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李寧發布了飛電跑鞋的最新迭代款——飛電2.0,一經推出就吸引了眾多跑鞋愛好者們的關注,提速、升級、極速成為他們最為心動的詞彙。
全新升級的飛電2.0這次共有兩個版本,分別是:飛電2.0Elite與飛電Challenger,它們延用了飛電一代的核心科技組合:MONO紗+輕彈科技中底材料+異構碳板+GCU耐磨防滑大底,這些組合雖與前代大體相同,但在細微之處,卻蘊藏著提速的動力。
1、中底增厚
飛電2.0依舊是7毫米的落差,但是較飛電1.0相比,增加了中底的厚度(Elite增加了9毫米、Challenger增加了8毫米),這大大提升了鞋子的緩震性能,與此同時,飛電2.0在後跟處與1.0相比做了11毫米的收窄,力求保證的鞋身的輕量。
2、鞋面升級
飛電2.0依然使用了MONO紗為主體的鞋面材料,不過鞋面提高了硬度,減少了1.0鞋面軟塌感,而鞋面最大的升級點,就是採用一體式的編織彈力鞋舌設計,整個鞋領的環繞包裹上都做出了較大的優化處理,穿著的舒適度上有了很大提升。
3、蹠枕科技
這是李寧推出的又一項創新科技,也是升級中最重要的部分,它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古代馬蹄的蹠枕部位,依據仿生學原理,在中前掌位置(蹠骨下方)設計枕狀軸,內置支撐片與中底異構碳板形成聯動,藉助槓桿原理為跑者在前足蹬伸階段提供有效助力,大幅提升蹬伸效率,將跑步時的動能轉化為助推力,從而提升運動表現。
飛電2.0Elite和Challenger都應用了這個蹠枕科技,因此它們在鞋底前掌著地位置都有一個明顯的凸起,橫向貫穿鞋底,而就是這個神奇的凸起實現了運動表現的繼續提升,快上加快。
當然,產品說的再好,還需要跑者的切身體驗,那麼這兩雙跑鞋的真實腳感如何呢?蹠枕真有那麼神奇嗎?擁有蹠枕的飛電系列真能讓我們跑得更快嗎?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2.0Elite和飛電飛電Challenger實測體驗。
飛電2.0Elite測評體驗
飛電2.0Elite延續了飛電1.0頂級競速跑鞋的豪華配置,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升級改良,與一代一樣上市價格仍為2099元,這個價格確實高冷,這彰顯出李寧在跑鞋領域的雄心,在適用人群上,飛電2.0elite在頂級跑者腳上可完全發揮出性能,創造出絕佳成績,而對於大眾跑者來說,則需練好自身才能有很好的駕馭能力。
1、外觀
飛電2.0Elite採用了豔麗的「紫氣東來」配色,並且大膽使用了鴛鴦色組合,左腳紫色與右腳橙色搭配相得益彰,增添了時尚前衛感,鞋頭極具動感的大LOGO,體現出競速元素,鞋跟部位新增了拉環設計,方便跑者穿脫,此外,飛電2.0Elite還在後跟內部增加了環抱式泡棉,解決了包裹性和足部貼合的問題。
2、中底
從肉眼可見,飛電2.0Elite在中底厚度上比前代增加了,而根據實測結果,在落差不變的情況下,中底最高厚處增加了9毫米,這無疑增加了回彈腳感和緩震性能,同時也一掃跑者對飛電初代留下偏薄底的印象,因此飛電2.0Elite增加了16克左右,不過單只仍控制在平均200克以內(US9碼為194克),保持著輕量化特質。
除此之外,飛電2.0Elite對中底中間夾著的全掌異構碳板的剛性也進行了增強,從而減少了腳部蹠趾關節的彎曲,而這也跟鞋底凸起的蹠枕結構形成有機結合,產生了提升跑動時的助推力、提高蹬伸效率、降低能量損耗的效果,從而提高運動表現。
3、鞋面
飛電2.0Elite的鞋面主體仍採用輕質且極具透氣性的MONO紗,表面鐳射衝孔工藝遍布透氣孔,有效提高鞋內空氣循環,控制足部溫度,而在鞋舌位置則改為一體織的襪套設計,這樣的拼接方式,也改進了前代鞋面上的包裹感,同時,MONO紗硬度的提升也讓鞋子更貼合足部,對國人的腳型也更加友好。
4、大底
在前一代,GCU全天候止滑耐磨大底就因出色的耐磨防滑表現,獲得了很高的評價,而此次,Elite對GCU大底又進一步升級,增大了覆蓋面積,特別是對著力位置進行了全覆蓋。而觀察大底,除了鏤空範圍變小外,最明顯的不同就是凸起的蹠枕結構,看似怪異,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5、穿著體驗
我剛一上腳,就明顯感受到Elite的輕盈與貼合感,在原地踩踏後,增加了相較於初代中底的軟彈,僅僅只是站立時,就能感受到蹠骨部位的凸起,蹠枕貼合了我的前掌接觸地面,接觸地面的面積和高度與在赤足時相吻合,這形成了明顯的前傾感,導致身體會不自覺的向前邁步,而這只是對蹠枕結構的初體驗。
跑動起來後,中底帶來的緩震感愈發明顯,有更多的能量反饋,而由於高強度碳板的支撐,使得鞋體整體統一且不易彎曲,增強了滾動感,同時雙腳著地瞬間都很穩,沒有多餘的拖沓和晃動,而就在蹠枕部位接觸地面的一瞬間,形成了獨特的推進感,讓我有了加快步伐的衝動和腿部蹬伸效率的提升。
在體驗Elite跑鞋的這段時間裡,我跑出了10公裡的PB:37分20秒,接著在這個狀態下去參加2020廣州馬拉松,在天氣和道路較不利的條件下,刷新全馬PB:2小時57分,全程跑下來,感覺材料的緩震感沒怎麼衰減,Elite產生的推動力和滾動感,為成績有所突破有所助力。
飛電Challenger測評體驗
作為與飛電2.0Elite同時發售的飛電Challenger,同樣是頗具看點,異構碳板、MONO紗、中底材料、GCU大底一應俱全,價格為1299元,這對於很多因飛電系列價格而猶豫跑者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它也是被看作更具親民也更被廣大跑者所接受的鞋款,同時在耐穿與適用性上也進行了諸多改進,更適合成績在330以內的精英跑者所選擇。
1、外觀
飛電Challenger並非鴛鴦色搭配,兩隻配色為與飛電2.0Elite左腳相同的紫色調,前部的LOGO因有白邊的裝飾,更為醒目,鞋子後部由MONO紗改為硬質TPU+一體編織的組合,這樣穿著起來穩定性提高了一些,穿脫也更加順暢。
2、中底
飛電Challenger的落差也是7毫米,在中底厚度上較前代有所提升,但是比Elite要低了1毫米,中底的後跟部位相較於Elite變得寬大了,這樣可以提升了鞋子穩定性,同時對跑者競速水平有了更多的寬容度。
此外,飛電Challenger異構鏟型碳板面積沒Elite覆蓋面那麼長,只有大約2/3長度,鞋身的後半部缺少了碳板的強支撐,因此後半部著地要比Elite更柔和一些,在鞋底前掌部位同樣應用了凸起的蹠枕技術,和碳板形成了巧妙結合。
3、面料
Challenger仍採用輕薄、透亮的MONO紗,而在樣式設計上與Elite不同,為白邊網格狀,風格較為清新,同時在鞋舌部位採用的一體編織面料,增加了鞋子的包裹感。
4、大底
從穩定性與耐久性上面考慮,Challenger的GCU大底的厚度比Elite要厚1毫米,中部鏤空的菱形洞,可清晰看到碳板的存在,同時也減輕了鞋身重量。不過在鞋身重量上,Challenger比Elite要重了16克(US9碼209克),在輕量跑鞋中仍很突出。
5、穿著體驗
上腳後,並沒有明顯感覺出Challenger與elite不同,在緩震上仍是彈性十足,簡單邁步就能體會到熟悉的推進感,跑動起來後,對速度的駕馭雖沒有Elite強烈,但也有不錯的助力感,對跑動效率都有所提升。
而碳板和中底材料的「減配 」對於我這樣的非頂級跑者來說影響不太大,依舊能憑藉這雙鞋跑出不錯的成績,此外,Challenger在耐久性和穩定性上則更有優勢,除了在比賽時穿著,日常訓練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近一個月我穿著Elite和Challenger兩雙跑鞋進行了比賽、長距離、間歇跑等多種條件的測試體驗,除了李寧眾多延續的科技外,更對蹠枕科技提升速度作用有了更為深刻的感受。
與此同時,多名國內優秀跑者穿著Elite或Challenger,在賽場上創造出很多不錯的成績,期待在新一年的比賽上,有更多的跑者能夠穿著它們跑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