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神遊華山寫下一首詞,化赤龍造福百姓:雄奇豪邁,與眾不同

2020-12-15 詩詞曲精品齋

西嶽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位於陝西省華陰市,南接秦嶺,北視黃河、渭水,自古以來便有「奇險天下第一山」、「華山天下險」的說法,令無數人神往。歷代以來,登華山、詠華山的詩詞佳句多如牛毛,比如隋朝的孔德紹有句云:「山昏五裡霧,日落二華陰」,到了唐朝,大詩人李白曾寫過「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的詩句,杜甫也曾在一首《望嶽》(並非寫泰山的那一首)中寫道:「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劉禹錫也曾吟詠過華山的雄奇,「能令下國人,一見換神骨」……

到了宋代,著名愛國詞人陸遊,也曾有過不少吟詠華山的作品。他在山陰閒居的時候,曾寫下過數首《好事近》的詞作,其中有不少內容,都是想像和神遊華山之作,其中心思想,大多表現收復河山的願望,但是第十二首,也就是下面這首《好事近》,雖然也是寫神遊華山的作品,但是卻表現了陸遊對於百姓的關懷,以及為人民造福的進取之心。

陸遊的這首《好事近》,是神遊華山之作,而神遊之作能否高妙,取決於詞人的豐富想像力和文字的表達能力,陸遊這首詞,意象雄奇,引人入勝,豪邁中透露著積極進取的浪漫主義色彩,對後世影響很深,比如後來的劉克莊,無疑便受到過一些影響,他在《清平樂》中寫道:「醉裡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正與陸遊這首詞的精神相通。

好事近陸遊秋曉上蓮峰,高躡倚天青壁。誰與放翁為伴?有天壇輕策。鏗然忽變赤龍飛,雷雨四山黑。談笑做成豐歲,笑禪龕楖慄。

小註:(1)鏗[kēng]然,撞擊之聲;(2)禪龕[kān],本意是供奉佛像的小閣子,這裡應該是泛指禪房;(3)楖慄[jí,lì],木名,可用作杖,後借為手杖、禪杖的代稱。

上片主要寫詞人神遊登華山的情景,「秋曉上蓮峰,高躡倚天青壁」,由詞意可見,陸遊登蓮花峰的時間是在秋天的早晨,詞人所見到的景象,是蓮花峰高聳入雲、蒼翠橫絕的壯麗之景,當他登上蓮花峰之後,倚靠在峭立的石壁上,俯瞰天下。開頭兩句,為全詞定下了開闊的意境,足見詞人曠達的胸襟。

接著「誰與放翁為伴?有天壇輕策」,所謂天壇,是指神話傳說中天神聚會的地方,而「策」,也就是「杖」,陸遊自問自答,誰和他相伴來的呢?只有「天壇輕策」,由此足見詞人的灑脫和豪邁,同時也為我們增加了些許神話色彩,為下片作出了鋪墊。

下片緊接上片「天壇輕策」的話頭,寫出了更加浪漫和豐富的想像,「鏗然忽變赤龍飛,雷雨四山黑」,這兩句,是化用了晉朝葛洪在《神仙傳》中寫費長房的故事:「費長房學術於壺公,公問其所欲,曰:『欲觀盡世界。』公與之縮地鞭,欲至其處,縮之即在目前」。陸遊在這裡,極盡想像之能事,一聲巨響,以杖化龍,於是天地之間赤龍騰躍,雷聲大作,四周山峰黑成一片,似乎大雨頃刻而至,其氣勢,當真是有神龍擺尾的磅礴、大氣。

於是,詞人的理想達到了,「談笑做成豐歲,笑禪龕楖慄」,詞人化杖為神龍潤澤天地,這一場大雨給農民帶來了豐收和富足,詞人以「談笑」二字描述,當真是舉重若輕,豪邁之極,而最後,詞人還不忘「嘲諷」一把,「禪龕楖慄」,是指終日念佛誦經,只關心自己不關心別人的僧侶,亦或者說,是那些逃避現實的人,如果再上升一下,說成是他暗諷朝廷偏安東南,不思恢復,也不為過。

詞人在下片中,意思很明確,他想要為人們造福,讓人民過上風調雨順、豐衣足食的日子,他的態度是進取的而不是逃避的,而且詞人有著充足的自信,只要給他足夠的施展空間,他也一定能為人民造福,然而現實卻是,他只能在夢中去實現這種理想。

陸遊的這首小詞,雖然篇幅不長,卻將情景交融於一體,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和奇詭的想像力,以萬丈豪情,寫出了自己心中的抱負和造福百姓的思想,的確是一首與眾不同的寫華山的詞作。

相關焦點

  • 陸遊神遊華山寫下一首詞,化赤龍,福百姓:雄奇豪邁,與眾不同
    歷代以來,登華山、詠華山的詩詞佳句多如牛毛,比如隋朝的孔德紹有句云:「山昏五裡霧,日落二華陰」,到了唐朝,大詩人李白曾寫過「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的詩句,杜甫也曾在一首《望嶽》(並非寫泰山的那一首)中寫道:「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劉禹錫也曾吟詠過華山的雄奇,「能令下國人
  • 48歲的陸遊在前線英勇作戰,還寫下一首很感人的詞,讀來令人讚嘆
    陸遊的一生憂國憂民,雖然並沒有擔任過重要的職務,可是他的愛國之情卻是最為令人感動,無論在什麼時候那都是把國家放在第一位,正是這種家國情懷,使得他的作品也是別具一格充滿了感傷之懷,特別是在48歲那一年,終於是有機會去往南鄭作戰,這讓他感慨萬千,為此寫下過很多有趣的詞,特別是這首《秋波媚
  • 相見恨晚的陸遊和辛棄疾,各寫下一首金戈鐵馬之作,誰與爭鋒
    我愛國詩人那麼多,最讓人佩服的,還是陸遊和辛棄疾。陸放翁的一生都深陷國讎家恨裡,60年間他作詩萬首,多為憂國憂民之作。無論是「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還是臨終絕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都令人感動不已。
  • 陸遊的詞在宋代算是什麼水平?南宋豪放派的頂梁柱之一
    由於陸遊的詩的成就太高,以至於人們很難注意到陸遊其他方面的成就。本文就簡單說說陸遊的詞是什麼水平。整個宋代,以風格來論,詞被分為了豪放詞和婉約詞。現在的人們感覺是兩派齊頭並進,實際上,無論在哪個時期,婉約詞在數量上都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但是,婉約詞的格調和境界大部分是不高的,多數都是描寫兒女之情的傷懷之作,好比現在流行樂壇的歌詞,大多數都是不堪入目。後來,經過蘇軾的改造,詞的境界擴大了,於是出現了豪放派。不過,蘇詞的風格主要是彰顯豪邁的人生性格,並沒有多少是反應國家、民族、政治等大主題的詞篇。
  • 68歲的陸遊面對風雨大作,寫下了這首豪邁悲壯的詩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陸遊的詩,說道陸遊,大家都為他和表妹唐婉的悲劇愛戀而可惜。他寫過很多優秀的詩篇,寫過夢有關的詩,有《記夢》《夢中作》、《殘夢》等等。這首詩是與夢有關的詩—《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這首詩短短四句,居住在偏僻的小村,夜晚睡夢中,詩人不忘奮勇殺敵,報效國家,全詩充滿著悲壯情懷,透著英雄的壯志難酬的失意。
  • 陸遊最經典的一首詞,抒發自己堅貞不屈的意志,可謂詞中絕唱!
    (陸遊《落梅》)的剛烈。陸遊真可謂對梅花是情有獨鍾,這一首《卜算子》,便是其詠梅作品中最經典的一篇。《卜算子·詠梅》宋代:陸遊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這首詞所吟詠的梅花,具有高度擬人化的特徵。她所身處的環境,是清寒而寂寞的。
  • 陸遊45歲時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流傳千古,讓人擺脫迷茫和焦慮
    但是,在放榜之前,權臣秦檜強行把陸遊的名字劃掉,難道他與陸遊有深仇大恨嗎?其實,在此之前,秦檜壓根不認識陸遊,連他長什麼樣都不知道,只是孫子的名次在陸遊之下,可見秦檜有多壞。 由於秦檜動了手腳,導致陸遊名落孫山,這種滋味太難受,陸遊只好繼續等待,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 陸遊晚年寫下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讀後卻讓人熱血沸騰!
    而在眾多愛國詩人裡,生逢北宋滅亡之際,以慷慨報國為己任的陸遊,其詩歌蘊含的愛國精神可以說是深入人心。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便是陸遊這類作品的代表之一。
  • 陸遊一首冷門梅花詩,後兩句化用柳宗元詩句,想像力讓人拍案叫絕
    提到愛梅,首先讓人想到的是北宋時期被稱為「梅妻鶴子」的林逋,他以植梅養鶴為樂,其「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出梅花神韻,已成千古詠梅名句;而其實在宋代,詠梅成風,還有許多詩人詞人愛梅寫梅,比如寫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唯有春風最相惜,一年一度一歸來」的王安石;再比如,南宋愛國詩人陸遊。
  • 陸遊為何被贊為「愛國主義詩人」?
    該詩表現出詩人對淪陷區壯美山河的殷殷懷戀、對故國百姓遭際的深深同情,字裡行間也流露出對南宋政權的失望和憤慨。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認為,此詩「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悲天憫人的陸遊,在擾攘不寧的人世間,始終尋找著自我的對應體,堅持把目光投向故國家園,把筆觸聚向黎民百姓,或直抒胸臆或含蓄寄意。
  • 唐末才子落第後寫下一首詠菊詩,縱橫豪邁,殺氣肅然,如百萬雄兵
    科場失利的憤懣,再加上整個晚唐王朝的黑暗和腐敗,讓他對李唐王朝充滿了不滿,但在考試落第後,他反而豪情倍增,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非常著名的《不第後賦菊》。菊花自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後,似乎其承載的意象漸漸定格為隱士和傲骨,到黃巢的這一首《不第後賦菊》,才一改往日菊花的傳統意象,成功塑造了一種「我花開後百花殺」、手持長劍、氣魄恢宏、格調豪邁的英雄主義形象,對後世產生了許多積極影響。
  • 陸遊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有四句,句句動人心弦!
    陸遊,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詩詞文均有很高成就,其中以詩的成就最高,有「小李白」之稱。陸遊是南宋詩壇的一代領袖,其詩內容豐富,風格豪邁,以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為主。現存詩作9300餘首,是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
  • 李白既不豪邁也不雄奇的一首小詩,字字句句樸實無華卻讓人感動
    一般說到李白,總是免不了狂放不羈、放浪形骸、豪邁奔放、雄奇飄逸這些詞 而李白的詩也多是想像豐富,語言誇張的,比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再比如「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或者是比較豪邁奔放,富有浪漫主義氣息,比如《蜀道難》,比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 風雪交加的天氣,納蘭性德寫下一首詞,在外奔波之人讀後落淚
    愛國詩人陸遊,生活在詞人滿地走的宋代,他的強項卻是詩歌,而且留下近萬首詩,詩歌總數量力壓群雄,在歷史上排名第二,而第一名乾隆皇帝,詩歌數量雖然高達四萬餘首,但質量遠不及陸遊。到了清代,當別人埋頭研究小說的同時,納蘭性德獨闢蹊徑,鍾愛於詞作,因此成為整個清朝最著名的詞人。
  • 蘇軾贈別好友的一首詞,豪邁抒懷,短短六句寫出自己豁達的人生觀
    蘇軾寫過很多的詩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抒發自己的情感或者是寫風景的,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首詞是蘇軾少有的贈別友人的一首詞,不像其他人的離別詞一樣感傷悲情,而是充滿了蘇軾的味道,豪邁中帶著幾分豁達,樂觀中帶著幾分感動。蘇軾在杭州做通判的時候,正好遇到自己的友人梅庭老去上黨任學官,蘇軾前去送別的時候寫下了這首《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門外東風雪灑裾。
  • 蘇軾攜妓拜訪高僧,高僧大怒,急中生智寫下一首詞,對方啞口無言
    有些文人比較古板,整日不苟言笑,蘇軾卻與眾不同,具有極強的幽默細胞,作詩不拘小節,不太在乎他人的眼光和看法。除了仕途略微坎坷,蘇軾其他方面都比較如意,朋友遍布五湖四海,不僅包括文學界的同行,還有道士、和尚、歌姬等,偶爾發一個朋友圈,都會引來上百人點讚,堪稱宋朝文壇上的大V。
  •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的最後一任君王,作為1個亡國之君,在政治方面沒什麼很大的成就,但李煜卻稱得上是所有亡國之君中文採最高的君主。好像這並不算是什麼誇獎的話,李煜自身對書法研究極深,丹青之術也有自己的心得,但這一些都不如李煜在詩詞上的成就高。
  • 陸遊最豪邁的一首詩,起句便是名句!卻暗含一個北伐大戰略
    陸遊的詩作慷慨激越、雄渾豪邁,把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壯志豪情都傾瀉在詩中,抒發了慷慨激昂的報國熱情和壯志難酬的一腔悲憤。他的詩作裡既有「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裡的昂揚豪壯;又有「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場」中透露出的悲壯和無奈;還有《關山月》裡「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 陸遊《釵頭鳳》:你不殺伯仁,伯仁卻因你而死
    這是一首陸遊寫給前妻的詞。詞很悽美,無論用詞造句,都達到了無可挑剔的高度,詩詞評論家們也給予這首詞無數的讚譽。可以說這是歷史上獻給前任的巔峰絕頂之作。但今天我要表述的不是這首詞的優劣,我要說的是,這首詞所引發出來的令人扼腕嘆息的悲劇。
  • 葉夢得歸隱後寫下一首詞,充滿了對謝安的嚮往和崇拜!
    但歸隱後的葉夢得並沒得到陶淵明思得安逸,面對金軍不斷南侵,他寫下一首詞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悲憤和對國事的憂慮。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宋代:葉夢得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小窗低戶深映,微路繞欹斜。為問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輕度,拚卻鬢雙華。徙倚望滄海,天淨水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