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法國畫家亨特的油畫《覺醒與良知》,歡迎期待和曙光

2020-12-22 冰室辰也32

這幅畫名為《覺醒的良知》,是由英國畫家威廉霍爾曼創作的一種類型畫,他是亨特從到創作的,這是他畫的畫年輕時!他不出名,當然,他的作品也不受歡迎,但這是他唯一受到讚揚的畫!

在這幅畫中,男人坐在鋼琴旁,是一位音樂老師,女人估計是他的學生,女人坐在男人的腿上,一看照片就是戀人的關係暖昧,不正常的師生關係,是戀人幽會的場景!

最精彩的是,女人的姿勢是前傾,眼睛裡的光突然顯得明亮,這可能是一種覺醒!而男老師似乎也發出了親切的微笑,做出了放手的姿態,這或許是一種良心的發現!

也有人認為這個女人是一個男人支持的情婦,房間裝飾豪華,紅木椅子紅地毯,但看起來很凌亂,這意味著這是一次臨時的秘密幽會,這個男人一定是把這個漂亮的女人藏在外面,不告訴他的妻子和孩子!雖然女人吃喝玩樂應有盡有,但她們也可能厭倦了這種金絲雀般的籠中鳥生活,所以在照片中,女人想掙脫男人的懷抱,找到屬於自己的新生活!

小時候,亨利的父親不同意他對繪畫的研究,所以他16歲以後才接觸油畫,他一邊畫畫,一邊謀生,他經常學習和複製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受益匪淺!他進入皇家美術學院,遇到了兩位畫家,然後他們一起建立了拉斐爾前線學校協會!

亨特是拉斐爾學校的創始人之一,在他的畫裡,總是有宗教的道德布道,還有希望和曙光的圖畫!這《覺醒的良知》是他的傑作之一!他的作品包括《牧羊人》、《世界之光》、《清晨禱告》、《喇叭花》等等!讓我們一起欣賞他的作品,他繪畫中的道德觀價值觀對現代人可能仍然具有教育意義!

相關焦點

  • 十六歲開始靠賣肖像畫謀生的英國畫家威廉·亨特
    牧羊人亨特的作品最初並不成功,被許多藝術界的報刊攻擊為笨拙而難看。他早期有關現代都市和鄉村生活的作品為他取得了一些知名度,例如牧羊人(The Hireling Shepherd)和良心覺醒(The Awakening Conscience)。
  • 法國印象派女畫家,貝爾特·摩裡索特,油畫作品欣賞
    印象派女畫家貝爾特·摩裡索特(Berthe Morisot),1841年元月生於布爾日(Bourges),1895年三月死於巴黎,法國畫家。摩裡索特是第一位加入印象畫派的女畫家,曾受教於柯羅(Corot),好友兼大伯的馬奈(Manet)對她的畫風有絕對的影響。
  • 法國寫實主義風景畫和肖像畫家,柯羅,油畫作品欣賞
    柯羅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法國寫實主義風景畫和肖像畫家。出生於巴黎,早年師從古典派畫家貝爾坦。因學業的優秀而獲獎金,到羅馬留學,在那裡住了七八年。回國後在巴比松村附近的楓丹白露森林畫了許多風景畫。
  •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蒂索唯美女性人體油畫欣賞!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蒂索唯美女性人體油畫欣賞詹姆斯·雅克·約瑟夫·蒂索,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畫家生於1836年10月15日,卒於1902年8月8日詹姆斯·雅克·約瑟夫·蒂索是法國的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但是,詹姆斯·雅克·約瑟夫·蒂索的一生的大部分的時間卻是在英國度過的他最初在巴黎的 Beaux 藝術學習藝術蒂索早期的畫主要是歷史,最有成就的是倫敦社會生活的繪畫這其中誕生了著名的畫作「Too Early」
  • 法國納比派代表畫家,大師維亞爾,油畫作品欣賞
    愛德華·維亞爾(1868 – 1940年)出生於古依索,是法國畫家和圖形藝術家。作為內景主義畫派領袖之一,畫家維亞爾運用印象派技法來描繪親戚朋友在室內、巴黎花園裡和街道上的日常生活。在《藝術家的母親和妹妹》、《花園聚餐》和《畫家凱爾·澤維爾·羅塞爾和他的女兒》等作品中,維亞爾著力於小型的重複圖案,將人物融合在背景之中。維亞爾也繪製大型裝飾畫板和屏風,設計舞臺布景並發表了一系列平版畫,如《室內景色》(1899年)。維亞爾在巴黎茱麗安學院求學期間結識了皮耶·勃納爾、保羅·塞律西埃和莫裡斯·丹尼斯,與他們組成稱為「納比派」的象徵主義畫派團體。
  • 英國畫家阿瑟哈克油畫作品欣賞!英國前拉斐爾派畫家的代表
    ◆今日分享英國畫家阿瑟哈克(Arthur Hacker)的油畫作品。英國前拉斐爾派畫家作品,以寫實為傳統風格,畫風細緻而端莊,用色清新而淡雅,呈現一種憂鬱的情調感。畫面中的花朵將人物映射得格外美豔,不是機械化的風格展示,而是將時代因素富有藝術潮流的美感。
  • 法國女畫家摩裡索油畫藝術作品
    貝爾特·摩裡索是法國傑出的女畫家,她的畫題除了少量的風景畫外,主要以描繪肖像、孩子和家庭生活為主,同時代著名畫家雷諾瓦十分欽佩她的的「純潔天才」,稱讚她是法國名畫家弗拉戈納爾(1732-1806)之後一位真正的藝術家,可以與十九世紀下半葉最優秀的畫家並駕齊驅。
  • 奧地利畫家Ferdinand Georg Waldmüller油畫作品欣賞
    奧地利畫家Ferdinand Georg Waldmüller油畫作品欣賞奧地利畫家Ferdinand Georg Waldmüller油畫作品欣賞奧地利畫家Ferdinand Georg Waldmüller油畫作品欣賞奧地利畫家Ferdinand
  • 法國畫家塞尚油畫藝術作品:風景
    法國畫家塞尚油畫藝術作品:風景 塞尚油畫藝術作品(風景畫):馬納河上橋
  • 西方藝術史:英國美術 拉斐爾前派創始人 霍爾曼·亨特
    《牧羊人》1851年真正使他出名的是有關宗教的畫作,最初是《世界之光》,這幅畫受到極大歡迎,還被帶至美國及其他英國殖民地巡迴展覽。《世界之光》形象刻畫精細準確,色彩強烈而突出說教。基督手持蠟燭現身曙光裡,敲擊一扇關閉的門,門前雜草叢生――亨特的這幅畫被複製了幾百萬封,成了維多利亞時代人們的心靈支柱,是時代的一張聖像畫,充滿象徵、情感和超現實主義的細節,跟葡萄乾布丁一樣又甜蜜又沉重。該情節取自《聖經》:看啊,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的聲音就開門,我將走進門內,我與他,他與我一同進餐。
  • 油畫人物 法國畫家-奧德裡:亨利·卡米爾,白靈亨騎士、貴婦人
    A.D 17至18C,法國畫家_讓·巴蒂斯特·奧德裡(Jean-Baptiste Oudry),生於1686至1755年,法國畫家、雕刻師、掛毯設計師,洛可可風格,法國皇家藝術學院教授,描繪動物及狩獵的作品最廣為人知。
  • 張令安——油畫作品欣賞
    雖幡然覺醒者有,但探索成功者卻寥若晨星。多數人淺嘗輒止,離目標漸行漸遠。如果沒有一定的審美理想,沒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懷,沒有對中國藝術從骨子裡面的痴迷,沒有探索的勇氣和韌勁兒是難以在這條路上走下去的。以此,我們可以知道張令安的選擇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是憑著不凡的勇氣和執著走在這樣一條崎嶇的探索之路上的。
  • 6位油畫大師的速寫和素描作品欣賞
    世界知名的油畫大師,通過他們傳世的作品,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自己光輝的姓名。這些大師紮實的繪畫功底,不僅體現在經典油畫作品,他們日常練筆和寫生的素描或者速寫的手稿,保留下來的也成為了傳世佳作。今天,我們就來欣賞6位西方油畫大師的速寫和素描作品。
  • 法國印象派畫家Edgar Degas繪畫作品欣賞
    Edgar Degas(1834-1917),是印象派中以傳統精確素描與印象派色彩風格絕妙結合的畫家,被稱為「古典的印象主義」。Degas自己說他是「運用線條的色彩畫家」。
  • A.D 15-16C法國畫家 昆汀·馬西斯 人物油畫作品欣賞
    Italy)原作收藏方所在城市:義大利羅馬(Rome)原作收藏方:羅馬-國家古代藝術館Galleria Nazionale d』Arte Antica (Italy – Rome)藝術家創作時間:1517畫家作畫年齡
  • 法國畫家查爾斯油畫裡 優雅的古典女性
    他從事過蠟筆,光刻,水彩,粉筆,油畫和蝕刻等技術,以優雅的年輕女性肖像而聞名。查爾斯·約書亞·卓別林出生於法國厄爾(Eure)的萊斯安德利(Les Andelys)。他的母親奧林匹亞·阿黛爾·莫伊西(Olympia Adelle Moisy)是法國人,而他的父親約翰·卓別林(John Chaplin)是英國的藝術經紀人。
  • 法國維多利亞新古典主義畫家,雅姆·蒂索,油畫作品選集
    雅姆·蒂索 James Jacques Joseph Tissot(1836--1902 ) ,法國維多利亞新古典主義畫派。 雅姆·蒂索自畫像 雅姆·蒂索出生在法國南特(法國西部港口城市)一個中產級家庭。 他最初在巴黎的 Beaux 藝術學習藝術。
  • 義大利印象派畫家弗朗切斯科·迪·馬裡諾油畫作品欣賞
    印象派繪畫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19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其影響遍及歐洲,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湧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製,例如: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
  • 畫風嚴謹,技法精細,大衛11幅人物肖像油畫作品欣賞
    《戴頭巾的年輕女子》,大衛油畫作品欣賞。雅克路易大衛(1748-1825年),法國著名畫家,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畫風嚴謹,技法精細。大衛油畫作品欣賞,《伯爵夫人》。他在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雅各賓專政時期,曾任公共教育委員會和美術委員會的委員。
  • 寫實性經典油畫賞析,學會通過畫面細節來欣賞畫家表達的內心世界
    在莫奈拿這幅寫生作品去參展的時候,一名記者諷刺他的畫是「對美與真實的否定,只能給人一種印象」,這對於當時法國一貫正統的沙龍學院派藝術家來說乃是藝術的叛逆,這副《日出印象》是對一種瞬間的視覺感受的表現,使以當時官方學院派推崇的那種謹慎而明確的輪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調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