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豆瓣8.6: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

2020-12-15 騰訊網

「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由喬·賴特執導,凱拉·奈特莉、馬修·麥克費登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於2005年在英國上映。

電影曾入圍第59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英國影片、第63屆金球獎最佳音樂/喜劇片,導演喬·賴特憑藉該片獲得第59屆英國電影學院獎「傑出新人獎」。

這部電影是根據簡·奧斯汀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在19世紀的小地主家庭中,班納特五姐妹尋找終身幸福的婚姻大事。

其中,影片重點講述了老二伊莉莎白和富家子弟達西的愛情故事。達西的高傲與冷漠讓伊莉莎白對他產生偏見,這種偏見在各種誤會中不斷加深。直到最終,達西的傲慢被磨平,伊莉莎白的偏見被消解,這對有情人才在生活中慢慢讀懂彼此。

影片以伊莉莎白為核心延展開來,以隱蔽的敘事手法,獨特的語言視角,再現了當時英國社會中產階級的婚姻狀況,集中展示了影片背後的多元婚戀觀、懲惡揚善的道德觀,以及自由平等的女性價值觀。

隱蔽的敘事手法:在場景轉換、音樂處理中,豐富人物形象,隱秘地揭示主題

電影的敘事手法,就像是一位導遊在帶領觀眾參觀景點,體驗影片中人物的生活,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電影《傲慢與偏見》在同名小說主題的基礎上,將小說的敘述者奧斯汀和電影的敘述者喬·賴特,隱藏在背後,以含蓄的敘事模式,把所有人物串聯起來,講述一個主題多樣、結構完整的故事。

首先體現在場景運用上。影片在山清水秀的英國郊外取景,用長鏡頭拍攝伊莉莎白衣袂飛揚地站在懸崖邊上的情景,用微鏡頭拍攝精緻的餐具、復古的桌椅等,展現了19世紀初英國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

同時,電影的全知視角與限制性視角交叉進行。在全知視角中,敘述者處於全知全能的地位。影片以班納特一家的生活為敘事線索展開講述,按照時間順序講好整個故事,讓觀眾更好地理解電影主題。

其中,電影還穿插使用限制性視角,比如在講述班納特姐妹為舞會做準備的時候,導演沒有將鏡頭直接對準五姐妹,而是讓鏡頭隨著女僕整理不同房間的舉動來轉換,隱秘地揭示了五姐妹對舞會的期待。

其次體現在音樂處理中。電影中的音樂從未間斷,開頭的伊莉莎白就是在輕柔的鋼琴曲中慢慢走來,一邊拿著一本書閱讀,一邊為我們揭開電影的序幕。

電影結尾,男主角達西在清晨的霧靄中,踏著優美的樂曲向女主角伊莉莎白走來,則體現了達西對伊莉莎白深沉的愛情表達,意蘊深遠的音樂為這段美好的愛情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最後體現在語言表述與主題討論上。奧斯汀借小說人物之口隱蔽自己的見解,喬·賴特借演員之口隱蔽自己的看法。

關於影片中的談到的婚姻問題和女性地位問題,夏洛蒂和班納特太太是這樣說的:

夏洛蒂說:「婚姻幸福完全是偶然的。即使雙方在婚前就十分熟悉彼此的性情。或者性情十分相似,這一點也不會增添她們的幸福。」

這句話說明了女性在婚姻市場上的可悲之處,導演將這份「可悲」交給「現實」的夏洛蒂來揭示。

班納特夫人說:「對於限定繼承權問題,我絕不會謝天謝地。我真不明白,有誰會這麼狠心,不把財產傳給自己的女兒,卻要送給別人。」

「催婚代言人」班納特在絮絮叨叨中,表達了對父權社會下限定繼承權的抗議。

在這裡,電影人物的聲音實際上取代了敘述者的聲音,在場景轉換和音樂處理中,以隱蔽、含蓄的敘事方式,揭露女性地位低下的現象。

獨特的語言視角:善用反諷藝術表現人物性格,用個性的影片語言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現代語言學之父索緒爾曾提出二元語言學原則,他認為語言包括「能指」和「所指」雙重含義,「能指」指音響等純物質層面,「所指」是人物想要表達的真正內涵。

語言作為電影藝術中的重要表現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除了要讀懂表層意義上的「能指」,更要理解「所指」,領悟人物內心真實的想法。

電影《傲慢與偏見》在語言運用方面十分突出,把語言的反諷藝術發揮到極致,突出表現人物的性格,同時用個性化的影片語言,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言語反諷多出現在人物的對話或獨白中。在尼日斐花園的舞會上,伊莉莎白和達西第一次相遇,達西對伊莉莎白的評價是:「她還可以,但也沒有漂亮到打動我的心。」

這個無禮的舉動被伊莉莎白聽到了,她反擊達西是個「多麼迷人的男子」。

當然,在這種語境下,伊莉莎白用「迷人」來形容達西,很明顯她想表達的並不是對達西的稱讚,而是在反諷這位貴族公子哥的傲慢無禮。

這是達西的傲慢,是伊莉莎白的高傲,也是伊莉莎白對達西產生偏見的開端。

除了言語反諷之外,電影中特有的影片語言也起到突出人物個性,推動劇情發展的作用。

達西第一次向伊莉莎白表白的時候,他是這樣說的:

班納特小姐,我一直在努力地抑制我內心中的情感,因為我打娘胎裡出來就被灌輸了這種思想,我一直堅信我會和一個門當戶對的人結婚,我本是一個傲慢的人,但是生活的磨鍊讓我沒有了稜角,所以我不得不回到您的身邊。

即使是在向愛人求婚,表達愛意的時候,達西先生也不忘自己傲慢的人設。果不其然,伊莉莎白堅決地拒絕了他,還表明自己絕不會嫁給一個「傲慢自私」的人。

這是影片中第一次將兩人的傲慢與偏見,面對面地公開性地展示出來,不僅完美呈現了兩人的人物形象,正式激發了故事矛盾,而且將故事情節的發展推向高潮。

這是電影《傲慢與偏見》在語言視角下展現的獨特魅力,以言語的反諷藝術來突出人物的具象性格,用個性的影片語言推動故事情節發展,也為故事情節的後續發展埋下伏筆。

多重主題探討:多元婚戀觀、懲惡揚善的道德觀和自由平等的女性價值觀

影片的主題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方面因素雜揉的結果。以愛情為主題的電影《傲慢與偏見》,在為我們呈現達西和伊莉莎白愛情發展的同時,還展現了多元婚戀觀、懲惡揚善的道德觀和自由平等的女性價值觀。

多元婚戀觀

影片一共為我們呈現了四段婚姻:夏洛特和柯林斯之間,只有金錢沒有愛情的婚姻,十分現實;麗迪亞和韋翰之間,只重情慾沒有真愛的婚姻,十分不幸;吉英和彬克萊,達西和伊莉莎白,這兩對有情人是既有愛情又有金錢的婚姻,十分幸福。

從這四段出發點、幸福感完全不同的婚姻中,我們可以找到理想婚戀的共性。

第一、財富是理想婚姻的物質基礎。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經濟學問題,也是很現實的生活問題。而夏洛特就是一位現實的女孩,她認為:只有嫁給擁有財富的男人,婚後生活才有保障。

第二、愛情是理想婚姻的精神基礎。愛情是男女二人在互愛的基礎上,產生的愛、情、性的統一。婚姻只有在愛情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才能長長久久。而伊莉莎白一直追求的就是這樣一種充滿愛情、互相尊重的婚姻。

第三、理智是理想婚姻的穩定基礎。人們常說「衝動是魔鬼」,就像麗迪亞和韋翰衝動地私奔、盲目的結婚一樣,當激情退後,生活只剩一地雞毛。與之相反,吉英和彬克萊的婚姻則是建立在愛情基礎之上的理智考慮,是幸福婚姻的代名詞。

「懲惡揚善」的道德觀

電影《傲慢與偏見》把人物分成兩個陣營:一類是以韋翰和柯林斯為代表的品德低下的人,一類是以伊莉莎白和吉英為代表的高尚品格的人。電影中很明顯地體現了這種「懲惡揚善」的道德觀。

一方面,影片鮮明地批判虛偽、傲慢、自私自利等不良品行。韋翰就是自私自利的代名詞之一。

他先是用謊言中傷達西,虛偽地塑造自己寬容大度的形象,企圖獲得伊莉莎白的芳心。隨後,他為了躲避債務,又誘騙麗迪亞和他一起私奔。自私自利和虛偽在韋翰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另一方面,影片積極地宣揚真誠、仁愛、自尊自重等美好品德。

吉英是真誠和仁愛的代表。她懷有一顆仁慈之心,甚至認為天下人都是好人。

自尊、自重、自愛這些品德主要體現在伊莉莎白身上。無論是面對醜陋嘴臉的柯林斯,傲慢的達西,還是盛氣凌人的凱薩琳·德布爾夫人,伊莉莎白一直都是堅持自我,不卑不亢。

而影片中的達西則是這兩種觀念的共存體。前半部分的達西,傲慢佔據主導地位,使得伊莉莎白對他產生了偏見;後半部分的達西,真誠佔據主導地位,兩人的誤解消除,共同走向了幸福的愛情與婚姻生活。

達西性格的前後共存與轉變,恰恰印證了導演「懲惡揚善」道德觀,懲治虛偽、傲慢、自私自利等不良品行,宣揚真誠、仁愛、自尊自重等美好品德。

自由平等的女性價值觀

電影《傲慢與偏見》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的英國社會,當時還處於男權社會,對女性格外嚴苛。當時的世俗觀念認為,女人只有靠婚姻關係依附於男人,才能得以生存。

而女主人公伊莉莎白則是那個與眾不同、勇於反抗的角色。她沒有像傳統女性一樣,一味地順從或妥協,而是努力地維護自己自由平等的權力,勇敢地質疑和抨擊依附男性的觀念,追求互相尊重、平等自由的愛情。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伊莉莎白兩次拒絕了兩位「成功」男士的求婚。

第一次,伊莉莎白拒絕了牧師柯林斯的求婚,因為柯林斯自私自利、目中無人。

第二次,伊莉莎白拒絕了達西的求婚,因為她誤以為達西是一個傲慢自負、心胸狹隘之人。

從伊莉莎白兩次拒絕求婚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對愛情和婚姻的渴求不是財富和地位,而是情感上的自由和人格上的平等。這也是奧斯汀在小說和喬·賴特在電影中著重突出的地方。

《傲慢與偏見》作為經典名著類電影,在豆瓣上評分達到8.6分,確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導演運用隱蔽的敘事手法,在場景轉換和音樂處理中,塑造並豐富人物形象;通過獨特的語言視角,以反諷藝術和個性化影片語言推動故事情節發展;並最終以女性覺醒呈現多重主題:

· 理想化的婚戀觀:最理想的婚姻需要財富、愛情和理智並重;

· 正確的道德觀:懲治假惡醜的不良品行,宣揚真善美的美好品德;

· 自由平等的女性價值觀:無論是影片還是現實生活,自由與平等一直都是女性在努力爭取的權力,這是一場爭奪戰,也是一場持久戰。

相關焦點

  •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傲慢與偏見》是一部由喬·賴特執導,凱拉·奈特莉、馬修·麥克費登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於2005年在英國上映。這句話說明了女性在婚姻市場上的可悲之處,導演將這份「可悲」交給「現實」的夏洛蒂來揭示。班納特夫人說:「對於限定繼承權問題,我絕不會謝天謝地。我真不明白,有誰會這麼狠心,不把財產傳給自己的女兒,卻要送給別人。」
  • 傲慢讓別人無法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這會形成可怕的它
    比如,上司為什麼會那樣說我,那到底是因為什麼事情讓她所厭煩,會不會扣我工資,或者開除我。或者說在生活中,老公剛剛看我的眼神並沒有笑意,是不是不愛我了,還是對我有誤會?以上的類似事跡,憑空想像,當所有事情走向極端,那麼在這期間的預測都是沒有依據的。
  • 《傲慢與偏見》我愛你,真摯的愛
    我愛你,真摯的愛04:27來自LearningYard學苑「傲慢使人無法愛我,偏見是我無法愛人。」達西富有卻高傲不與人親近,伊莉莎白活潑生機,卻對達西先生存在偏見,經歷許多,達西先生收斂了他的傲慢,伊莉莎白打破了她的偏見,兩個人最終走到了一起。
  • 電影《傲慢與偏見》:愛能打破的,不止是傲慢和偏見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愛情片,根據簡·奧斯汀同名小說改編,講述的是19世紀初期英國的鄉紳之女伊莉莎白·班納特五姐妹的愛情與擇偶的故事。這部影片我看了很多遍,其中男女主的愛情經歷格外打動我。這是兩人第一次矛盾,看是是藉助伊莉莎白大姐曾經的愛情來的一段小討論,其實在其中伊莉莎白充分表示了自己對達西先生傲慢態度的不滿,以及對達西先生那句「她沒有漂亮到打動他的心」的回應。這裡就已經埋下了傲慢和偏見的種子。達西先生的冷漠傲慢在伊莉莎白心裡留下痕跡,讓她認為達西先生就是一個傲慢無禮的人。
  • 《傲慢與偏見》豆瓣8.6:婚姻裡的門當戶對,是精神上的一路同行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著名女性小說家簡·奧斯汀的代表作,毛姆將它列為世界十大名著小說之一,書中完美的展現了對待自由婚姻的嚮往。影片一出場,就引人注目,有英式鄉村的感覺,畫面唯美,情節優雅婉轉,他的傲慢與她的偏見,但最終他們還是解除種種誤會,走在一起。
  • 《傲慢與偏見》:凱拉·奈特莉版光芒四射的伊莉莎白,迷倒無數人
    我是哈哈醬,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美如畫的電影——《傲慢與偏見》,由凱拉·奈特利、馬修·麥克費登主演。好巧不巧,這一段對話被伊莉莎白盡收入耳,自尊心極重的她,將達西的傲慢記於心,惡其行,對其心存偏見,然而,達西其實在見她的第一面,便被她身上獨特的氣質所吸引,只是從小生活在富貴家庭的他,待人待事總有著一股無可救藥的傲慢。
  • 陸虹:傲慢與偏見
    簡奧斯丁: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題記接到日本三浦工業株式會社企業年慶的邀請函,我心裡沒有像二十年前第一次去日本時的欣喜。因為2006年瀋陽世園會,也不知道是帝國美學標準,還是東北人的愛好,反正瀋陽搞了世界上最大的園藝博覽會,我當時出任瀋陽世界園藝博覽公司總經理。
  • 《傲慢與偏見》:感性與理性兼具的愛情尤為珍貴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達西的好友彬格萊的妹妹對達西有意,因而理所當然地嫉妒起了伊莉莎白,事實上她無需出手。即使達西對伊莉莎白本人有好感,但伊莉莎白粗俗的母親和妹妹卻讓達西望而卻步。
  • 《清平樂》:夫妻之間,「傲慢與偏見」最要不得
    只是,我不太明白為什麼非要改成「官家+曹丹姝」為主線。實在不好嗑,因為太苦了。也許,之後的劇情將有逆轉。然而,《清平樂》都過去了大半——張貴妃還在作妖,董秋和、馮娘子將陸續有來。後宮缺的只是男人,並不缺美女。曹皇后還要面帶笑容來成全一個個女子,把她們一個個送上龍床。02「皇后」這個位置,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夠呆得住的。
  • 豆瓣8.7《傲慢與偏見》:最好的愛情是相互影響,共同成長
    他幾十年的傲慢自大,因她有了收斂在小說《傲慢與偏見》中,伊莉莎白與達西的初次見面是在彬格萊先生家。那時,彬格萊剛搬到尼日斐花園不久,為了認識一下鄰居,他在家舉辦了一場舞會。班納特家的五個女兒都到了,她們都很喜歡這個新來的彬格萊先生,英俊魁梧,有禮貌。
  • 《瘋狂動物城》:可愛的動物面具下人類世界的《傲慢與偏見》
    《瘋狂動物城》自上映以來就獲得了豆瓣9.2分的高分!一開始對這個電影,我是排斥的,心想:「就一部動畫片有什麼好看的」!沒想到看完之後,就陷入了「真香定律」。這部迪士尼動畫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長篇動畫獎」,真是實至名歸!劇中的情節,讓我想到了世界名著《傲慢與偏見》,動物之間也有偏見?
  • 許佳:《傲慢與偏見》不是瑪麗蘇小說
    主要作品有《我愛陽光》《租一條船漫遊江南》《最有意義的生活》《我的魔法時刻》等。其中《我愛陽光》和《最有意義的生活》被公認為「80後」作家的代表作品。對話許佳三明治:第一次讀簡·奧斯汀的作品是什麼時候?當時是怎麼理解這部作品的?許佳:第一次讀應該是在初中。讀的就是王科一先生翻譯的《傲慢與偏見》。記得應該是某一年的暑假吧。
  • 《傲慢與偏見》:男神達西為何只愛她,什麼樣的女人最討人喜歡?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女小說家簡·奧斯汀的經典著作。這本書自1813年問世以來,得到眾多讀者的喜愛。它不僅被英國著名小說家毛姆列為世界十大小說之一,而且還多次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和電視劇。其中,BBC版《傲慢與偏見》的豆瓣評分高達9.2分。
  • 《烈陽天道》:傲慢與偏見相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可是年輕的蕾娜並不喜歡這些古老又呆板的拘束,她喜歡地球上流行的包包、裙子和高跟鞋,心裡也是一個可愛善良的小女孩,然而主神的身份使她不得不用傲慢和高貴來偽裝自己。儘管蕾娜很傲慢,但是她只是一個二十三歲的大姑娘,她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希望得到真誠的友情,可在潘震等一些烈陽人眼裡(包括孫悟空),她就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所以她才來到地球,來到雄兵連,在這裡她是熱情的外星友人,尊敬的隊長,傲慢的女神,要想了解她只有去徵服她。
  • 豆瓣評分9.3《傲慢與偏見》,追求愛情首先要自尊自愛,不卑不亢
    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丁1813年發表《傲慢與偏見》這部小說,跨越3個世紀,被多次翻拍成電影登上熒幕,也被譯成多國語言,展現給全球讀者。今天,《傲慢與偏見》早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現象,風靡全球,也許作者簡·奧斯丁也沒有想到她的這部小說能取得這樣的卓越成就。
  • 英倫浪漫經典-簡·奧斯汀系列《傲慢與偏見》杭州站
    伊莉莎白姐妹的生活伴隨著彬格萊和富家公子達西的到來泛起波瀾,一段美麗而飽含傲慢與偏見的愛情故事就此展開。演出場館:杭州市 | 浙江省文化館小劇場(原群藝館小劇場)演出票價:100/160/220/320消息來源於河馬票務英國書屋劇院《傲慢與偏見》,書屋劇院《傲慢與偏見》創作於2013年,致敬奧斯汀原著出版
  • 傲慢與偏見:只要你敢不懦弱,我們憑什麼會錯過
    簡·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告訴我們,是懦弱,因為懦弱,我們沒有辦法對那個人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把所有的感情隱藏在別人無法察覺的細節當中,讓人誤解。因此,很大機率,我們會錯過自己所愛自己所想要珍惜的那一個人。
  • 「津門裡巷」疫情防控「番外篇」須謹防「傲慢與偏見」
    毋庸諱言的是,雖然天津「本土」確診病例已於日前宣布「清零」,但境外輸入的感染個例依然存在、定點接收隔離人員酒店近於「飽和」,再加上連日來持續不斷「分流」而來的留學生抵津,一時間難免會出現留學生入住酒店的接收能力緊張、住宿條件保障沒能及時跟上、對接人手不足等問題,這些確實是亟待有關部門改善的地方,當然也希望留學生群體能夠給予更多的諒解和配合
  • 《傲慢與偏見》唯美浪漫?網友:它通篇都在說一個錢字
    ——《傲慢與偏見》前幾天時間寫文章,內容有提及到《傲慢與偏見》,便有網友留言說道「這本是我最喜歡的世界名著,沒有之一」。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於1813年首次出版,此後慢慢變得暢銷起來。
  • 《傲慢與偏見》:這部「戀愛聖經」,教我們識別愛情與婚姻的真相
    「愛這件事,如果我捂住了嘴巴,他會從眼裡跑出來。」在《傲慢與偏見》中,賓格利因為簡的美麗對她心動,後來在交談中發現簡是一個讓人很舒服的女生。她溫柔善良,對待周圍人都很友善。可是讓賓格利無法確定的是,她總那麼忽近忽遠,好像有一點喜歡自己,又好像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