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助力「潮州魚」走上日本餐桌

2021-01-09 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9日訊(記者龐彩霞 通訊員陳昊昱)4月2日中午時分,潮州港海風陣陣,在柘林的海水網箱養殖場上,饒平海關查驗關員正認真地為出口日本的紅甘魚進行海上查驗、檢測、施封,讓鮮美的紅甘魚順利出關,遠銷日本。

  潮州港的柘林灣作為全國最大的海水網箱養殖基地之一,用海面積大約40多公頃,素有「海上牧場」之稱。而在柘林港海水網箱養殖的紅甘魚肉質鮮美、清脆爽口,可作刺身、煮湯等食用,深受日本民眾的喜愛。今年以來,饒平海關共檢驗監管輸日紅甘魚42噸,貨值約172萬元。

  為推動關區涉農產品高質量「走向世界」,饒平海關創新推出了「關口前移—養殖場查驗—運輸船施封」監管模式。據該關查驗科吳楚釗副科長介紹,為確保出口紅甘魚符合日本《肯定列表》各項標準和要求,該關主動作為,加大對養殖場的日常監管力度,嚴格落實輸日活水生動物檢疫監管措施,持續加強養殖源頭疫情監測和控制工作,落實好農獸藥殘留和重金屬檢測等質量安全項目,對準備出口的紅甘魚移置裝船魚排區域等工作提前介入指導,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把好出口紅甘魚質量安全關;開設「綠色通道」,讓監管人員隨時到崗實施監裝,確保隨報隨檢、即檢即放,保障輸日紅甘魚的鮮活口感;探索運用視頻遠程監管模式,提升監管實效,加快紅甘魚通關效率,力保輸日紅甘魚通關「零滯留」,讓紅甘魚「躍上」日本餐桌。

  該養殖場的養殖戶老吳激動地說道:「我們柘林的活魚出口生意是越來越好了,不僅有韓國漁船來接貨,現在日本漁船也來接貨,真是感謝國家的好政策讓我們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也感謝海關在活魚出口上的大力支持!」

  吳楚釗表示,下一步,饒平海關將持續加強監管,在確保質量安全的基礎上,持續提高通關效率,優化口岸營商環境,讓關區涉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擦亮品牌,推動農業開放型經濟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發展。

(責任編輯:張雪)

相關焦點

  • 煙臺海關助力日本花咲蟹「躍」上春節餐桌
    這批來自日本北海道的花咲蟹順利「住」進煙臺保稅港區鮮活水產品暫養池,很快將「躍」上煙臺百姓的餐桌,成為春節期間居民年夜飯的一道大餐。春節臨近,市場對進境鮮活水產品需求大增。為適應進口鮮活產品監管需求,煙臺海關提前介入,指導企業申請辦理檢疫審批許可證,提前審核衛生證、產地證等相關材料,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 2020廣州茶博會:潮州工夫茶進拼多多直播,超56萬人品潮州單叢
    為弘揚傳統茶文化,助力茶葉市場復甦,拼多多特別推出了廣州茶博會直播,邀請專業人士現場講解和互動,為消費者打造了一場雲端品茗交流的盛宴。其間,廣東省潮州市委副書記崔建軍還走進直播間,客串了一把「潮州工夫茶大師」。 崔建軍不僅熱情介紹了潮州單叢茶,還親自展示了工夫茶衝泡的各類茶具和方法步驟,令觀眾大開眼界。
  • 天吶,潮州也太太太好吃了吧
    潮州的街頭巷尾有不少腸粉店,和廣州腸粉上愛澆甜醬油有所不同,潮州腸粉最後收尾的澆汁,一般是滷肉汁和芝麻醬,偶爾還會加菜脯粒或蒜頭油調味。店看著隨便,做的東西可一點都不馬虎,要不怎麼能在潮州這樣的地界屹立多年不倒。
  • 防疫情 穩增長 濰坊海關助力外貿企業復工復產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28日訊 「感謝海關!疫情防控期間加班加點幫助我們企業籤發檢驗檢疫證書,辦理通關手續,讓我們的貨物及時出運,幫助我們企業履約、保住了國外訂單。」2月27日,濰坊匠造食品有限公司的業務經理張楠感慨道。
  • 潮州企業開啟國內茶具全自動時代
    自2008年創立以來,這家根植於潮州饒平的茶具企業創造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2014年開發出全國第一臺全自動智能茶具,開啟國內茶具全自動時代;自主研發的耦合器通過德國TUV安全認證,出口歐美等地均可免檢;至今已獲得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102項,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不吃老本,再立新功。」
  • 真正會吃魚生的,不是日本人而是潮汕人!
    潮汕人吃魚生(即吃生魚片)的習俗由來已久。而今,潮汕人仍食魚生,做法和吃法上頗具地方特色。 潮汕有句俗語:夜半聽見賣魚生,想吃魚頭熬番葛。魚生,由來已久,孔子在《論語》中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 走私觀賞魚插「翅」難「飛」 廈門海關打掉觀賞魚走私團夥
    廈門網訊 (記者 沈偉彬 通訊員 鮑珏) 3月13日,經前期縝密經營,廈門海關緝私部門出動警力35名,在廈門、杭州同步開展「1.12」走私觀賞魚案收網行動,抓獲5名犯罪嫌疑人,查扣物證書證一批,打掉1個觀賞魚走私團夥。
  • 前10月荔灣海關監管 進口4741萬條觀賞魚
    近日,在廣州海關所屬荔灣海關監管下,廣州荔灣區水族隔離場迎來一批37694尾來自印度尼西亞的觀賞魚,包括印尼虎魚、魔鬼刀魚、鰕虎魚、霓虹脂鯉魚等。待14天隔離檢疫期滿檢疫合格後,該批觀賞魚將進入國內市場銷售。
  • 系列節目:連年有「魚」(4)不忍心吃的魚——餐桌上的觀賞魚(2008...
    不會吧,這火鶴花怎麼到你們這兒就變成魚了?不是花兒嗎?      此火鶴非彼火鶴,被雲飛誤會為花兒的這種魚也叫火鶴,不同的是它是一種美麗的觀賞魚。火鶴魚因為頭上長著一個小包,比較像神話傳說中的壽星老人,喻意幸福吉祥,壽星魚也因此得名。
  • 益陽海關助力進出口企業復工復產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8日訊(通訊員 方叢 記者 龔柏威)3月8日,益陽鴻源稀土有限公司一批出口日本貨值約8萬美元的碳酸鈰向益陽海關申報檢驗。該公司在網上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申報,半個小時既完成所有程序。
  • 助力復工復產 小餐桌也能做出大名堂
    疫情防控期間,文明餐桌成為防控的有效手段,從食品、飲食等方面防止了病毒的傳播,以安全的食材、衛生的食堂環境保障了員工的健康。 為此,各大企業盡顯其能,有的企業為員工加餐,有的企業完善就餐制度,有的企業深度清潔並優化了食堂環境。疫情無來源,防控有辦法。
  • 細胞培養肉走上餐桌,還要5到10年
    我科學家用幹細胞技術20天培養出50克人造肉,但——細胞培養肉走上餐桌,還要5到10年「目前,我國細胞培養肉的研究,還面臨三大挑戰,包括高純度幹細胞的提取及乾性維持、無血清培養基研發和幹細胞的大規模高密度培養
  • 從誕生到走上餐桌 一盒伊利牛奶需要經過多少道「關卡」
    從誕生到走上餐桌 一盒伊利牛奶需要經過多少道「關卡」近年來在奶業振興的號召下,我國乳業生產規模化、標準化水平大幅提升,國產乳品質量顯著提高。以中國乳業龍頭伊利所出產的乳製品為例,一盒伊利牛奶從原奶被擠出到走上餐桌,需要經過多少道「關卡」?近期,人民網等主流媒體和諸多網絡名人陸續走進伊利集團,實地探訪液態奶生產基地、奶粉全球樣板工廠以及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伊利牛奶的誕生過程也被透明化得呈現在消費者眼前。走進伊利敕勒川牧場,歡實的牛兒、現代的擠奶設備映入眼帘。
  • 首批扶貧香菇走上新鋼職工餐桌
    首批扶貧香菇走上新鋼職工餐桌 前段時間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夏文勇前往新鋼定點扶貧村——分宜縣操場鄉上松村督導新建成的溫控香菇大棚受到職工廣泛關注好多好多「新鋼吃貨」紛紛在新鋼集團微信公眾號留言
  • 大連海關助力東北地區內地煉廠首次出口成品油
    大連海關助力東北地區內地煉廠首次出口成品油 大連日報
  • 江西省新餘市首批扶貧香菇走上新餘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職工餐桌
    江西省新餘市首批扶貧香菇走上新餘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職工餐桌發布時間:2020-12-1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12月8日下午,江西省新餘市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一輛貨車由北大門駛入,這是新鋼扶貧幹部剛從操場鄉上松村運送回來的第一批扶貧香菇。
  • 日本人:中國人果然很貧窮,吃魚時就連這些部位也不放過
    我們的鄰國日本也是一個靠近海的國家,所以這個國家對於也是很喜歡吃魚的。有時候我們去吃壽司的時候也會發現日本對於魚也是非常鍾愛的,但是他們的做法就跟我們差得很遠。
  • 這四種魚快撤下餐桌,營養不高還有毒素,魚販子可能不想讓你知道
    魚非常的有營養所以吃魚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大的好處。魚類它不僅脂肪含量低而且蛋白含量高,而且吃魚肉還不容易長胖,肉質鮮美,容易腸胃消化,對我們的眼睛也有很大的益處。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魚類他也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無魚不成席就是一句古話。
  • 小康餐桌·粵菜說〡「邊角料」魚嘴如何變身「招牌」還漂洋過海?
    萬千粵菜師傅們正在豐富我們的餐桌,見證著我們的餐桌變遷。為此,繼「小康餐桌·扶貧食材」之後,南方+推出「小康餐桌·粵菜說」欄目,我們將聯合廣東省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尋找舌尖上那熟悉的粵味中,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品味那百般滋味的粵菜,如何展現我們生活的美好與繽紛。
  • 《舊影潮州》增訂再版|傳統攝影下黑白的潮州歷史與風物
    它站在一個客觀、冷靜的歷史高度,用影像學的角度來解讀潮州,用鏡頭來展現一個百餘年間老一輩熟悉的,新一代陌生的潮州。讓我們一起,在潮州八景中回憶一段舊時光。潮州當然免不了俗,也有個潮州八景,但對潮州人來說,它不是魯迅說的「八景 病」,它是阿公阿嬤從小教的熟稔於心的啟蒙,是街頭巷陌開門即現的風景。潮州八景通常指的是古潮州府城至明末清初形成的外八景,而內八景已基本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