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龍鳳圖》是最早的獨立仕女畫 唐畫追性感,宋畫講美貌

2020-12-05 新快報

■搗練圖(局部) 《搗練圖卷》是中國唐代名畫,是一幅工筆重設色畫,表現貴族婦女搗練縫衣的工作場面。系盛唐時的一幅重要的風俗畫,對後世繪畫風格有重大影響,是唐代仕女畫中取材較為別致的作品,系唐代畫家張萱之作。

■楚墓的帛畫《人物龍鳳圖》

■《天寒翠袖圖》

■明 唐寅 《秋風紈扇圖軸》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漢代劉向《說苑》記載了齊國一個故事,一個叫敬君的畫工因思念妻子,便將妻子的形貌畫下來欣賞,這是目前關於仕女人物畫最早的文字記載。但作為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帛畫之一,出土於長沙陳家大山楚墓的帛畫《人物龍鳳圖》則是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獨立仕女畫作品。這也說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仕女人物畫作為獨立題材便已出現。隨後仕女畫在唐代成為獨立的繪畫門類,宋代則回歸端莊嫻靜的傳統女容形象。

《女史箴圖》惜為唐人摹本

魏晉時期,衛協曾畫《大列女圖》、戴逵善畫世俗人物曾畫《阿谷處女圖》、顧愷之曾作《女史箴圖》《洛神賦圖》,顧愷之女性人物作品的出現,可以說明描繪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美麗女性形象的仕女畫形制已見雛形。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曾記載南朝畫家沈粲、姚最:「筆跡調媚,專工綺羅。」「綺羅」意為仕女畫,說明專門以仕女作為創作題材的畫家也已出現,從這些方面可以理解,女性人物畫從最初帛畫的裝飾性圖案開始走向風俗教化、敘事欣賞的功用。

但可惜的是,雖然這一時期著名畫家都有記載曾創作以女性人物為主體的作品,卻鮮有流傳。哪怕目前藏於大英博物館的《女史箴圖》,也只為唐人摹本。

唐代仕女畫發展到頂峰

與前代仕女題材多為描繪神話、歷史乃至風俗故事不同的是,隋唐開始以仕女作為歌頌盛世的對象,尤其唐代,作為中國古代最為璀璨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發展到頂峰的時期,豐富開放的女性生活給畫家們創作帶來靈感,熱衷描繪貴族婦女悠閒的生活。

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畫錄》記錄了120多位唐代畫家生平和畫跡,並把他們分為神、妙、能三品。《唐朝名畫錄》最早使用「士女」(後稱仕女)一詞,並收錄了善畫「士女」的畫家有張萱、周昉、陳閎、程修己、高雲、譚皎、樂峻、張涉、張蓉、李湊等。中唐朱景玄的《唐朝名畫錄》中第一次記載了仕女畫科,標誌著仕女畫正式與山水題材脫離開,成為一個獨立的繪畫門類。

張萱、周昉是這一時期最負盛名的仕女畫家,並多畫貴族仕女人物。張萱的傳世作品《虢國夫人遊春圖卷》(宋摹本),描繪天寶年間貴婦遊春情景,筆法精細,設色濃豔,雖是摹本而猶存唐畫風貌。畫中主體人物是哪一位的問題,眾說紛紜,至今尚無定論。主要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認為並騎而行的兩位是虢國夫人與韓國夫人,二人之中位於近處向前看的即是虢國夫人;其二是認為最主要的角色是最後三騎當中的一位;其三則認為是最前一位著男裝的人物。此外,有學者認為此畫乃張萱感通杜甫名篇《麗人行》而作,但這個說法略為牽強。張萱另有《搗練圖卷》(宋摹本)傳世,描繪一組婦女勞動的情景,搗練、理線和熨平的過程,富有生活情趣。

周昉仕女畫學張萱而青出於藍。史載周昉畫仕女「衣裳簡勁,彩色柔麗」,體態秋麗豐肥,「頗極風姿」。他又長於畫肖像,能得被畫者「性情言笑之姿」。傳世作品有《揮扇仕女圖》,這幅作品通過幾組人物的活動,刻劃了宮廷生活的某些片斷。畫中人物或悠然揮扇,或倚桐沉思,或憂怨對語,或閒散梳妝;人物肌體豐滿,衣著華貴富麗,但流露出一種鬱悶寂寥、百無聊賴的情緒。

他的另一幅代表作《簪花仕女圖》則描繪了貴婦於庭園中悠然閒度的生活場景。畫中人物體態豐肥,綺羅纖縷,隱見肌膚,有溫潤香軟之感,而華麗時髦的衣飾、故作嬌憨的神態和雍容閒靜的表情,則反映出了她們日常生活的狀態。北宋的《宣和畫譜》稱周昉「畫婦女,多為豐厚態度者。」元代《畫鑑》則稱周昉「善畫貴遊人物,又善寫真;作仕女多穠麗豐肌,有富貴氣」。

《中國美術史綱》一書寫道:「初唐的仕女形象面部豐滿而體態修長,發展到盛唐的張萱,人物體態漸趨豐厚壯健了。」

宋代仕女畫

有過度追求美貌傾向

與唐畫追求女子的性感與奔放不同,宋代正宗主流的畫作回歸端莊嫻靜的傳統女容形象。宋代士大夫特別重視和強調皇家婦女的柔順。因為婦女柔順,方能「事舅、姑、夫,撫子皆順適」,所謂「溫柔靜恭,內外親稱之」。宋代佚名《四美圖》四位仕女神態雍容大方,她們皆身著襦裙,頭戴花冠,肩環披帛,手執繡物,懸空放在腹部上方的位置,鞋襪藏於裙裾之間,動作舉止皆中規中矩,給人一種端莊嫻靜之感。《天寒翠袖圖》和《竹林仕女圖》則是同類型繪畫題材,描繪宋人對唐杜甫「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理解,呈現的卻是宋代女子的形象。畫面由仕女和竹林組成,畫中兩位仕女頭梳髮髻並配以飾物,身穿拖曳於地的窄袖襦裙,肩環披帛,與唐朝的女子服飾有相似之處,但身體語言較唐保守。兩位侍女均手交握於衣袖之中,懸空輕置於腹部,站姿端正。宋王詵《繡櫳曉鏡圖》和宋蘇漢臣《妝靚仕女圖》都描寫了宋代仕女對鏡梳妝的私密場景。

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指出:當代畫「仕女宜富秀色婑媠之態」。他還寫道:「歷觀古名士畫金童玉女及神仙星官中有婦人形相者,貌雖端嚴,神必清古,自有威重儼然之色,使人見則肅恭有歸仰之心;今之畫者但貴其姱麗之容,是取悅於眾目,不達畫之理趣也。」由此可見,宋代畫家所畫的仕女畫突破傳統的端莊賢女形象,存在過度追求女子美貌的傾向。

在宋詞中有大量的記載說明宋代士大夫喜歡女子的纖腰與窈窕身姿。在《宣和宮詞》中有記載:「新樣梳妝巧畫眉,窄衣纖體最相宜;一時趨向多情遠,小閣幽窗靜弈棋。」歐陽修也曾在《漁家傲》曰:「昔日採花呈窈窕,玉容長笑花枝老。今日採花添懊惱,傷懷抱,玉容不及花枝好。」

明清仕女畫

直接描繪歌姬妓女

宋元時期開始將仕女畫題材擴展到具有現實性的世俗平民中,而到了明清時期,世俗性更為突出,不同階層、身份的仕女形象逐漸凸顯出來,有現實中的女性、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及文學小說中的美人等,使女性形象由高堂走向民間,具有平民化的傾向。

如唐寅的《李端端圖》畫的是唐代妓女李端端的形象。即使畫的是唐朝仕女,也是著明朝的服飾,更貼近明朝的生活。另外明清仕女畫除了直接描繪歌姬妓女形象外,宮廷貴族形象也帶有時代特色,將貴婦平民化,如唐寅的另一幅《孟蜀宮妓圖》,雖然描繪的是五代的宮女,但是衣著打扮上擺脫了以往宮中華麗的貴婦形象,而顯然是明代婦女的衣冠服飾,仕女形象很符合明代的婦女的形象,真實貼切,符合廣大市民階層的審美愛好,具有平民化特徵。

仕女畫到了清朝,仕女形象轉為櫻唇、長頸、削肩、柳腰、嬌小纖弱流俗所尚的畫風。很有閨中女子的氣質,她們的情感也多為惆悵、憂鬱、滿腹辛酸。

如清代鄭績在《夢幻居畫學簡明》中強調:「寫美人不貴工致嬌豔,貴在於淡雅清秀,望之有幽嫻貞靜之態。」鄭績的這段話是在說仕女畫的刻畫要有「幽嫻貞靜之態」,體現了男性心目中女性的理想美在於幽嫻貞靜。

相關焦點

  • 宋代仕女畫之仕女:理想女性的化身,男子心目中的完美主義者
    按照《辭源》上的解釋,所謂仕女,「1、畫家畫的美人,宋以後多叫士女,後又作仕女;2、官僚家庭的婦女」。顯然,宋代仕女畫中的仕女應指前者,但又與後者無法割開。一、宋代仕女畫概況仕女畫歷史久遠,這可以追溯至漢魏時期,只不過那時的畫作多以列女為描摹對象。到了唐代,宮廷女性成了繪畫重點,宋時,題材與表現手法進一步豐富,女性形象具有多樣性。
  • 國畫技法|張大千畫仕女
    ——張大千題畫詩我畫畫,完全是興趣,我想畫時,哪怕是半夜兩三點鐘也經常爬起來畫,太太也跟著起來。不想畫,就不畫,哪怕是今天家裡沒錢買米,還是不畫。畫仕女的臉型與五官,仍與畫其他人物一樣,先用淡墨勾線,勾準後再用淡硃砂烘託。
  • 一代仕女畫名家鮑月景
    鮑先生作為中國現當代工筆仕女畫代表人物之一,他所畫的「裙釵」既嫵媚溫柔,又不失孤傲倔強。 他畫宗費曉樓,書法惲南田,卻能博採眾長,融會貫通,積數十年之功力,卓然成為一代名家。 今天我們通常將傳統國畫中女性題材的作品稱為「仕女畫」,它是人物畫的一種,原指以封建社會中上層士大夫和婦女生活為題材的中國畫,後被歸類為人物畫科中專指描繪上層婦女生活為題材的一個分目。
  • 秀逸高雅、美妙多姿:評張萱仕女畫
    他所繪製的《搗練圖》人物畫線條工細勁健,色彩富麗勻淨。全長145.3釐米,寬37釐米,是一幅描繪盛唐時期宮廷婦女勞作的長卷,分別表現了宮女們用木柞搗練、縫紉和熨燙的勞動場面。畫面上共有三組人物,涉及人物共十二人。而《搗練圖)畫的是盛唐時期的服裝,本文以此探究盛唐時期的女性服裝。中國古代女性地位低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發展。
  • 「5·18國際博物館日」蘇州博物館仕女畫中尋「江南佳麗」
    仕女畫,一作「士女畫」,是中國古代人物畫的專門題材,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也不斷擴展。傳為顧愷之作品的唐宋摹本是現存最早的仕女畫,也代表了魏晉時期的仕女畫風格,描繪的女子主要是古代賢婦和神話傳說中的仙女等;而唐代畫家熱衷表現的對象則是現實中的貴婦,通過對納涼、理妝、簪花、遊騎等女子的描寫,向人們展現了當時上層婦女閒逸的生活及其複雜的內心世界;五代、宋、元時期,世俗、平民女子題材開始出現於畫家筆下;明、清時期,戲劇小說、傳奇故事中的各色女子則成為畫家們最樂於創作的仕女形象,仕女畫的表現範圍已從最初的賢婦
  • 為啥明清時期仕女畫中的女孩子都顯得弱不禁風
    (唐 簪花仕女圖)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明清時期的仕女畫中的女子都是幽怨病弱之態,鮮有笑容呢?翻開小說《紅樓夢》,形容林黛玉有「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如姣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心比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樣的句子。這不正是病弱之態的描寫嗎?難道這樣的病人,竟是美的標準?
  • 放大欣賞歷朝歷代超高清仕女畫
    齊王起九重臺,召敬君畫之,敬君久不得歸,思其妻,乃畫妻對之。齊王知其妻美,與錢百萬,納其妻。」一個叫敬君的畫工因思念妻子,便將妻子的形貌畫下來欣賞,這是目前關於仕女人物畫最早的文字記載。 迄今發現最早畫在絹上的婦女形象,當推戰國長沙楚墓出土的《女子夔鳳帛畫》,此像據考是位女神,為豐隆、鸞鳥迎宓妃的故事,並不屬真正含義上的仕女畫。
  • 充滿女性華貴之美的仕女畫,為什麼在明清時出現了「病態為美」?
    「仕女畫」是封建社會的士大夫們以婦女生活為題材創作的中國畫,形成於一千多年前的兩晉時期。它是中國人物繪畫史上一門重要的分支,其創作出的女性形象不僅反映了歷史各個時期的社會風貌和文化特點,也是畫家們的情感寄託。
  • 項維仁工筆仕女畫照片欣賞
    國內有非常多的國畫大師,他們筆下的國畫作品非常的優秀,畫出來的人物惟妙惟肖,古代女子有一種柔美之感,想要把這種柔美感畫好也是需要功底的,而項維仁老師筆下的仕女畫給人的感覺非常的舒服,讓人一看就是大家之作。 項維仁,1947年生於青島市,山東畫院特聘高級畫師。
  • 一詩一畫一仕女,一心一境一個人
    溥儒 仕女題識:石上題詩掃綠苔畫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書法,與張大千有「南張北溥」之譽,又與吳湖帆並稱「南吳北溥」。溥儒 仕女溥儒的畫很少有不題詩的,其詩往往蕭疏纏綿,是解讀他的畫的另一把鑰匙。溥儒一生談詩談書談做人卻不甚談畫,畫藝未曾從師,全由擬悟古人法書名畫以及書香詩文蘊育而成,加以他出身皇室,因此皇室許多珍藏,自然多有觀摹體悟的機會。不過由於他的文學底蘊深厚加上多年隱居的生活,讓他又能一洗鉛華,縝麗而不媚俗。
  • 他把工筆畫仕女畫得這麼美
    1960年生於濟南,自幼習畫。13歲拜曲師大教授黃之亭先生為師學習素描、水彩,14歲拜著名工筆畫大師王鳳年先生學習工筆人物、花鳥畫。1979年,作品《玉蘭》入選山東美協主辦的紀念「五四」運動六十周年山東省青年美展;1983年,作品《孔雀圖》參加魯交美展,並獲一等獎;1984年,調浙江安吉吳昌碩紀念館(博物館)工作。
  • 宋畫,叩響生命的價值|水墨|構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
    《萬壑松風圖》宋 李唐 絹本雙拼 188.7cm×139.8cm此畫構圖滿實,有一種威壓的力量欲突出畫面,用濃墨重色畫萬松深壑,高嶺飛泉,雲霧巒嶂,山石作大斧劈皴,氣勢雄厚之極。《秋窗讀書圖》宋 劉松年 紈扇 絹本設色這是一幅構思構圖頗為講究的秋景圖。
  • 宋畫中的中國山水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宋畫之美,美在簡單、含蓄、謙卑、輕柔的文藝態度,在困頓中浪漫,在缺憾中讚美,於山川小景、人物花鳥中輕叩生命的價值。
  • 人物龍鳳圖:古人幼稚的想法中卻包含著我們民族最初的創造力
    《人物龍鳳圖》其創作年代在戰國時期,是最早也是最神秘的人物畫, 揭開這幅畫的秘密,你們就能觸摸到千年古畫背後的神秘世界。這幅畫非常不得了,因為它不僅僅是一幅藝術作品,而且非常具有考古價值。這是現存於世的最早的一幅人物帛畫。
  • 漫畫人物的白絲襪怎麼畫?一步一步教你畫絲襪
    漫畫人物的白絲襪怎麼畫?一步一步教你畫絲襪!調查顯示,60%以上的男人最先關注女性的身體部位是腿,而絲襪可以讓女性的腿部更加引人注意,更加性感。那動漫絲襪怎麼畫?本期微課菌要跟各位紳士們搞一搞有趣的事情,講一講紳士們都喜歡的性感絲襪的畫法。
  • 十分鐘學畫動漫人物--D.Va
    >守望先鋒裡的人物哦~~集美貌與勇氣於一身的D.Va不過這裡就不說D.Va的技能啊、武器啊、機甲了講一講她的身世D.Va全名叫宋哈娜韓國人本身是一名職業玩家而彼時的韓國正遭受巨型機甲怪獸的攻擊畫上護肩,這次畫的是稍微側邊一點身體的人物,所以這邊的肩膀比較斜向上
  • 仕女畫中的女孩子都顯得弱不禁風?明清畫家的玄妙之處
    為什麼明清時期的仕女畫中的女子都是幽怨病弱之態,鮮有笑容呢??揭開小說《紅樓夢》,林黛玉被形容為有「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如姣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心比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樣的句子。這不正是病弱之態的描寫嗎?
  • 活捉紀錄片新物種,《此畫怎講》為傳世名畫破壁
    仕女們討論最新的家暴新聞,從唐朝打殺妻子的姚文秀、老婆吃醋的房玄齡,延伸到宋代李清照的不幸婚姻,最後落腳於民國獨立女性董竹君。不僅視野跨越千年,還有金句:「家暴只有零次和一萬次!」紀錄片《此畫怎講》的大膽嘗試,從敘事手法到視聽語言一改紀錄片傳統風格。誰能想到周昉筆下閒情雅致的唐朝仕女們,竟也可可愛愛地討論起了最熱門的平權話題?
  • 她畫了12年女性,畫水中女人性感嫵媚,畫美人魚栩栩如生
    她畫了12年女性,畫水中女人性感嫵媚,畫美人魚栩栩如生畫家們的創作題材各不相同,有以風景為主要題材的,也有以靜物和人物為主要題材的,還有專門畫抽象題材的。以人物題材為例,一般情況下,畫家們的題材自然離不開男性和女性,但還有一些畫家卻尤為特別,因為他們幾乎只畫男性或女性,可謂是一種很有趣的現象。
  • 劉繼卣畫《仕女圖》,張張是精品個個皆美人,不愧是連環畫大師
    劉繼卣畫動物堪稱國畫一絕,畫美人怎麼樣,其實對於這一個話題如今已經沒有多少人在討論了。尤其是他畫動物,一般繪畫大師比不了,這也與他一直在研究中國傳統繪畫的技法有著離不開的原因。見過了劉繼卣畫動物,那我們來看看劉繼卣他畫的仕女吧,一起來感受一下除了動物之外,他筆下的仕女也同可是張張都精品,個個皆美人,每一張作品都是對得起欣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