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佔庭帝國的誕生:狄奧多西王朝

2020-12-16 口吅品史

東羅馬帝國,史稱拜佔庭帝國,中國古代文獻中對拜佔庭帝國則稱為拂菻。拜佔庭帝國存在的一千多年中,一直自稱為羅馬帝國,德國歷史學家沃爾夫為了區分各個時代中文獻中的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就從中引入了「拜佔庭帝國」這個叫法。。拜佔庭帝國高度的文明程度,發達的經濟,和文化、科技、藝術的繁榮,與因蠻族入侵導致文明一度中斷而進入黑暗時代的西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有人稱其為歐洲中世紀之光。

弗拉維烏斯·狄奧多西,是羅馬帝國狄奧多西王朝第一位皇帝,史稱狄奧多西一世,他同時也是羅馬帝國分裂前最後一位皇帝。人們似乎總是不記得狄奧多西一世的豐功偉業,一提起這個名字就會聯想到狄奧多西一世死後,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從此歐洲再也沒能統一。狄奧多西一世出身軍人家庭,在內戰中獲勝後成為唯一的皇帝,在其統治時確立了基督教的正統地位並禁止一切異教活動,從而為後來歐洲基督教化打下了基礎。因此,他被基督教世界冠以」大帝「的稱號,而能獲得大帝稱號的羅馬統治者為數不多。

395年1月17日,羅馬帝國壽終正寢,這一天也是拜佔庭帝國的生日。狄奧多西一世的長子阿卡狄烏斯繼承了東羅馬帝國,次子霍諾裡烏斯繼承了西羅馬帝國。阿卡狄烏斯即位時年僅18歲,他和他父親有個唯一的共同之處:虔誠的基督教徒。相比於勤於國事的他父親,阿卡狄烏斯更願意呆在皇宮和修道院裡,畢竟皇宮裡有友仔友女玩,修道院裡面的教士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所以他幾乎不問政事,軍國大事一股腦地全扔給大臣魯菲努斯。魯菲努斯是高盧人,曾是狄奧多西一世的親信大臣早年就被指派輔佐阿卡狄烏斯。魯菲努斯常常誘導阿卡狄烏斯吃喝玩樂,並防止皇帝被國事所打擾,就像趙高對胡亥所做的那樣,魯菲努斯掌握了東羅馬的實際權力,控制了阿爾卡狄烏斯。

大權獨攬的魯菲努斯死後,政權又被阿卡狄烏斯信任的宦官優特洛皮烏斯把持。事實上,阿卡狄烏斯只是名義上統治著東羅馬帝國,他在位十四年,政治黑暗但國家大體穩定,因為蠻族人都忙著入侵西羅馬帝國去了。

408年,阿卡狄烏斯駕崩,狄奧多西二世繼位,年僅七歲。公元409年蠻族軍隊包圍羅馬並趕走西羅馬帝國皇帝霍諾裡烏斯,東羅馬帝國派兵支援,霍諾裡烏斯才得以苟延殘喘。此後,狄奧多西二世在其統治期間,多次協助西羅馬帝國防禦蠻族。狄奧多西二世致力於對內政的建設,為了使律文更為明確和便於施行,他下令編纂《狄奧多西法典》:包括民法、刑法、行政法、財政法、地方法和宗教法。後經西羅馬帝國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批准後,《狄奧多西法典》法典在其轄區也同樣生效,不過如今已經失傳。

狄奧多西二世在位時修建的狄奧多西城牆可謂是世上最複雜、最精密和最堅固的城牆。實際上所謂的狄奧多西城牆並不是一堵牆,它是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具有外護城河、外牆、內護城河、內牆以及大大小小塔樓。由於狄奧多西城牆的保護,君士坦丁堡是中世紀最為堅固的城市:君士坦丁堡城牆在火炮出現前任何圍攻下都堅不可破,成功地防禦過阿瓦爾人、阿拉伯人、羅斯人、保加利亞人等的圍攻。即使在拜佔庭帝國生命的最後一天,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也是因為土耳其人突入了其中一道被內應打開城門,而不是城牆被火炮攻破。

此外,狄奧多西二世對文化的建設很少被提及,但卻不容忽視:希臘化。由於東羅馬帝國統治階層來自於分裂前全羅馬各個地區,包括皇帝也是外來的,不是希臘本土勢力。因此,在狄奧多西二世時期,東羅馬帝國貴族開始希臘化,拉丁語和拉丁文化逐漸被取代。他潛移默化的推行希臘文化,而不是將拉丁文化推廣,有利於國家穩定,也邁出了「羅馬」到「拜佔庭」的第一步。

狄奧多西二世在軍事上碌碌無為,他統治的中後期遭遇匈人入侵,割去了大量土地,每年還要進貢大量黃金。狄奧多西二世死後無子,他的姐姐普爾喀麗婭和姐夫馬爾西安成為了女皇和皇帝,馬爾西安死後,狄奧多西王朝名義上也不復存在。

可以說狄奧多西王朝既短暫又平庸,但是還是穩住了國內的政治局面。從公元羅馬帝國開始衰落到西羅馬帝國滅亡為止,羅馬帝國一直經歷著政治、文化、經濟和道德的全面崩潰過程,其實質是奴隸制的解體,最終東羅馬帝國活了下來。在狄奧多西二世努力下拜佔庭帝國總算站穩了腳跟,免於和西羅馬帝國一樣的結局。

相關焦點

  • 羅馬帝國——狄奧多西王朝的皇帝
    狄奧多西王朝 狄奧多西一世 全名:弗拉維烏斯·狄奧多西烏斯·奧古斯圖斯 生卒年:公元346年~公元395年 父:狄奧多西 母:不詳
  • 拜佔庭帝國的全盛時代——巴西爾二世和馬其頓王朝
    拜佔庭帝國,與東羅馬帝國並不完全等同。東羅馬帝國的起始時間很明確,當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去世前將次子封於西羅馬、長子封於東羅馬之時,東羅馬帝國便誕生了。但拜佔庭帝國起於何時,在史學界其實是有分歧的。
  • 深扒「超級帝國」的誕生:硬核馬其頓王朝的生存之路
    他創建了拜佔庭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朝代之一——馬其頓王朝,拜佔庭帝國從此開始進入一段軍事擴張、經濟繁榮、文化復興的大好時期。經歷了8世紀的戰事紛亂,拜佔庭帝國從掙扎生存到實現復興,在之後長達兩個世紀的馬其頓王朝統治時期,逐步走向巔峰。但其發展過程卻險象叢生,政局動蕩,多位帝王死於非命。
  • 歐洲也有個紙上談兵的「趙括」,而且是拜佔庭帝國馬其頓王朝皇帝
    歷史上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同一地域或帝國往往有多個王朝,而每個王朝又有多位皇帝,且這些皇帝中根據各自所處的歷史節點不同,而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比如說每個王朝的開創者,也就是用我們中國封建王朝的諡號叫太祖,往往起著推翻前朝、開創新朝的作用。
  • 為什麼說拜佔庭帝國才是古羅馬的「正統繼承者」?
    拜佔庭帝國,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歷史上,都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存在,它的特殊之處在於同樣是古羅馬帝國的"兒子",西方立馬滅亡,拜佔庭卻延續了一千多年;它地跨亞歐非,長期擁有整個西方世界最大的城市,後來卻戛然而止,不留一絲延續和傳承。歐洲的文明源頭是古希臘文明,而帝國源頭,也就是世俗統治源頭是古羅馬。
  • 成也軍區,敗也軍區:拜佔庭帝國軍區制的興衰
    軍區制度是拜佔庭帝國中期所實行的重要的政治軍事制度,其創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應對周邊民族的進攻,在軍區制的幫助下,拜佔庭帝國抵擋住了阿拉伯帝國的一次又一次攻擊,並在馬其頓王朝時期收復了部分失地。
  • 欲攬西天月,先過萬重關:強盛的拜佔庭帝國數次徘徊於滅亡的邊緣
    前言9至10世紀的拜佔庭帝國大部分時期都處於馬其頓王朝的統治之下,此時的拜佔庭帝國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封建化特色,不論是從經濟基礎還是政治體制上都充分體現出了封建專制主義的特徵。封建化的進步給自查士丁尼去世之後處於長時間內部混亂和外族入侵的拜佔庭帝國帶來了新的生命力,由此在馬其頓王朝的統治時期,拜佔庭帝國走入了其歷史發展過程中第二個黃金時期。拜佔庭帝國在遭遇了公元7世紀的外族入侵之後,在帝國內部逐漸建立起了軍區分治的地方軍事化管理體制,這也就使得帝國逐漸步入了具有軍事獨裁性質的發展道路。
  • 千年拜佔庭的隕落:歷經兩大黃金王朝,失去軍事保障後走向衰落
    羅馬帝國分裂後,西羅馬帝國衰敗,東羅馬帝國綿延千年拜佔庭帝國素有"千年拜佔庭"之稱,這不僅僅是因為拜佔庭帝國的國祚,真的維持到了超越千年之久。更是因為拜佔庭帝國作為地中海附近的強國,其所產生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軍事影響,都是此前任何國家,不曾出現和做到過的。
  • 3分鐘讀懂拜佔庭帝國,歐洲歷史上最特殊的存在
    而東半邊特別是拜佔庭所在的位置,就好像處在一個十字路口上一樣,北邊有斯拉夫人、南邊有阿拉伯人、西邊有日耳曼人、東邊有波斯人,他們哪一個都在覬覦拜佔庭的疆域。特別是當伊斯蘭教誕生後,阿拉伯帝國的崛起一次性吞併了拜佔庭近三分之二的領土,使這個帝國的後半程命運,基本上被鎖定在小亞西亞半島和巴爾幹半島上。
  • 尼西亞帝國,流亡的拜佔庭,它有著怎樣的歷史?
    尼西亞帝國是拜佔庭帝國的繼承國,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一個流亡的拜佔庭帝國,從公元1204年到1261年。尼西亞帝國是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徵時君士坦丁堡被洗劫後建立的,公元1204年在那裡建立了十字軍統治的拉丁帝國,由拉斯卡裡德王朝統治。
  • 拜佔庭及拜佔庭帝國稱呼的由來,為什麼要把東羅馬叫拜佔庭
    但是在東歐的巴爾幹與亞洲相接的地方,歷史上曾經有過東羅馬帝國,經常被人稱呼為拜佔庭帝國,而且這倆名詞經常交錯出現,搞得人摸不著頭腦。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拜佔庭三個字的來歷,以及為什麼要用這個名字來代指東羅馬帝國。
  • 拜佔庭帝國為何能延續千年?而我國能超過300年的都不多?
    東羅馬帝國又叫做拜佔庭帝國,首都是君士坦丁堡,成立於公元330年到公元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存在了1100多年,實行的是君主制國家,是西方世界一個歷史悠久的帝國。1、拜佔庭帝國不是由一個王朝組成的,是由12王朝更迭組成區別於我們國內的王朝,我們封建王朝大部分是由一個姓氏建立起的大統一王朝,比如朱氏的大明王朝、李氏的唐朝、趙氏的宋朝等等,他們存在的時間鮮少超過400年,夏商周和漢朝例外,而漢朝也是分為東西兩漢。
  • 【文萃】修昔底德傳統與拜佔庭帝國的歷史書寫
    本文重點考察修昔底德傳統對拜佔庭帝國歷史書寫的影響,並在參考歐美學者研究成果的同時,運用文化史研究的方法,通過這一個案來管窺拜佔庭帝國的社會變遷對其學術和文化的影響。而且,拜佔庭帝國學者對修昔底德的態度也有所變化。究其原因,這既與拜佔庭帝國的社會轉型有關,又涉及拜佔庭人教育和文化的變遷。  首先,公元7—8世紀帝國的動蕩局勢導致教育和文化的衰落。查士丁尼逝世後,拜佔庭帝國陷入危機之中,內部發生多次血腥政變,外部則不斷遭受異族的入侵。其中,對文化影響重大的事件之一是埃及先後落入薩珊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之手。
  • 世界歷史有兩個人,先後做了三次皇帝,中國一個,拜佔庭帝國一個
    一位君主兩次失去帝位又兩次重新得到帝位,即復闢了兩次,先後做了三次皇帝,這樣的君主要在何等特殊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在世界歷史上僅有兩個,分別是中國皇帝溥儀和拜佔庭帝國皇帝約翰五世。    先介紹拜佔庭帝國皇帝約翰五世。約翰五世是拜佔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最後一個朝代巴列奧略王朝第四代皇帝,第三代皇帝安德洛尼卡三世的兒子,公元1341年以10歲的年齡繼承帝位,由母親安娜太后攝政。
  • 不雄才大略也能做明主,拜佔庭帝國黃金時期皇帝君士坦丁七世
    君士坦丁七世可以說是拜佔庭乃至整個歐洲歷史上,少有的「超長待機」的皇帝了,他在位長達47年。當然這其中有25年是和另外一位皇帝共治的,這一點不足為奇,畢竟從古羅馬延續到拜佔庭一直有這個傳統,那就是同一帝國二帝共治,一個正皇帝、一個副皇帝。君士坦丁七世的副皇帝,就是他本人的老丈人羅曼諾斯一世。
  • 薦書|回望一個偉大帝國的文明餘暉
    ·布朗沃思,他的作品中僅僅一本《拜佔庭帝國:拯救西方文明的東羅馬千年史》,他就超越了以往筆者心中的所有國外講歷史故事的作家。但是「拜佔庭」並不是這個帝國確切的正式名稱;公元395年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臨終前將帝國劃分給兩個兒子管轄,東羅馬帝國在希臘古城「拜佔庭」上重建都城,但是在之後歷經千年統治中帝國仍然稱「羅馬帝國」,17世紀西方學者為了區分神聖羅馬帝國,才使用了「拜佔庭帝國」這一叫法。在中國歷史上也用「拂菻」「大秦」「海西國」等稱呼拜佔庭帝國。
  • 保加利亞帝國被拜佔庭摧毀,此人以1人之力復國,尊稱「自由神」
    在恢弘的人類文明史上,曾經更迭了諸多王朝和帝國。無論是東方世界,還是西方國家,都曾出現了顯赫一時的帝國文明。 從古埃及文明,到波斯帝國、孔雀王朝、中國漢王朝,再到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大英帝國、土耳其帝國等,這些帝國猶如流星一般,曾經光耀過歷史的某一時刻。
  • 同是源於羅馬帝國,拜佔庭皇室憑什麼玩出一個如此繁榮的大帝國?
    公元3世紀末期,羅馬帝國處於伊利裡亞王朝的統治當中,在這之前羅馬帝國已經遭遇了公元3世紀危機,這種危機包含著奴隸危機和政治危機。兩大危機對於當時羅馬帝國的統治形成了巨大的衝擊,政權更替及其頻繁,國內戰亂不斷,帝國的經濟始終都處於嚴重的崩潰狀態之中。
  • 士兵圍攻歐洲最堅固的城牆時,發現有小門沒關,千年帝國因此滅亡
    隨著城市的擴張,公元408年,年僅7歲的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下令修建「狄奧多西城牆」,總長度為5630米。在東方禁衛軍統領安提莫斯的監督下,該城牆於413年完工。 狄奧多西城牆共有8道主要的城門,以及大量的後門。
  • 宗教的大分裂對後期拜佔庭帝國產生了不利...
    宗教的大分裂對後期拜佔庭帝國產生了不利影響,大分裂之後的拜佔庭是否有做過緩和的努力? 有1個回答 李達 2020-05-07 第四次十字軍前往君士坦丁堡的原因是亞歷克修斯·安吉洛斯(亞歷克修斯四世)的請求,作為他爭奪拜佔庭帝國皇位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