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集體經濟探索富民強村路

2021-01-14 華龍網

■ 見習記者 劉曉娟

集體經濟的強弱直接關係到基層組織發揮作用的效果。近年來,東城街道高橋村積極創新「黨建+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全方位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富民強村。10月9日,記者就「黨建+集體經濟」採訪了高橋村黨委書記韋美中。

記者:韋書記,您好!高橋村黨委是怎樣明晰「黨建+集體經濟」的發展思路的?

韋美中:高橋村存在荒山多、廢棄廠礦校舍多的問題。如何變廢為寶、盤活廢棄資源成為集體經濟發展的資源,村黨委進行了走訪調研,集思廣益,深入研討後明晰了發展思路。一是搭建班子,精心研究。村黨委把發展集體經濟作為黨建+項目深入研究,明確了項目負責人,搭建了「黨建+集體經濟」領導班子,開始啟動運作。二是入戶走訪,集思廣益。村黨委班子入戶走訪,廣泛徵求骨幹黨員、群眾代表、佔地農戶的意見和建議。三是群策群力,探索思路。村黨委分頭召開黨員會、群眾代表會和院壩會,村社幹部與黨員群眾一起商討分析集體經濟發展思路,研判發展集體經濟的可行性和實效性,謀劃集體經濟發展帶動群眾致富和村集體發展的方案。經多次走訪調研,多次黨群會議商討,村黨委明確了「村民土地帶資入股,村委牽頭發展產業,按比分成,盤活集體經濟」的發展思路。

記者:「黨建+集體經濟」是一個新課題,高橋村黨委是怎麼推動項目實施的?

韋美中:「黨建+集體經濟」是一個新課題,村黨委是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村黨委做的第一件事是統一思想,發動群眾。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工作,村黨委開展「黨員帶頭在一線」和「黨員一幫一」活動,發揮骨幹黨員作用,由黨員和群眾代表分頭開展群眾工作,重點化解群眾思想上的疙瘩、發展集體經濟修路佔地的糾紛等。在活動中,黨員身先士卒,率先垂範,踴躍到一線開展工作,這為集體經濟的起步發展鋪平了道路。

做的第二件事是包裝項目,招商引資。村黨委圍繞發展思路,一是抓好對一部分荒山荒坡分片分散包裝小項目,引進業主承包經營,盤活廢棄的集體荒地。二是抓好閒置的火炮廠、廢棄校舍等集體資源,包裝引資租賃經營。三是抓好重點集體經濟項目的打造。經村黨委和村委謀劃,重點打造2000畝茶葉種植基地的集體產業項目。這個項目由村「兩委」牽頭,利用荒廢茶山和部分群眾的荒地,採取群眾持土地入股,村「兩委」統籌管理,投產效益由群眾與村集體按比例分成的模式。目前,這個項目已形成實施方案,已邀請農業專家對土壤、氣候及發展的品種進行指導和論證,項目包裝後正在向區農委申報。已開挖馬堡山環線茶葉產業路3.8公裡,修建產業用水山坪塘1個,做好了集體產業發展的準備工作。

記者:如今思路已經明確,村黨委是怎樣圍繞抓黨建就是抓生產的思路,發展集體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的?

韋美中:我們村黨委緊緊圍繞抓黨建就是抓生產力的思路,把「黨建+集體經濟」項目作為書記第一工程,村黨委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明確了發展思路、完成時限。村黨委以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為契機,緊緊抓住黨建引領,黨員帶頭,群眾支持,形成上下一心發展集體經濟、齊心協力推動富民強村的格局。通過發展集體經濟,村黨委進一步凝聚人心,發揮黨員作用,提高黨委的號召力、影響力和戰鬥力,夯實基層黨建基礎。同時,村黨委按照「一村一品」發展思路,力爭集體經濟有特色,可持續,能長效。

高橋村是高山生態農業村,村黨委將打好生態牌,發展特色有機茶葉,配套發展水果、淡水養殖等產業,結合馬堡山高山移民安置點,將高橋村打造成生態特色幸福家園。目前,包裝荒山項目3個:發展了花椒種植基地300畝,晚熟李育苗基地400畝,有機淡水養殖80畝;包裝閒置廠礦校社1個,進入招商引資環節,已有企業來洽談商議;包裝2000畝特色生態茶葉種植示範基地項目1個,已完成前期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通過發展集體經濟,預計高橋村在2018年底全村集體閒置不動產經營性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年,解決村民就地就業200餘人次。

相關焦點

  • 鐵衝鄉: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鐵衝鄉: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2020-11-30 15:43:48   來源:六安新聞網
  • 黨建統領「一強三創」的生動實踐——新時代平涼市基層黨建工作紀實
    近年來,朱家坡黨支部以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實施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為抓手,聚焦問題短板,探索建立「民心黨建」模式,通過強化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大力發展富民產業、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方式,村黨組織的組織力有效提升,民心有效凝聚,如今已成為產業發展「明星村」、農村春晚「品牌村」、黨建引領「示範村」,群眾人均收入增加到4800元,集體經濟由「空殼村」變為鎮域經濟強村,集體經濟積累達到了50萬元。
  • 旌陽區天元街道探索「黨建+」 模式 撬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引擎
    四川在線德陽消息(記者 古蓉媛)近年來,旌陽區天元街道始終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要舉措,探索創新「黨建+」工作模式,以提升組織凝聚力、戰鬥力為抓手,以產業融合發展為引擎,做大做強做優村級集體經濟這塊「蛋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美好願景。黨建+專業培訓。
  • 韭菜移栽為九龍街道村集體經濟趟出一條新路子
    去年以來,葉縣九龍街道以堅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為突破口,緊緊圍繞「黨建引領、聯村共建、財政傾斜、金融服務、保險託底、廉情監督」的24字方針,鼓勵、引導、支持各村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富民產業。九龍街道紀工委為督促各村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積極借鑑臨近鄉鎮先進經驗,多次組織並督促村兩委人員走訪、學習、考察項目,邀請農業專家來田間地頭實地培訓,最終決定規劃玄武大道兩側的孟北、大南、大北、秦趙等村發展韭菜種植產業。聯村發展韭菜種植,利用「農戶+村級合作社+龍頭企業」模式。
  • 清水:靈芝種植探索生態富民路
    原標題:清水:靈芝種植探索生態富民路  記者 李雙勝  「採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靈芝在人們心目中象徵著神奇名貴,是治病養生的妙藥。在清水縣秦亭鎮麥池村,這種原本長在懸崖峭壁或深山老林裡的野生藥材被引種進日光大棚。
  • 田紅霞到廉村鎮調研基層黨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等工作
    平頂山訊:7月13日,河南省葉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田紅霞到廉村鎮調研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層黨建等工作。「今年辣椒收成怎麼樣?銷路好不好?」在葉縣廉村鎮沙渡口村,田紅霞一行深入田間,詳細了解了今年辣椒種植情況,聽取了廉村鎮以「聯村共建」助推產業「1+N」發展的實踐和探索。田紅霞指出,目前廉村鎮已實現聯合黨總支全覆蓋,要充分利用好「聯村共建」這一工作方法,以強帶弱、以點帶面,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圍繞縣委24字工作法,將產業發展和村級集體經濟有效融合,加快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步伐,帶動農民群眾增收致富。
  • 丁莊鎮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超過5萬元
    目前,全鎮27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已全部超過5萬元,其中18個村村集體經濟收入超10萬元,8個村經濟收入超20萬元。全域聯合創新模式促增收。為破解個別村集體在發展村經濟工作中缺思路缺資金少項目少路子的難題,丁莊鎮黨委深入調研考察、徵求意見的基礎上,通過黨委政府牽頭,積極搭建平臺,構建全域黨建聯合體,促成強弱「聯姻」,抱團取暖,集聚資金資源等要素專門成立了聚賢投資有限公司作為鎮級運作平臺,調整產業種植結構,發展訂單農業,積極探索新發展模式,通過「公司+支部+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整合資金43.7萬元,土地431.6畝,種植了200畝辣椒
  • 【強村富民】資溪畲族的特色美食
    【強村富民】資溪畲族的特色美食 2020-12-14 1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資源變資產 農民變股民 村集體經濟「破零」的民和模式
    2019年12月24日這一天,享堂村舉辦集體經濟分紅資金發放儀式,村裡人每人領到了80元的村集體經濟收益的「紅利」。而過去,村集體經濟難以「破零」,鄉村發展止步不前。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
  • 長豐縣羅塘鄉:凝心聚力促村級集體經濟「百花齊放」
    來到羅塘鄉上拐村看到的是一派豐收景象,在村口西側,醒目地排列著一座座溫室大棚,走進棚內一片生機盎然,棚內種植了一排排草莓秧苗,為來年的草莓產業種植播下希望。
  • 三創四建|提升效能 河北滄州實施村集體經濟提升計劃
    談起村莊的變化,該村黨支部書記王憲發說:「我們成立合作社,流轉土地種植經濟林並發展林下經濟,現在村集體每年收益120餘萬元,可以拿出錢來搞建設,大大提高了村黨組織的號召力。」近年來,滄州市全面推行「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多措並舉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
  • 強農業 美農村 富農民——遼寧鐵嶺「村社合一」走出產業扶貧新路
    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郭詩錦)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近年來,遼寧省鐵嶺市推行「村社合一」,既抓住了基層黨組織發揮作用的切入點,又找到了農村黨建工作與經濟發展的結合點,為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功能,推動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探索出一條新路。
  • 陵城黨建聯合體吹響產業「集結號」
    「如果社區沒有成立黨建聯合體,土地問題就難以解決,我們投資1億元的項目就不會落到這裡。」項目負責人冷相升介紹說。五虎莊社區黨建聯合體將6個村復墾的600畝土地「打包」,實現了土地連片經營,再通過村裡致富能人冷豐剛,洽談引進了數字農業示範產業園項目,投產後,預計實現集體增收300萬元以上,直接輻射帶動周邊生產基地2000畝,解決100人就業。
  • 黨建引領,富了孟州市城伯鎮西武章村集體經濟
    正在大棚中忙碌的種菜戶張志強熱情地對前來查看蔬菜長勢的村黨支部書記韓思軍說,「我現在理解你為啥要堅持協調資金安裝現在的自動通風口了,這新技術用起來真是更加合理方便。」「這我就放心了,畢竟這是咱們第一次申請扶貧資金建設的項目,有什麼不完善、不懂的地方及時給村兩委反映,我們保證給咱種菜戶們服務到位。」韓思軍笑著說道。
  • 「富民強村」鋪就小康路_新華日報_2020年12月11日10
    該鎮按照「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的總要求,把解決經濟薄弱村、貧困戶與可持續致富有機結合,制定出「因村施策、因戶施策、因人施策」的扶貧方案,多措並舉給與幫扶。久久樂農場老闆印峰聘請蔣莊村的陳十俊、王銀龍、張餘等20名建檔立卡戶村民到農場裡工作,現在,這些村民一年都有兩萬多元收入。 引導村民順應時代發展,把握電商「新風口」富起來。
  • 績溪縣:五力齊發扶持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績溪縣堅持黨建引領,深入實施鄉村振興「五百工程」,全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建立縣黨政領導聯繫包保制度,16名縣領導包保聯繫17個集體經濟發展重點村,包保推進聯繫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截至目前17個包保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突破245.17萬元,相比2018年提升了98.92萬元。將指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納入聯村黨建指導員工作職責,督促81名鄉鎮黨委委員深入村組一線指導推進工作。
  • 「聚焦黔南「村社合一」現場觀摩會」甕安烏江村:「6+6」鑄就黨群...
    觀摩代表兵分兩路,走進黔南十二縣市區,探各地「村社合一」經驗做法,訪基層組織發展成果;在觀摩中互學互鑑,在交流中促進提升;深入學習全省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業務培訓會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現場觀摩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州委州政府關於「村社合一」集體經濟政策措施,推動黔南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 「向下」扎牢黨建根 「向前」走穩發展路 —— 靜海區落實全面從嚴...
    說到底,黨組織硬起來,經濟才能強起來,大家都下下功夫,搞出點特色,老百姓的生活不就更有保障了嘛!」10月14日,靜海區梁頭鎮孫莊子村的黨群服務中心裡,靜海區委書記藺雪峰正在和村「兩委」負責人進行座談,坐在一起交流的,還有村裡的「水果大王」王瑞璽。
  • 鍾遠翔到兩安瑤族鄉調研指導基層黨建及集體經濟發展工作
    近日,賀州市鐘山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鍾遠翔一行深入到兩安鄉調研指導基層黨建及集體經濟發展工作。鍾遠翔先後到三聯、小白、星寨、沙坪各行政村走訪調研,通過與村支書、包村工作組溝通交流,聽取了各村黨建、幹部建設、集體經濟建設工作情況匯報,進一步了解各村基層黨建工作情況。隨後,鍾遠翔一行到鄉政府召開調研座談會,會上兩安鄉各班子成員結合自身崗位工作匯報了基層黨建、村兩委幹部建設、村集體經濟工作開展情況。
  • 「一強三創」崇信縣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
    創新完善黨建基礎保障機制,縣財政每年列支500多萬元黨建工作專項經費,把村、社幹部報酬增加到每人每年3萬元和0.9萬元,推行專職化的村幹部平均報酬3.27萬元,村級辦公經費增加到5萬元,社區辦公經費達到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