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早預言孔明將敗,出山時這句話已透露玄機

2020-12-12 社會制高點

在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可說是神級人物,不但料事如神、聰明絕頂,同時還是個發明家,無奈後期內憂外患,一心想完成劉備囑託一統中原大業的他,數次北伐未成,最後病逝五丈原;這也讓杜甫寫出經典詩詞《蜀相》,最後兩句最為大家耳熟能詳: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早已預言孔明的結局

早在劉備三顧茅廬成功,請孔明出山時,水鏡先生早已預言了孔明的結局。水鏡先生就是司馬徽,他可不是一般人,而是一個神人;他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就是他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和龐統二人,認為他們二人可以輔助劉備成就一番事業。但是也是他在孔明出山時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司馬徽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被人稱為「水鏡先生」

水鏡先生說的「不得其時」,可能有兩個意思。一是天時,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的時,劉備還是一個沒有自己城池的人,而曹操已獨據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不僅地盤大,且兵強馬壯,因此佔據了天時。

二是大勢所趨,如果曹操只是佔據天時也不可怕,人和方面也不差,在綜合實力方面最強,曹操一統天下乃大勢所趨。

因此,諸葛亮六出祁山,最後還是病死在五丈原,可以說就此印證了司馬徽說的「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這句話。那麼,既然如此,司馬徽為何還要舉諸葛亮去輔助劉備呢?實際上,其中的道理很簡單。

孔明六出祁山無果,最後病逝五丈原

孔明當時若投靠了曹操,魏國人才濟濟,他最多只是一個重要的謀士。但在蜀國就不同了,他成為了丞相,可以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才能。最後雖然沒有一統天下,但也成就了萬世美名。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為何不推薦自己的侄兒司馬懿給劉備呢
    水鏡先生,本名司馬徽,字德操,東漢末年襄陽名士。約生於公元147年,卒於208年。司馬徽是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隱淪單福新野遇英主》中才出現的。他出場羅貫中僅用了八個字「松形鶴骨,器宇不凡」,用筆即精道,又有些神秘莫測。
  • 《三國演義》水鏡先生推薦孔明其實在坑他?看看他的姓就知道了!
    最近又把《三國演義》刷了一遍,在刷到劉備遇到水鏡先生這一段時,就感覺很奇怪按道理說,水鏡遇到劉備這樣的英主,應該向劉備多舉薦自己家族的子弟。讓自己家族的人更有出頭的機會。他反而是報出了臥龍鳳雛的名號給劉備,對自己家的子弟一個都沒提。
  • 水鏡先生才是洞察天下第一人
    答案就是水鏡先生了,或許有的人會說,這師父交出好徒弟是可能的,但是這師父不一定能比徒弟厲害,這麼說也有一定的道理,可水鏡先生教出的好學生可不止是諸葛亮而已,像是與諸葛亮齊名的鳳雛龐統,還有徐庶,都是他的高徒,可見其牛逼之處。
  • 三國演義:劉備請諸葛亮出山,老版哭的自然,看到新版:你哭早了
    電視劇《三國演義》十分精彩,這部劇中的情節也讓我們印象深刻,比如「三顧茅廬」一直是傳誦至今的一段佳話,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一段吧!劉備在打拼事業的進程中一直鬱郁不得志,甚至被人打得連安身之地都沒有,於是他深刻的明白,想要成功必須有高人相助,在水鏡先生的引導之下,他聽說了諸葛亮的名字,於是就有了後面三顧茅廬的故事!
  • 諸葛亮的師傅水鏡先生,為何沒被重用?
    司馬徽,字德操,號水鏡先生,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十分有名氣的人。一生中並沒有立下什麼戰功,但是他卻教出了一個非常有能力的謀士——諸葛亮。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三國演義》第37回即為「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茅廬」。
  • 魯迅點評《三國演義》:諸葛亮雖足智多謀,身上卻有妖氣
    魯迅先生點評羅貫中先生在《三國演義》裡所塑造的人物,也有把握不好的地方,比如想寫劉備的忠厚,結果給人的感覺倒像是虛偽;而想寫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無所不能,結果寫出來的孔明卻又帶有妖氣。 毫無疑問,魯迅的評價抓住了《三國演義》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一個失誤。
  • FGO:陳宮也是個傲嬌怪,表面瞧不起孔明,背地叫他「內政怪物」
    大家好~這裡是你的靈子呀~ FGO陳宮作為新英靈在日服剛剛落地時,可謂是「獨領風騷」,其他拐諸如孔明、梅林都是加班拐,夜夜笙歌24小時無休那種
  • 水鏡先生明知劉備必敗,為何還推薦諸葛亮?看懂了南華老仙便知
    當然,如莊周在《三國演義》中太過玄幻,先不過多說了。只從《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高人,水鏡先生司馬徽這裡說起。 首先要更正一條,水鏡先生跟司馬懿,完全不搭界!有些文章說,司馬懿是水鏡先生的侄子,這純屬張冠李戴。司馬徽是河南潁川人,司馬懿是河南溫縣人,雖都是河南人,但任何一本史書,哪怕是《三國演義》,也沒說過兩人是親戚。
  • 運籌帷幄囚劉備,奇謀良策嚇孔明,他才是真正的三國第一謀士
    對於大部分熟悉三國歷史的小夥伴而言,巧借東風火燒赤壁的諸葛亮,絕對是當仁不讓的三國第一謀士,甚至在某些三國衍生作品中,都快把孔明先生渲染成呼風喚雨的神明了。那麼問題就來了,假設諸葛亮真有通天徹地之能,他又為何會遲遲不出山呢?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正史中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正史中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導語:提及諸葛亮這個人,想必大家肯定會聯想到「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當年曹操南徵,劉備和孫權結盟抵禦曹操,但東吳缺少足夠的弓箭禦敵。但其實這些是《三國演義》杜撰的,正史上的他並沒有這麼強大的本事,我們今天一起看看正史上的臥龍先生到底如何。根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他身高八尺,猶如松柏。漢代的八尺折合成現代的尺寸大概是1米84左右的身高。而諸葛亮是琅琊人,黃巾之亂時跟隨家人一起搬遷到南陽定居。琅琊就是現在的山東臨沂,符合山東大漢的身高標準。
  • 孔明夢中知道了歷史的進程,童子來報:劉備求見!他還會出山麼?
    南陽諸葛廬,孔明先生高臥於草堂之中。一次難得的午後酣睡,但是他卻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在這場奇特的夢中,孔明先生夢見了「三顧茅廬」,夢見了「白帝託孤」,還夢見了「秋風五丈原」……正在這個時候,只聽草堂外童子稟報:劉備求見!
  •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多智近妖」,歷史文獻裡面,看了只會更加佩服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很多人都發問,孔明先生和司馬懿相比,為什麼千古流芳的是孔明?在我看來,諸葛亮會做人。諸葛亮還沒出山時,就顯露了這方面的才華。他沒有直接投靠劉備。而是等劉備來三顧茅廬。這點有姜子牙遺風。諸葛亮,和姜子牙都是國君親自請出山的。而且一出山,就是劉備集團的重要人物,地位很高。
  • 經典漫畫推薦:《諸葛孔明》諸葛丞相鞠躬盡瘁的一生
    大家好,今天要給各位推薦的是由名著所改編的漫畫《諸葛孔明》。說他陌生則是因為大家對它的了解都來自於《三國演義》,而這只是小說,對於真正的歷史又很多出入的地方,比如火燒赤壁的是周瑜,怒鞭督郵的是劉備,諸如此類,數不勝數。
  • 《三國演義》裡的孔明借東風,說說東風如何應時到來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登上七星壇,作法借來東風。赤壁之戰發生在東漢末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三國志》裡,記下是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曹操兵敗。由於下一月還有個閏十二月,冬至前一天。三國演義電視劇無論正史或是《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都給我們的信息是用火攻。
  • 水鏡先生司馬徽,引薦了諸葛亮,為何不願意親自輔佐劉備
    關於水鏡先生在三國演義中的首次露面,要從當年蔡瑁領兵追趕劉備說起,當時好在的盧馬及時趕到,飛越長檀溪救了劉備一命,得救了以後,劉備不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好在這時劉備遇到了一個小孩,才得知自己竟然到了水鏡莊,這才見到了水鏡先生司馬徽,水鏡先生告訴劉備,雖然在天下闖蕩,卻依然沒有作為,是因為手下沒有有能力的人,關羽、張飛和趙雲只是武將而已,並不會兵法,更別說怎樣排兵布陣與觀大局,並告訴劉備,伏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安天下,需要劉備去拜訪一人,之後劉備遇到了徐庶,不僅連連得勝,攻下了樊城,還帶領關羽張飛二人,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出山
  • 他是《三國演義》人物塑造中的敗筆,諸葛亮說他有反骨
    霍雨佳先生認為,這是《三國演義》沒有塑造好的形象。關於他的爭議主要來自諸葛亮死後魏延是否叛變的問題。《三國演義》裡寫魏延在諸葛亮死後反叛,但最終被諸葛亮臨終授予秘計的馬岱所殺。在正史中,當得知諸葛亮遺令讓其斷後的消息,魏延說:丞相雖亡,吾自見在。
  • 水鏡先生的下半句大有玄機
    ▲電視劇《三國演義》劇照2劉備非常相信水鏡先生所說的話,所以他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諸葛亮和龐統都招致了自己的麾下,但是只要對三國的解這段歷史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最後劉備依然麼能成功01後半句才是關鍵所在大家熟知的只有關於臥龍和鳳雛的前半句的內容,實際上這句話沒說全面
  • 日本學者為魯肅正名:他的三分之計比孔明早!
    無論是相貌,還是溫厚的性格……但是,在《三國演義》小說中作為軍略天才孔明和周瑜兩人之間的聯絡角色而左右搖擺,也有稍微可憐的角色。簡單來說,魯肅外被孔明愚弄,內被上司周瑜說「你雖然能做其他的事情,但是外交官的才能是零」,這樣的場景實在太可憐了。《三國演義》中魯肅的形象,想必我們都有所了解。但歷史上魯肅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日本學者為何要為魯肅正名呢?
  • 初探《三國演義》「遁甲天書」的奧秘
    「遁甲天書」,在三國演義裡屬於神器級別的存在,因為智多近乎妖的諸葛亮和擲杯戲曹操的左慈都曾說過自己學習過天書。通讀全文,我們可以知道,這本「天書」對某些劇情的發展起了關鍵作用。其實,兩人所學天書的名字僅僅只有細微的差別,一個是遁甲天書,一個是奇門遁甲天書。那麼,它們是否有所聯繫?這是一個值得探尋的趣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