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程式設計師立遺囑將遊戲帳號留給堂弟,玩了7年花了近10萬元

2020-12-22 瀟湘晨報

作為一名程式設計師,30歲出頭的李林(化名)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想為自己立一份遺囑,在將大部分財產留給父母后,他選擇將一個玩了7年的遊戲帳號寫進遺囑,留給自己20多歲的堂弟。

想把遊戲帳號留給堂弟

2019年初,30歲出頭的李林突然冒出一個想法:他想為自己立一份遺囑。

李林是一位程式設計師,平時工作忙、加班多,心理壓力也非常大。

他自己解釋說,立遺囑這個想法的誕生,源於他經歷了兩件事情:一件事情是,李林的親戚們之前為了老人遺產的歸屬問題,曾經鬧得非常不愉快;另一件事情是,幾個月前的一天早上,李林的鄰居突然離世。

李林說,在鄰居去世的前一晚,李林的母親還曾和這位鄰居有說有笑地聊過天,但僅僅過了一夜,不幸就發生了。

李林說,他不希望將來某一天,這樣的不幸也發生在自己身上。

2019年10月,李林來到中華遺囑庫立了遺囑,將大部分財產留給了父母。此外,他特地向工作人員諮詢,遊戲帳號是否也能寫進遺囑。

這遊戲花了我很多時間精力,也花了很多錢,大概有近10萬塊。」

李林說,他玩這款網路遊戲到現在已經有7年了,「以前上班不忙的時候,我每天會花三四個小時在遊戲裡,如今也會偶爾玩一下」。

當李林從中華遺囑庫得知,遊戲帳號可以寫進遺囑之後,他就決定,把這個遊戲帳號留給他的堂弟。李林說,除了遊戲帳號本身的價值之外,最讓他無法割捨的,便是他與堂弟一起玩遊戲的那段歡樂時光。

李林的堂弟如今20多歲,兩人在現實中是堂兄弟,在遊戲裡則是「並肩作戰」的好隊友。

立完遺囑後,李林馬上把這個決定告訴了他的堂弟。

他(堂弟)一開始覺得很奇怪,問我年紀輕輕的,為什麼要立遺囑。」

李林說,實際上,家裡的矛盾,堂弟也很清楚,他解釋了幾句,堂弟便理解了他的想法。

在李林看來,不管堂弟今後會如何處理這個遊戲帳號,對於他而言,也算找到了情感的寄託之所。

180多人將虛擬財產寫進遺囑

據中華遺囑庫的工作人員介紹,像李林一樣將遊戲帳號等虛擬財產寫進遺囑的人,並不在少數。

中華遺囑庫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90後」立遺囑的人數在全國已經突破了300位,而將虛擬財產寫進遺囑的有180多位。這些「90後」的不動產、股票等財產並不多,主要以現金存款和虛擬財產為主。

據中華遺囑庫法務部主管湯婷婷介紹,隨著立遺囑的人群越來越年輕化,將虛擬財產寫進遺囑的人數也變得越來越多,其中虛擬財產大多涉及到微信、支付寶帳號、理財帳號以及遊戲帳號等方面。

實際上,直到2018年,中華遺囑庫才出現了第一位將虛擬財產寫進遺囑的客戶,當時對方是想把支付寶帳號寫進遺囑。

但是在支付寶的服務協議裡規定:

用戶標識和帳戶僅限您本人使用,請勿轉讓、借用、贈與、繼承,但支付寶帳戶內的相關財產權益可被依法繼承。」

除了支付寶外,微信的服務協議裡也有類似規定:「非初始申請註冊人不得通過受贈、繼承、承租、受讓或者其他任何方式使用微信帳號。」

相比較而言,對於遊戲帳號來說,遊戲裡面往往包含著遊戲角色等級、裝備、金幣等。對此,湯婷婷認為,這些東西都有交換價值,具有一定的財產屬性。

我們會用籠統性、囊括性的語句把這些帳號打包處理寫進遺囑。」

湯婷婷說,在遺囑裡,會把這些帳號寫下來,並寫明這是以客戶的身份證號或電話號碼等名義註冊的,裡面的財產以及相關權益,等到有相關法律明確以後,客戶就能進行選擇性繼承。

湯婷婷直言,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如果允許這些帳號被繼承的話,那麼這個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核查性的成本,對企業來說也會增加負擔。因此,如何平衡企業和用戶之間的權益,還有待法律的進一步完善。

律師:遊戲帳號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那麼,遊戲帳號是否系虛擬財產,能否作為遺產進行繼承呢?對此,記者採訪了12348上海法網的三位值班律師進行了解讀。

遊戲帳號是否系虛擬財產?

「關於什麼是虛擬財產,我國立法並沒有明確規定。」在上海築業律師事務所的周瑜律師看來,虛擬財產應該具備以下三點:

具有財產的使用和交換價值;可以被價值衡量;具有虛擬性,從網絡技術角度講,這種虛擬物在物理上通過電子信息以一定的數據、信息、符號存儲在網絡中,並通過特定的網絡軟體表現為帳號、遊戲裝備、虛擬貨幣等。

周瑜說,根據我國《民法總則》的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上海申浩律師事務所的姚禕律師表示,關於網絡虛擬財產的範圍,至今尚未達成一致。在姚禕看來,網絡虛擬財產必須依附於網絡,並且可以進行交易,具有一定的交換價值:「如果特定的遊戲帳號具備上述特徵,應該屬於虛擬財產。」

遊戲帳號可以作為遺產,訂立遺囑嗎?

在上海申浩律師事務所姚禕看來,尚不能將遊戲帳號作為遺產,訂立遺囑:

首先,《繼承法》沒有明確將網絡虛擬財產納入繼承財產的範圍;

其次,遊戲帳號實際上是遊戲玩家和遊戲公司的服務合同憑證,玩家通過遊戲帳號享有遊戲公司的服務,將遊戲帳號由他人繼承實際上也是合同權利義務的轉讓。

根據《合同法》規定,合同權利義務的整體轉讓,需要合同相對方的同意。

上海向源律師事務所的陳錫亮律師表示,在司法實踐中已經有關於微信公眾號、遊戲帳號等虛擬財產分割案例。但是,虛擬財產是否能作為遺產進行繼承,我國法律尚沒有明確規定。

市民能否把虛擬財產寫進遺囑?

上海向源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陳錫亮解釋說,遺囑是指人生前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對其遺產或其他事務所作的個人處理,並於創立遺囑人死亡時發生效力的法律行為。因此,把屬於自己的虛擬財產寫入遺囑,完全是公民自己的自由,「寫了才可能將自己的財產按自己的意願處理,如果不寫,只能進行法定繼承」。

但上海申浩律師事務所的姚禕律師提醒說,遊戲帳號能否繼承,還要看玩家與遊戲公司合同的約定,「現在有些遊戲公司約定遊戲帳號的所有權不是遊戲玩家的,這就意味著玩家帳號是無法繼承的」。

來源:周到APP ,新聞晨報

相關焦點

  • 80後程式設計師男子立遺囑,把遊戲帳號留給堂弟:玩了7年花了近10萬
    來源:新聞晨報 作者:陳泉作為一名程式設計師,30歲出頭的李林(化名)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想為自己立一份遺囑,在將大部分財產留給父母后,他選擇將一個玩了7年的遊戲帳號寫進遺囑,留給自己20多歲的堂弟。01想把遊戲帳號留給堂弟2019年初,30歲出頭的李林突然冒出一個想法:他想為自己立一份遺囑。
  • 大學生18歲就立遺囑,是遊戲不好玩,還是動漫不好看?思想咋了!
    而這位女大學生才上大學一年級,年僅18歲,為什麼這樣的年紀就開始寫遺囑了呢?是身體出現了什麼問題,還有另有隱情呢?下面,我們就來仔細的來分析一下18歲女大學生立遺囑的事件。18歲立遺囑,是動漫、遊戲不好?18歲,是一個年輕人的代名詞。
  • 感慨生命無常,90後上海ICU護士立遺囑:為更從容地活著
    上海姑娘王婷婷回憶起「遺囑風波」有些感慨。王婷婷立遺囑事件之所以引起關注,只因這份遺囑有兩點「反常」:立遺囑人是一名「90後」,遺產繼承人竟是她的閨蜜。都說30歲左右談生死,似乎太早,但1992年出生的王婷婷是一名ICU護士,對生命意義的理解,或許比同齡人更深刻。這份遺囑看似「任性」,其實飽含著她對家人沉甸甸的愛。
  • ...立遺囑把房子留給親生女,繼女氣炸:我媽跟他一起買的…(「湘女e...
    可對於重組家庭遺產分配不當卻可能導致……近日,湖南株洲一繼父就立遺囑把房屋、大部分錢財留給親生女繼女唐女士不幹了!新房是母親與繼父婚後購買的屬於夫妻共同財產立遺囑,就能完全撇開繼女??因為這份遺囑,一家子陷入激烈爭吵中……原本相安無事的重組家庭,卻因一份遺囑鬧翻了日前,記者來到唐女士的繼父李先生家中,唐女士在安撫父母的情緒後,介紹起事情的原委。唐女士今年41歲,繼父李先生今年70歲了,母親吳女士65歲。
  • 郭敬明資產太多,不得已28歲開始立遺囑:傳統與超前的思想碰撞
    1983年出生的郭敬明今年38歲了,雖然最近關於他的負面新聞鋪天蓋地,又是道歉又是電影《晴雅集》被下線,但他有一點讓我驚嘆的是,他從28歲就開始立遺囑了,而且每半年修改一次。 這應該是娛樂圈絕無僅有的,能如此年輕就深謀遠慮的人,不得不說他的思想真的很超前。然而當記者問到他為什麼那麼早立遺囑時,他的回答也真是老凡爾賽人了。
  • 超5000人寫「微信遺囑」,90後都積極「立遺囑」了,這說明什麼?
    「微信遺囑」是有療愈功能的儀式感當前全球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對於人生有了新的想法。中華遺囑庫是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和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於2013年共同發起的公益項目,該項目順應時勢,開通了「微信遺囑」功能。
  • 汕頭男孩玩遊戲充值近2萬元 4399表態將協助溝通解決
    來源:中國經濟網原標題:汕頭男孩玩遊戲充值近2萬元 4399表態將協助溝通解決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1日訊(記者 徐自立 馬先震)「用父母的帳號登錄,反覆充值數十次,退款審核取證難」……「熊孩子」大量「氪金」、家長退款維權不易的消費亂象近年層出不窮。
  • 熊孩子玩遊戲多次充值花萬元 最高兩筆達1900元
    原標題:合肥|熊孩子玩遊戲花萬元買裝備 消費是否無效2月初,合肥的王華(化名)意外發現,自己銀行帳戶莫名少了一萬多元錢。而銀行流水顯示,過年的半個月時間,其帳戶天天給騰訊財的付通遊戲帳戶充值,最高的兩筆高達1900多元。
  • 一圖讀懂丨平均年薪25.7萬元!為何眾多中年程式設計師還紛紛想轉型?
    近期,每日經濟新聞與獵聘網合作,獲得了近5年來關於國內中高端程式設計師的招聘大數據,同時通過問卷調查收集了程式設計師們對自己職業的看法和認知,試圖解讀這個數量日漸龐大的技術群體背後的故事。程式設計師自我評價:對35歲感到恐懼實際上,對於程式設計師這個職業,碼農本身的看法和人們慣常的認知有些不同。
  • 18歲大學生立遺囑,財產給朋友並不可取!你讓我情何以堪
    而我,三十多歲的社會人,卻還欠銀行幾大萬,您說我能不臉紅嗎?不不光臉紅,我還眼紅! 要點一:主體小紅生前(18歲)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立遺囑)對其遺產(銀行卡兩萬多元存款)
  • 遺囑怎麼寫法律才具有法律效力,個人自立遺囑範本
    一、本人妻子於2008年1月18日去世。長女於**,約58歲,住上海市***村106號801室;次女於**,24歲時去世,未婚,無子女;三女於**,52歲,住上海市***村145號802室;四子於**,約48歲,住上海市****路178號。
  • 如果沒有明天了 你會在微信遺囑上說啥
    比如厄瓜多的殯葬業瀕臨崩潰,逝者遺體被拋在街頭;日本墓碑石材不足;澳大利亞有人囤棺材;美國五角大樓緊急準備10萬屍袋……疫情讓人們重新審視了生命,在我國,不少人上微信立遺囑,這種電子遺囑,有法律效力嗎?疫情期間,中華遺囑庫開通「微信遺囑」,大家可以用圖片、錄音、視頻等方式,寫「幸福留言」。遺囑庫會在指定時間,免費寄給收信人。
  • 五地現孩子花萬元玩騰訊遊戲 印鈔機離孩子遠點
    2月19日,據安徽商報報導,合肥市民王華(化名)10歲的孩子玩天天愛消除,給騰訊的遊戲帳戶充值一萬多元,最高單日消費高達1900元。報導稱,騰訊方面正在協商退款事宜。   2月7日,據長沙晚報報導,常德市民周先生8歲的兒子,為了買道具,三天內在手遊王者榮耀上就消費了4000元。   同樣的案例也還發生在陝西。
  • 18歲大學生立遺囑:財產留給朋友,我最傷心難過時她給了我關愛
    日前,卻有一名剛剛才18歲的大一新生,卻訂立下了一份遺囑。並且她在遺囑中說,希望把存在銀行卡裡的2萬多元,留給自己的一位朋友。 2020年12月19日,剛滿18周歲的大一新生小紅(化名),來到上海中華遺囑庫第二登記中心,為自己訂立遺囑。 在小紅訂立的遺囑中,她希望將自己銀行卡裡的2萬多元,留給自己的一位朋友。她表示,這位朋友畢竟在她最傷心難過時,給予了無私的支持和關愛。
  • 以案說法 | 重症男子將遺產留給護工,沒想到老婆一個舉動改寫結局...
    以案說法 | 重症男子將遺產留給護工,沒想到老婆一個舉動改寫結局......近日,抖音上一條關於「遺產分配」的視頻火了護工和老婆爭遺產各執一詞律師:《民法典》施行後,公證遺囑不再優先解讀嘉賓:廣東君厚律師事務所 薄文君律師主持人:廣州一男子紀某身患多種疾病,護工李女士和他朝夕相處,紀某就做了一個公證遺囑將所有的財產都留給護工,可是沒想到在紀某彌留之際
  • 重要提醒:明年1月1日起,遺囑效力將以最後的遺囑為準
    許多人都知道,我國現行《繼承法》規定,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不得撤銷、變更公證遺囑。因此,許多老年人在確立遺囑時,都會考慮去公證處做一份公證遺囑。然而,明年 1 月 1 日起,《民法典》施行後,這種情況將被改變。
  • vivo一月4省曝孩子充萬元玩遊戲 霸王商家強硬不退錢
    ,報導了vivo半年內連遭家長們投訴的事件,這些投訴稱孩子通過vivo應用商店下載遊戲並充錢,家長與vivo手機客服聯繫要求退款,vivo客服卻多次拒絕退款。而中國經濟網記者近日再次查詢了解相關情況,發現vivo遭到投訴且拒絕退款的情況仍然層出不窮,近一個月以來,就有多家媒體連續曝光了陝西、河南、江蘇、湖南4個省份發生孩子偷偷充值數萬元玩遊戲,而vivo拒絕退款的案例。
  • 美一6歲男孩在iPad遊戲應用內購買花費逾10萬元
    美一6歲男孩在iPad遊戲應用內購買花費逾10萬元2020-12-14 13:00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據外媒報導, 在2020年夏天,一個6歲的孩子在App Store上花費了1.6萬美元購買世嘉的iPad版《Sonic Forces》。
  • 華涇普法手偶劇——民法典篇,《遺囑繼承》 ​
    原來謙大爺的兒子小寶在大爺剛確診的時候將大爺照顧的無微不至遺囑公證後小寶就變了難道謙大爺只能認命將遺產留給小寶了嗎?還有其他辦法可以更改公證遺囑嗎?有的!小寶在外面玩的時候聽說謙大爺病重便趕緊跑回去準備繼承遺產卻被告知一分錢都分不到這是怎麼回事呢?
  • 關注虛擬財產丨男子痴迷網遊投入近千萬 不料帳號被網友以3888元...
    封面新聞記者 李智 實習生 付錚玩網路遊戲時,花錢充值是常規操作,但一名玩家在一個帳號中,竟然投入了近千萬元,你見過嗎?7月22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了解到這樣一起典型案例,一名玩家投入近千萬元的網遊帳號,被他人以3888元低價轉賣,雙方產生糾紛,鬧上了法院,這是一起典型的涉「虛擬財產」案例。遊戲玩家投入了近千萬元的網遊帳號,價值幾何?如何判定?來聽法官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