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聖誕節,交戰國士兵走出戰壕,踢了一場足球賽

2021-01-11 喵喵次元

聖誕節是西方人紀念耶穌基督誕辰設立的節日,在他們心中,聖誕節的地位就相當於我們中國人的農曆新年一樣,因此,很多重大的歷史事件都跟這一天有關。

1914年8月,塞爾維亞拒絕了奧匈帝國的最後戰爭通牒,數十萬奧匈帝國軍湧向小小的塞爾維亞,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法國,英國等很快在軍事同盟條約下,互相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戰爭開始的數個月間,德國快速的攻勢使得英法都進入全面防守,由於德軍施麗芬計劃的順利進行,協約國疲於應付,付出了重大代價。最終在巴黎城下利用德軍的戰術失誤擋住了德軍並且穩定了戰線。

12月24日晚上,這場大戰才剛剛進行了百天,但是當時無論是士兵還是軍官,都沒有料到戰事會持續如此之長的時間,他們還想著能回家過聖誕節。但殘酷的事實是:他們必須在戰壕裡度過1914年的聖誕節了。

西線戰場的夜晚,零星的炮彈爆炸和射擊的聲音不時響起,但與以往的戰地之夜不同,24日的夜裡,對峙的英德兩軍的戰壕裡不約而同的傳出那一首聖誕歌合唱。唯一的不同就是一邊用英語唱,一邊用德語唱。

這是數千年戰爭史從未發生過的奇觀。很快,一名膽子大的英國士兵雙手高舉從戰壕裡走出來,用崴腳的德語向對面戰壕的德國人祝福聖誕快樂。這邊的德國人也積極回應,很快,兩邊的軍官達成協議,25日停火一天,兩軍互不開戰,並且舉辦了戰地足球賽,共同慶祝這次不一樣的聖誕節。

作者:小黃雞

相關焦點

  • 一戰時對戰中的英德兩軍突然休戰,不但交換禮物還踢了幾場足球賽
    沙皇的電報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是1914年6月28日的塞拉耶佛事件,當時一名塞爾維亞青年刺殺了奧匈帝國的王儲,隨後奧匈帝國於7月28日向塞爾維亞宣戰。其實,在這之後,歷史曾經給了世界一個避免大戰的機會。
  •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的聖誕節休戰
    1914年的聖誕節停戰發生在1914年12月24日至25日(在某些地方12月24日至1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年(1914-1918)。在西部陣線進行了五個月的血腥戰鬥之後,在1914年聖誕節期間,和平降臨在戰壕上。
  • 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場不必要的悲劇?(組圖)
    著名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說:「自1914年8月迄今,大家從未停止討論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所用掉的墨水、所製造的紙張、所犧牲的樹木以及為此忙碌的打字機,比回答歷史上任何其它問題所用的都多。」  傳統觀點是,德國蓄意發動了「一戰」。
  • 戰場老物件:奧匈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製造的「神器」——工兵鏟
    這是兩把工兵鏟,為奧匈帝國一步兵團所有,製作於1915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工兵鏟又叫「工兵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被各國步兵所廣泛應用,如奧匈帝國、德國和俄國就曾大量裝備。工兵鏟最早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作為一款近戰武器,德軍甚至還專門為此編寫了相關教材,並在部隊訓練中推廣運用。也正是因為德軍在一戰中對工兵鏟的運用,使得歐洲各國軍隊紛紛效仿,工兵鏟真正走進了職業化的軍隊。工兵鏟起初是用來挖塹壕、扎帳蓬用的,與普通民用鐵鍬沒有什麼區別。後來,隨著裝備技術日益發展,工兵鏟無論是形狀、功能、材質、用途都得到了拓展,被譽為「神器」。
  •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俄國的「婦女敢死營」,最後結局如何?
    今天我要說一個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俄國女人的故事,從她的身上我們或許能夠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然而,1914年發生在塞拉耶佛的事件,掀起了一場世界浩劫,第一次戰爭爆發了。 雅什卡所在沙俄政府屬於協約國的一方,為了配合盟國的行動,開啟了東線戰場。幾年打下來,原本就有些落後的沙俄軍隊被打得落花流水,數以百萬計的沙俄男性在這場戰爭中死於非命。
  • 第一次世界大戰1400萬動物被捲入
    在法國隆重舉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百年紀念儀式時,不少老兵協會發出了這樣的聲音,他們呼籲給予所有在一戰服役的「無名英雄們」一個應有的名分。戴著毒氣面具的士兵和驢在100年前那場殘酷的戰爭裡,動物扮演的角色遠比今天重要,因為它們能在特殊情況下起到士兵和武器都無法完成的作用。根據史料統計,共有總數多達1400萬隻動物,包括馬、驢、牛、狗、信鴿甚至大象都被捲入一戰。
  • 「1917」:世界大戰中發生的一件小事
    「1917」的故事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7年4月6日,在歐洲西線戰場,兩個英國士兵接到任務,穿越陣地,給前線的兵團送一份情報,阻止他們落入德軍的陷阱。這雖是世界大戰中的一件小事,卻被影片演繹的波瀾壯闊,盪氣迴腸,引人遐思。
  • 一百多年後,科學家發現全球氣候變化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幫兇?
    一百多年後,科學家發現全球氣候變化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幫兇?通過對從瑞士-義大利阿爾卑斯山提取的冰芯進行詳細的分析,科學家們得以近距離地觀察歐洲在1914年至1919年的氣候模式,並且第一次將其與戰爭和西班牙流感大流行聯繫起來。異常潮溼和寒冷的環境可能會導致更多的人在戰場上失去生命,同時也會干擾鳥類的遷徙行為,這可能會讓鳥類和人類之間的距離更加接近。
  • 第一次世界大戰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是人間煉獄
    說實在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性質上多少還有點不同,這也就決定了戰爭的慘烈程度不一樣。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之間的帶有侵略性質的非正義的戰爭,不同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法西斯勢力與反法西斯勢力之間的戰爭。
  • 海口「迎春杯」足球賽開踢 18支球隊參加
    海口「迎春杯」足球賽開踢  18支球隊參加  8月29日,選手在海口市「迎春杯」足球比賽中。組委會供圖  海南日報海口8月29日訊 (記者王黎剛)8月29日下午,由海口市旅文局主辦2020年海口市「迎春杯」足球賽暨甲級聯賽在海口世紀公園足球場拉開帷幕,來自海口、儋州、昌江的18支隊伍約600人參賽。在揭幕戰中,龍華草蜢足球隊1:1戰平了來自儋州的西部牛仔隊。
  • 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場刺殺的蝴蝶效應
    但是就算是這樣,誰也沒想到,一次刺殺導致一場世界大戰的爆發?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背景:歐洲的兩種思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歐洲大陸出現了兩種矛盾的思潮。狂熱的軍國主義思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歐洲的傳統社會結構也在崩潰之中。新的思潮文化挑戰舊有的社會秩序。對於當時歐洲許多人來說,參加戰爭被視為人生一種考驗,一種刺激的遊戲,一種無上榮耀。
  • 跟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關的電影大盤點
    相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甚至伊拉克戰爭,近代電影對於一戰的作品不多。可能是史料不夠完整,但更可能是人類史上首次戰爭,沒有讓人振奮的現代戰術,只有漫長的壕溝對峙,與橫屍遍野的泥濘戰場,武器拍起來也不帥氣,只剩下人類互相殘殺的痛苦血肉模糊屍臭現場。
  • 戰壕小調——電影《他們不再變老》(They Shall Not Grow Old)中的...
    戰壕小調——電影《他們不再變老》(They Shall Not Grow Old)中的詩與歌(一)嘉嘉1984經公眾號「嘉言1984」授權轉載承蒙諸君厚愛,上一篇文章竟有上千名朋友閱讀,從現在的這篇文章開始,給大家聊一聊電影They Shall Not Grow Old(《他們不再變老》)中的配樂,聽一聽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壕裡飄蕩出的普通士兵的歌聲
  • 炮火齊鳴下的戰壕軍刀,究竟為何這麼受士兵追捧?
    一戰的火炮齊鳴造就了有史以來最殘酷的凡爾登絞肉機;英國的坦克第一次登上戰場就改變了以後戰場的格局。戰爭推動著技術的進步,要贏得戰爭,靠的是優秀的戰士和先進的武器,戰場環境瞬息萬變,戰士與戰士的格鬥,鋼鐵與血肉的對抗,殘酷的戰場是所有人夢魘。
  • 感冒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關係,感冒終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將第一次世界大戰提前終結的是西班牙大流感(1918年大流感),它造成的死亡人數遠超過第一次世界戰死的人數。西班牙大流感在1918年,美國堪薩斯州的一所軍營內爆發了流感,當天就有上百人被傳染,三個星期就有1000多名士兵需要住院,隨著人員的流動,流感在軍營傳播開來。
  • 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場蓄謀已久的戰爭!
    1914年7月28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場大戰歷時四年,以歐洲為中心向全球蔓延,最終以死亡1000萬人,傷殘2000萬人的慘痛代價宣告結束!縱觀當時的世界形勢,這場戰爭已然不可避免,而塞爾維亞的「薩那熱窩」事件只是加速了戰爭的爆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