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評價:在金融行業,銀行、證券、期貨、保險、基金、信託、租賃這七個牌照被稱為金融「七龍珠」,誰集齊這七個牌照,就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脈」,幾乎成為金融企業的終極夢想。
如今,在面臨著「新四化」變革的汽車行業,其核心能力正在從傳統的發動機、變速器、底盤「三大件」,發展成為發動機(電驅動)、變速器、底盤、動力電池、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氫燃料電池這七個方向的科技力量,我們可以把它們稱之為汽車界的「七龍珠」。有理由相信,誰集齊了這汽車「七龍珠」, 誰就將在未來立於不敗之地。
如今風頭正勁的長城汽車,一方面如火如荼地進行一系列由內而外的企業變革,而一方面,隨著長城汽車發布「檸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個技術品牌的詳細信息逐漸釋放,其背後的科技力量也陸續「浮出水面」,我們能夠逐漸看清長城汽車面向未來的長遠規劃:這家以傳統SUV和皮卡見長的中國汽車企業,已經不知不覺地在發動機(電驅動)、變速器、底盤、動力電池、智能座艙、智能駕駛以及氫能產業方面進行了全面布局,其涉及產業之廣,布局之深,在中國汽車企業中,幾乎無出其右。已經集齊了「七龍珠」的長城汽車,正在加速向全球科技出行公司轉型。
從北京到上海 掌握未來汽車的「大腦」
在一周前召開的2020年阿里巴巴雲棲大會上,一家名為毫末智行的自動駕駛公司出現人們面前,這家註冊地在北京的科技公司股東方是保定市長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而出席雲棲大會的公司董事長張凱則來自於長城汽車,是原長城汽車技術中心副總工程師兼智能駕駛系統開發部部長。顯然,這是一家與長城汽車深度關聯的自動駕駛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毫末智行成立於2019年11月,其前身是長城汽車技術中心的智能駕駛前瞻分部,核心團隊一部分來自長城汽車,一部分則來自網際網路領域專業的自動駕駛團隊。所以,毫末智行不但擁有主機車廠的資源,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自動駕駛真實數據。
在這次雲棲大會上,毫末智行表示,其業務已經涵蓋了用於私家車的自動駕駛系統以及企業採購的物流車自動駕駛方案,形成了同時面向乘用車和低速末端物流市場形成了雙產品線戰略。
實際上,2009年,長城汽車便開始了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究,並結出累累碩果。早在2015年第5屆長城汽車科技節上,長城汽車對外動態展示L3級自動駕駛;2017年初,長城汽車正式發布了中國、美國、印度三地協同開發的「i-Pilot智慧領航」自動駕駛系統;按照長城汽車的規劃,到2023年,長城汽車將量產L4技術的商品車;到2025年,展示達到L5技術的自動駕駛商品車。毫末智行公司的出現,無疑讓長城汽車的自動化駕駛技術的發展得到有力保障。
但這還遠遠不夠,當前智能化汽車的發展,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無疑是兩個最重要的支點,而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的相互融合也越來越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
顯然,長城汽車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在兩個月前長城汽車技術品牌發布會上,長城汽車藉助「咖啡智能」技術品牌首次提出了關於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雙智融合」的研發理念。未來,長城汽車將從用戶體驗的視角將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合二為一,並首次提出「交互+AI+生態」的智能化三大核心變量。
對這一概念進行闡述的是一個陌生的面孔——長城汽車產品數位化中心數位化執行官李鵬,而僅在半年前,李鵬的身份還是科技公司仙豆智能的CEO。在這家科技公司主頁上顯示,仙豆智能成立於2019年,「生於上海 放眼全球」,是一家面向萬物互聯時代專注於出行場景的科技公司,致力於「構建基於雙智融合(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的整車產品智能化、智能營銷多端整體解決方案及各模塊化能力輸出、智能服務系列產品和數據智能閉環平臺四大業務體系」。而他的整車合作夥伴,正是長城汽車旗下四個品牌。
我們從外部的資本構成上,無法看到長城汽車的身影,但無論從人員構成還是業務層面,都能看到,仙豆智能與長城汽車密切的關係。而9月8日,長城汽車宣布與騰訊、仙豆智能的戰略合作再深化,也更加證實了此事。公開資料顯示,目前長城汽車旗下哈弗的Fun-Life智能網聯繫統正是仙豆智能所開發的。
作為從保定發展起來的汽車企業,長城汽車沒有將汽車智能化——這樣一個科技密集型的產業繼續放在保定,而是布局在人才密集的北京、上海,這顯然非常明智。
動力電池+氫能 現在與未來
長城另一個重磅布局方向是能源,準確的說是動力電池和氫能產業,這代表了汽車的現在與未來。
動力電池無疑是當前最為火爆的行業,幾乎所有的主流汽車企業都在這一領域進行了布局:如頭部企業寧德時代已相繼與北汽、上汽、廣汽、東風汽車合資,並與本田、寶馬等跨國企業成為戰略合作夥伴。
而長城汽車則是為數不多自研和製造動力電池的車企,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去年11月,長城控股旗下的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常州金壇的工廠正式投產,這一項目被稱之為車規級AI智能動力電池工廠,總投資80億元,產值超過130億元,規劃產能18GWh。這表明,一向外界形容為忽視新能源的長城汽車,在這一領域真正地厚積薄發。
實際上,蜂巢能源的定位並非長城汽車的專屬供應商。蜂巢能源脫胎於2012年長城汽車內部組建的動力電池研發團隊,定位為「最懂汽車的電池專家」,作為第三方的動力電池企業,面向國內和全球的整車企業開放。蜂巢能源總經理楊紅新日前向媒體透露,公司計劃到2022年下半年申報科創板,第一輪融資正在按照計劃開展,投資方來自於長城體系之外的各個領域,包括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的基金以及純商業化公司等。
今年5月,蜂巢能源發布無鈷電池,創業界先河,並公開表示,通過單晶無鈷材料技術、疊片電芯設計技術、矩陣PACK設計技術和車規級AI製造的方式,可實現整車續駛裡程超過800公裡,達到超過15年120萬公裡的壽命。據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數據顯示,蜂巢能源今年8月實現動力電池裝機量約為21.94MWh,環比增長80.6%。同時,蜂巢能源8月份在中國市場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中已經進入TOP20,排在第19名。有理由相信,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飛速發展,蜂巢能源的前景將一片光明。
如果說,長城布局動力電池是作為一個汽車企業「情理之中」的規定動作,那麼,不計回報地砸下重金投入氫能產業則可以讓人看到長城的遠見卓識。
9月14日,長城汽車官網低調地發布了一則消息:長城控股集團旗下未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包括95kW乘用車燃料電池系統發動機、最大可拓展至150kW的平臺化燃料電池堆及70MPa高壓儲氫瓶閥及減壓閥等一系列氫能產業核心產品。這表明,一向埋頭研發的未勢能源,其產品終於可以進行商業化了。
資料顯示,自2016年初,長城控股集團就將氫燃料電池開發列為集團重點項目,瞄準氫燃料電池世界前沿關鍵技術領域,面向乘用車、商用車市場開展平臺化零部件設計, 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15.7億元自有資金進行產品開發。而作為其氫能項目承接主體的未勢能源,雖然一向以低調示人,但實力卻不容小覷。
歷經5年時間,未勢能源已組建一支世界級氫能、燃料電池系統及整車技術研發團隊,規劃1500人,已有360餘人,並在全球擁有4個研發中心,共成功申請363項氫能與燃料電池領域核心關鍵技術專利。此前發布的95kW乘用車燃料電池系統發動機目前已成功搭載長城汽車即將推出的首款燃料電池SUV,並於2021年實現量產。
未勢能源還採取「商乘並舉」兩條腿走路的戰略。未勢能源旗下上燃動力定位為研發國產商用車燃料電池系統的重要戰略支撐點,聯合大運汽車推出燃料電池重卡車型,搭載自主研發的100kW商用燃料電池發動機---超越300E,使用壽命突破10000小時,整車一次性續航裡程可達1100公裡。
「三大件」進化 「長城系」漸浮水面
對於一家汽車企業來說,最基礎的自然還是汽車「三大件」的核心能力。在不久前長城汽車發布的三個技術品牌中,「檸檬」和「坦克」兩個車型平臺無疑是最為引人矚目的。其在發動機、變速器以及底盤方面展示出來的實力不容小覷,甚至可以說讓人驚喜。
在動力方面,「檸檬」平臺的發動機族群涵蓋1.5L、2.0L兩種排量,包括四款常規高效發動機、三款混動專用發動機,並有全球首發的DHT兩檔油-電混合專用動力系統和P2+P4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坦克」平臺包括2.0升、3.0升 兩種GDIT發動機。值得一提的是, 3.0T發動機的功率/扭矩分別達到了260 Kw/500 Nm,並實現了38%的發動機熱效率,做到了同級別最優。更為引人矚目的是「坦克」平臺上的中國首款縱置9AT變速器,其涵蓋常規、P2兩種形式,扭矩容量750Nm,扭矩密度和齒比跨度同級領先,開創國內縱置AT變速器的先河。
在底盤方面的優勢則體現在「檸檬」平臺的超高靈活性和坦克平臺的超強越野能力。檸檬平臺的軸距範圍達2650mm-3005mm,覆蓋了從A0級到D級的SUV、轎車、MPV多品類車型,作為前驅橫置平臺,「檸檬」平臺幾乎可以千變萬化,衍生出多種車型,其靈活性在國內屈指可數,甚至與國際一流的如大眾的MQB平臺相比也不逞多讓。「坦克」平臺的底盤則擁有業內首屈一指的120mm懸架升降範圍,車輛基礎涉水深度達965mm,其越野的基礎能力令人眼前一亮。
可見,長城汽車「三大件」的能力已經遠超人們的普遍認知。
這與其旗下多個零部件集團密不可分。其中,蜂巢易創和精工汽車對此居功至偉。資料顯示,蜂巢易創業務涵蓋動力系統、傳動系統、電驅動系統和智能轉向系統四大板塊。其生產的發動機和變速器曾數次活動中國十佳發動機和世界十佳變速器,同時其 「I紀元「動力總成系列產品,涵蓋9DCT變速器、「扁-Hairpin」系列電驅動和全球首款越野車DP-EPS轉向系統等多款核心產品行業領先。而精工汽車則更加低調,其從事汽車底盤的懸架系統、制動系統、傳動系統及排氣系統等多項汽車基礎部件的設計、開發和製造等。在《中國汽車報》舉辦的 「2020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評選中,精工汽車以122億元位列第25位,其實力可見一斑。
一直以來,長城汽車堅持獨立自主的發展模式。從當初獨立建設發動機工廠,到堅持變速器的自主研發,長城汽車已經完成了從跟隨到引領的質變。如今,這種企業發展戰略又應用在汽車「新四化」時代,成為長城汽車在未來致勝的「獨門絕技」。
目前來看,在國內汽車行業中,能夠做到在發動機(電驅動)、變速器、底盤、動力電池、智能座艙、智能駕駛以及氫能這些領域都具備獨立自主核心能力的企業寥寥無幾,有的企業在變速器領域缺少核心能力,目前還在大規模應用某外資產品,有的企業在動力電池領域由於缺乏核心技術,只能與其他企業合資才能獲得相應產品供應,而更多的企業並沒有布局面氫能產業,在未來可見的氫燃料電池大戰中前途未卜。
一向低調的長城汽車,卻在人們不知不覺中在各個領域進行了深入布局,其產業包括了長城汽車旗下的四個零部件公司:蜂巢易創(動力系統)、精工汽車(底盤及汽車基礎部件)、曼德電子電器(汽車電器件)和諾博汽車系統(汽車內飾);同時還包括了長城控股公司的毫末智行(自動駕駛)、蜂巢能源(動力電池)、未勢能源(氫能)以及關聯公司仙豆智能(智能座艙),可以說,一個以長城汽車為中心的,涉及汽車多領域的企業群已經形成,我們或許可以將其稱之為「長城系」。這不禁讓我們想到了豐田集團以及如愛信、電裝等關聯企業。
或許,在未來,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真正的中國「豐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