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目!結婚14年,為陪丈夫抗癌,她用一針一線繡出病毒擴散圖

2020-12-25 騰訊網

「所謂天才,只不過是有專注做一件事態度。」星空刺繡一針一線,造就抽象的神秘維度。日積月累,絕美的星空銀河就此誕生。

對於宇宙,大家肯定都是既神秘又嚮往。也正是因為宇宙的存在,才成為許多藝術家創作的靈感來源,那包羅萬象的宇宙,除了以繪畫和攝影的方式呈現,還能以什麼方式呢?在英國,有一位妹子叫Stacey Jones

她在借鑑東方傳統刺繡手法的基礎上,用現代科技,將原本平淡無奇的薄紗布,縫合出精緻微妙的立體星空銀河,讓傳統的刺繡變得靈動而富有韻律。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藝非凡公眾號喲:efifan

仔細看這一幅幅精妙絕倫的作品,如夢如幻,如影隨形。肆意灑脫的畫面不禁讓人讚嘆,衝擊力如此之強的絢爛作品,很容易讓人以為這是3D列印畫。 正是這樣一幅幅色彩斑斕、錯落有致的景象,在兩年時間裡,已經在Ins上吸引4.3萬粉絲。

說起來,Jones持續創作的時間並不久從中央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畢業的她,堅持了自己的針線夢,一如既往地創作。 開始選擇用圓形薄布創作時,從太空及夜空中汲取靈感,把濃墨直接鋪在薄布上,再用五彩斑斕的顏色點綴。

「我喜歡在作品中使用大膽的色彩,通過許多細小縫線來捕捉空間中的細節,也喜歡藉此詮釋那些想像中的外星生物。」在創作的幾年裡,她時而繡一些色彩斑斕的花草樹木。

時而繡夢幻銀河

時而也會結合中國古山水,繡出一些朦朧意境中的層巒疊嶂。

但這一幅幅畫作,都抵不過她創作的「Y」型針線作品。「Y」型針線作品被她命名為「Vulnerability(脆弱性)」。以簡單的詞語命名的系列作品,卻被數萬粉絲爭相購買。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藝非凡公眾號喲:efifan

「Y」字的針法在Jones在畫面中最為常見,不管是什麼顏色的線,疊加起來加重了整體的厚重感。也是從半年前開始,她一改從以前的山川湖泊夢幻銀河,變成了重複疊加的字母。

如果單看這件作品,會覺得雜亂無章,甚至有些無釐頭但放在整體一張布上,瞬間充滿夢幻的感覺。 字母式的一點點創作,不僅需要Stacey提前在布面上構好圖,一針一線穿插在上面,也考驗她的創作功底和構圖的邏輯能力。

有人不認可這種形式,說這種簡單的字母刺繡,很輕易就可以完成。但簡單的東西,做到極致便非同尋常。而且和許多刺繡藝術家不同,Jones全身心投入到刺繡創作這條路,除了大學期間的學習鋪墊,另一個原因也讓人很鼻酸。

多年前,Jones和自己交往多年的男友,步入美妙的婚姻殿堂。大學時他們便一起創作、外出寫生、做設計,在幾年時間裡,他們走遍世界多個城市,享受自然帶來的饋贈,積極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挑戰。但好景不長,她的丈夫被查出癌症。

癌症對一個家庭意味著什麼?兩個決定攜手共度餘生的人,很大機率會分開。當她的丈夫被診斷出無法治癒的滑膜肉瘤後,為陪丈夫度過最後的時光,也為緩解自身的焦慮,以及創傷後所留下的壓力症候群症狀,她便開始全身心投入手工刺繡創作,由此開啟刺繡心靈治療之旅。

這期間的創作,Jones會用多種材料的小物件布置畫面,比如我們日常可見的小珠子、毛線球、長條狀的塑料管,在她的手下都能勾勒出一幅幅令人驚嘆的抽象作品。

大量的「Y」型堆積起來,看似精美夢幻,但Stacey卻說,這是由丈夫擴散的病毒X光圖引發的靈感,陪伴丈夫的這段時間,也讓自己沉下心來「重複創作」。

在如此小的布面上縫製,更考驗創作者的功力。於細節處,便能看出細微的縫製痕跡。

滑膜肉瘤擴散圖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藝非凡公眾號喲:efifan

Stacey "Y"型作品

好的愛情和婚姻,也給Jones帶來了無限動力。 丈夫患病的兩年間Jones會在社交網站上,以紀念日為時間線,貼出二人婚禮的照片紀念曾經一同度過的時光。

曾有數萬粉絲想購買Jones的「Y」系列作品,但都被她一一回絕。「Y」型作品大概有50件之多,為她舉辦線下小型展覽的更是不計其數。

一般在展館結束展覽後,館內都會收藏她的作品,並支付一定的籤約費用。Jones將自己這個系列的刺繡作品,售出金額的百分之十捐贈給癌症慈善機構Sarcoma UK,她嘗試用這種途徑去幫助那些同樣與病痛抗爭的人們。

在社交媒體上,Jones寫道:「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緩解我內心的不安和悲痛,如此持續下去,會使我更有動力創作藝術作品」。因此,她後期的作品,也呈現出多樣性。

一邊照顧自己的丈夫,一邊要開拓思路創作,看似充實的生活裡,Stacey對自己的創作熱情絲毫不減,而她的作品也持續在自己的Ins更新。無論是怎樣的構圖布局和手法,她都能遊刃有餘地駕馭。

有許多刺繡工作者,看過Jones的這些作品後,一改曾經對刺繡的常規審美。 山川湖泊、星空大海,一幅幅猶如星狀般的點綴,也像滿布在夜空裡的銀河系。美的讓人驚嘆,在藝術世界中,如此極致而又精妙的浪漫體驗,真的很難不讓人沉浸於此。

轉載授權請聯繫藝非凡

-END-

相關焦點

  • 「慶陽香包」:一針一線繡出幸福生活
    形態各異的動物造型惟妙惟肖,五顏六色的香包繡品香味四溢。在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開邊鎮妙麗香就業扶貧車間,刺繡女工們正聚精會神地做著各種圖案的繡品。「慶陽香包繡制」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之一,如今這項非遺與扶貧車間結合,讓許多住在周邊的婦女在農閒、帶小孩之餘,有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 孝子閻維文,陪妻子抗癌30年,最大幸福,就是進門能喊一聲「媽」
    如今已年近花甲的閻維文,有一個懂事的女兒,可愛的外孫,多年來照顧患癌的妻子和年邁的老母他從未有一句怨言,反而甘之如飴,在我們的心中,他不僅是一個優秀的歌唱家,更是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爸爸。進入軍隊之後,閻維文虛心學習,很快便成長為團裡的臺柱子,由此得到了機會,進入總政歌舞團。其代表作《小白楊》、《說句心裡話》更是廣為流傳。
  • 她印象——巧手婆婆,慧心繡歲月 仁心織美好
    繡花鞋墊是我國民間一種手工藝品,有三千多年悠久的歷史,因其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緻、色彩豔麗,為民間喜悅祥和之物,千百年來深受大眾喜歡。但隨著時代變遷,繡花鞋墊被現代文明的潮流所淹沒,早已淡出了現代人的視線。
  • 四大名繡——一針一線,穿梭萬年光景,化腐朽為傳奇
    刺繡就是用針將絲線或其他纖維、紗線以一定圖案和色彩在繡料上穿刺,以繡跡構成花紋的裝飾織物。刺繡分絲線刺繡和羽毛刺繡兩種。中國的刺繡工藝在秦漢時期便已達到較高水平,是歷史上"絲綢之路"運輸的重要商品之一。中國四大名繡是中國刺繡的突出代表。
  • 歷時7年!54歲電焊工繡出22米「清明上河圖」
    電焊槍與繡花針,如果有一雙手能同時用好這兩件工具,手的主人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54歲的湖北利川人張興發,就是一名在上海建築工地上工作的普通電焊工。但在上班之餘,他卻用了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十字繡作品——「清明上河圖」。
  • 「繡」出美好生活 貴州苗族手工藝品展銷會開進杭城
    「繡」出美好生活 貴州苗族手工藝品展銷會開進杭城發布時間:2020-10-14 08:48:04日前,一場以「黔貨出山 消費扶貧」為主題的苗族手工藝品展銷會在杭州市臨安區舉辦,讓不少市民及遊客近距離感受苗繡的華彩之美和領略中國優秀苗族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的價值與魅力。
  • 盤點:演藝圈三位成功抗癌的著名演員,淚水過後迎新生
    陶玉玲的愛情也很美滿,丈夫名叫黃國林,比她大3歲,也是前線話劇團的演員。兩人於1958年結婚,育有3個女兒。不幸的是,大女兒在10歲的時候不幸夭亡,給陶玉玲夫婦帶來巨大悲痛。為了輔助她的事業,丈夫將主要精力放在家庭上,以自己的犧牲和奉獻,成就了陶玉玲。1993年,陶玉玲被確診為口腔癌。手術在臉部,有毀容的危險,她一度非常悲觀。丈夫勸她:「生命比美麗重要,無論你將來變成什麼模樣,我都會一如既往地愛你。」陶玉玲感動得落淚了。醫院的主刀醫生是陶玉玲的粉絲。
  • 在牆上用千根螺絲和百碼毛線繡出少女飛翔模樣
    這幅塗鴉不是用噴漆繪製,而是使用2,300多根螺絲以及總長近700公尺的毛線,利用X編結的十字繡手法,在一條有很多學生行走的道路上,把一幅「飛翔的少女」繡在牆壁上。作品出自一名年僅22歲的葡萄牙藝術家和圖形刺繡師Ana Martins之手,年輕且離學生時期不遠的她,仍然清楚記得從學生時期到出社會的這段內心變化過程,於是在這條每天都有無數學生經過的路上,選擇了這面白牆,運用自己獨特的創作手法編織出這幅「漂浮的少女」,用少女的姿態呼應青春期的煩惱,鼓勵他們在年輕時盡情作夢,自由飛翔的模樣恰巧與這小鎮的名字一樣呢!
  • 貴州水族馬尾繡繡娘,為發展鄉村旅遊,指尖絕活「繡」出致富路
    對於喜歡到鄉野去收藏一些中國手工藝繡品的人來說,聽說在貴州省三都縣有一種水族而刺繡的馬尾繡品就特別興奮,據說水族馬尾繡的歷史悠久,是一門傳承了上千年的技藝,是水族先民智慧的結晶。傳統大節水族端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有賽馬的習俗,看來養馬賽馬已經有了很長歷史。水族婦女發明了用馬尾製作刺繡的藝術。
  • 江蘇泗陽農家女五年間繡出七米《清明上河圖》
    據她自己介紹,學生時代的她,就對繪畫藝術、特別是刺繡藝術感興趣,夢想有一天能有自己的繡圖作品。2015年3月,她看到富裕起來的農民開始追求高品位文化生活,便作出一個重大決定,花1680元買回一幅7米長的繡布,繡制《清明上河圖》。
  • 著名歌唱家閻維文,從苦難中走紅,陪妻子抗癌32年,將嶽母當親媽
    劉衛星是山西榆次市人,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剛認識的時候,閻維文15歲,劉衛星14歲,在懵懂的年紀,兩人互相生出了好感,後來就自然而然的談起了戀愛。他倆是彼此的初戀,沒想到,在不知愛情為何物的年齡,兩人一談便是一輩子。
  • 堅持38年手工!莆田江東村這個繡莊老闆不簡單
    刺繡是中國十大國粹之一,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歷史了,以布為紙、以線當墨、以針做筆,刺繡是驚豔了世界的中式美學,但是越來越多的商家為了利益最大化,摒棄了傳統的手繡選擇了機繡。圖為吳明華談起這個低調的老闆,或許鮮為人知,但是他的老丈人吳玉仁卻是莆田家喻戶曉的名人。
  • 青年早餐 | 男班長為全班34名女生繡專屬圍巾〔2020.12.02〕
    2020年12月02日節日12月2日,是第九個「全國交通安全日」。今年的主題為「知危險會避險 安全文明出行」。11月30日,美國疾控中心研究人員發表的研究顯示,在對收集於2019年12月13日至2020年1月17日的全美9個州居民的7389個獻血樣本檢測中,有106個發現了新冠病毒抗體,說明早在去年12月中旬,新冠病毒就已在美國出現。
  • 頭頂安全帽手拿繡花針~54歲奉賢電焊工繡出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
    頭頂安全帽手拿繡花針~54歲奉賢電焊工繡出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電焊槍與繡花針,如果有一雙手能同時用好這兩件工具,手的主人會是什麼樣子呢?54歲的張興發,是一名在奉賢建築工地上做普通電焊工的大老爺們。在上班之餘,他卻用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
  • 武漢一高校開設漢繡課程 一針一線「繡」傳承
    圖為武昌首義學院學生製作的漢繡作品。武昌首義學院供圖中新網武漢12月9日電 (張璐 劉潔 王嘉蕾)近日,在武昌首義學院漢繡課程的結業典禮上,該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完成了11幅漢繡作品。圖為武昌首義學院學生正在製作漢繡。武昌首義學院供圖漢繡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七大地域性繡種之一,是湖北一張美麗的文化名片。國家級非遺項目漢繡代表性傳承人、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任煒是武昌首義學院漢繡課程的任課教師之一,為學生講解漢繡科普知識、基礎針法和裝飾針法。
  • 千年瑤繡出山記
    瑤繡是瑤族婦女人人都要掌握的傳統手藝,她們擅長用五色絲線將民族「文化基因」繡在布面上,延續瑤家人千百年對美好生活的期許。「80後」瑤家女房偉豔不曾想到,在各方的扶持下,自己的一雙巧手也能打開瑤繡市場——她的瑤繡產品遠銷海外,年銷售額超百萬;她帶領繡娘們在家刺繡,脫貧增收,闖出一條非遺扶貧的新路子。
  • 保護傳承「青繡」 助力脫貧攻堅
    青海各族刺繡藝人用靈巧的手指創造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30萬各民族刺繡藝人用一針一線繡出了對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景。  「青繡」是展示青海民族團結進步、綠色發展、民族文化的窗口,更帶動了廣大農牧民脫貧增收。在「青繡」的發展過程中,湧現出了一批「青繡」代表性傳承人和省級「青繡」扶貧就業工坊,展現了「青繡」的風採和魅力。
  • 刺繡:東方奇技 繡美天下
    世代中國人一直深信,只有一針一線,才能獨一無二。細小的繡花針在絲綢上遊走,呈出一片錦繡。一件繡品,從穿針到引線,從針腳到線尾,從開始到結束,打磨的不是時間,不是功夫,而是心性。用了心的繡品,一針一線,都能看出匠人的心意。
  • 「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大布江拼布繡:充滿鄉土氣息,傳承愛與美好祝願
    紙影戲:爺孫倆讓飛影間的千古大戲繼續流傳銅官柴燒:溯古與創新並進,讓泥土放光芒桃源刺繡:針尖上的一片「世外桃源」瀏陽夏布:一絲一縷織出千年傳承泥書:以泥為墨堆字成匾,老絕活迎來新芳華,它以民間隨處可見的碎布和舊衣物為原料,拼成孩子的衣褲鞋帽,祈願孩子在百家人的祝福中健康成長,製作出的生活物件充滿濃鬱鄉土氣息,傳達內心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 李詠去世2周年,妻子哈文發文悼念,他們的愛情讓人淚目
    10月25號,是李詠去世兩周年的時間,而在1年前,也就是2019年10月25號的中午12點。哈文,也是用同樣的方式來悼念自己的丈夫李詠。19年的10月25號,也是中午的12點整,哈文準時發文來悼念自己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