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泉:從馬小五追冷媚姍看風箏和影子的高下

2020-12-16 時評界評論

作者:張洪泉

《風箏》作為一部諜戰片,隱藏在我黨內部的「影子」和隱藏在軍統內部的軍統六哥「風箏」是一個對臺戲。在觀眾眼中,他們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在很多時候分不清高下,看不出強弱,地上地下,爭鬥了一輩子,直到最終兩人在完成彼此最終信仰後,離開這個世界。其實,在馬小五追冷媚姍這個故事中,觀眾已經看出風箏和影子的高下。很顯然影子和風箏不是一個檔次的,正如黃酒之與白幹,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馬小五要解決個人問題,想找自己的偶像韓冰科長(影子)做介紹人,請教如何半個月追到冷眉珊,韓冰直呼沒戲,馬小五不死心。馬小五按照鄭耀先(風箏)教他的去做了,果不其然,冷媚姍開始接觸馬小五了,進一步馬小五請冷媚姍吃飯,談自己的業餘愛好,還學得幾句高爾基的詩:海燕。如此,冷媚姍覺得馬小五確實是一個不錯的人,有文化,有涵養。如此,慢慢交往,馬小五居然用了11天就和冷媚姍確定了戀愛關係。這不得不服鄭耀先(風箏)的技術水平。

說影子和風箏不是一個檔次的,從馬小五追冷媚姍這個事情上,完全可以看得出來。影子給馬小五搜集了冷媚姍的各方面的愛好特點,明確分析後告知馬小五和冷媚姍不是一個層面的,讓馬小五去改追別人。而風箏就是按照影子提供的這幾條信息,先是用養蘭花開始介入,然後是熱愛高爾基的《海燕》,再去送適合冷媚姍的飯菜,這些作法可謂是適銷對路。就在兩人感情漸入佳境之後,風箏給馬小五說了,這樣做肯定不行,你沒有多大的文化底蘊,很快就會露餡,要從你擅長的英雄事跡入手,要做保爾柯察金,結果11天就將冷媚姍拿下,成就了一段美好婚姻。

影子和風箏的關係,有植於骨子裡的陣營敵對,有囿於環境的情愛,在各種狀況下的較量……儘管馬小五追冷媚姍這個段子,看起來是一個涉及個人的私事,但實際上是導演安排的兩個人的又一次並不是真刀真槍的智慧較量,直接看出了雙方臥底人員的真實水平。這是電視劇《風箏》中的一篇相當有道行、有見解、有深度的段子,有神來之筆,不僅看出了風箏和影子水平,更看到了劇組人員的功力。

其實,不管是電影還是現實,位置決定了相當一定人的本事,而一些人因沒有在某個位置上,才顯得不如一些人。也只有在同一個題目下,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才能考研不同人的真實水準。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看看電視劇《風箏》中的對比,才能明白很多時、很多事,關鍵時候,找到真正的高手去合作是多麼的重要。

相關焦點

  • 《風箏》馬小五不簡單?韓冰沒有想到,他會成為最後的強者
    《風箏》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從一個較長的歷史跨度,濃縮展現了關於信仰、戰鬥和成長的話題。劇中的每一個人,不管身在何處心向何方,在時間長河的滌蕩下,最終都能閃現出或可貴的品質或真實的人性,而這些都值得討論和思考。
  • 《風箏》馬小五認賊為師之後,給妻子吃20年安眠藥,他為何這麼做
    文 / 麥初齊 圖 / 視頻截圖 馬小五在《風箏》中的表現可圈可點,作為演員馬馳來說,對於馬小五的角色把握十分不錯,馬小五的出場就是一個憨厚的傻小子,後來成為了優秀的偵察員,這其中的轉變不僅是做事風格,更是內心的徹底脫胎換骨,大大咧咧蛻變成膽大心細,的確是經歷了磨難才能練就的
  • 諜戰劇《風箏》中風箏和影子的代號有什麼含義?
    諜戰劇《風箏》是一部經典的諜戰類電視劇,前面已經給大家說了很多關於風箏中的細節,這一篇,就說說劇中兩個代號。這部電視劇中的代號有兩個,一個叫風箏,另一個就是影子。風箏潛伏在軍統高層,用鄭耀先的一句話說,小隱隱於市,中隱隱於野,大隱隱於朝。這也正像是飛在天空中的風箏。而想要知道風箏的立場,就需要知道那個握住風箏線的人,這一點極為不易。
  • 「風箏」人物情感系列之三,鄭耀先與馬小五,情似父子的非常師徒
    可見六哥也不枉這一生,特別是馬小五對六哥最後能得以善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來分享一下六哥與馬小五的經歷與情感。01 延安首遇,印象深刻。劇情簡介:鄭耀先與馬小五的第一次碰到,是在解放前的延安,當時鄭耀先化名金默然,到延安與代號為「影子」的特務接頭。
  • 【5•1策劃 】把青春獻給茂名① |「南方鐵人」張洪泉
    《人民日報》頭條報導他的先進事跡「南方鐵人」張洪泉上世紀七十年代,茂名石油公司原油車間看火工張洪泉以頑強的意志和沖天的幹勁,為發展我國的石油工業做出了突出貢獻,被譽為「南方鐵人」。1970年,《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報導了他的先進事跡,他的「鐵人」精神,激勵著茂名一代代石油工人。
  • 《風箏》奇男子袁農
    作為《風箏》解說,袁農是一個無法繞開的重要角色,我很早就想寫一篇文章,嘗試著去客觀評價袁農,甚至想替他找出一兩個翻案的點,但在找了大量相關依據的情況下,我發現,這洋洋灑灑51集的電視劇下來,始終處於山城領導崗位的袁農可以說真是無所作為,除了被動揭發江萬朝,坑了一把老戰友,助攻了鄭耀先以外,真是再也找不斷什麼明顯的功勞了(大家幫忙看我是不是漏了),
  •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我是看不下去的,看了前面幾章,覺得有點枯燥,然後就把它扔一邊了,直到最近就又撿起它。渴望得到父親的關愛和肯定,而哈桑,勇敢,忠誠,會奪走父親對自己的愛,這一些都是他沒有的。他渴望通過爭奪風箏大賽贏得父親對自己正眼相看的巴望,著實讓人心疼。傾心寫好的小說,興衝衝地拿去希望父親可以品讀,卻得到父親的忽略和不屑。雖然他是少爺,卻也在羨慕著哈桑。哈桑有一個愛他如生命的父親,關心他,緊張他,即使哈桑不如他富有,可是哈桑父親對他的愛卻歷歷在目。
  • 看完電影《追風箏的人》,終於原諒了阿米爾
    作者|槳小嗯當年讀小說《追風箏的人》時,還在上大學。不知是否因為少不更事的關係,當時合上書,腦袋裡一直浮現哈桑追到藍風箏後,在巷陌被大變態阿瑟夫侮辱,膽小的阿米爾躲在牆壁後,不敢吱聲,以及阿米爾想方設法趕走哈桑的場景。越想越生氣,心疼哈桑,覺得阿米爾自私、懦弱、膽小。
  • 風箏:鄭耀先真的弄錯了,這才是影子的最終極目標
    戴笠當初派出影子一事,鄭耀先宮庶都知道,但影子是誰,卻只有鄭耀先感興趣,因為他是風箏。 大家應該會比較好奇,按理說,戴笠派出影子,一旦戴笠死了,那麼影子受誰指使,後面就是毛人鳳接盤了,毛人鳳接盤的時候,影子正好傳遞出重要消息,那就是風箏潛伏在國民黨內部。
  • 牧場的秘密,喜歡賽馬的毛利小五郎,人和馬和諧相處的生活!
    牧場的秘密,喜歡賽馬的毛利小五郎,人和馬和諧相處的生活!導語:來到牧場中騎馬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在賽馬場上看一看各位偵探們的風姿吧,在今天的賽馬場上,我們可以看到有那麼多美麗的馬,在這些美麗的馬兒背後又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開始今天的神秘之旅吧。
  • 追風箏的人,感覺整部電影看下來讓人直想嘆氣
    追風箏的人,感覺整部電影看下來讓人直想嘆氣——追風箏的人二人參加了一場傳統的鬥風箏比賽,Amir經歷了終身難忘的事情,兩人的命運隨之改變:Ali和Hassan離開了Amir家,音信全無;隨著阿富汗戰爭的爆發,Amir和父親移民到美國,過上了新的生活。
  • 電影《追風箏的人》相比原著改編得如何?值得一看嗎?
    電影《追風箏的人》雖然不及原著給人的飽滿傷感,但此次改編也算的上精良了,畢竟一部長達2個小時的影片,並不能和幾十萬文字的文學作品相提並論,其中對於故事的描述和情感表達難免會有不足之處,想要完美濃縮為一部影片,原著中一些重要情節也難免會遭到刪減和忽視。
  • 可以讀書|《追風箏的人》只要你能付出真心,它一定就在你所追尋的...
    《追風箏的人》。雖然距離看這本書已經過去了幾年,但初讀它時的震撼和感動還是恍然如昨。《追風箏的人》問世於2003年,由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所作,是美國2005年排名第三的暢銷書,全球銷量突破4000萬冊。對於書籍這樣感性的東西,數字的證明不免顯得過於生硬。
  • 《黎明之前》豆瓣評分高《風箏》0.4分,都看完才知道差在哪裡
    這兩部主旋律的電視劇不僅有實力派演員,更有激蕩人心的劇情,巧的是兩部劇的背景都是國民黨即將撤離大陸的時期,《風箏》在時間上有了一部分的延伸,那也是為了查出影子是誰,雖然是諜戰劇,但是兩位導演和主角所闡述的角度卻是不一樣的。
  • 《追風箏的人》: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今天知行君想和大家分享一本書,它的名字叫《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ussein)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全書圍繞風箏與阿富汗的兩個少年之間展開,講述了一個富家少年和家中僕人關於風箏的故事,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看這本書的同時,知行君摘抄了一些經典句子,和大家分享。
  • 重讀《追風箏的人》: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最真實的自己
    浩瀚書海中,有這樣一本書,它將人性的自私和懦弱,情感的背叛與自我救贖,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讀過它的朋友,無不淚溼眼眶。這本書就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兼成名作《追風箏的人》。《追風箏的人》首版於2003年6月,至今已經跨越了近20個年頭。2006年,作者因作品巨大的國際影響力,獲得聯合國人道主義獎,並受邀擔任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
  • 多個重量級電影獎項《追風箏的人》:放飛的風箏,連接過去與未來
    電影《追風箏的人》於2007年發行,2008年獲得多個重量級獎項: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和最佳電影配樂,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之最佳劇本改編等等,實屬佳作。《追風箏的人》是根據同名長篇小說來改編,節奏把握,人物內心世界,故事前後連貫等等,都改編得很好。
  • 張洪泉:「你與春風皆過客,我攜秋水攬星河」中的互文見義
    作者:張洪泉4月7日,讀者「黑陶道哥」在我的文章《你與春風皆過客,我攜秋水攬星河》下留言:「心若有愛皆風景,不必山川並江河」。回復及其複合文章題目的主旨,與我有戚戚焉。也有朋友問我文章題目的意思,在此我簡單介紹之。
  • 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習作:看圖畫,寫一寫《放風箏》
    比如我們在寫一個人特別冷的時候,會寫北風呼呼地刮著,白雪紛紛揚揚飄下來,對人物的活動環境進行描寫,這樣就會顯得這個人更冷了。環境描寫對人物活動是有幫助的。在這幅圖中,環境這一塊,我們能看到的有藍天、白雲、草地、風箏等,想到的就要靠孩子的能力發揮了,為這些背景塗上顏色,想像一下它們的動態,還可以運用擬人的修辭,把它們都寫活了。
  • 又是一年三月三,在詩意的天空下,看一場風箏與詩詞的大會
    在眾多兒童放鳶詩中,我們往往會看到老人的影子。要麼與兒童一同出現,要麼老人隱匿背後;要麼一起放,要麼只是看;要麼說著什麼,要麼靜默不語。一根絲線,像魔法一樣,把老人瞬間變成了兒童。正如詩人臧克家所說:「風箏——把老翁變成兒童,一條長長的線,把人們引入了純真的至境。」老人雖然不一定是參與者,卻分享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