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縣庫山鄉:「幸福院」裡的老人話幸福

2020-12-25 大眾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鵬林 通訊員 劉平成 日照報導
  「1949年共產黨趕走日本鬼子打到地主老財,幫俺翻身做了主人。2020年共產黨又幫俺貧困戶脫貧過上了好日子,俺一定要子子孫孫都記著共產黨的恩情。」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走進莒縣庫山鄉解家河村幸福院,住在這裡的解家河村貧困戶楊成吉、解守芬老兩口,剛見面就向記者打開了「話匣子」。
  楊成吉今年78歲,妻子解守芬82歲,養育了2男1女三個孩子。由於家庭貧困,孩子們常年在外打工謀生,老兩口年老多病,住在50多年前建的老房子裡艱難度日,下雨陰天提心弔膽唯恐房倒屋塌。村幸福院建成後,作為村裡的貧困戶,老兩口被第一時間安排入住,分到了寬敞明亮的嶄新宿舍免費住,一日三餐免費吃,老兩口在幸福院裡無憂無慮頤養天年。

  能就近住到村裡的幸福院,吃飯、洗衣、生病都有人管,不用再為生活發啥愁,現在孩子都大了,基本都在外忙自己的事業,家裡只剩下我們這些老年人,現在村裡的幸福院建好後,我們一群老人家可以聚在一起鍛鍊身體、聊聊家常,談談家鄉的變化,實在是太好了,真是得好好感謝黨和政府!」解守芬老人高興地說。

  為了科學應對鄉村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養老服務需求,充分發揮養老服務業在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和扶貧兜底保障中的關鍵作用,庫山鄉根據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總體目標要求,立足本鄉實際,去年以來先後完成投資1000餘萬元,全面實施村級幸福院「梯次建設」工程,率先完成了第一批次25個省級扶貧工作重點村的村級幸福院建設,包括楊成吉老兩口在內的這些孤寡和困難老年人不但脫貧了,而且過上了一日三餐有人做、吃住全免費的幸福生活,找到了一條解決貧困村空巢老人、高齡老人以及貧困群眾的養老問題,真正實現了貧困老年群眾「兩不愁、三保障」的「兜底」保障。

  「食堂會列出每天的菜單,天天不重樣,葷素搭配、營養均衡,保證飯菜乾淨衛生,還有衛生間、洗浴室、文化娛樂活動室,看到老人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感覺我們的努力就沒有白費。」支部書記解則江說。

  走進幸福院文化禮堂,首先看到的潔白的牆面、整齊的座椅、乾淨的地面,老人們正在津津有味的看著電視,還不忘與旁邊的老夥計討論著劇情,歡笑聲充滿了整個房間。

  「我們在這兒住得很安心,居住環境好,照顧得還貼心,飯點了有人招呼,屋子髒了有人打掃,衣服有人洗,衛生院還定期上門給俺們體檢。就是偶爾頭疼腦熱的也不用擔心,有專人給俺們看病,平時還有豐富的娛樂項目,看電視、下象棋,我們這些老人也有伴兒啦,可以好好享清福了……」談及幸福院的新生活,老人們讚不絕口。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掉隊。目前,庫山鄉實現供養65歲以上老年人358人,下一步,將不斷完善幸福院的配套設施和服務體系,繼續做好組織宣傳發動,確保「應住盡住,不落一人」,預計2021年底,全鄉43個村的村級幸福院建設將實現「全覆蓋」。

推薦閱讀

  • 8月6日,中考錄取結果公布,15歲日照少年龐光輝被重點高中錄取。高興之餘愁上心頭,龐光輝迷茫了,家徒四壁的他面臨人生第一個兩難的選擇,是繼續上學還是輟學打工?[詳細]

  • 8月4日晚上10點左右,焦子麒與幾位同事在結束了為期一天的煙臺市中醫藥科技平臺調研並開完總結會後,來到煙臺市海岸路金海灣大酒店附近的海邊散步。沒走多遠,焦子麒就聽見一陣嘈雜聲,不遠處有人大喊「有人落水了,快來人幫幫忙啊……」他聽到後沒有多想,立刻衝了上去[詳細]

  • [詳細]

  • [詳細]

  • [詳細]

  • 智匯活力日照,共話鋼鐵產業綠色智能發展。8月13日上午,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先進鋼鐵製造基地建設論壇在日照市文博中心開幕。[詳細]

相關焦點

  • 莒縣庫山鄉雙泉村:滾滾「黃煙」鋪開小村致富路
    豐收的喜悅(-徐延斌-攝)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鵬林 日照報導  早晨五點,在莒縣庫山鄉雙泉村的煙地裡、村頭上、烤菸房前,勤勞的菸農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庫山鄉位於莒縣北部山丘區,現有43個自然村。由於地處偏遠、山地眾多,部分村的經濟發展滯後,25個自然村被列為省級扶貧工作重點村。前些年,雙泉村班子軟弱,集體經濟空白,債務纏身,最多時欠外債達40多萬元。「三山二水五分田,地薄水缺打糧難。遇上旱澇災害季,忍凍挨餓受饑寒。」這段「順口溜」是20多年前雙泉村的真實寫照。
  • 莒縣庫山鄉:打造中藥材致富產業
    有著近40年中藥材種植歷史的庫山鄉,立足中藥材資源豐富、品質優良等有利條件,創新發展理念,把中藥材種植打造成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當下,正值中藥材生長的關鍵時期,在莒縣庫山鄉雙泉村一處中藥材種植大田裡,種植戶介紹說,今年的雨水較好,山嶺地上的黃芩長勢好於往年。庫山鄉中藥材種植戶 陳會芹:我今年就種3畝多,都在這山嶺上,今年目前看,雨水大點,長得還可以。
  • 日照庫山鄉易地扶貧搬遷 「搬」出山村新面貌!
    原標題:日照庫山鄉易地扶貧搬遷 「搬」出山村新面貌!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6日訊 日照市莒縣庫山鄉是一個省級扶貧重點鄉鎮,面對艱巨繁重的脫貧攻堅任務,鄉黨委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頭號民生工程來抓,並且立足農業鄉鎮產業實際,確定了「三條路徑對焦三種群體」的扶貧工作思路。
  • 莒縣庫山鄉東部地區人民進城極不方便
    自2019年初,莒縣公交路線調整以來庫山鄉東部群眾每天經歷著進城難的問題,由原來的1小時到城,變成了現在需要2——3個小時才能進城,而且傍晚回庫山還面臨著無法回家的難題。,大約1小時20分後到達莒縣客運站,也就是9:30,這是比較順利的情況下,2小時10分鐘到達縣城。
  • 莒縣庫山鄉:全力打造丹參和黃芩「藥材之鄉」
    莒縣庫山鄉特色農產品展位精品包裝大眾網·海報新聞日照4月25日訊(記者 李鵬林)4月25日,莒縣庫山鄉丹參、黃芩走進莒縣首屆「艾上綠蘆筍」電商節,吸引眾多觀眾前來詢問、購買。庫山鄉是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山東省一村一品示範鎮、山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山東省書畫藝術之鄉、山東省桑蠶之鄉、省級耕地保護激勵鄉鎮省級衛生健康鄉鎮、省級文明村鎮。同時擁有國家農業部、國家工商總局認證的「莒縣丹參」、「莒縣 黃苓」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雙認證商標。
  • 莒縣庫山鄉開展《土地管理法》宣傳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通訊員 宋招遠 日照報導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為團結各方力量,更好地宣傳和落實新《土地管理法》,6月10日,莒縣庫山鄉政府會同縣綜合行政執法局開展專題宣傳活動此次活動,再次宣傳了新《土地管理法》知識,有助於更好地推進庫山鄉轄區內城鄉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 山東省莒縣庫山鄉:藥材之鄉煥發新光
    走進山東省莒縣庫山鄉,最吸引人的便是沿街古色古香的中藥材交易門店和空氣中飄散的縷縷中藥清香。作為山東省最大的優質中藥材集散地,庫山黃芩產量佔全省的51%,丹參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68%,這個偏遠小鎮,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中藥材之鄉」。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著藥材種植和黨的幫扶政策,「中藥材之鄉」的脫貧攻堅之路,也走出了一番別樣的風景,庫山鄉雙泉村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 莒縣庫山鄉:海棠花開「笑」 春風
    眼下,又到了海棠花花開時節,在莒縣庫山鄉響廠村,成片成片的海棠花迎風綻放,嬌嫩的碧葉中,一簇簇潔白如玉,薄如輕紗的海棠花花姿瀟灑、花開似錦,一串串、一簇簇,微風徐來,它翩翩起舞、如詩如畫。
  • 莒縣庫山鄉雙泉村:規模化種植效益高合作社富民促脫貧
    直播日照9月6日訊 莒縣庫山鄉雙泉村是省定貧困村,村裡大多數土地是山嶺薄地,產出效率低,村集體也沒有支柱產業,前些年一直是負債運營。2018年以來,村裡成立了三個合作社,通過規模化種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抱團發展走出了一條富村、富民的脫貧路。
  • 日照莒縣庫山鄉:規模化種植效益高合作社富民促脫貧
    莒縣庫山鄉雙泉村是省定貧困村,村裡大多數土地是山嶺薄地,產出效率低,村集體也沒有支柱產業,前些年一直是負債運營。2018年以來,村裡成立了三個合作社,通過規模化種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抱團發展走出了一條富村、富民的脫貧路。眼下正是黃煙收穫的季節,庫山鄉雙泉村的黃煙合作社正是一派繁忙景象。
  • 莒縣庫山鄉衛生院開展應急演練,提升冬春疫情防控處置能力
    12月11日下午,莒縣庫山鄉衛生院組織開展全員核酸檢測演練,全體機關幹部、鄉衛生院、各鄉直部門疫情防控負責人、各村疫情防控負責人參加演練。活動由鄉宣傳委員陳樂增主持,庫山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於萬兵出席活動並講話。  演練現場規範設置了體溫測量區、等候區、樣本採集區、休息區、臨時隔離區等,各區域均為臨時搭建帳篷,張貼清晰標識,工作人員到位。
  • 莒縣庫山鄉吹響第一書記「勇當先鋒、做好表率」集結號
    大眾網·海報新聞日照5月15日訊(通訊員 來曙光)5月14日上午,莒縣庫山鄉黨委組織召開2020年度第一書記工作交流會。庫山鄉黨委副書記、綜合執法辦主任侯萬平,組統委員祝佳,市、縣派駐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參加此次會議。會上,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紛紛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分別對工作成效、認識體會和下一步打算進行了交流匯報。大家紛紛表示,一定會珍惜難得的鍛鍊機會,真心學習、用心思考、傾心服務,不斷更新工作理念,提升工作本領,助推包聯村發展。
  • 莒縣庫山鄉聚力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7月15日上午8:00,莒縣庫山鄉雙泉村省派任職村黨支部書記劉國敏,剛踏進村黨支部辦公室,雙泉烤菸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金軍就風風火火的推門進來,向劉書記匯報了這條振奮人心的喜訊。庫山鄉位於莒北偏遠山丘區,現有43個自然村。
  • 長清一幸福院老人「被入住」,村民:只在來檢查時吃過次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於悅在8月30日的電視問政節目「直面問題 踐行承諾」——《作風監督面對面》中,關注了長清區兩家農村幸福院存在的問題。從2013年開始,濟南市推出了農村幸福院,是集居住就餐、文化娛樂、日間照料、居家養老等服務功能為一體的村級老年人公共服務設施。
  • 福山區回裡鎮老嵐村幸福院正式啟動
    膠東在線12月22日訊(通訊員 林靜)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情,為了讓煙臺市福山區回裡鎮老嵐村30多名80周歲以上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近日,由福山區社會組織紅櫻桃愛心協會投資建設並運營的回裡鎮老嵐村幸福院正式啟動。
  • 東阿縣56個幸福院看上高清有線電視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遲晨 通訊員 張瑞 崔騰 東阿報導  為更好地滿足幸福院老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大程度地豐富他們的業餘文化生活,日前,東阿縣慈善總會開展「為全縣農村幸福院安裝有線電視  據悉,此次活動經東阿縣民政局黨組研究通過,旨在助力脫貧攻堅,推進「幸福東阿」建設,改善農村老年人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 六枝特區:住進「幸福院」 共享「溫暖家」
    六枝特區:住進「幸福院」 共享「溫暖家」 發布時間:2020-10-12 10:01:12      來源:六盤水日報   「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音西街道又有3個家幸福院投入使用
    健身室設備齊全,多功能活動室裡,幾位老人正看電影。村衛生所距離幸福院不到10 米,能滿足老人們日常就醫需求。蘆院村村書記兼村主任洪忠文告訴記者,蘆院村大多數青壯年都外出經商、務工,村裡留守老人較多,所以建設幸福院恰逢其時,能滿足老人們的生活需求和精神生活。「幸福院旁邊就是幼兒園,老人送孩子上課後,也能在幸福院裡健身娛樂。」
  • 農村幸福食堂 老人的幸福加油站
    9月22日,走進西寧市城北區陶家寨農村幸福食堂,還沒到飯點,食堂裡已經座無虛席,陶家寨農村幸福食堂剛開業一個星期,每天都有一百多位老人來食堂吃飯,等飯的過程中,三五成群的老人或是吹拉彈唱,或是閒聊,一派溫馨祥和的氣氛。  熬飯、面片、粉湯、拉麵、攪團……走進食堂,牆上的食譜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些飯菜都是適合老年人的食物。
  • 莒縣長嶺鎮小嶺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激活孝德文化基因
    小嶺村位於莒縣長嶺鎮駐地北4.5公裡,東臨225省道,共有421戶,1163口人,黨員43名,耕地面積505畝。莒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開展以來,該村繼承深挖孝德文化資源,組織開展接地氣、冒熱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打響了「孝德小嶺」實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