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在我國古代,具有祥瑞之意,能保佑人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那麼麒麟到底是何物?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廣西出土了一件戰國麒麟尊,考古發現卻令人不解,在眾多畫像雕刻中它的模樣神似鹿,難道歷史上的神獸麒麟其實就是長頸鹿?而且沒有人見過麒麟的真面目,只在古書或坊間聽說過。
1991年的廣西賀州市沙田鎮,一位農戶為了驅逐一隻糟蹋莊稼的狐狸,與村民無意之中踏入一座巖洞之中,結果狐狸沒找到,卻在洞內發現青銅鼓、青銅箕形器等一堆青銅器。當地有關部門接到消息後立刻派專家組來勘察,後經清理鑑定,這是一座戰國文官墓,距今有兩千多年了,墓中出土的33件青銅器和其他文物都是國家二級珍貴文物。
其中,有一件青銅酒器非常獨特:有約54cm高,約24cm寬,重量達21.5kg,肚子圓滾滾的,四隻腿腳又肥又短,身上雕刻著特色花紋,背上盤著一條龍,尾上刻附著一隻鳳,鳳好奇地昂著頭,踮著腳,注視著前面的龍,龍鳳互相打趣凝視,模樣憨態可掬。
它的名字叫做「麒麟尊」,因為專家組稱古時麒麟、龍、鳳被成為三大上古神獸,還有「三獸合一,神中之神」的說法,這件酒器上刻有龍鳳,想必器皿的模樣是麒麟了,這是一件極其珍貴的古代藝術品。
有人疑問了,麒麟是中原地區的神獸,怎麼會在廣西這麼偏遠的地區出土呢,能解釋得通的原因有很多。根據史書記載,戰國時期廣西屬於百越地區,直到秦始皇南徵百越,才將廣西正式納入版圖,但廣西卻出土大量中原風格青銅器,證實秦始皇之前,廣西與中原地區就有了緊密聯繫,甚至楚國已經派人管理這些地區了。
公元前122年,漢武帝在打獵時,在雍地捕獲了一隻「麒麟」,看似是一頭牛,但是頭上卻長有一隻獨角。漢武帝認為這就是麒麟,所謂「天降瑞獸」,上天對他的認可,所以將年號改為「元狩」。但漢武帝捕獲的獵物是不是真正的麒麟,我們無從知曉了,但從漢代一些畫作雕刻中可以看出,麒麟是與人相高,與馬形相似,長有角的食草動物。
總之,漢朝之前麒麟最初形象比較溫和,這與我們今日的認知有些出入。那麼,麒麟何以變成如今我們熟知的形象?原來,東漢時佛教傳入,許多古印度藝術造型也隨之傳入,麒麟逐漸演變成了一種霸氣猛獸形態,在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如今麒麟的基本造型,至於帶有龍特徵的麒麟,是在元朝正式成型。
古時沒有照相技術記錄下真實原始的麒麟影像,只通過人口描述不免有許多失誤偏差,或許麒麟就是我們身邊的鹿的一種,我們不僅見過它,而且還能經常見到,幾乎可以確定就是萌萌的鹿科動物!而我們卻將它描述為天降福瑞的神獸,只是其外形可愛憨厚,能夠寄託中國人祈求福祿平安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