理,在聽覺上連貫統一,在情緒上首尾呼應。
《送別》這首歌既古樸,典雅,又有著強烈的時代感,每當音樂響起,英子身邊就會有一位她喜歡和愛的人離開。成為影片迴環往復的主旋律,貼合影片的主題和情緒,營造影片的氛圍。
意境和境界是中國傳統美學中的重要概念,強調表現對象,作者和作品三者之間的融合關係。一開始就有一個敘事的主人公告訴我們,下面出現的老北京的所有一切,一花一草一物一人,都是她記憶和懷念的,影片裡所有的景觀和人物都帶有主人公的深情。
《城南舊事》全片的色調主體是青灰色的,《送別》的鄉愁調子不斷的響起。一個關於老北京的故事,就這樣被小說電影用不同的方式演繹出來,但是如何把記憶中的老北京的形貌,繪聲繪色地展示出來,形成這部影片中國意味的。
1982年《城南舊事》劇組來到北京拍攝時,他們發現已經找不到林海音原著中描述的那些原汁原味的街道胡同了。為了還原老北京的真實風貌,《城南舊事》搭建出了老北京的主要場景:胡同,街道,包括小偷躲藏的那塊草地等等。
通過景深裡烤紅薯,玩西洋唱機,爆米花,以及走街串巷叫賣的小販等等,這些看起來無關緊要的小細節,恰恰是營造出老北京的空間質感的重要元素。
水井,老北京鮮明的空間見證者,反覆出現6次,可以看到胡同的全景,人來人往,是老北京鮮明的空間的見證。
水井,打水的人,倒水的石槽,等待運水的手推車,和車上的木桶,這些物件一次次的重複,就像老北京胡同歲月 一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生活的這種流逝感,就體現出來。這些元素就構建了一個鮮活的生動的老北京的景觀。
《城南舊事》中有一些生活的構圖,看似平常,但老北京的韻味和美感就沉浸在裡面,宋媽在院子裡照顧英子姐弟,普通的院落,日常的景致,但卻洋溢著老北京的一種和諧靜美的氣息,這肯定是英子無比眷戀北京的重要原因。
影片充分發掘了小說原作的濃鬱鄉愁,以詩意的電影語言,描繪了記憶中的老北京,質樸中飽含深情,有著典型的中國風格,中國格調。
3
《城南舊事》以深摯的情懷和筆觸追述20世紀20、30年代北京城南的舊事,敘事結構包括兩層,表層結構是串珠式的,以成長為線,將小英子童年經歷的五個故事集合在一起。深層結構是作者內心創作情感的表露與寄託,小說以不斷的"離去"來組織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在內外兩層結構的結合與互補下,小說得到了完整的表達與闡釋 。包含了作者綿延不絕的鄉思鄉愁,是公認的鄉愁文學力作。
《城南舊事》中表達鄉愁,被女兒情結滋養的鄉愁。
驢打滾兒追憶了因家境窘迫到城裡做奶媽的宋媽的故事,她忍受著骨肉分離的痛苦,而自己的孩子們也在無愛的貧苦中喪失。林海音的小說創作有自己一以貫之的主題,那就是對中國女性命運的關心和思考。
富有悲劇意蘊的鄉愁。每段故事的結果,裡面的主角都是離我而去,一直到最後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親愛的爸爸也離去了,我的童年結束了。
鄉愁的書寫方式。而林海音的小說是純粹的懷鄉小說。她淡化了家國神話的建構和時代風雲的宏大敘事,透過自己作為女性的故鄉經驗,書寫女性在鄉土世界的生命成長;並以女性人生領域裡大量瑣碎而真實的日常生活題材,解構了以男性的家國情懷為代表的故鄉敘事傳統。這種情形決定了她筆下懷鄉小說的書寫鄉愁的出發點。
《城南舊事》滿含著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著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是具有極強的平民意識,一部純美的散文式的電影;一種委婉的詩意,一片寧靜的意境;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簡約的中國水墨畫;滿含人間煙火味,卻無半分名利心。
林海音在寫城南舊事時候,那些童年往事已經過去30多年了,人物事件都經歷了時間的過濾,不再那麼濃烈,變成一種淡淡的回憶和哀愁,所以影片的情緒也是淡雅和委婉的,就像一篇純淨的散文一樣,有著從容不迫的節奏,即使是生離死別的場景,也只是娓娓道來,但其間卻有一種刻骨銘心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