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拉;一二三,拉……」 陰沉的天空預示著一場大雨即將到來,在冷空氣的影響下,氣溫下降不少。
土右旗將軍堯鎮武大城堯村村屬魚塘的熱鬧,與陰冷的天氣形成了鮮明對比。
來自包頭市區的認購者擠在魚塘邊,看著不時躍出水面的魚兒,等待著收網時刻的到來。
魚塘的水面上不時被魚擊打出陣陣水花。人們指著水花搶著喊,「看,得五六斤!」「五六斤算是小的!」隨著漁網慢慢收攏,人們終於看清了魚兒的「真容」。
養殖魚的項目促進村集體經濟和貧困戶雙增收
小魚塘「升級」
「這個魚塘是我們2019年6月份開始建設的,屬於武大城堯村村集體的一個項目。」土右旗將軍堯鎮武大城堯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長郭彭飛告訴記者,武大城堯村距離黃河邊特別近,有養殖魚的地理優勢,而且村民們也曾自發開過一些小規模的魚塘,在養魚方面具有一定的經驗。
結合本村實際,在謀劃能夠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時,他提出了發展養殖魚的項目,「與村集體村『兩委』的幹部商量以後,大家一拍即合。」
武大城堯村的魚塘投資30萬元,佔地24畝,「這裡原來有一個規模較小的魚池,周圍全都是荒灘,我們通過改造形成了現在佔地20畝的大魚塘。並於2020年5月投放了首批魚苗5000斤,投放是按照大、中、小搭配的,我們測算5000斤魚苗一共能出到15000斤魚。」郭彭飛說。
至於上市的價格,他表示,「經過測算,我們的定價為每斤魚15元。目前,第一批魚已全部被包頭市林業和草原局以及中石化包頭分公司認購。」
一筐筐活蹦亂跳的魚抬上岸來,立刻引起認購者的喝彩。分魚、裝魚、稱魚、打氧,村民們相互配合,一環扣一環。
利用魚塘的空地,武大城堯村還飼養了雞和非洲大雁。
新農村「變臉」
「除了養魚,我們還利用魚塘的空地,另外飼養了雞和非洲大雁1000隻。」郭彭飛介紹,雞和非洲大雁的養殖完全採取散養方式,也就是百姓常說的「溜達雞」「溜達雁」。
為何採用這樣的養殖方式?
郭彭飛解釋,「一方面魚塘周邊空曠無汙染,生長的青草、野菜可以為雞和非洲大雁提供天然食物。另一方面雞和非洲大雁的糞便可以用到魚塘裡面,增加魚塘的肥料營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態鏈。」對於雞和非洲大雁的價格,郭彭飛預估上市價為150元每隻,上市時間約在10月底。
下一步,武大城堯村將依託魚塘逐步向農家樂發展。
「我們已經在魚塘邊上簡單蓋起了兩個餐廳,另外我們村北面還有個1000畝的枸杞經濟林基地,我們想從明年開始重點發展紅色採摘,就是採摘這些枸杞。然後將釣魚、採摘、餐飲結合在一起,形成多元化經營模式。」武大城堯村黨支部書記金海軍表示。
與此同時,圍繞「綠色發展」和「項目建設」的定位,武大城堯村自2019年開始先後實施了1000畝枸杞經濟林示範基地、規模化養殖場、秸稈儲運站、魚塘和煊赫雜糧加工廠5個項目,項目總投資1130萬元,分別由土右旗春輝種養殖合作社、土右旗煊赫農民種植合作社和武大城堯村集體共同投資建設。
截至目前,項目帶動52人務工就業,農民群眾在項目中的打工收入150萬元,其中長期僱傭18名工人,年工資54萬元,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0萬元。
2020年,土右旗將軍堯鎮武大城堯村緊緊抓住產業項目,確保村集體經濟和貧困戶雙增收,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確保了全村全面邁入小康社會。
全媒體記者:王璐;攝影:常靜;實習生:王超影、王赫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