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縣庫山鄉:打造中藥材致富產業

2020-12-19 莒世聞名

有著近40年中藥材種植歷史的庫山鄉,立足中藥材資源豐富、品質優良等有利條件,創新發展理念,把中藥材種植打造成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當下,正值中藥材生長的關鍵時期,在莒縣庫山鄉雙泉村一處中藥材種植大田裡,種植戶介紹說,今年的雨水較好,山嶺地上的黃芩長勢好於往年。

庫山鄉中藥材種植戶 陳會芹:我今年就種3畝多,都在這山嶺上,今年目前看,雨水大點,長得還可以。

劉玉坤是庫山鄉一家中藥材合作社的負責人,和中藥材打交道近30年了,臨近中藥材收貨季節,他忙著收拾倉庫,為今年的收購做好準備。

庫山鄉玉坤中藥材合作社負責人 劉玉坤:我們現在收購方,是倉庫、資金各方面都準備好了,主要現在就是說好好聯繫外邊的客商來,爭取能價格賣高點,叫老百姓也得到實惠。 在幾十年的種植歷史中,種植戶從一家一戶單打獨鬥,到合作社,再到基地+模式,形成規模種植、抱團發展,目前全鄉中草藥種植面積達3.6萬畝,其中,黃芩種植面積及產量佔全省的51%,丹參產量佔全國的總產量的68%。

庫山鄉農技站長 解有升:如何去提高這個品質,我們現在正做的是一方面大面積的輪作換茬,另一個請專家規劃了一個苗子的種植大棚,這個大棚是冬暖式的,想著在優化苗子這方面下手。

莒縣丹參、莒縣黃芩是國家農業部和國家工商總局雙認證的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庫山鄉合理謀劃中藥材區域布局,強化與青島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科技院校合作,引進各類人才、技術,示範推廣集約管理、高效生產的種植模式。同時從產業項目、資金調度、技術培訓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助推中藥材品種良品化、種養規範化、管理科學化、產品優質高產化發展。

庫山鄉農技站長 解有升:從招商引資這個角度上出發,想著他們附加值比較高的廠家入駐我們庫山,拉長我們中藥材的產業鏈,這樣品質產量的提升,也就是說,對整個的脫貧攻堅也好,鄉村振興也好,都帶來了很大的實惠。

相關焦點

  • 山東省莒縣庫山鄉:藥材之鄉煥發新光
    走進山東省莒縣庫山鄉,最吸引人的便是沿街古色古香的中藥材交易門店和空氣中飄散的縷縷中藥清香。作為山東省最大的優質中藥材集散地,庫山黃芩產量佔全省的51%,丹參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68%,這個偏遠小鎮,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中藥材之鄉」。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著藥材種植和黨的幫扶政策,「中藥材之鄉」的脫貧攻堅之路,也走出了一番別樣的風景,庫山鄉雙泉村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 莒縣庫山鄉:全力打造丹參和黃芩「藥材之鄉」
    莒縣庫山鄉特色農產品展位精品包裝大眾網·海報新聞日照4月25日訊(記者 李鵬林)4月25日,莒縣庫山鄉丹參、黃芩走進莒縣首屆「艾上綠蘆筍」電商節,吸引眾多觀眾前來詢問、購買。庫山鄉是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山東省一村一品示範鎮、山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山東省書畫藝術之鄉、山東省桑蠶之鄉、省級耕地保護激勵鄉鎮省級衛生健康鄉鎮、省級文明村鎮。同時擁有國家農業部、國家工商總局認證的「莒縣丹參」、「莒縣 黃苓」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雙認證商標。
  • 莒縣庫山鄉雙泉村:規模化種植效益高合作社富民促脫貧
    直播日照9月6日訊 莒縣庫山鄉雙泉村是省定貧困村,村裡大多數土地是山嶺薄地,產出效率低,村集體也沒有支柱產業,前些年一直是負債運營。2018年以來,村裡成立了三個合作社,通過規模化種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抱團發展走出了一條富村、富民的脫貧路。
  • 日照莒縣庫山鄉:規模化種植效益高合作社富民促脫貧
    莒縣庫山鄉雙泉村是省定貧困村,村裡大多數土地是山嶺薄地,產出效率低,村集體也沒有支柱產業,前些年一直是負債運營。2018年以來,村裡成立了三個合作社,通過規模化種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抱團發展走出了一條富村、富民的脫貧路。眼下正是黃煙收穫的季節,庫山鄉雙泉村的黃煙合作社正是一派繁忙景象。
  • 莒縣庫山鄉雙泉村:滾滾「黃煙」鋪開小村致富路
    豐收的喜悅(-徐延斌-攝)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鵬林 日照報導  早晨五點,在莒縣庫山鄉雙泉村的煙地裡、村頭上、烤菸房前,勤勞的菸農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庫山鄉位於莒縣北部山丘區,現有43個自然村。由於地處偏遠、山地眾多,部分村的經濟發展滯後,25個自然村被列為省級扶貧工作重點村。前些年,雙泉村班子軟弱,集體經濟空白,債務纏身,最多時欠外債達40多萬元。「三山二水五分田,地薄水缺打糧難。遇上旱澇災害季,忍凍挨餓受饑寒。」這段「順口溜」是20多年前雙泉村的真實寫照。
  • 莒縣庫山鄉聚力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7月15日上午8:00,莒縣庫山鄉雙泉村省派任職村黨支部書記劉國敏,剛踏進村黨支部辦公室,雙泉烤菸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金軍就風風火火的推門進來,向劉書記匯報了這條振奮人心的喜訊。庫山鄉位於莒北偏遠山丘區,現有43個自然村。
  • 日照庫山鄉易地扶貧搬遷 「搬」出山村新面貌!
    原標題:日照庫山鄉易地扶貧搬遷 「搬」出山村新面貌!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6日訊 日照市莒縣庫山鄉是一個省級扶貧重點鄉鎮,面對艱巨繁重的脫貧攻堅任務,鄉黨委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頭號民生工程來抓,並且立足農業鄉鎮產業實際,確定了「三條路徑對焦三種群體」的扶貧工作思路。
  • 莒縣庫山鄉東部地區人民進城極不方便
    自2019年初,莒縣公交路線調整以來庫山鄉東部群眾每天經歷著進城難的問題,由原來的1小時到城,變成了現在需要2——3個小時才能進城,而且傍晚回庫山還面臨著無法回家的難題。——管帥 管帥——庫山藥材市場9:00 7:3012:00 10:3015:30 13:30以莊科社區一位村民早上需要進城為例,他需要7:20到達村公交站,坐上7:30的公交車,約8:30到達庫山藥材市場,等大約40分鐘,8:10坐上東莞到莒縣的公交車
  • 莒縣庫山鄉開展《土地管理法》宣傳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通訊員 宋招遠 日照報導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為團結各方力量,更好地宣傳和落實新《土地管理法》,6月10日,莒縣庫山鄉政府會同縣綜合行政執法局開展專題宣傳活動此次活動,再次宣傳了新《土地管理法》知識,有助於更好地推進庫山鄉轄區內城鄉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 莒縣庫山鄉:海棠花開「笑」 春風
    眼下,又到了海棠花花開時節,在莒縣庫山鄉響廠村,成片成片的海棠花迎風綻放,嬌嫩的碧葉中,一簇簇潔白如玉,薄如輕紗的海棠花花姿瀟灑、花開似錦,一串串、一簇簇,微風徐來,它翩翩起舞、如詩如畫。
  • 莒縣庫山鄉:「幸福院」裡的老人話幸福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走進莒縣庫山鄉解家河村幸福院,住在這裡的解家河村貧困戶楊成吉、解守芬老兩口,剛見面就向記者打開了「話匣子」。  楊成吉今年78歲,妻子解守芬82歲,養育了2男1女三個孩子。由於家庭貧困,孩子們常年在外打工謀生,老兩口年老多病,住在50多年前建的老房子裡艱難度日,下雨陰天提心弔膽唯恐房倒屋塌。
  • 莒縣庫山鄉衛生院開展應急演練,提升冬春疫情防控處置能力
    12月11日下午,莒縣庫山鄉衛生院組織開展全員核酸檢測演練,全體機關幹部、鄉衛生院、各鄉直部門疫情防控負責人、各村疫情防控負責人參加演練。活動由鄉宣傳委員陳樂增主持,庫山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於萬兵出席活動並講話。  演練現場規範設置了體溫測量區、等候區、樣本採集區、休息區、臨時隔離區等,各區域均為臨時搭建帳篷,張貼清晰標識,工作人員到位。
  • 莒縣庫山鄉吹響第一書記「勇當先鋒、做好表率」集結號
    大眾網·海報新聞日照5月15日訊(通訊員 來曙光)5月14日上午,莒縣庫山鄉黨委組織召開2020年度第一書記工作交流會。庫山鄉黨委副書記、綜合執法辦主任侯萬平,組統委員祝佳,市、縣派駐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參加此次會議。會上,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紛紛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分別對工作成效、認識體會和下一步打算進行了交流匯報。大家紛紛表示,一定會珍惜難得的鍛鍊機會,真心學習、用心思考、傾心服務,不斷更新工作理念,提升工作本領,助推包聯村發展。
  • 種藥材成了致富的新路子介休市綿山鎮啟動中藥材市場培育新型生態...
    「種植中藥材成了我們致富的新路子。」5月24日,綿山鎮2020年中藥材種植推廣暨中藥材市場在介休市綿山鎮西靳屯村啟動,參加啟動儀式的介休市綿山鎮侯堡村村民封貴生高興地說。綿山鎮因氣候條件適宜、生態環境有利,自古以來,就多處可見柴胡、綿黃芪、蒲公英、生地黃等多達20餘種野生中藥材,有些村民多年來有採挖野生藥材的習慣。但過去人們沒有意識到野生草藥能成為致富的寶貝,致使這裡雖然道地藥材品種多樣,但形不成產業。
  • 莒縣庫山鄉走訪疫情防控期間生活暫時困難群眾
    連日來,庫山鄉組織機關幹部帶著雞蛋、麵條、麵粉、花生油等生活必需品,走訪看望孤寡獨居、出行不便的老年特殊群體。
  • ...甘肅雲·縣融媒集萃」隴西:種好道地「脫貧藥」 打造產業「致富...
    【新甘肅雲·縣融媒集萃】種好道地「脫貧藥」 打造產業「致富鏈」隴西縣柯寨鎮張家灣村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綠意盎然。站在隴西縣福星鎮龐家岔村的山頂放眼望去,鬱鬱蔥蔥的層層梯田裡,翠綠茂盛的中藥材一眼望不到邊。這裡,便是隴西縣今年打造的萬畝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我種中藥材已經10多年了,沒想到的是,今年政府給我的每畝藥材地免費發放了4袋有機肥和4袋保溼劑,自己只需要投入藥苗。政策真的是太好了。」在一塊2畝多的梯田地裡,建檔立卡貧困戶朱永剛興奮地說。
  • 綿山鎮中藥材綻放幸福花
    三年前,綿山鎮充分利用自然優勢,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中藥材這一富民產業,如今,該產業正以強勁勢頭邁上發展「快車道」,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致富花」。家住綿山鎮焦家堡村的村民宋有軍,2018年在自家玉米地裡套種了12畝柴胡,沒想到2019年天氣久旱少雨,玉米幾乎絕收,柴胡卻長勢喜人。
  • 打造中藥強省,《河南省中醫藥學科與中藥材產業發展研究報告》出臺
    同時,針對我省如何加速發展河南中醫藥學科與中藥材產業發展提出人才培養、科研合作、文化傳承與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推行中醫藥強省戰略、完善和建立一套發展體制和機制、建立一個行業聯盟和系列創新研發團隊、打造兩大平臺、辦好三大節會、建設四大基地、承古拓新,健全培養評價體系、加快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加快中醫藥研發和質量標準建立、利用優勢互補,推動產校合作,建設國家級中藥材發展技術中心
  • ...開工奠基暨山東果酒產業技術研究院揭牌儀式在莒縣青峰嶺湖區舉行
    據了解,莒縣農業產業近年來已進入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拐點,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關鍵時期。,促進莒縣農業產業升級,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助力實現土地增效、農民增收、社會發展,共同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
  • 城口:疫情不誤農時 中藥材成農戶致富希望
    近年來,治平鄉積極探索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戶抱團聯動發展模式,種植中藥材2000畝,有力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種植大戶楊純軍便是其中之一,隨著陽河村藥材的連續豐收,楊純軍從土地中收穫了成功的喜悅,春耕春播生產熱情更是增添了無窮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