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的單身漢總要娶位太太,這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傲慢與偏見》
前幾天時間寫文章,內容有提及到《傲慢與偏見》,便有網友留言說道「這本是我最喜歡的世界名著,沒有之一」。
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於1813年首次出版,此後慢慢變得暢銷起來。早在上世紀後期,美國著名文藝評論家埃德蒙·威爾遜認為:
最近一百年以來,英國文學史上出現過幾次趣味革命,文學口味的翻新幾乎影響了所有作家的聲譽,唯獨莎士比亞和簡·奧斯汀經久不衰。
簡·奧斯汀在她不算長的42年生命裡,一共寫了6部長篇小說《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莊園》、《愛瑪》、《諾桑覺寺》、《勸導》,其中最負盛名、最暢銷的作品當屬《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總計銷售超過2000萬冊。
2003年,BBC評選「英國讀者最愛的200部小說」,《傲慢與偏見》僅次於《指環王》排在第二位,而《指環王》在當時才剛剛開始流行。
《傲慢與偏見》有6次改編為電影,7次改編為電視劇。後來,有人用《傲慢與偏見》中的主人公名字創作小說,居然也順利成為當年的暢銷書。
那麼,為何在歷經200多年後,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依舊盛行不衰,如此受人歡迎?
01愛情永不過時,衝破階層獲得美好更是執著的追求和幻想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主題。
我們所能知曉的經典作品,基本都是愛情主題,比如梁山泊與祝英臺、白娘子與許仙、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古今中外的故事。《傲慢與偏見》也不例外,之所以能夠盛行至今,穿越200多年,來到我們面前,也與不息的愛情與婚姻主題相關。
更為關鍵的是,簡·奧斯汀筆下的愛情和婚姻有浪漫成分不假,但也足夠現實,甚至有讀者表示,《傲慢與偏見》通篇都在說一個錢字。
《傲慢與偏見》開篇第一句便是「有錢的單身漢總要娶位太太,這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故事也正是從一個連著生了五個女兒的母親想找金龜婿的事情說起。
愛情與婚姻中夾雜現實,正像極了普通人婚姻嫁娶中的彩禮和嫁妝,一下子就拉近了19世紀英國生活與我們的距離。
愛情永不過時,特別是年輕人的愛戀,永遠充滿著悸動與熱情,一代又一代蘊含充沛的生命力,永盛不衰。更何況,還有那麼的人幻想著通過一樁婚姻,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這話雖不好聽,但也的確是事實。不然怎麼會有上海名媛拼團打造高端人設呢。
02人物塑造極具吸引力和現代性,幾乎滿足了讀者的所有的幻想
《傲慢與偏見》如此受歡迎,特別是女性讀者的歡迎,這跟書中男主人公密不可分。
在女性不被允許工作,男性幾乎全盤掌握經濟政治權利的社會背景下,《傲慢與偏見》中的男主人公達西兼具兩種難得的角色:一是妥當實惠的生存靠山,二是有文化有情調的靈魂伴侶。
當一個男人既有財富地位,又有文化情調,還長得英俊瀟灑,那他對女性的吸引力是致命級別的。對不能從事勞動生產的女性如此,對今天能夠工作並獨立謀生的女性來說,也是如此。
如果說達西是大眾女性朋友的心目中偶像,那麼伊莉莎白也就是男人們的夢中情人。
伊莉莎白聰明幽默、美麗活潑、秀外慧中,極具個人魅力,不光男人會喜歡她,女人也不例外,因為除了她本人的聰明幽默活潑,我想更多的可能是基於她自尊自愛的基礎上的獨立思想與立場的堅定,具有一定的現代性。
在小說中,面對達西姨媽的羞辱性的質問,伊莉莎白自許是紳士的女兒,而達西是紳士,她雖然沒有萬貫家財,但在這一點上,自己是能夠配得上達西。面對權威和權勢,伊莉莎白能夠做到不卑不亢,遊刃有餘,實在是彩。
伊莉莎白的獨立和有主見,代表了很多和她相似的女性。這些女性在掌握了一定的經濟權之後,自然在面對生存、工作和戀愛婚姻問題時,希望能夠像伊莉莎白一樣勇敢和果斷。
可以說,伊莉莎白的特質是很多女性自我投射的強化或者弱化版,特別是在精神層面上,她們擁有很多相似性。
03如臨其境的閱讀體驗,極具代入感
《傲慢與偏見》能夠成為經典,除了前面提到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閱讀這本書本身給人帶來的體驗大體上都是愉悅的,而且作者總能輕描淡間寫出了你想說的,直擊人心,用詼諧幽默的筆調,寫出了愛情的點滴與豐饒。
舞會社交場所的尷尬與快樂;購物消遣給人帶來的爽快;閨蜜之間的交心與分歧等等,總是能在某個點讓你回到自己的生活場景中,回味一下
作家木心曾說:凡是令我傾心的書,都分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呢,還是它在理解我。
小說家Walt Scott是第一位稱讚簡·奧斯汀現實主義筆調的人:這位年輕的女士有描寫普通人物的情感、性格及錯綜複雜生活的天賦。
她能夠將繁瑣的實現進行技巧化的呈現,情節又極具真實感與表現力,字裡行間流露現代的時髦感,又仿佛就發生在身邊。
讀上這樣一本書,既有情感的滋養,又能收穫幽默機智的樂趣,豈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