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秀吉當時真的以為自己可以滅掉大明嗎?

2020-11-23 澎湃新聞

原創 張嶔 朝文社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在16世紀末震驚東北亞的「萬曆朝鮮戰爭」裡,叫後世多少讀者深感不可思議的,就是戰爭發起者——日本「實際統治者」豐臣秀吉那瘋狂的戰略計劃。

豐臣秀吉的「戰略計劃」有多瘋狂?別看戰爭主要在朝鮮半島打,但「朝鮮」在豐臣秀吉眼裡,只是一個小目標。號稱「夢日而生」的他,滿懷著「三步走」的「徵服世界戰略」:第一步先滅掉朝鮮,第二步以朝鮮為跳板滅亡明朝,把北京「可供天皇御用」,他自己則要把寧波當「自留地」。然後還有第三步:揮師南下,吞併印度大陸,讓日本稱霸世界。要看這計劃,就算「滅掉大明」,也只是豐臣秀吉「人生目標」裡的一部分……

而且對這瘋狂計劃,豐臣秀吉及其「團隊」,都是信得十分認真:比如他的養子豐臣秀次,原本都自稱厭倦了戰爭,沒想到豐臣秀吉一句「只要打下北京,你就是關白(宰相)」,接著就讓這「好兒子」興奮得如打了雞血,拍胸脯表示要衝鋒陷陣。

豐臣秀吉的其他「鐵桿」們也是跟著興奮:比如加藤清正,張口就給豐臣秀吉要二十座中國縣城,龜井茲矩則是看上了浙江台州……仗還沒打,這幫人就已經商量著分中國的土地了。

那麼問題來了,豐臣秀吉一伙人,這群剛剛統一日本的「戰國精英」,會想到如此不靠譜的計劃,而且還信到如此虔誠?

首先一個原因,就是古代日本人的「世界觀」問題,16世紀的日本,早已形成了「三國世界說」,即全世界是由中國、日本、印度三個「中心國家」組成的。其他諸如朝鮮琉球呂松之流,都是圍繞「中心國家」的小國。所以先滅中國再滅印度,就等於徵服了世界。豐臣秀吉的「三步走」,就是以這「世界觀」為參考的。

那麼豐臣秀吉,真的相信自己能做得到?其實,他的自信,就是來自當時剛剛完成統一的日本,那兇悍的軍事實力。

首先是造船業,在16世紀肆虐中國東南沿海的「嘉靖大倭亂」裡,那些勾結倭寇的沿海「中國衣冠之盜」,也「慷慨」的把中國造船技術「奉送」給日本,從此倭寇的造船業突飛猛進,出現了模仿中國福船,且配備精良火器的「板屋船」與「安宅船」,甚至豐臣秀吉發動「徵服世界」戰爭前,日本水師又升級出了「鐵甲船」,艦隊規模也擴充到了七百艘戰艦,堪稱空前強大。

而更讓豐臣秀吉們充滿信心的,更有日軍當時的殺手鐧:鳥銃。

16世紀初,葡萄牙船隊造訪日本,也把當時歐洲先進的火繩槍技術帶了來。殺傷犀利的葡萄牙火繩槍,叫倭寇們看得眼珠子差點掉下來,然後就拼命跟風仿製,日本列島很快掀起了仿製火繩槍的熱潮,被稱為「鳥銃」的日本火繩槍,以學者王兆春的話說「其性能已超過了葡萄牙人製造的火繩槍」。豐臣秀吉發動戰爭時,日軍使用的火繩槍,通常長145毫米,口徑19毫米,發射12錢重的彈丸。

對於鳥銃的威力,16世紀時的明朝名將們,那也是深有體會。比如叫倭寇聞風喪膽的「戚老虎」戚繼光將軍,就十分推崇鳥銃的威力,認為這款來自日本的裝備「利能洞甲,射能命中」,威力「十倍於快搶,五倍於弓矢」。豐臣秀吉的侵朝戰爭爆發後,即將迎戰的明軍還做了個「軍事試驗」,試驗結果是:日本鳥銃在八十步的射程,能擊穿雙層棉被,五十步的射程則能擊穿四層棉被。明軍的各類防禦裝備,幾乎擋不住……

而日本多年的「戰國時代」,也讓日軍的「鳥銃戰術」爐火純青,特別是野戰時,手握犀利鳥銃的日軍往往採用「三疊陣」,冷兵器士兵與鳥銃兵輪番出擊,形成犀利殺傷,效果「飆馳電擊而前 」,攻擊力十分強大。

而比起這讓豐臣秀吉極度自信的軍事實力來,同樣讓他自信的是:被他看做「跳板」的朝鮮,簡直是一堆案板上的弱肉。

當豐臣秀吉做著「徵服世界」美夢時,作為「老鄰居」的朝鮮是個什麼樣子呢?此時的朝鮮,正是「李氏王朝」統治時期,乖乖做著大明朝的附屬國,整個朝鮮王國,上下一片文恬武嬉,帳面上的軍隊有二十三萬人,卻多是些廢物兵。朝鮮朝堂上黨爭成風,「東人黨」「西人黨」掐個不停。對身邊這磨刀霍霍的日本,更是滿臉茫然無知。這麼個「弱雞」的對手,自然也叫豐臣秀吉們的必勝信念,漲到了爆棚。

就連豐臣秀吉的「老對手」德川家康,在「侵略朝鮮」這事兒上,都和豐臣秀吉高度一致:「陸海並進,以強凌弱,速戰速決。」

而當1592年,豐臣秀吉的二十萬日軍和七百艘戰艦猛撲朝鮮時,朝鮮王國的表現,竟比日軍想像的還要「弱」:面對日本艦隊,朝鮮尚慶元道左水使元均二話不說,打都不打就把麾下一百多艘戰船鑿沉在海裡,直接廢了朝鮮海軍。朝鮮軍隊重兵把守的東萊城,一個時辰就被日軍拿下。戰爭打了不到二十天,朝鮮王京漢城淪陷,戰事持續沒一個月,朝鮮「三都守失,八道瓦解」,幾乎被日軍一線平推。

如果對照地圖,復盤歷史的話,假如日本侵朝時,作為朝鮮「宗主國」的明王朝置若罔聞,那麼毫無還手之力的朝鮮王國,淪亡只是時間問題。而當日軍侵朝的消息傳來時,明朝朝堂上主流的聲音,一度就是「不救朝鮮」。倘若朝鮮真如當時豐臣秀吉們計劃的那樣被「速戰速決」,那麼接下來必然出現的情景,就是二十萬日軍水陸並進,越過鴨綠江直撲遼東半島……

倘若這一幕真的發生,日本能不能「拿下北京」倆說,但明朝的東北邊境,必將經受一場規模空前的血戰。而這,也恰恰是豐臣秀吉「以朝鮮為跳板」的計劃。

看過這個對比,就知道1592年,一生槽點滿滿的萬曆皇帝,那「欲安中國,必守朝鮮」的判斷,著實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歷經兩次「入朝作戰」終於完勝的明軍,意義不止是拱衛了邊陲拯救了朝鮮,更打出了東亞海洋上三個世紀的和平。萬曆皇帝詔書裡那一聲「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正是明朝軍隊,無可爭議的一場榮光。

參考資料:馬伯庸《帝國最後的榮耀》、拒絕暴力義輝公《日本人的「三國」觀》、顧漢松《世界五千年》、張宏傑《日本統治世界的幻夢,是自大還是自卑?》、武曉燕《明萬曆抗倭援朝戰爭初期的幾個問題》、王兆春《世界火器史》、梁曉天《倭寇戰爭全史》、鷹揚銃手《話說棉甲真的能防彈?》

原標題:《豐臣秀吉當時真的以為自己可以滅掉大明嗎?》

相關焦點

  • 豐臣秀吉,日本的戰國三傑之一,真的以為自己可以滅掉大明嗎?
    日本無論什麼時候都非常關心中國的動態,無論哪個日本大明都知道不可能幹掉大明,人家從來只想打朝鮮,只說覺得大明應該不會出兵,明朝一出兵小西行長都沒通知秀吉就直接和明朝使者開始和談了,秀吉也一下就同意和談了,說明人家從來就知道打不過大明,只是賭明朝會不會為了朝鮮出兵。
  • 萬曆朝鮮戰爭,豐臣秀吉真的以為自己能滅掉大明嗎?
    有猴子之稱的豐臣秀吉,他的目標可不是大明、朝鮮,先攻朝鮮,再佔中國,攻取印度。他的戰略目標是建立一個亞洲大帝國,應該說二戰中日本的所謂「大東亞共榮圈」,也基本是繼承了他的想法,看來日本人的野心從來就沒有變過啊!那麼豐臣秀吉,哪裡來的自信,認為自己可以滅亡大明,建立自己的亞洲帝國呢?
  • 豐臣秀吉挑戰大明,底氣來自哪裡?
    2020-12-27 12:13:21 來源: 四季娛樂逗 舉報   公元1592年,豐臣秀吉派遣
  • 萬曆朝鮮戰爭,豐臣秀吉意在入侵明朝,為何他覺得自己能滅大明?
    豐臣秀吉屌絲逆襲之後,自信心膨脹,他是相信自己能夠滅了大明的,不然也不會制定計劃付諸行動!在他的計劃中,日本要先滅朝鮮,再滅明朝,隨後佔領天竺稱霸世界。並且在計劃實施的第七年,將首都遷到北京。豐臣秀吉當年只是織田信長手下的一個足輕,但卻結束了混亂的日本戰國,相當於日本的秦始皇,昔日那麼多牛逼的大名都成了過往雲煙,只有豐臣秀吉一人笑到最後,你說他膨不膨脹。在他看來,他是命中注定要統一世界的。1591年,豐臣秀吉致書朝鮮國王,想要借道出兵大明,並且勒令朝鮮「秀吉入明之日,其率士卒,會軍營,以為我前導。」
  • 豐臣秀吉真的沒有後代嗎,豐臣家的血脈解說
    豐臣秀吉的子孫根絕了嗎?豐臣家的血脈徹底解說!大阪城的豐臣秀賴和澱殿的自害地,按照歷史上的一般說法,豐臣秀吉沒有得天獨厚的子孫秀賴在大阪戰敗後在大阪城自殺。據說秀賴的親生國松逃出了大阪城,不過,由於德川方面的搜索被逮捕被處刑了。也就是說,秀吉直系的子孫已經絕跡了。
  • 足利義昭真的可以阻止豐臣秀吉當上日本的徵夷大將軍嗎?
    對豐臣秀吉不當徵夷大將軍的反常事情,流傳最廣的解釋是足利義昭拒絕收豐臣秀吉為養子,導致豐臣秀吉沒有獲得當徵夷大將軍必備的源氏出身。那麼足利義昭真的可以阻止豐臣秀吉當上徵夷大將軍嗎?首先,所謂「足利義昭拒收豐臣秀吉為養子」的記載出自江戶幕府御用文人林羅山父子編撰的《豐臣秀吉譜》,其他史料沒有相關記載,屬於孤證不立。該記載很可能是江戶幕府建立後抹黑豐臣家的假史料。其次,足利義昭之所以能拒絕授予豐臣秀吉源氏,靠的是「源氏長者」頭銜。
  • 日本戰國末期的統治者,豐臣秀吉真是中國人嗎?明朝、朝鮮如是說
    《與胡相公書》 這裡,鄭琢將豐臣秀吉蔑稱為「倭酋」,還說他原非日本人,是以「匹夫投入人國」,不知道從哪裡跑到日本去的,他「赤身蝨附」,壓根就沒有任何背景。 鄭琢貴為當時朝鮮王國的左相,不會對有救命之恩的大明王朝信口開河。這也可說明,豐臣秀吉不是日本人的說法,在當時的朝鮮內部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
  • 他,與大明談判,發下最毒毒誓,導致豐臣秀吉、小西行長家族俱亡
    他,本是日本戰國時期,眾多風雲武將中的一員,原本名不見經傳的他卻因為自己的一句毒誓,讓豐臣秀吉和主上小西行長家族不得善終,從此名揚日本。他就是當年與大明王朝談判的日本代表——內藤如安。內藤如安是日本戰國時代的一位大名,沒有多少能耐,卻有一張臭嘴。
  • 日本為什麼要把豐臣秀吉包裝成神人呢?
    豐臣秀吉1592年出兵14萬徵伐朝鮮,打算命他的養子豐臣秀次為大唐(中國)關白,結果被大明神宗派大將領4萬兵就打敗了,豐臣秀吉親自剔死養子豐臣秀次,用於向大明表白服輸談和。豐臣秀吉獲得日本政權也是因為別人和織田信長爭權,自己撿了便宜,入侵朝鮮,打打朝鮮還可以,但是面對大明區區4萬援軍兵力,14萬人立馬不堪一舉,最搞笑的是豐臣秀吉原本打算把中國印度都拿下,就這樣一個連自己幾斤幾兩都無法準確判斷的人,還能拿出來跟大千世界的歷史大牛對比麼,他最多只能和劉表比比還差不多,但凡自大狂性格的人,無論走到哪裡,有多少家底,都會輸的精光。
  • 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趁機覆滅豐臣政權,奪取天下,算叛亂嗎
    豐臣秀吉之所以能夠成為天下人不也是因為克了織田家嗎?織田信長還對豐臣秀吉有知遇之恩呢,豐臣秀吉有後來的一切,織田信長絕對功不可沒,他還不是奪了恩人的家業。但德川家取代豐臣家談不上以下克上,更談不上叛亂,怎麼說呢?
  • 戚繼光的軍事水平和豐臣秀吉相比誰更高一些?
    戚繼光的軍事水平和豐臣秀吉相比誰更高一些?很多人說,戚繼光的軍事水平和豐臣秀吉相其實沒啥可比較的,看看萬曆三大徵的主帥李如松,麻貴,李化龍,與戚繼光相比您更熟悉哪個明朝將領?就拿與豐臣秀吉直接交手的李如松,麻貴來說,您熟悉嗎?
  • 豐臣秀吉自認為可以打敗明朝
    ②豐田秀吉父親不久就因傷重去世。貧窮的母親帶著七歲的豐臣秀吉和姐姐阿友改嫁給同村的男人竹阿彌。之後有了同母異父的弟弟豐臣秀長與妹妹阿旭(朝日姬)。繼父竹阿彌性情粗暴,秀吉生來瘦小,被稱為「猴子」,繼父十分討厭豐臣秀吉,受盡繼父的暴打,離家出走。
  • 假如沒有觸發本能寺,信長平定毛利後,下一步會侵攻大明嗎
    之後的侵朝戰爭則證明了秀吉提前修築的大型城堡就是入侵朝鮮用的軍隊和物資的集散地,也是侵朝戰爭時期秀吉的大本營。第二,為什麼秀吉不僅僅滿足於統治日本呢?因為秀吉的政策其實是織田信長政策的延續。信長對待家臣的方式就是用徵伐來驅動家臣為自己打天下。但當政法到極限時,信長就無法控制住家臣們不斷膨脹的野心,最終被他們的野心害死。
  • 明朝的一個市井無賴,大膽吹牛,連萬曆皇帝和豐臣秀吉都被他騙了
    在中國明朝歷史上,有一位超級大忽悠,視軍國大事為兒戲,把大明的萬曆皇帝、日本的豐臣秀吉和朝鮮國王耍得團團轉,真是令人拍案稱奇! 在明神宗朱翊鈞執政期間,明朝有三次大規模的軍事戰爭,俗稱萬曆三大徵,分別為寧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朝鮮之役。其中的萬曆朝鮮之役,是明朝戰爭史上極為精彩、曲折的一場戰役,對當時東亞的政治、軍事格局有著深遠的影響。
  • 日本軍國野心的源頭,蛇心不足欲吞象的侵華第一人,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處在日本的戰國時代,或許這麼說大家心裡還是沒什麼逼數,其實日本的戰國時代和我們的明朝處在同一個時期,這樣大家應該就清楚了。話說當時這個豐臣秀吉一路在江湖流浪,後來最終被織田信長所看重,成為了織田幕府的家臣。此後更是被織田信長任命為大將軍,幫助織田信長建立了政權。
  • 日本神社供奉野心家豐臣秀吉,曾妄想侵略中國,卻戰敗鬱悶而死!
    豐國神社供奉的是日本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豐臣秀吉,他是和織田信長、德川家康合稱「日本戰國三雄」的響噹噹人物。當年,織田信長相當於微信群主,豐臣秀吉相當於副群主。在織田信長當群主的時間裡,戰鬥力和管理能力都是槓槓的,他最大的功績就是結束日本戰國時代的混亂局面,統治了半個日本,本想乘勝追擊,再創歷史,卻謎般死去。織田信長死後,副群主豐臣秀吉接管了整個班底,風捲殘雲般統一整個日本。
  • 「倭來了」:明朝曾遭遇了豐臣秀吉怎樣的挑戰?
    豐臣秀吉豐臣秀吉對大明帝國的挑戰,正是利用了大明帝國製造的這個「倭寇」符號。《明史·日本傳》記載:(豐臣秀吉)欲侵中國,滅朝鮮而有之。召問故時汪直遺黨,知唐人畏倭如虎,氣益驕。益大治兵甲,繕舟艦,與其下謀,入中國北京者用朝鮮人為導,入浙閩沿海郡縣者用唐人為導。慮琉球洩其情,使毋入貢。
  • 豐臣秀吉一死,豐臣家族就很快衰亡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豐臣秀吉的原配寧寧沒有生育能力,這一直被看作豐臣家的一大短板,很多歷史學家都說豐臣家子嗣不旺。誠然,這是一個重要性問題,但卻不是決定性問題!豐臣秀吉唯一的兒子也是他唯一的繼承人為茶茶所生,叫做豐臣秀賴,豐臣秀吉死的時候,他才六歲。
  • 豐臣秀吉(9)——金鑾後的導火索
    現在,平定自應仁之亂以來一百多年亂世局面的是豐臣秀吉...... 古語云:「開國易,守成難。」講的就是完成一統的人需要及時洞察潛在的風險,給自己兒子掃除障礙,趁著自己還活著,名號還震得住那些老滑頭的時候,把身後安排給定下來。
  • 歷史上的瘋狂計劃:豐臣秀吉準備佔領寧波,遷都北京,攻下印度
    豐臣秀吉(日語:とよとみ ひでよし,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原名木下滕吉郎,他出生於尾張國愛知郡中村鄉貧苦農民家庭,從地位卑下的「足輕」(下級步兵)幹起,最終在當時各地「大名」(諸侯)割據的情況下,憑藉過人的把握機會能力和武力平定了日本的戰國亂世,將日本列島上的各國統一在自己的麾下,成了「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