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1.7萬億元大融資襲來

2020-12-18 網易新聞

2020年以來,券商通過發行債券、定增、配股、可轉債等融資總規模已近1.7萬億元,債券融資仍是券商最主要的融資手段,發債規模超1.5萬億元,佔比近90%。在直接融資的大背景下,券商大融資悄然襲來。

本刊特約作者 劉鏈/文

進入2020年,證券行業融資速度加快,融資規模也不斷增加,在政策的鼓勵下,券商擴充資本金力度逐漸加大,尤其是頭部券商再融資步伐更是加速推進。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券商融資規模巨大,在各個融資條線均穩步推進,債券方面,證券公司發債規模高達15677.31億元,同比增長90.17%;股權融資方面,已有7家券商通過定增融資655.8億元,6家券商完成配股融資372.71億元,3家券商可轉債發行181億元。

根據業內人士分析,在2020年市場整體保持平穩的前提下,前三季度,券商業績普遍向好,經紀業務、兩融業務、自營業務等收入均獲得大幅增加,由此,券商也需要更多資本投入重資本業務;隨著註冊制的加速推進,全面註冊制或將在2021年落地,保薦業務有跟投要求,這對券商資本的要求也隨之提高;此外,行業「馬太效應」顯著,加上直接融資被監管層提到較高的地位,資本實力是券商競爭力的關鍵所在,由此券商再融資規模巨大也在情理之中。

債權股權融資輪番上陣

近日,多家證券公司債獲得證監會審批,成為市場和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11月25日,招商證券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證監會批覆,證監會同意公司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面值總額不超過300億元次級公司債券的註冊申請。本次次級債採用分期發行方式,首期發行自同意註冊之日起12個月內完成;其餘各期債券發行,自同意註冊之日起24個月內完成。

同日,中信建投證券合計50億元次級債券發行結束,品種一實際發行規模40億元,最終票面利率為3.90%,品種二實際發行規模10億元,最終票面利率為4.20%。上述50億元債券只是此前獲批的第一期,中信建投11月9日公告稱,證監會同意公司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面值總額不超過400億元次級公司債的註冊申請。

11月23日,興業證券發布公告,近日,公司收到證監會關於發行次級債註冊的批覆,證監會同意公司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面值總額不超過50億元次級公司債券的註冊申請。

11月17日,東方財富收到深交所出具的《關於受理東方財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申請文件的通知》。深交所對公司發債申請予以受理。據相關公告,本次發行可轉債募集資金總額(含發行費用)不超過人民幣158億元。

11月10日,海通證券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證監會批覆,同意公司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的註冊申請。其中,本次公開發行一年期以上公司債券面值總額不超過500億元,本次公開發行短期公司債券面值餘額不超過200億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海通證券500億元公司債及200億元短期公司債獲批,這是2020年獲批規模最大的一筆債券融資。

數據顯示,截至11月25日,證券公司發債規模高達15677.31億元,同比增長90.17%。其中,公司債發行規模為8043.31億元,短期融資券為7634億元。

除了債券發行規模同比增長超過九成外,券商在股權融資方面也不可小覷,整體而言,定增、配股是主要方式,具有債轉股屬性的可轉債規模也不小。從數量上看, 7家定增, 6家配股, 3家可轉債。

具體來看,2020年至今,已有7家券商通過定增融資655.8億元,分別為南京證券43.75億元、海通證券200億元、國信證券150億元、中原證券36.45億元、西南證券49億元、第一創業42億元、中信證券134.6億元。

6家券商完成配股融資合計372.71億元,分別為國元證券54.31億元、招商證券127.04億元、山西證券38.05億元、東吳證券59.88億元、天風證券53.49億元、國海證券39.94億元。

3家券商可轉債總共發行181億元,分別為國投資本80億元、華安證券28億元、東方財富73億元。東方財富可轉債已於9月8日完成可轉債轉股工作,剩餘未轉股可轉債已全部贖回。

資本實力成競爭關鍵

數據顯示,截至12月3日,證券公司發債規模超1.5萬億元,同比增長超90%,其中短期融資券成為券商發行債券的熱門品種。

2020年以來,超過16家券商發行過短期融資券。其中,招商證券發行短期融資券620億元,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均發行短期融資券610億元,中國銀河發行520億元,國信證券、國泰君安、廣發證券、海通證券等多家也發行了大規模的短期融資券。

一般而言,相比公司債,短期融資券具備發行門檻低、周期短、能快速補充公司運營資金等特點,這些優勢使其成為券商補充資本金的重要渠道之一。而且,在寬鬆的貨幣政策下,短期融資成本相對較低,且債權融資有其特定優勢。與股權融資相比,債權融資不會攤薄公司股本。股價較低時,證券公司不願意犧牲股權,債權融資將會成為諸多證券公司的重要選擇。

在當前的市場行情下,不少券商加大債券融資規模,毫無疑問也和公司加速推進業務、借勢擴展市場有關。隨著行業「馬太效應」的不斷加劇,券商行業資本金之戰正漸入佳境。

從資金投向來看,多數券商募集資金大多用於公司的長期發展,優化公司業務結構等,如用於發展投資與交易業務、擴大信用業務規模、增加子公司投入以及補充營運資金等,將業務結構性調整優化上升為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實際上,伴隨註冊制改革的加速落地以及「大投行」業務快速推進的行業趨勢,券商資本金競爭正在變得日益激烈。

根據相關行業人士的分析,2020年以來,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不斷推進,加上資本市場向好,無論是投行業務還是兩融業務規模均顯著抬升,這對券商資本實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看,誰的資本金實力強,誰就更有機會搶佔業務空間,提升競爭能力。這也進一步推動了越來越多券商向市場進行多元化融資,提升資本金實力。

除增強資本實力之外,券商還可藉此從傳統經紀佣金模式轉向資本業務等新的商業模式,融資後的全平臺、綜合性業務發展的空間都會同步加強。根據中信建投的分析,近年來,證券公司投資與交易類業務已成為市場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證券公司投資正在向增加多元交易轉變,整體投資策略更趨成熟穩定,競爭力也日趨增強。

而且,無論是債券融資,還是股權融資,都能在資本方面幫助證券公司穩固行業地位,在加速搶佔市場規模的同時提高風險應對能力,尤其是在市場行情走勢較好的時候,券商補血融資的動力會更充足。

值得關注的是,券商融資動作頻繁,尤其是頭部機構融資規模放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行業的「馬太效應」。據了解,即便在2020年市場行情較為高漲的時候,不少中小型券商的募資規模卻遠不如大型券商,頭部券商動輒百億元的融資規模,遠遠超出多家中小機構融資規模的總和,更有甚者,一些中小券商2020年在融資方面沒有收穫,募資能力高下由此可見一斑。

長江證券認為,在行業重資本化的背景下,能夠實現彎道超車的證券公司的經營共性在於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將資本補充策略演繹到極致化;第二,資本補充給予其反哺收費類業務能力,通過激勵機制市場化改革引入優秀業務團隊,完成收費類業務的初步布局或彎道超車。

也就是說,中小券商除了要補充資本實力之外,還需要深耕能力圈,發展精品業務,通過強化客戶服務和人才培養來提升綜合實力,差異化、特色化的券商未來也將成為市場的「主角」。

隨著金融業加速開放以及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的落地,券商行業資本金擴張速度也越來越快,其中,債券融資成為券商機構「補血」、擴充資本實力的重要途徑。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券商通過發行債券(公司債、短期融資券、次級債)、定增、配股、可轉債等多類渠道進行融資,總規模已經接近1.7萬億元。當然,債券融資仍是券商最主要的融資手段,佔比接近90%。

2020年,證券公司債券融資規模和力度均超出往年,核心在於資本市場的向好發展趨勢,券商經紀業務、兩融業務、投行業務、自營業務等收入均實現大幅增長;而且,在政策的推動下,各證券公司開始重視對重資本業務的發展,由此導致對資本金的需求有所抬升。未來,資本金實力將成為證券行業競爭的重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2020年進擊的證券業:「做大做強」萬億元規模券商誕生 「以攻為守...
    也是在這一時期,券商迎來了註冊制改革、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打造航母級券商等歷史時刻和機遇。在此背景下,券業「馬太效應」愈演愈烈。在今年,A股「集齊」總資產前十大券商,上市券商隊伍擴充至40家、國內第一家總資產破萬億元的券商誕生、券商大手筆融資意圖做大做強;另一方面,行業整合分化進程提速,第五次券業合併潮漸進。一個全新的券業格局正在顯現。
  • 券商板塊萬億級風口來了 投資指數基金該...
    自此,A股市場的定增融資規模迅速飆升,第二年(2015年)的定增規模便超過10000億元,達到1.36萬億元,同比增長超100%,2016年定增規模仍繼續攀升,達到1.8萬億的歷史峰值。  2017年,監管層對再融資政策及減持規定開始收緊,當年A股定增規模應聲大跌超43%。
  • 2萬億!多家券商測算螞蟻集團估值,平均值逼茅臺
    根據多家券商研究團隊的分析和估值測算,螞蟻的科技前景被行業看好,券商對其估值的平均值接近2萬億元。民生證券:螞蟻的技術將為上市公司帶來2大改變民生證券指出,隨著金融行業提質增效的需求越來越強,金融和科技結合的必要性逐步凸顯,2018 年全球金融科技市場規模達55.3 億美元,預計到 2023 年還將達到 204.5 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為 29.9%。
  • A股再融資嬗變:160字催生出12萬億元市場
    「企業總以為上市是實現了小目標,其實這才是大發展的開始。再融資相當於企業有了直接的融資渠道,不再完全依賴銀行貸款。」一位資深的券商負責人說。  當初的奢望如今變為洶湧浪潮。據統計,30年間,A股公司再融資累計金額高達12.36萬億元,其中定向增發9.12萬億元,公開增發3497.46億元,配股6436.64億元,優先股8917.61億元,可轉債9666.3億元,可交換債3844.56億元。  從時間來看,A股公司再融資拾級而上,整體呈現擴張放大的態勢。
  • 證監會再提全面註冊制 藉助券商ETF(512000)投資券商股勝率更優
    陸韻婷指出:本輪券商行情的大邏輯在於把資本市場建設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個大邏輯依舊是持續的和有效的,2018年年末以來的政策寬鬆周期仍在繼續,2019年包括科創板的開板設立,再融資的鬆綁,券商基金投顧試點,2020年則是註冊制創業板下落地的一系列新規,資本市場建設處於前所未有的高度,依然非常看好券商板塊的投資機會。
  • 券業年內股債承銷突破10萬億 中信、中信建投搶佔1/4市場份額
    數據顯示,年內(1月1日至12月16日)券商承銷的股、債融資規模 (已上市) 已達到10.92萬億元,較去年全年的總規模增加2成,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十三五」時期,新增直接融資38.9萬億元,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32%。
  • 券業年內股債承銷突破10萬億,中信、中信建投搶佔1/4市場...
    Wind數據顯示,年內(1月1日至12月16日)券商承銷的股、債融資規模 (已上市) 已達到10.92萬億元,較去年全年的總規模增加2成,創下歷史新高。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年內承銷的股、債規模均超萬億元,合計承銷超過2.6萬億元,佔24.5%的市場份額,行業內表現十分突出。券商承銷股、債規模已超10萬億近日,證監會官網發布易會滿的署名文章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直接融資存量達到79.8萬億元,約佔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29%。
  • 1.7萬億股權承銷哪家強?"三中一華"太牛了
    Wind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A股市場股權融資金額為1.71萬億元,同比提高11%;募集家數1048家,同比提高65%。其中,IPO融資大放異彩,創近十年來募資新高。投行江湖的廝殺也愈發激烈。「三中一華」穩站股權承銷金額前四位置,4家份額佔據行業近半壁江山。興業證券、平安證券、浙商證券、華西證券在股權承銷家數排名上都進步逾10個段位。
  • 券商ETF盤中淨申購超億元,基金融資餘額刷新上市新高
    10月26日,華寶基金旗下券商ETF(512000)最新單日融資買入額達1.62億元,當日券商ETF最新融資餘額超22.98億元創上市以來新高! 最新單日融資買入額:最新單日融資買入額達1.62億元! 最新融資餘額:最新融資餘額達22.98億元! 券商ETF已納入融資融券標的範圍。10月26日,券商ETF最新單日融資買入額達1.62億元,當日券商ETF最新融資餘額達22.98億元,創上市以來新高。
  • 2019業績大比拼 哪家券商賺錢能力最強
    截至4月2日,中信證券等24家A股上市券商以及中金公司發布了2019年業績報告。《國際金融報》梳理獲悉,得益於去年行情回暖,券商業績表現喜人。但行業「馬太效應」愈加明顯,頭部券商無論是盈利能力、規模效應,還是業務份額,都領先一籌。業內預計,未來券商行業將實現「大而全」、「小而精」的發展態勢。
  • 券商ETF(512000)融資融券信息(12-10)
    融資融券信息顯示,券商ETF融資餘額2,476,214,309元,融券餘額82,188,505.2元,融資買入額146,547,795元,融資償還額127,013,444元,融資淨買額19,534,351元,融券餘量72,862,150股,融券賣出量3,875,900股,融券償還量2,900,000股,融資融券餘額2,558,402,814.2元。
  • 銀行拿券商牌照,這是「狼」來了?
    發展高質量投資銀行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資本市場發展決策部署的需要,也是推進和擴大直接融資的重要手段。關於如何推進,有多種路徑選擇,現尚在討論中。不管通過何種方式,都不會對現有行業格局形成大的衝擊。」即便給銀行發放券商牌照,效果就和外資進入中國一樣,最終還是要依靠國內券商自身能力的內生發展。當然,通過完成大的併購來實現外延式發展是可行的,銀行若想另起爐灶新設券商,並不容易。
  • 未來五年1.95萬億元融資支持廣東發展這些產業
    未來五年1.95萬億元融資支持廣東發展這些產業金羊網  作者:孫晶  2020-12-04 為加速推進廣東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廣東在金融支持方面再放大招。
  • 券商3季報預告超預期 券商ETF(512000)持續領跑
    10月16日,華林證券打響A股上市券商三季報披露第一槍,公司營收、淨利潤雙雙實現大幅增長。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52億元,同比增長70.7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61億元,同比增長116.08%。
  • 11月份新增信貸1.43萬億元 社融增量達2.13萬億元
    信貸方面,1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43萬億元,同比多增456億元。  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7534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486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049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781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73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887億元,票據融資增加804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1042億元。
  • 133家券商上半年25項指標排名出爐
    資產規模指標:134家證券公司總資產超8萬億據證券業協會此前披露的數,截至2020年6月30日,134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8.03萬億元,較去年末增加11.84%;淨資產為2.09萬億元,半年來增加了7.18%;淨資本為1.67萬億元,較去年末增加了3.73%。
  • 券業38項指標大排名出爐看98家券商細分業務哪家強
    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證券行業2019年各項經營指標排名在延遲數周之後終於公布,這或許意味著,證券行業一年一度的分類評級放榜大概率也要「推遲」了。7月10日深夜,中證協公布了《2019年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情況》,對證券行業38項經營指標進行排名。與2018年相比,排名指標減少了1項,但細分指標變化明顯。
  • 「全市場註冊制」利好 華寶基金券商ETF(512000)規模屢創新高
    總市值也由最初的1400億元增長至目前的近8萬億元。如今,創業板的交易額佔A股全市場的比例接近20%。有投資機構認為,創業板註冊制對券商的業績彈性是非常可喜的,隨著註冊制正式進入存量市場,券商各業務線全面受益,其中典型的受益業務包括經紀業務、投行業務、直投業務,預計可以給整個券商板塊帶來的業務增量大概在220億元。全面註冊制的推行無疑將進一步拓展券商的業務空間,增厚券商業務收入。
  • 券商王者歸來?券商ETF單日吸金3億,基金規模攀升超211億元
    12月7日,券商ETF場內下跌1.76%,當日超3億元資金借道券商ETF加倉券商股。據上交所12月7日公布的最新數據,A股行情風向標——券商ETF,交易代碼512000,當日最新基金份額達181億份。按券商ETF12月7日的最新基金淨值1.1689元計算,券商ETF當日最新估算基金規模達211.57億元,在滬深兩市所有行業ETF規模排名中高居第二。
  • 上半年券商投行哪家強?「三中一華」IPO業務乏力 多家冷門選手逆襲
    併購重組規模有望大幅提升,利好於併購重組業務具有優勢的大型券商。雖然上述股權融資在今年上半年仍然不振,但與券商投行有關的公司債、可轉債、企業債等發行規模均實現同比較大幅度的增長。債券發行方面,據Wind資訊統計,今年上半年,各類機構發行債券總額21.69萬億,同比增長5%。