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病理】真紅增多症治療多久能痊癒?

2021-01-14 網易

2020-12-15 10:22:30 來源: 血液知識

舉報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是以紅細胞異常增多為主的一種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它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礎為血總容量增多,血液黏滯度增高,導致全身各臟器血流緩慢。對於疾病治癒的說法需要尋因而定,下文進行相關解析。

  【認識病理】真紅增多症治療多久能痊癒?

  

  對於此病的具體病因目前仍不清楚。研究提示,「真紅」的發生可能與以下機制相關:

  一、造血多能幹細胞非控制克隆性紊亂;

  二、紅細胞生成調節異常;

  三、JAK2 V617F基因突變;

  除此之外,JAK2單體型46/1、慢性炎症、免疫機制失衡和骨髓微環境的改變也可能與真紅的病發有關。

  那麼,真紅多久能治癒呢?

  治療真紅目前臨床上沒有完全治癒的說法,如碰到吹噓可治癒方式的需要留意避免上當受騙!但是病友家屬也不要灰心:目前有關此病強調積極有效的治療,如能全面控制穩定病情,即有可能獲得與常人無異的帶病生存時間。

  需注意的是——對於真紅降細胞治療能夠有效的降低血細胞數值以及緩解症狀,但多數存在停藥後易復發以及無法避免真紅髮展轉歸問題,且需要長期,甚至終身用藥控制,同樣的也會給真紅病人帶來藥物副作用。

  因此,需與此同時考慮真紅病人的個體耐受,想要獲得長久生存時間離不開好的生活質量,如遇不良反應及有病情進展傾向,前往不要越拖越嚴重,需及時調整針對性治療思路,扼住病情發展腳步!

  了解更多「病友幫助」或「血液病友群交流」等微信搜一搜公眾號:xejb1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真紅增多症能否頻繁放血治療?
    靜脈放血對於早期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是較為有效的治療手段(現在不提倡一線治療了)在醫療條件相對較差的地方性醫院對於真紅治療,會常用及這項治療。【關於療效】真紅增多症能否頻繁放血治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患者通過放血能夠減少體內可利用鐵含量,進而抑制骨髓紅細胞的生成,但該方法並不能改善病人肝脾腫大、皮膚瘙癢及痛風等病症,而放血過頻或過多還會引起患者機體鐵缺乏,出現疲倦乏力等不適,是部分患者不能耐受的主要原因。靜脈放血治療真紅目前已被替代!
  •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嗎?病人一般能活多久?
    大家應該對真紅(全病名:真性紅細胞增多症)並不陌生,此病屬於惡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發展特點有三,一惰性,二克隆,三進行性。在血液病臨床上不難看到真紅病人的身影,對於這方面疾病,病患與家屬更為關心此病的嚴重性以及生存期問題,下文做相關解析。
  • 真紅增多症生活化問題:可以鍛鍊嗎?吃什麼好?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在臨床上早期雖為惰性發展,但因頂著個 「惡性血液增殖性腫瘤性疾病」 所以治療還是需要積極進行的,以期獲得好的預後。真紅增多症生活化問題:可以鍛鍊嗎?吃什麼好?一般基本的有三個要點,一是: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當避免接觸造成骨髓損害的化學及放射性物質; 二是:如果身體狀況可以,建議真紅病人適當參加體力活動和鍛鍊,來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第三,在生活中病人還需要注意防止發生感染和外傷出血。其他方面,真紅病人對於飲食,沒有特殊要求。
  • 可能是真性紅細胞增多症,適量放血可以治療
    導語: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在臨床上面又被稱之為真紅,是因為克隆性紅細胞異常增多,所引發的一種較為少見的骨髓增殖性腫瘤。隨之疾病發展很有可能會出現出血等相應問題,嚴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健康安全。5、脾腫大雖然隨著人們的年齡不斷上升,人身體當中的主要造血部位從肝臟轉移到脾臟再轉移到骨髓,成年人大部分能造血功能都是在骨髓當中進行的,但是如果出現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的情況下,骨髓造血很有可能跟不上,所需的紅細胞數目,進而
  • 真紅吃中藥能降低血紅蛋白嗎?
    那麼中醫中藥能降低血紅蛋白計數嗎?  想知道中藥是否能降低血紅蛋白,先來了解下真紅為什麼會導致血紅蛋白增多。——其實,真紅是由於骨髓異常增殖所導致的,這就不難看出,想降低血紅蛋白計數,不能單純關注血象,還要針對骨髓養治結合。
  • 真紅患者病情交流會:症狀消失了,就可以停藥了嗎?
    ,常規治療往往都是西醫西藥,因為在用藥治療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很多患者控制住病情了,就想著停藥,真的可以這樣嗎?  王大爺:  去年年初因為臉色紫紅,頭暈腦脹,手腳麻木等去醫院檢查,醫生給確診為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後來經過放血治療,口服羥基脲等,現在紅細胞,血紅蛋白已經明顯下降,頭暈腦脹的症狀也消失了,可以停藥了嗎?
  • 新冠肺炎病理送檢 為什麼要做遺體解剖?康復者血漿治療法有效果嗎
    病毒究竟損害了什麼器官組織,現行的治療效果如何,後期科研人員如何研究建模……這些都需要病理診斷。「病理診斷才是金標準。」劉良反覆強調。病理研究是搞清楚疾病發病機制、尋找有效治療方案的關鍵一招。「人命關天。要加快工作,搞清病理變化、病理生理基礎和死亡機制。」劉良建議道。痊癒患者血漿,對臨床救治和研究對應藥物起什麼作用?
  • 從病理改變進一步認識COVID-19肺炎
    希望對上述兩篇文章的介紹,可以讓呼吸相關專業醫生對目前新冠肺炎有更深的認識。本文同時收錄部分專家點評意見供大家參考。患者接受充分治療,包括充分氧療和支持治療,但仍病情惡化,於術後第17天去世。患者發病期間都沒有發熱。隨後證實,該患者同房間的另一位患者也被感染新冠肺炎。
  •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由EB病毒感染引起,經口為主要傳播途徑
    導語: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多為急性自限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多為急性自限性疾病。通常情患者可能會出現不規則發熱,咽痛和淋巴結腫大等現象,大多數的患者是可以自愈的預後良好,極少數症狀反覆出現或持續存在發生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如果本身患有免疫缺陷,預後更差。
  •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一種慢性病,起源於造血細胞的骨髓增殖性腫瘤
    在治療的過程中大多在改善症狀,預防血栓延緩進展為主要目的,如果沒有嚴重的併發症,生存期可以達到10年到15年左右,如果出現血栓或者是出血的話很可能會導致死亡,因此日常的養護對治療該證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漫畫:在帥氣醫生的長期治療下最後能痊癒
    男主因功能障礙前去就醫,在帥氣醫生的長期治療下最後能痊癒嗎?
  • 阿茲海默症能活多久,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到底靠譜不,是個問題!
    阿茲海默症能活多久,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到底靠譜不,是個問題!我們要清楚一個問題,阿爾茨海默症本身並不是致命性的疾病,所以呢,本身並不會直接導致病人的逝-世;患者會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出現記憶力、認知功能減退;走失;出現意外或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其它軀體疾病,出現呼吸衰竭。
  • 腦中風背後的「隱形殺手」——高板和真紅
    血小板正常範圍介於100-300G/L,只要持續超過450G/L就可以診斷「血小板增多症」,1049!這是什麼概念!正常值範圍上限的3倍!神經內科醫生也沒有見過這麼高的血小板啊,怎麼辦?當然是第一時間請血液科醫生會診唄!
  • 漫畫:韓醫生的治療下痊癒了
    男主因功能障礙前去就醫,在帥氣醫生的長期治療下最後能痊癒嗎?
  •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主要是基因引發,起病時較為隱匿不易發現
    (二)檢查1、血液檢查血常規能對血小板進行相應的數目了解正常人的血小板應該在1-3×10的12次方每升,並且正常人塗片當中的血小板聚集成堆大小不一,而出現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來說除此以外,當出現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情況下,在凝聚試驗當中血小板對於ADP和花生四烯酸誘導的聚集反應下降,對腎上腺素的反應消失,這也是這種疾病的最主要特徵之一,通過這一種方式能進行相應的診斷。
  • 蘆可替尼治療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病例分享
    在治療決策中,以預後積分系統為基礎。該例患者在(初始治療)療效不滿意的情況下,換用了蘆可替尼治療,在治療一年以後,患者疾病非常穩定,症狀好轉,血紅蛋白恢復到 80 g/L 左右,脾臟比原來縮小。之後,在蘆可替尼的基礎上又加了一些免疫抑制劑治療,使血紅蛋白恢復到 100 g/L 左右。
  • 病友投稿之血小板增多症
    這是一位西南地區74歲的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病友。因為生存質量受到影響變差,有右手發麻,腿腳沒有力氣,頭暈頭痛,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睡眠質量差等問題到當地醫院確診。 這位病友初次檢查血小板數值是776,當地醫生讓其服用羥基脲治療。後複查血小板不降反升,控制力度差。
  • Journal of Medical Discovery:在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中由於上...
    E-Discovery Publication出版社下的雜誌Journal of Medical Discovery近期發表了關於在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中由於上呼吸道阻塞導致的急性呼吸衰竭的文章。
  • 胃竇炎的症狀及治療 這些偏方治療胃竇炎
    如慢性胃竇炎的病理診斷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可選用德諾2片,每日3次,連服4~6周,或服用阿莫西林500毫克,每日3次,連服4周。胃竇炎的原因疾病原因(30%)患有慢性胃病、胃腸疾病時,可使胃黏膜局部防禦功能降低、胃功能紊亂而發生胃炎。另外扁桃體炎、鼻竇炎、齲齒感染等造成的帶菌分泌物下咽,常可使胃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誘發胃竇炎。
  • 著名女星癌症晚期,經歷痛苦治療痊癒,近照與女兒似姐妹
    2020年6月3日一早,圈中迎來了一個好消息,某著名女星因癌症晚期一直處於痛苦治療,而今天她就發來了喜訊。她戰勝了病魔,凱旋而歸,她就是歌手張咪女神。張咪是50多歲的女星,剛出道挺紅的,唱過不少經典之歌曲,如:《偷哭的心》、《孤星》、《奉獻》、《尋夢》、《灞橋柳》、《說聲再會》、《藍藍的夜藍藍的夢》。年輕的或許不太懂她,但年紀稍微年長些的對她應該是比較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